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1

食色性也,包含生理机制,也包含病理机制

 食色性也,包含生理机制,也包含病理机制

1. 食色性也,当然是人体的生理机制,知识浅薄的人也知道。

2. 然而,食色性也,变成人体的病理机制,却连知识渊博的人也未必明白。

3. 原因无他,食色性也,本来是天理,只因执念太深,变成了人欲。

4. 食色性也,一旦变成了执念太深的人欲,也就蒙蔽了人们的智慧。

5. 悲夫!天下多少才智之士毁于食色性也的执念。

从“想入非非”天(六道轮回的最高点)到“直堕地狱”

 1. 从“想入非非”天(六道轮回的最高点)到“直堕地狱”,距离有多远,时间有多长啊?

2. 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有多少次从“六道轮回的最高点”直堕“六道轮回的最低点”的体验啊?

3. 为什么还不觉悟呢?


我如是见:“整个十法界是一个包含不同级别和待遇的大地狱!”

我如是见:“整个十法界是一个包含不同级别和待遇的大地狱!”


1. 你说:十法界是一个大地狱?这个是谁说的?简直是胡说八道!


2. 我说:我如是见,如是说。


3. 你说:你凭什么这么说?根据何在?


4. 我说:那你说,为什么十法界不是一个大地狱?


5. 你说:十法界里面,只有最低的一个法界才是“地狱法界”啊!其他的九个法界通通不属于“地狱”。


6. 我说:你的看法太呆板了。请问十法界里的“地狱法界”真的是跟其他九个法界,一点关系也没有吗?


7. 你说:嗯......也不是一点关系也没有。其实,十法界之中的每一个法界,都包含了其他的九个法界。


8. 我说:那不是说,其他的九个法界中也都包含了“地狱”吗?


9. 你说:噢,原来你是根据这一点来说十法界是一个大地狱。


10. 我说:不是的,不是根据这个来说的。


11. 你说:那你到底根据什么?


12. 我说:我根据自己生命的真实体验。


13. 你说:你到底体验到什么,让你这么悲观?


14. 我说:我体验到的一点也不悲观。


15. 你说:十法界是个大地狱,还不算悲观?


16. 我说:所谓“整个十法界是个包含不同级别和待遇的大地狱”,是事实真相,跟悲观、乐观没有关系。


17. 你说:那请你解释一下,何谓“整个十法界是个包含不同级别和待遇的大地狱”?


18. 我说:好!请问三恶道苦不苦?这是“十法界大地狱”中级别和待遇最差的(地狱道是下下等级别和待遇,恶鬼道是下中等,畜生道是下上等)。接着,三善道跟三恶道虽然暂时比较快乐,但是所谓“六道轮回”,今天在三善道,明天就到了三恶道,所以,这是“十法界大地狱”中级别和待遇比较好一些的(修罗道是下中等,人道是中中等,天道是上中等)。再往上就是“四圣法界”,这是“十法界大地狱”里面级别最高、待遇最好的(声闻道是上下等,缘觉道是上中等,菩萨道是上上等,佛道则是“为救度教化九法界众生而入十法界大地狱的特殊级别“)。

2020-12-26

自性反说、正说、真实说

 自性反说、正说、真实说

1. 自性反说:其表达形式为“自性是一切痛苦与丑陋的终极来源”,涉及“六道轮回”现象、“真妄和合”的受苦历程,涉及“亲子的四种关系——报恩、报怨【注意:是类似于“报仇”关系的“报怨”,而不是类似于“发牢骚”的“抱怨”】、讨债、还债”说中的“报怨、讨债、还债”关系,尤其是“报怨”关系,而忘记了同时存在着“报恩”关系。

2. 自性正说:其表达形式为“自性是一切快乐与美丽的终极来源”,涉及“一真法界”真相、“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的修行历程,涉及“乘愿再来”、“普渡众生”的“报恩”关系。

3. 自性真实说:其表达形式为“自性本身没有痛苦,也没有快乐;没有丑陋,也没有美丽”,涉及“大涅槃”本原、“究竟圆满成佛”、“百分之百回归自性”。

2020-12-24

孙思邈“养生13式”【12+1】

 孙思邈“养生13式” 【顺序:从头顶到脚心12式+1式“常散步”】

1. 发常梳: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做10次。【叮咛: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做這動作,可以明目袪風、防止頭痛、耳鳴、白髮和脫髮。】

2. 目常运: 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 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 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 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覆3次。最后,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上眼部。【叮咛:這動作可以強化眼睛,糾正近視和懶視。】

3. 耳常鼓: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後放手, 應該有卜一聲。重覆做10下。接着,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摺,雙手食指㤿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後腦風池穴10下,卜卜有聲。【這動作每天早晚臨睡前、睡醒後各做一次,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4. 齿常叩:上下排牙齿轻轻相叩36下,然后吞下唾液。【叮咛:這動作可以通上下顎經絡,幫助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5. 津常咽: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 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 一共轉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 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接着,口微微合下,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 而在口腔裏,圍繞上下顎轉動。 左轉12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時,盡量想象將口水帶到下丹田。【叮咛: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經常做這動作,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6. 面常洗:搓手36下,暖手後以後上下掃面。接着,再度暖手,雙手同時向外圈。【叮咛: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

7. 头常摇: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恢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接着,相反方面重覆6次。【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叮咛: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

8. 腰常摆: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覆。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叮咛:這動作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9. 腹常揉: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㤿,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時鐘。揉的範圍由小到大,做36下。【叮咛:這動作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10. 肛常提:吸氣時提肛,即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這動作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傳:這動作是“十全老人”乾隆皇帝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11. 膝常扭: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叮咛:這動作可以強化膝頭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要由雙腳做起。】

12. 脚常搓: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 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 腳跟為一下。 共做36下。接着,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叮咛:常做這動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對身體有益。】

13. 常散步:挺直胸膛,輕鬆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加持:正念走路,是最好的散步方式】

崃按:

1. 参考资料:http://homepage.ntu.edu.tw/~staffclub/k-growing/13methods.htm

2. 实践的体会与顺序调整:这“药王孙思邈”(541-682)成名于中古时代唐朝,他的生年一说541年,一说581年,相距40年,根据前一说他享年141岁,根据后一说,他也活了101岁,不要说是在平均寿命59年的唐朝,就算是在医药高度发达的今天,他都算是长寿老人了。他的“养生13式”并不一定要按照顺序来做,甚至不需要做全套,但是为了记忆的方面,我们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来学习与实践。笔者的顺序与参考资料略有不同,读者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模式加以调整。

3. 特别推荐:第13式“常散步”,在参考资料中,原本列在第12式,笔者基于3个原因,把它列在最后:(1)“A常B”与“常AB”——其他的12式都是“A常B”语言格式,只有这“常散步”属于“常AB”的语言格式;(2)户内与户外——其他的12式都可以在临睡前与睡醒后在床边完成,只有这“常散步”属于户外活动;(3)局部与整体——其他的12式可以说是对身体局部的锻炼,只有这“常散步”属于整体的锻炼。

4. 正念散步:孙思邈“养生13式”可以跟“正念教育”(Mindfulness Education)结合起来,以取得最佳效果。这里所谓“正念教育”需要从“自我教育”、“身心灵整体教育”、“慢生活教育”这些角度去理解与实践,网上资源很多,读者可以搜集适合自己的资料加以内化与落实。尤其是“常散步”,只要结合“正念教育”,就能达到一行禅师所推荐的“正念走路”的修行境界,利益无穷。

脑洞:大脑里的黑洞

开悟,或“顶峰体验”,不是别的,就是进入大脑里的黑洞而已。

生只不过是死的影子罢了

死才是永恒的形体,生只不过是死的影子罢。生死形影不离。


死才是永恒的大海,生只不过是海面上的波浪罢了。生死紧密相依。


死才是永恒的呐喊,生只不过是呐喊的回音罢了。生死如响应声。

感受、受持、持恒、感通

1. 感受:凡夫的境界


2. 受持:修行人的境界


3. 持恒:大乘菩萨的境界


4. 感通:觉悟者的境界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三境界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三境界


