2021-06-08

皈依佛的三重含义【以《西游记》人物为譬喻】

皈依佛必须同时包含以下三重含义,才是真实而圆满的皈依:

1. 我皈依佛:这是普通常识,但是在这个普通常识里面,被人们忽略的是,人们没有扪心自问“我凭什么皈依佛”,也就是说,人们只是依照仪式,做到了皈依的样子,却没有皈依的实质。没有皈依的实质的皈依,自欺欺人,一点真实的利益也没有。【南传佛教的阿罗汉,给我们做出了“我皈依佛”的最佳榜样。南传佛教的佛弟子们,他们一心一意追求“出离六道轮回”的空性智慧,他们凭借着“弃绝世俗的一切”皈依佛。从一果须陀洹(戒学将圆)、二果斯陀含(戒学圆满)、三果阿那含(定学圆满),最后到四果阿罗汉(慧学圆满)。这四个果位的出家人,是佛弟子的好榜样,获得“僧宝”(自皈依僧,但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的尊称。——《西游记》里的三师弟沙悟净代表这个境界的修行(自性三宝曰:僧者,净也)】

2. 佛皈依我:这个违反普通常识,甚至会被人误解为哗众取宠,然而与我们分享这个洞见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名闻世界的一行禅师。禅师本着多年禅修的真实体验,为我们指点迷津,实在是难能可贵!这,就是“我皈依佛”的资格。也就是说,当我们皈依佛门的时候,就要发大心,发续佛慧命的大心,发荷担如来的大心,发究竟成佛的大心。没发这个大心,“我皈依佛”就只是一种逃避和依赖;发这个大心,“佛皈依我”就不是一句空话。【汉传佛教的法身大士,给我们示范了“佛皈依我”的真谛。汉传佛教的佛弟子们,他们一心一意实践“普渡众生”的大弘誓愿,秉持慈悲心,现身说法,坚持“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本愿,彰显出“佛皈依我”的菩萨精神,这也就是“自皈依法,但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的“法宝”精神。——《西游记》里的二师兄猪悟能代表这个境界的修行(自性三宝曰:法者,正也。猪悟能,又名“八戒”,由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律即是菩萨的生活规范。又,悟能之能,即“能仁”慈悲之意)】

3. 佛我一如:这个最高境界,却又是佛学的普通常识,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与“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这里的“一如”,就是“真如佛性”的意思。当年佛陀开发了自己的佛性而成佛,今天我们也一样可以通过开发自己的佛性而成佛。然而,开发佛性而成佛,并不是一句空话、大话、假话,而是必须建立在“我皈依佛”和“佛皈依我”的修行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的终极目标。【藏传佛教“即身成佛”的理念和实践,其重点在于菩提心的修持和证得,彰显的是“自皈依佛,但愿众生,同体大道,发无上心”的“佛宝”精神。——《西游记》里的大师兄孙悟空代表这个境界的修行(自性三宝曰:佛者,觉也。孙悟空之“孙”代表“法脉子孙”,也就是“佛弟子”;“悟空”之“空”,指的不但是破除了烦恼障的“人我空”,而且是破除了所知障的“法我空”,是“空空如也”的终极维度的“大涅槃”境界,也就是“究竟成佛”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最高果位。)】

崃按1:既然上面谈到了《西游记》的三个徒弟,又怎么可以不提“唐三藏”这个师父呢?其实,“唐三藏”代表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完整生命”(undivided life),其中“唐”就是“大”(完整)的意思;“三藏”就是三个徒弟:“经藏”孙悟空、“律藏”猪八戒、“论藏”沙和尚。“三藏”也可看成是上述的“三宝”:“佛宝”孙悟空、“法宝”猪八戒、“僧宝”沙和尚。

崃按2:既然把师父和三个徒弟都谈到了,又怎么可以抛弃“白龙马”呢?“白龙马”也是“唐三藏”这个“完整生命”的一部分。所谓“心猿意马”,“心猿”是孙悟空,“意马”就是白龙马。可见孙悟空代表“唐三藏”的心灵,白龙马代表“唐三藏”的誓愿。西天取经,漫漫长路,需要过人的脚力,唐三藏用白龙马做脚力,其实就是以誓愿为动力,推动自己不断向前,即便是面对九九八十一劫难,也不向后退缩一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