1. 【反说】“六道轮回”的世间因果境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有四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


2. 【正说】“不退菩萨”的出世间因果的境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只有一种:报恩


3. 【真实说】“不昧因果”的觉悟者的境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也就是生命发挥正常、健康的功能的状态。

2020-12-23

灵枢的三层含义

 灵枢的三层含义

1. 腧穴是灵枢:人体的局部观【腧穴是针砭治病可取得灵验的枢纽】

2. 经络是灵枢:人体的系统观【牵一发动全身;整体感应】

3. 身体是灵枢:人体的宇宙观【人是属灵的生命;人皆有佛性】

素问的三层含义ABC【综合整理诸家解释:由浅及深】

 《素问》的三层含义ABC【综合整理诸家解释:由浅及深】

【素问】的表层解释:黄帝与岐伯之间平素问答。这层解释虽然只是就形式来看,但是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岐黄之术的平素问答之中就蕴藏了人体医学的大道。

【素问】的中层解释:人体之质的意思,探讨问题的意思。素问问的是人体的什么质呢?其实,人的体质、气质、生理、病理,都有的存在。素问问的就是人体的生命规律、生理、病理以及治疗等方面的规律。

【素问】的深层解释:宋代《新校正》探讨得极为精微: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清楚地描述天地万物的起源:(1)还没出现气的现象,就有太易的本体(理);(2)气的现象发生了,那是太初的元气(炁);(3)到出现形体了,那就是太始的本来面目(心);(4)到最后的最后,质也出现了,那就是太素的本物(朴)。素问不只是停留于太素的质,而且由此上溯太始的形、太初的气,乃至于太易的理,通达于宇宙人生的大道。人体小宇宙与自然界的大宇宙,二者息息相关。

四体:体验(信)、体会(解)、体认(行)、体证(证)

 四体:体验(信)、体会(解)、体认(行)、体证(证)

2020-12-16

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1. 生命的目的就是生命本身。

2. 我们从生命本身来,回归生命本身去。

3. 生命本身不是别的,就是这个身体。

4. 身体身体,有身有体。

5. 清虚之身,无极之体。

6. 清虚之身是心体【修德之明】,无极之体是性体【性德之明】。

7. 此身体即是大光明宝藏,可笑世人将之视为臭皮囊。

2020-12-14

悟:条条曲径达顶峰(刘宗周《体认亲切法》)

悟:条条曲径达顶峰(刘宗周《体认亲切法》)


1. 业力瑜伽:行动的曲径【格物】——身在天地万物之中(缘起性空),非有我之得私(意思:人的真实生命,属于“无私”、“无我”的范畴)


2. 智慧瑜伽:求知的曲径【致知】——心在天地万物之外(弃绝尘世),非一膜之能囿(意思:人的真实生命,境界甚为高远,不是血肉之躯所能够限制)


3. 虔信瑜伽:信仰的曲径【诚意】——通天地万物为一心(至诚感通),更无中外可言(意思:人的真实生命,是一个圆融的整体,不可分别内在和外在)


4. 胜王瑜伽:禅定的曲径【正心】——体天地万物为一本(本立道生),更无本心可觅(意思:人的真实生命,有诸中而形于外,心到口到,行更要到,不可困于内心世界之中)

穷人和富人

1. 定义—贫:没钱;穷:没良心;不贫:有钱;不穷:有良心。

2. 单单没钱(贫而不穷)不算穷人,单单有钱(不贫却穷)不算是富人。

3. 没钱又没良心(贫而且穷)是真正的穷人;有钱又有良心(不贫且不穷)是真正的富人。

2020-12-09

佛家“涅槃”即儒家“天理” 【慎独】

 佛家“涅槃”即儒家“天理”【慎独】

1. 佛家“涅槃”二字,不可用科学实证的头脑去看待,应用玄学体验的心灵来证得。

2. 儒家“天理”二字同上,需要用玄学体验的心灵来证得。

3. 具体来说,儒家所谓“格物”,就是“格天理之物”,也就是“格涅槃之物”,而“慎独”正是“格物”的下手处。

空、无相、无作

空、无相、无作


1. 空性智慧:世间万物,缘起性空,空无自性。此就生死流转门说。唯阿罗汉,逆生死流,出离六道,证得般若。


2. 无相慈悲:诸佛菩萨,相而无相,无相而相,形相非一。唯大乘菩萨,乘愿再来,以慈悲故,救度众生。虽行救度众生事业,不起心动念,随类现身,应机说法,如大明镜,胡来现胡,汉来现汉,镜体清净,一尘不染。菩萨救度众生,亦复如是,其心清净,一尘不染。


3. 无作涅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未来亦必成佛。一切众生,狂心不歇,歇即菩提。不歇即造作,歇即无作。无作者,当下即是,安坐于涅槃。

论《笑傲江湖》令狐冲与三女的爱情

按照令狐冲的成长历程来看《笑傲江湖》令狐冲与三女的爱情:

1. 令狐冲与小师妹岳灵珊的爱情:

1.1 令狐冲与小师妹两人青梅竹马,共创“冲灵剑法”,被伪君子岳不群偷窥,后者在少林寺出乎意料之外地使出来,让令狐冲心神大乱。

1.2 令狐冲对小师妹一往情深,到了如痴如醉、至死不渝的地步,可惜后者移情别恋,爱上并嫁给了被复仇心蒙蔽良知的林平之,最终死于丈夫之手。

1.3 令狐冲对小师妹之爱,已经超越理智所能理解的范围,只有一个“痴”字了得。这好比《鹿鼎记》里顺治皇帝出于对董小宛的爱,而出家为僧名曰“行痴”,无二无别。这样的“情痴”,是值得称赞的人生境界,还是值得警惕的人生误区呢?

2. 令狐冲与恒山派小尼仪琳的爱情:

2.1 令狐冲与伊琳结缘,纯粹出于一片侠义之心,当后者被采花大盗田伯光抓走,令狐冲舍命相救,感动了伊琳的芳心。

2.2 伊琳虽然因对方的救命之恩,而对令狐冲念念不忘,然而二人均是名门正派出身,心中存有正念,两人之间存在的却是纯洁的爱情。

2.3 仔细分析,伊琳对令狐冲是无条件付出的单方面的爱情,而令狐冲回报的是无比真诚的亲情,与一般兄妹情无异。有趣的是,小师妹嫁给林平之之后,对丈夫说自己对令狐冲只是把他当作兄长看待。小师妹对于爱情与兄妹之情,真的是傻傻分不清呢,还是装傻?

3. 令狐冲与魔教教主之女任盈盈的爱情:

3.1 令狐冲与魔教教主之女的结缘,始于“魔幻般的遭遇”:音乐高手绿竹翁的姑姑为身心俱伤的令狐冲演奏《清心普善咒》疗伤,令狐冲虽闻其琴声,却始终不见其庐山真面目,尊称之为“婆婆”。

3.2 后来,令狐冲终于得知“婆婆”原来是个武功高强且出手狠辣的绝色少女,慢慢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一往情深,虽然始终不能忘怀小师妹,心中却逐渐对盈盈萌生了爱意。到小师妹死亡后,令狐冲就把全部的爱情转移到盈盈身上。

3.3 令狐冲与任盈盈有情人终成眷属。按书中描述,两人似乎厌倦了江湖的恩怨打杀,而希望追求平静隐居的生活。平静隐居的生活,就好比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轮回之后,最终证入“大涅槃”,那岂不是人生最好的归宿吗?

2020-12-05

世上最厉害的招数(风清扬如是说)

 世上最厉害的招数(风清扬如是说)

1. 风清扬说:世上最厉害的招数,不在武功之中,而是别人设下的阴谋诡计、机关陷阱。(见《笑傲江湖》第十章《传剑》)

2. 我说:风前辈所言甚是。然而,世上更悲惨的是,落入自己巧妙设计的阴谋诡计、机关陷阱之中。(见佛法“业因果报”说,凡愚之人给别人“巧妙设计”了种种阴谋诡计、机关陷阱,自以为“得计”,殊不知“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执迷不悟,悲乎!)

2020-12-04

CHEER沟通法

 CHEER沟通法

1. Calm your friends down: 不要着急,要耐心陪伴,让对方有时间冷静下来。轻轻提醒对方做深呼吸,以平复情绪。

2. Hear your friends out: 用心聆听并体会对方的语言以及内心的感受。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下判断或打断对方的话。

3. Empathize with your friends: 将心比心,感受对方的感受,并理解对方的想法。通过善巧复述,确保自己正确理解对方所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的感受。

4. Encourage your friends to seek help: 如果对方无法靠自己的能力解决所面对的问题,鼓励他去寻求帮助(譬如:父母、老师、专业辅导员)。

5. Refer your friends to a trusted resource person: 帮助对方接通解决问题的渠道,也就是当对方与可靠的人之间的沟通桥梁。

2020-11-30

山水的三个境界

山水的三个境界


1. 六道轮回的山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表面、固定、僵化之见,颠倒错乱,纠缠束缚,矛盾冲突。【凡夫的山水】


2. 十法界的山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层层递进之见,从三恶道到三善道、从欲界天到色界天再到五色界天,最后才出离六道、证入阿罗汉的境界。【阿罗汉的山水】


3. 一真法界的山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破除了第一品无明烦恼,真心现前。此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在一真法界,共有41个修行的次第,前面三十个修行次第总称为“三贤位”,包括:“十住”、“十行”和“十回向”;后面的10个修行次第是“十地”;最后一个修行次第是“等觉菩萨”。【法身大士的山水】


4. 大涅槃的山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菩萨没有一定的形相,无相无不相。所以,无山水无不山水。此大涅槃无境界无不境界,包括了一真法界、十法界乃至于六道轮回境界在其中,一切众生莫不住于此大涅槃之中,惟其不觉而已。若能一念自觉,念念觉,即能归回此大涅槃之中。所谓“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是也。【佛的无山水无不山水】

目前世界人口78.2亿万人的增长速度 [as on 29/11/2020]

每天全世界超过24万人出生

每天全世界超过10万人死亡

每天全世界人口增长超过14万人

对身心灵世界的全新视角

1. 六道轮回的“身”的世界

2. 十法界的“心”的世界

3. 一真法界的”灵”的世界

4. 修行不是别的,而是超越身心灵的世界,证得大涅槃,究竟成佛而已。

2020-11-28

三时心

三时心


1. 得意时,当提起谦卑感恩心


2. 失意时,当提起自信上进心


3. 一切时,当提起多元视角心

沟通三道:情理法

沟通三道:情理法


1. 沟通第一道:情。佛法所谓“情执深重”,这是众生无量劫以来的烦恼习气,不容易摆脱,必须警觉,时时处处保持慎独的功夫,否则,时时处处都被“自我中心”的情绪所纠缠束缚,又怎么可能跟别人有效沟通呢?佛法又说“智慧如海”,这是提示我们必须通过慎独功夫【崃按:也就是佛法的“禅定功夫”】来摆脱情绪的纠缠束缚,才能够在心灵深处与别人的心灵接通。情绪好比大海表面的波浪滔天,海底深处却是无风无浪,无比美丽,所以第一个道通不妨命名为“海底通道”。


2. 沟通第二道:理。如果说第一个通道是“低低在下”的(海底的),这个通道恰恰相反,是“高高在上”的(天上的)。前一个通道是破除了“我执”的情绪的纠缠束缚之后才建成的,这第二个通道要想建成,却是需要破除“法执”的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在这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世界上,虽然英文英语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暂时处于领先乃至于垄断的地位,但是中文汉语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已经逐渐崛起,这是连瞎子都看得见的事实真相。所以,人类需要通过沟通交流,以便在茫茫宇宙的这个生命星球(地球)上和睦共处,实在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然而,这一件大事的完成,需要大家通过“批判思考”(Paul Richard's Critical Thinking)能力的培养,摆脱“社会中心”【崃按:Paul Richard所谓“社会中心”(Social-Centrism),就是佛法所谓“法执”,希望读者们能够用心体会,融会贯通,不要因为“法执”的障碍,而产生文化偏见】。智慧通达的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文曲星”,而是通过后天“致良知”的功夫,开发出自身真实生命的能力,而达到的。所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就是这个意思。足以“为师”的“达者”,不是指的外在的事业的达成,而是内在的真实生命的接通,这是所谓的“高人”。“高人”者,指的是具有“高见”的智慧通达的人,这不是很明显的一件事吗?所以,这个沟通的第二个通道不妨命名为“天外通道”。【崃按: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天外通道”的“天外”二字,正表达了“通达涅槃”的“顶峰体验”】


3. 沟通的第三个通道:法。大家读到这里,也许会猜想,第一个通道既然是“低低在下”的“海底通道”,而第二个通道是“高高在上”的“天外通道”,那这个第三通道的定位似乎应该是“不高不低”的“中间”位置啦?对吗?对了一半,而且是表面的那一半。用佛法的术语来表达,第三个沟通的通道就是“悲智双运”这个“中道”。然而,什么是“中道”呢?这个“中”,就是“不走两个极端”的“中间一端”的意思吗?明显地,一讲“中间一端”,聪明的读者就马上可以判断:不对!是的,“中”指的是“心体”,也就是“心的本体”,也就是“能够接通真实生命的源头活水”。这个“中”在“理法界”中是“一本”,然而落实到“万殊”的“事法界”里面,“中”必须由“寂然不动”出发,发挥“感而遂通天下之志”的神奇作用,才能够创造出“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无碍法界”。所以,沟通的第三个通道与第一个和第二个通道对比,我们可以总结说:(1)第一个通达是摆脱了“我执”的情绪的纠缠束缚而开创出来的“低低在下”的“海底通道”;(2)第二个通道是摆脱了“法执”的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而开创出来的“高高在上”的“天外通道”;(3)第三个通道是经历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修行历程后开创出来的“非高非低”的“生活通道”。换句话说,第一个道通是主修“智慧”的“阿罗汉的通道”,第二个通道是主修“慈悲”的“菩萨的通道”;第三个通道是“悲智双运”的“佛陀的通道”。然而,次第不碍圆融,圆融不碍次第,这里虽然分次第来详细解说,大家切不可执着字句,死于句下。大家应当提起念佛之心,与佛相应,与觉相应,才不会辜负佛法,辜负自己的这一生。阿弥陀佛!

沟通四境界:交流、互动、共创、同享

沟通四境界:交流、互动、共创、同享


1. 沟通:“沟”是有待跨越的“思想和情感的鸿沟”,“通”是跨越鸿沟的“三条通道”。换句话说,有“沟”,就需要“通”;“通”了,“沟”虽依旧在,却起不了障碍作用了。


2. 交流:“交”就是“双方的交互作用”,不是单程交通,而是双程的;“流”就是“如风之吹,如水之流”,没有堵塞,没有窒碍,而不是“一味说教”,更不是灌输式的“思想改造”。换句话说,“交”了才能“流”,“流”了又进一步提高“交”的密度、深度和高度,对彼此的真实生命的维度空间的开拓起了巨大的作用。


3. 互动:“互”就是“双方互相借力”,不是一方给另一方压力,而是处于平等的地位双方互相给对方动力乃至于灵感;“动”就是“有诸中而形于外”的“对外界产生积极性影响的语言和行动”。换句话说,“互”就是“一加一大于二”,“动”就是“改变世界的力量”。好比寒冷的冬天快要来了,大雁必须南飞以避难,要飞高致远,就必须依靠人字形的雁阵互相借力,孤雁是做不到的。不愿意加入雁阵的孤雁们,只有滞留北方,孤单寂寞地冻死而已。


4. 共创:“共”就是“双方或多方友好真诚的合作,犹如左右手的互相配合”【崃按:“共”字和“友”字,都是通过“双手”的形体来表意,都包含了“一心”的意思,区别在于“友”【崃按:“友”字在形体结构上属于半包围结构,外边的部件表示一个人的“左手”,里边的部件表示另一人的“右手”】的“一心”指的是“两人之间的一心”,“共”【崃按:就是“拱手”的“拱”的本字,所以这里的“双手”是同一个人的手】的“一心”是“一个人的言行、心口的一心”【崃按:而且”共“字下边加个”卧心底“,就是”恭“字,更加能够表达”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含义】。”创“字含义非常深广,而且正反、消极和积极的含义同时存在,犹如量子力学描述的”粒子可以同时存在或出现在不同位置“,我们的心灵深处发挥出来的”创“的作用也是如此:既可以在消极破坏的领域存在或出现,也可以在积极建设的领域存在或出现,所谓”创伤“指的就是前者,所谓”创生“指的就是后者。一个”创“字,同时具有”生“和”灭“的力量,不可不慎。所以,”共“的”一心“是”有诸中“,”创“的”合力“是”形于外“,可是这个”形于外“的力量可以毁灭世界,也可以拯救世界,这就是人类生命的吊诡之处了。今日世界的中美角力,正是人类生命的这个吊诡之处的精彩注脚。


5. 同享:“同”从“形于外”的角度来说,就是“大同世界”的愿景;从“有诸中”的角度来说,就是“同体大悲”的初心。“享”对应“大同”【崃按:此处笔者借用“大同小异”的常见成语,旧瓶装新酒,含义与一般词典解释不同,希望读者们留意,随文入观才好,切莫执着字句,死于句下】而言,就是“正享受”,就是“身心合一”、“人我合一”乃至于“天人合一”的真实生命的美妙体验【崃按:此即佛法所谓“妙乐无穷”】;“享”对应“小异”而言,就是“邪享受”,就是在“身心分离”、“人我对立”乃至于“天人隔绝”的虚妄生命的感官体验【崃按:此即佛法所谓“以苦为乐”】。

2020-11-27

狂·颠·赖

狂·颠·赖


1. 狂:犬王;发大心,狂者进取,虽千万人吾往矣!


2. 颠:真页;行颠,行与“颠倒之众生”相反,众生视之为“颠倒”,实际上乃“颠倒之颠倒”。所谓“疯子群中的正常人”,被疯子当成“疯子”。


3. 赖:束负;赖皮死硬,怎么也不放弃。耍尽赖皮的本事,方得打败世上的一切赖皮。

不材无用含玄义:无而不假,空而不虚

不材无用含玄义:无而不假,空而不虚


1. 不材:什么材料都不是。表面上是贬义,实际上另含深意、玄义。


2. 无用:什么用处也没有。同上,似贬实褒。庄子学之精义存焉。


3 无而不假:道家之“无”,不但不假,而且极真,通乎佛家之“空”,乃玄智之“有无玄同”之“无”,非“有无对立”之“滞无”。易言之,此“无”含摄万有而不遗,堪称万物之本体,即“物自身”是也。


4. 空而不虚:佛家之“空”,不但不虚,而且最实,通乎儒家之“仁”,乃空性智慧之“空有不二”之“空”,非“空有断裂”之“顽空”。易言之,此“空”消融隔碍而圆通,堪称觉体之作用,即“无用之用”是也。

沟.通:思想鸿沟和心灵感通

 沟.通:思想鸿沟和心灵感通

1. 沟:思想鸿沟。

2. 通:心灵感通。

3. 沟通:【面对面、心对心】彼此心灵感通,跨越思想鸿沟。

心静自然凉,心远地自偏

 心静自然凉,心远地自偏

1. 心静自然凉:清凉心【崃按: 比喻开悟的心】来自禅定,也就是”静定“的功夫

2. 心远地自偏:幽静的心境【崃按:用“地自偏”来形容】来自禅定,也就是“弃绝”的功夫【崃按:“弃绝”是印度瑜伽智慧传承的术语,形容“跟这个世界保持安全的距离”】

面对结果的三个心态

1. 面对如意的结果,要抱着感恩的心态( sense of appreciation)

2. 面对不如意的结果,要抱着坚韧的心态(sense of personhood: 天无绝人之路)

3. 面对任何结果,要抱着多元视角的心态( sense of perspective:360°的心灵)

鹿鼎红楼 红楼鹿鼎

鹿鼎红楼 红楼鹿鼎


1. 鹿鼎红楼 记一梦,记的是人生大梦


2. 红楼鹿鼎 梦一记,梦的是人生实录


3. 鹿鼎记是现代版的红楼梦,红楼梦是古典版的鹿鼎记。

业随身,成佛去

业随身,成佛去


1. 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凡夫境界,六道轮回】:这是劝导六道轮回之中的凡夫要【放下提起、提起放下】的两句话。【业因果报,如影随形。形影不离,痛不可言。须当猛省:世出世间,不离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2. 业身勤念佛,超绝成佛去【圣贤境界,究竟成佛】:这是描述修行人超越六道轮回、十法界乃至于一真法界,而究竟成佛的历程。【念佛功夫成熟,与佛相应,一念觉,念念觉。呼吸走路,举手投足,无不是觉。此处就是长安,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崃按:成佛去,即成佛来,来就是去,去就是来。不来不去,是为中道。】

成佛:养父母之志【净空法师如是说】

 三福第一条是人天福报,有四句,第一句「孝养父母」。我们学佛的人,如果人都做不好,佛菩萨是决定没分,学作菩萨,学作佛,先要把人做好。印光大师他老人家提倡「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我们将祖师的教诲发扬光大。好人,第一个孝顺父母,经里面的四句讲孝养父母。「养」这个字好,不但要养父母之身,照顾父母晚年的生活起居,年岁大了,体力衰退了,需要人照顾,这是养父母之身。生活起居照顾到了,如果父母常常忧虑,那也是不孝,没能尽到孝。父母对哪些忧虑?大概最难舍的就是儿孙。如果子女多,子女不和他忧虑,儿女不和;儿女都成家了,妯娌之间不和,父母也是忧虑;如果孙子多了,眷属多了,他忧虑操心的地方就更多了。由此可知,要养父母之心,让父母没有忧虑,欢欢喜喜的过日子,这桩事情不容易。不但家庭和睦,亲族和睦,朋友和睦,在学校念书,尊重老师,与同学们和睦,友爱同学;在社会上工作,尊敬你的领导人,对你的同僚和睦,你的父母才能够安心。

  所以中国古时候,这一些作帝王的,为国家、为地方选拔领导的人才,他选拔什么样的人?选拔孝子,所谓是「忠臣出孝子之门」。他在家里面能尽孝,被选拔出来,他对国家自然就能够尽忠,忠孝是一体,这里面没有界限。世间人讲孝,儒家讲孝,道家讲孝,大概就到这个地方,可以说很圆满了。可是佛门里面讲孝,这还不行,你这样做,如果以佛家的标准来说,你才做到十分之一,还有十分之九你没做到,可是十分之一在世间人来讲,那就是很圆满了。我们看中国标榜大孝是古代的舜王,尧、舜、禹、汤,舜王,诸位在中国历史上读到。前面刚才讲的,「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他真做到了,做得很圆满。不但当代的人赞叹,我们后世人看到这个记录,尊敬之心自自然然就生起。

  佛法为什么说你没有尽到孝?佛法明确的了解,生命是永恒的,不是一世的,有过去世、有未来世,如果你让你的父母依旧还在六道里面轮回,那你是大不孝。要想父母脱离六道轮回,怎么办?先要自己脱离六道轮回,你才能帮助你的父母,你才能帮助你的家亲眷属。你自己要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在佛门里面讲孝,那你差得太远太远了。这个就是讲到要「养父母之志」,这里面的意思很深、很广,作儿女的能作菩萨、能作佛,对父母这个孝才算是做到圆满。若以佛家的标准来说,一定要圆满证得佛果,这个孝字才做到圆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孝道还欠缺一分,没做到圆满。这是佛家讲孝与儒家讲孝,在境界上不相同的地方。但是儒跟佛,他们的学说、他们的修持、他们的教学,都是以孝为根本,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这是相同的,但是境界不相同。

大乘无量寿经  (第十二集)  1998/5/2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34-012

2020-11-23

自性弥陀心内心 唯心净土天外天【茫茫人海,寻觅知音】

自性弥陀 心内心   唯心净土 天外天


1. 自性弥陀 心内心:1.1 法身佛(第一心:究竟成佛 涅槃妙心);1.2 自受用报身佛(第二心:破一品无明 证一分法身);1.3 他受用报身佛(第三心:随类现身 应机说法);1.4 化身佛(第四心:众生无边 化身无边)


2. 唯心净土 天外天:2.1 常寂光土(第一天);2.2 实报庄严土(第二天);2.3 方便有余土(第三天);2.4 凡圣同居土(第四天)


3. 身土不二 心天一:3.1 大涅槃(大彻大悟的真实生命:从哪里来 回哪里去);3.2 一真法界(却妄返真的真实生命:唯心所现 真心杂妄);3.3 十法界(渐渐澄清的禅定生命:唯识所变 妄心蔽真);3.4 六道轮回境界(浑浊恶臭的虚妄生命:变异扭曲 妄之又妄)

2020-11-20

不材之大材 无用之妙用:“什么材料也不是”的上好材料,“一点用处也没有”的绝妙用处

 不材 无用:什么材料也不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1.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六章(南伯子綦)》谈到了“不材之木”,它因为一点用处也没有,没有人去砍伐它,所以长得特别地高大开阔,它的树荫竟然可以覆盖一千辆由四匹马拉动的大马车。

2. 清·王先谦《庄子集解》里面引了唐·成玄英对“不材之木”的解释:“不材为全生之大材,无用乃济物之妙用。故能不夭斧斤,而庇荫千乘也。”

3. 用白话来说:“不材”就是“什么材料也不是”;“无用”就是“一点用处也没有”。正因为“什么材料也不是”,所以才能够养其天年,长成了其他树木所长不到的那样高大开阔。正因为“一点用处也没有”,所以才能够让人陶然忘机,彰显了其他树木所不具备的审美意趣和宗教情怀。

沟通:跨越鸿沟,全面接通

 沟通:跨越鸿沟,全面接通

1. 沟通:既有鸿沟,就应该努力弭平和跨越,以求接通和交流,才能够取得突破。

2. 跨越鸿沟:物理距离的鸿沟不难跨越,心理和思想的鸿沟难以跨越,心灵修养的鸿沟最难跨越。然而,难是难,不是不可能,而是需要智慧和慈悲,只要悲智双运,没有不能跨越的鸿沟。

3. 全面接通:心理上的接通,语言上的接通,行为上的接通,无所不通。思想上保持开放,情感上保持平和,意志上保持坚定,哪里有不通的道理?

生存·生活·生命

生存·生活·生命


1. 人的一生,包含生存、生活和生命三个层次。


2. 生存属于“身”的范畴。这个生命层次,就是丰子恺所谓的“物质生活”的层次。(Survival level; materialistic life; basic human needs)


3. 生活属于“心”的范畴。这个生命层次,就是丰子恺所谓的“精神生活”的层次。(Psychological/ mental/ intellectual level; social/ emotional/ intellectual/ cultural life; needs for love and respect)


4. 生命属于“灵”的范畴。这个生命层次,就是丰子恺所谓的“灵魂生活”的层次。(Spiritual level; spiritual life; needs for self-actualization, living to the fullest of one's life)

念佛:阿-弥陀-佛

念佛:阿-弥陀-佛


1. 念“阿”:念“无”,念“大涅槃”的彼岸,念“众生本具的佛性”,念“不生不死的真实生命”【性体】(“什么都不是”的“空性智慧”)(无:本来无一物)


2. 念“弥陀”:念“量”,念“一切众生的境界”,念“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念“佛心”【心体】(“什么都是”的“无相慈悲”)(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3. 念“佛”:念“觉”,念“中道”,念“悲智双运”【心性不二】(“没有什么是不是”的“悲智双运”)(觉:不生不死,不来不去)

为学为道 师贤师圣

 为学为道 师贤师圣

1. 今天(20/11/2020)阅读早报副刊,读到潘正镭专栏文章,写到印光大师的对联:【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师贤心实 师圣心空】。

2.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日益,讲的是学问之道,不只是今人所重视的庞大臃肿的知识体系,学问之道,虽然“日益”,但是却能够消化,而接通“为道日损”,一方面是“日益”,一方面是“日损”,犹如太极的一阴一阳,是相反相成的。所以,“为学”和“为道”虽不同却相通,是一体两面,不是割裂的。不可不知。

3. 师贤心实,师圣心空:师贤心实,讲的是菩萨慈悲救度之道,说实话,干实事,这里的“贤”者指的固然是世间事业的开创者,但是他与出世间道业的承担者“圣”者,不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恰恰相反,他们其实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也就是说,“贤”者菩萨的“心实”和“圣”者佛陀的“心空”,心心相印,空实相即,“觉后空空无大千”的“心空”就是真实生命的源头活水,水到渠成,“乘愿再来”的大乘菩萨的“贤”者们才能够发挥“心实”的作用,不疲不休地救度“梦里明明有六趣”的苦难众生。

2020-11-16

无我:审视一切的智慧

 无我:审视一切的智慧

1. 无我:一方面是“我什么也没有”,一方面是“我什么也有”。合而观之,就是“我而无我,无我而我”。

2. “我什么也没有”:通达“空性智慧”的“我”,没有执着,不会把“我”限定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框框里。

3. “我什么也有”:契入“无相慈悲”的“我”,没有分别,让“我”接通一切众生的佛性本原的“共同一法身”。

无相:包容一切的慈悲

 无相:包容一切的慈悲

1.无相:一方面是“什么形相也没有”,一方面是“什么形相都有”。合而观之,就是“相而无相,无相而相”,佛菩萨没有一定的形相,只是应众生得度的因缘而随机现相。

2. “什么形相也没有”:佛菩萨“无我”(没有执着我相),所有“没有固定的形相”。

3. “什么形相也有”:救度众生的法门无边,应化的形相亦无边。

无:接通一切的中道

 无:接通一切的中道

1. 无:一方面是“什么都没有”,一方面是“什么都有”。合而观之,就是“加减乘除等于零”的“能量守恒定律”。这,不是理论的假设,而是生活实践的当下契入。

2. “什么都没有”:就是与“六道轮回”、“十法界”脱钩。

3. “什么都有”:就是与“一真法界”、“大涅槃”挂钩。

2020-11-14

物的三个范畴

物的三个范畴


1. 【普通人的尺度】生命星球上的万物: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种类繁多,还在不断探索和发现之中。


2. 微观尺度的宇宙万物:包括构成一切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粒子、化学元素,以及核物理学正在探索和发现的一切精微物质


3. 宏观尺度的宇宙万物:包括地球大气层之外的日月星辰、奇异点、黑洞,以及宇宙学家正在探索和发现的一切天体物质

精气神:精神内敛,元气淋漓

精气神:精神内敛,元气淋漓


1. 精气神:元精、元气、元神,一元尽之矣!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2. 精神内敛:元精、元神,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无极,无所不用其极。


3. 元气淋漓: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今,元精 元神 之谓 中,元气 之谓和。盈天地间,元气耳。元气,即“创造性的能量”。孟子曰:“吾善养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亦“元气”之别名也。

坚持沟通

坚持沟通


1. 沟通很艰难。


2. 我们要知难而进。


3. 再艰难,也要坚持沟通。

净空法语:无怨

1. 老子曰: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徒知和其大怨,而不省其大怨之所由兴,虽和之以至公,而不免有余怨。【白话翻译:老子说,再怎么调和人与人之间的深仇大恨,彼此也还必然在心里留下怨恨,这哪里能够算是好事呢。(一个人要是没有智慧的洞见)只是知道要调和人与人之间的深仇大恨,却不能够深入省察深仇大恨的根源,虽然极尽公平、公正之能事去进行调和的工作,却还是无法完全消除彼此双方内心的怨恨。】

2. 怨生于情执,情执生于迷失自性。自性本无迷妄,又何有怨乎?【白话翻译:怨恨起源于情感的执着,情感的执着起源于迷失自性。自性本来就没有迷惑和妄想,又哪里来的怨恨呢?】

3. 汤曰:“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庄子曰:“以得为在人,以失为在己。” 然则,圣人常受天下之责,而无责人之心,是以终无怨。【商汤说,天下人的罪过,就是我的罪过。庄子说,别人通通是对的,自己通通是错的。这么说起来,圣人时常都承受天下人的指责,而没有指责任何人的念头,所以到头来别人对他半点怨恨的念头也没有。】

4. 师法帝舜,不亦善乎?愿与志士仁人共勉之。释净空时年七十有八。【把舜帝当成学习的好榜样,那不是一件最好的事吗?我愿跟世界上所有志士仁人一同来实践这个道理。释净空在78岁的时候写作。公元2004年】

2020-11-09

人的生物学分类

人的生物学分类:人属于——“物things ”(含“2类”)-“生物Living Things”(含“3域”)-“真核域Domain”含“5界”)-动物界Kingdom”(含“12门”)-“脊索动物门Phylum”(脊索动物亚门)(含“6纲”)-“哺乳纲Class”(真兽亚纲)(含“29目”)-“灵长目Order”(类人猿亚目)(含“14科”)-“人科Family”(含“4属”)-“人属Genus”-“Homo”(含“1种”)-“人种Species”-“Sapiens”(含“4亚种”)


0、真核域 (Domain Eukaryote /juːˈkarɪəʊt/ ) :与“古菌域(Archaea)”、“细菌(Bacteria)域”,并列为生物学的“三域系统”(1990)。【“真核域”下分“5界”】【太古宙:人体30万万岁了】


1、动物界 (Kingdom Animal):与“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并列为生物学的“五界”(1969)。——其中,“原核生物界”分属于“三域系统”的“细菌域”与“古菌域”,其他四界都属于“真核生物域”。【“动物界”下分“12门”】【元古宙:人体6.5万万岁--10万万岁了】


2、脊索动物门(Phylum /ˈfʌɪləm/ Chordate /ˈkɔːdeɪt/):动物界的12门之一(智人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界最高等的一门动物。3大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3个亚门: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脊索动物门”下分“6纲”】【古生代:人体4万万岁】


3、哺乳纲(Class Mammal):脊索动物的6纲之一(智人属于“真兽亚纲”),占脊椎(脊索)动物的10%,占地球所有物种的0.4%。用肺呼吸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哺乳纲”下分“29目”】【中生代:人体2.5万万岁】


4、灵长目(Order Primate /ˈprʌɪmeɪt/ ):哺乳动物的29目之一(智人属于“类人猿亚目”)。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各类猿猴:猿类apes、猴类monkeys、眼镜猴tarsiers、狐猴lemurs、懒猴lorises)【“灵长目”下分“14科”】【新生代早第三纪/古近纪始新世:人体5000万岁】


5、人科(Family Hominid /ˈhɒmɪnɪd/ /Hominidae ):灵长目的14科之一。除了人类之外,还包括所有绝种的古代人类(化石考古发现),以及几乎所有猩猩。下分4个属、7个种,智人是人科物种中唯一无危物种。=〉在“人猿总科 Hominoidea”下,“长臂猿科 Gibbons”与“人科”并列。=〉“人猿总科hominoidea”底下,包含四个分类级别:人科hominidae(红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与人并列)、人亚科homininae(大猩猩、黑猩猩与人并列)、人族hominini(黑猩猩与人并列)、人亚族hominina(智人与化石考古发现的古代人类并列)。【“人科”下分“4属”】【晚第三纪/新近纪中新世:人体2000万岁】


6、人属(Genus /ˈdʒiːnəs/ Homo ):人科的4个属之一(与“人属”并列的另外3个属,按照“由亲及疏”(人亚族、人族、人亚科)的顺序是:“黑猩猩亚族-黑猩猩属chimpanzee/ pan”、“大猩猩族-大猩猩属gorilla”、“猩猩亚科-猩猩属orang utan/ pongo 红猩猩”), 包括现代人类与古代人类,人属最大的特点是其发达的脑。在二百万年的进化中其脑的容量扩大了三倍。——注:人属中已经灭绝的古代人类(举3例):(1)能人Homo Habilis(250~200万年前;东非);(2)直立人Homo Erectus(170~30万年前;阿尔及利亚、中国、爪哇);(3)尼安德塔人Homo neanderthalensis (20至3万年前;中东,欧洲)【“人属”下分“1种”,即:“智人种”】【晚第三纪/新近纪上新世:人体400万岁】


7、人种 (Species Sapiens):智人种)【第四纪更新世:人体40万岁】:智人,生物学分类中人属中的一个“种”,为地球上现今全体人类的一个共有名称。关于智人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时期有各种不同的推测,通常认为是在大约20万-40万年前。关于起源地点,科学界的观点也不一致。通过分析化石和DNA(脱氧核糖核酸),比较有说服力的观点是认为人类起源于东非。从生物进化的观点看,20万年只是很短的时间。就是在这很短的时间里,智人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繁荣。从热带到南北两极,全世界凡是有陆地的地方基本上都有人类居住。一种动物的分布如此之广,唯有智人。——注1:根据以色列学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 世界畅销书《人类简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的叙述,智人在20万年的生存与发展史上,经历了下列三次影响深远的革命:(1)7万年前的“智力革命”——借助语言的力量,告别动物界,跃登食物链的顶端;(2)1万2前年前的“农业革命”——告别13万年的“采集捕猎的时代”;(3)500年前的“科学革命”——告别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注2:根据同书,10万年前地球上还存在至少6个人种,但是到了6万年前就只剩下智人1个人种。


7.1 “黄色人种 -亚种 Subspecies The Yellow Race”(四大人种-亚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棕色人种等。现代人类。

痛苦使人们变成手足(龙应台语)

 痛苦使人们变成手足(龙应台语)

1. 在《大武山下》里,龙应台借着小说人物的嘴巴,讨论了“隐私”的问题。她说:隐私是对外人而言,在这里,大家都是手足。因为大家都同样忍受着痛苦。

2. 痛苦使人们变成手足。这是真知灼见啊!不痛不痒的人,才会有这样那样的隐私,害怕被别人窥见。

3. 痛彻心扉的人们,没有不可告人的隐私,只有“同体大悲”的感通之心。

同时共步:往里走进去=往外走出来

同时共步:往里走进去=往外走出来


1. 同时:三世诸佛是“同时”的,也就是“一时”的,并不是割裂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段。因为割裂的“三世”是妄心所现,以真心感通的时间维度,真实的时间是一个不可切割的整体。【崃按:纵贯面的“时间维度的突破”,是一个“往里走进去”的开发智慧的历程。】


2. 共步:十方菩萨是“共步”的,也就是“一处”的,并不是割裂为“四方”、“四隅”和“上下”十个区域。因为割裂的“十方”是妄心所现,以真心感通的空间维度,真实的空间是一个不可切割的整体。【崃按:横摄面的“空间维度的突破”,是一个“往外走出来”的彰显慈悲的历程。】


3. 同时共步:三世诸佛的“同时”的心【往里走进去;融会贯通】 和 十方菩萨的“共步”的行【往外走出来;身体力行】,心行不二,佛菩萨一如。

体会:身体力行,融会贯通

体会:身体力行,融会贯通


1. 体会:“体”是慈悲心的彰显和落实,“会”是智慧心的探索和突破。


2. 身体力行:也就是“体”字,也就是慈悲心的彰显和落实,


3. 融会贯通:也就是“会”字,也就是智慧心的探索和突破。


4. 体会:包含了“悲智双运”、“行愿不二”的意思。

受用:别人欢喜接受,自己发挥作用

受用:别人欢喜接受,自己发挥作用


1. 受用:“受”就是“别人欢喜接受”(信受),“用”就是“自己发挥作用”(奉行)。


2. 别人欢喜接受:“受”是从“自己欢喜信受”到“别人欢喜信受”。


3. 自己发挥作用:“用”也是从“自己发挥作用”到“别人发挥作用”。


4. 合而观之,“受”和“用”,就包含着“信受”和“奉行”的意思,也同时各自包含“自渡”和“渡人”的双重意义。

证严法师如是说:用心还不够

证严法师如是说:
1. 用心还不够,
2. 用心只是知识,你说我知道,我听进去了,这叫用心,
3. 用心注意听,懂了,听进去了,这叫用心注意听。
4. 但是没有使用它,放在心中也是没有用,所以一段时间就忘了。
5. 所以光靠用心没用,我们要让它(变成)真的(,)要身体力行,
6. 那种的真诚,听到就要发挥下去,
7. 有发挥出去才能成就一切。

2020-11-03

天地:慈悲的大地,智慧的苍穹

天地:慈悲的大地,智慧的苍穹


1. 弟子规说:“同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里面说的“天地”,指的不只是物质性的有形天地,更加是人文性的无形天地。


2. 所谓“人文性的无形天地”,不外乎“智慧的苍穹”和“慈悲的大地”这两个主轴和方向。


3. 天:智慧的苍穹。所谓“天外有天”,共有四层:3.1 六道轮回的“天”;3.2 四圣法界的“天”;3.3 一真法界的“天”;3.4 彼岸涅槃的“天”。【注:阿罗汉的“一切智”,菩萨的“道种智”,佛陀的“一切种智”】【格物:性天高明】


4. 地:慈悲的大地。所谓“心内有心”,共有四层:4.1 六道轮回的“心”;4.2 四圣法界的“心”;4.3一真法界的“心”;4.4 彼岸涅槃的“心”。【三细者(一真法界的细心),即无明业相、能见相、境界相,因其相微细难知,故名三细。 六粗者(十法界的粗心),即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致知:心地善良】


5. 一:悲智双运的中道。所谓“心即天”,至诚感通天地。所谓“敬则诚,诚则天”,诚敬功夫成熟,即能触及生命的终极维度。此“一”,即是“突破点”,即是“画龙点睛”的“眼睛”。【诚意:心性不二】

2020-11-01

看见:探索和发现

 看见:探索和发现

1. 看不够,还要见。看,是探索或学习的历程;见,是发现或成长的收获。

2. 视而不见,谈不上探索或学习,当然就没发现或成长。

小心你的心 mindful of your mind

 小心你的心  mindful of your mind

1. 慎独不是别的,就只是“小心你的心”而已。Mindfulness is nothing but being mindful of your mind.

2. 小心你的心:【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危,危殆不安,指的是小人的生命状态(物未格);微,微妙难测,指的是君子的生命状态(物格)。君子的生命状态,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2.1 “精”描述的是“良知”(明)的状态;2.2 “一”描述的是“无妄”(诚)的状态;2.3 “中”描述的是“中道之心”(正)的状态。

耕心:耕耘人性的心田,仰望天理的苍穹

耕心:耕耘人性的心田,仰望天理的苍穹


1. 耕心:这两个字,具有“千钧之重”啊!【崃按:一钧是30斤,千钧是3万斤】我在2002年加入新加坡居士林“耕心园”(1998年12月创办,2014年12月月停办)义工老师的行列,全身心投入三年,若即若离十多年。耕心园在我和大女儿的生命成长历程中,都发挥了永不磨灭的影响力。“耕心园”虽然只存在16年,但是“耕心”却是永远存在的。


2. 耕心,直接的意思就是“耕耘人性的心田”。儒家说“人性本善”,很多人都误会了,以为说既然”人性本善“,那么世界上的人应该都是善良了,却不知道“人性本善”好比是生命的大宝藏,必须通过”耕心“的历程去加以开发,以致于一辈子空过了,一辈子只是挂了一个“本善”的虚名,而没有办法获得“本善”的真实利益。


3. 耕心,终极的意义就是“仰望天理的苍穹”。宋朝程颢说:“唯有天理二字,是自家体贴出来”,何止他一人?每一个学习儒家的人,都必须以他为榜样,用心去“体贴”那个“天理”。这也就是“物格而后知致”的“物格”的最佳注脚了。所谓“物格”,不是别的,就只是“天理”的“到来”,而亲切加以“体贴”而已。

佛心菩萨行: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佛心菩萨行: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1. 佛心:不变随缘

2. 菩萨行:随缘不变

3. 【佛心】是【菩萨行】的源头活水:【不变随缘】是【随缘不变】的“万变不离其宗”。

十八罗汉

 “阿罗汉”有三义:   

其一曰“杀贼”,谓杀灭烦恼之贼;   

其二曰“应供”,谓应受人天供养;   

其三曰“无生”,谓不再受生死轮回的束缚,已达不生不灭的境界。   


十六罗汉的名称:【1坐鹿 2喜庆;3举钵 4托塔;5静坐 6过江;7骑象 8笑狮;9开心 10探手;11沉思 12挖耳;13布袋 14芭蕉;15长眉 16看门;17降龙 18伏虎】

1. 宾头卢突罗奢(俗称“坐鹿罗汉”)、

2. 迦诺迦伐磋(“喜庆罗汉”、知一切善恶法)、

3. 迦诺迦跋厘惰奢(“举钵罗汉”)、

4. 苏频陀(“托塔罗汉”)、

5. 诺矩罗(“静坐罗汉”)、

6. 跋陀罗(“过江罗汉”、意思为贤者)、

7. 迦理迦(“骑象罗汉”、佛的侍者)、

8. 伐奢罗弗多罗(“笑狮罗汉”、意思为“金刚子”)、

9. 戍博迦(“开心罗汉”、意思为“贱民”或“男根断者”,出家前是个宦者)、

10. 半托迦(“探手罗汉”、意思为“路边生”)、

11. 罗骺罗(“沉思罗汉”、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

12. 那伽犀那(“挖耳罗汉”、意思为“龙军”,习惯上称“那先比丘”)、

13. 因揭陀(“布袋罗汉”)、

14. 伐那娑斯(“芭蕉罗汉”)、

15. 阿氏多(“长眉罗汉”、佛的侍者)、

16. 注荼半托迦(“看门罗汉”、是半托迦的弟弟)。


十八罗汉是怎麽来的呢?古代的中国人认为“九”是吉利数,因此总认为“十六”没有“十八”(两个“九”)好,如“十八般武艺”、“十八学士”----唐朝以后,十六罗汉又被加了两个尊者,成“十八罗汉”。


宋代的志磐在其《佛祖统记》中认为:第十七位罗汉和第十八位罗汉应该是迦叶尊者与君徒钵叹尊者(《弥勒下生经》中记载)。   直到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活佛认为:


十八罗汉的最后两位应该是

17. 降龙罗汉(迦叶尊者)和

18. 伏虎罗汉弥勒尊者),降龙伏虎很合中国人的口味,在加上是钦定,从此十八罗汉便被规定了下来。   西藏认为嘎沙雅巴尊者是降龙罗汉,纳达密答喇尊者是伏虎罗汉。

从修行历程看“四种吝啬”

从修行历程看“四种吝啬”


1. 阿罗汉的吝啬:对自己和别人都一样吝啬(不变不随缘)【先己后人】(尽最大能力救了自己,却没有能力去救别人)(远离财物的心态和行持)【阿罗汉只破见思惑,证一切智,成般若德】


2. 菩萨的吝啬:对别人不吝啬,对自己吝啬(随缘不变)【先人后己】(尽最大能力去救别人,自己也自在念佛地活着)(善用财物帮助穷困的心态和行持)【菩萨破见思惑和尘沙惑,证一切智和道种智,成般若德和解脱德】


3. 凡夫的吝啬:对别人和自己都一样不吝啬(随缘随着变)【先人后己】(眼睛一直盯着、心里也想着别人不得救,却不懂得要先培养救自己的能力)(大手大脚花钱尽情享受的心态和行为)【凡夫被见思惑、尘沙惑和无明惑紧紧束缚】


4. 佛陀的吝啬:对自己吝啬,对别人不吝啬(不变随缘)【先己后人】(有百分之百的能力救自己,又有百分之百的能力救别人)(教育世人修养智慧和慈悲来提高生命质量,以帮助自己做更好的人,并同时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佛陀破见思惑、尘沙惑和无明惑,证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成般若德、解脱德和法身德】

2020-10-30

你我对话:粪坑里的石头

 你我对话:粪坑里的石头

你说:我们都是粪坑里的石头!

我说:是啊,都32年了,还是一样地“又臭又硬”!

你说:所以,要重视身体的调理啊!

我说:你说的没错。但是,“又臭又硬”里面其实蕴藏着你我生命的最大闪光点。

你说:你胡说什么?

我说:你忘记“天真”是你我生命的特质吗?

你说:那跟“又臭又硬”有什么关系?

我说:“臭”之中蕴藏着“天真之香”,“硬”之中蕴藏着“天真之软”。“又臭又硬”之中蕴藏着你我对于“天真”的生命本质的执着和追求哈!

你说:什么香臭、软硬的?乱七八糟!

我说:最乱最糟的是,我们“脾气太臭”、“语气太硬”,根本没有办法沟通。

你说:有什么好沟通的,你说的那些我早就听到耳朵长茧了!

我说:耳朵长茧不可怕,怕的是心灵长茧,失去感通的能力。

你说:又来了!你的那番大道理留给自己吧。你自己做到再说!

2020-10-29

可VS不可复制:千篇一律VS独一无二

 可VS不可复制:千篇一律VS独一无二

1. 可复制:打从250年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可复制性”便横空出世了!随着“可复制性”的诞生,“大量生产”就应运而生了。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可复制性”主要是用在物质性的产品方面,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可复制性”主要是用在知识性的信息方面。【思考:“幸福”和“快乐”,是可复制的吗?“礼物”是可复制的吗?可复制的,价值就比较低吗?】

2. 不可复制:当外在的事物,甚至是内在的想法,都具有“可复制性”的时候,人们便逐渐失去了具有“不可复制性”的品格素质。【思考:为什么说“空性智慧”具有“不可复制性”?】

3, 千篇一律:失去了“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品格特质的人,他们说的话、做的事,甚至是看法、想法、感受,都是千篇一律的。人们也就失去了生活幸福感和人生方向感了。

4. 独一无二:这个说的是“爱的创造性”。《小王子》里的狐狸说,小星球上的那颗玫瑰花,之所以有别于地球上花园里满园的玫瑰花,是因为它的生命跟小王子的生命交汇,小王子的“爱”,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生命境界。正如王阳明所说的:“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所谓“独一无二”,不是别的,而是我们的心灵在专注的审美状态中“一时明白起来”的真实体验。【懂得了“独一无二”是一种“慎独”功夫成熟后的真实学习体验,我们就懂得了“千篇一律”的背后都是“独一无二”的,“可复制”的背后都是“不可复制”的。】

你我对话:狗咬吕洞宾!

你我对话:狗咬吕洞宾!


你气愤地埋怨:狗咬吕洞宾!


我无辜地回应:汪汪汪!


你愕然:搞什么鬼?


我笑着说:狗吠吕洞宾!


你说:好好的人不做,偏偏要做狗!


我说:你看不到我的人样,只看到狗样。奈何?

心外无物: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心外无物: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1. 心外无物:说的正是“格物致知”的道理,心外无物亦无知,此知此物,不离此心之意。意之本体即是知,意之所在即是物。


2. 此花颜色:缘起性空,颜值色相归零,空性智慧所见,诸法实相所现。此花素颜之白,此心空灵之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 一时明白:见现同时,主客交融,明在心(此心空灵 能明),白在物(此花素颜 所明),明即是白,白即是明。一时而现,一现永现。当下即是,一在永在。


4. 起来:“起”相对于“落”,“来”相对于“去”,“起”的是“良知”,“来”的是“天理”。物格而后知致,“天理来”而后“良知起”。于是焉,独体有诸中,而诚体形于外。

2020-10-28

你我对话:狗嘴里长不出象牙!

 【你我对话:狗嘴里长不出象牙!】

你大怒:狗嘴里长不出象牙!

我仰天大笑:哈哈哈!

你愕然:有什么可笑的?

我滔滔不绝:用你的狗心,看什么嘴巴都是狗嘴巴,看什么牙齿都是狗牙齿。现在,你在一个狗嘴巴里面看到了狗牙齿,却不肯接受,却一心想要看到象牙,那不是天底下最好笑的一件事吗?

你伤心欲绝:我,我一向来都把你看成是一头高贵的大象,从来没有想到你只是一只下贱的狗!

六顶帽子六颗心的亲密伙伴们

六顶帽子六颗心的亲密伙伴们


1. 白帽客观心:与“主观能动性”共舞


2. 黄帽乐观心:与“骨感的现实”同在


3. 黑帽悲观心:与“丰满的理想”若即


4. 红帽慈悲心:与“冷静的智慧”若离


5. 蓝帽般若心:与“入世的事业”携手


6. 青帽创意心:与“不变的本体”一心

2020-10-27

独:犬与虫的对话【玩味汉字部首偏旁】

 独:犬与虫的对话

问:【独】啊,一只“犬”和一只“虫”,它们是因为没有共同语言,而感到孤独吗?

问:【獨】啊,蜀地的犬,为何如此孤独呢?

从“老废物”到“老神仙”的“乾坤大挪移”

从“老废物”到“老神仙”的“乾坤大挪移”

1. 老废物:《红楼梦》开头写了一个像个“老废物”的僧人,贾雨村无法跟他沟通。1.1 身心层面:“老废物”的特点是“内则无情意,外则无见识”,也就是个体生命陷入一种“无意无识”的“不顺”状态(小困境);1.2 人我层面:“老废物”的社会处境是“上一代失智,下一代失能”,也就是群体生命陷入一种“失智失能”的“不孝”状态(大困境)。

2. 老神仙:《红楼梦》里面不时提到“老神仙”,还生动刻画了甄士隐以及一僧一道这类神仙般的人物。2.1 身心层面:“老神仙”的特点是“智多星”而且“多功能”,也就是个体生命接通了宇宙能量的“天工智能体”的“顺畅”状态(内圣);2.2 人我层面:“老神仙”的社会处境是“与上一代同步,与下一代共时”,也就是群体生命达到“悲智双运”的“意识共同体”的“天地之孝子”状态(外王)。

3. 乾坤大挪移:从“老废物”到“老神仙”的“乾坤大挪移”,就是一个“转识成智”、“转凡成圣”的过程。3.1 身心层面从“无意无识”转变为“多智多能”的状态:靠的是“格物致知”的“慎独”修养功夫,一旦修养功夫成熟,与生俱来的“天工智能体”就会被启动;3.2 人我层面从“失智失能”转变为“真意净识”的状态:靠的是“正心修身”的“诚体”实践历程,一步一个脚印,每一个脚步,每一个呼吸,都与真实生命的“宇宙意识共同体”共鸣共振。

请再度打开潘多拉魔盒,放出希望吧!

听说当年人类的祖先或与人类有关的神仙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放出了各种“坏东西”,却把“希望”关在了魔盒里。


我不由得突发奇想,什么时候,什么因缘,什么样的一个人,可以再度打开潘多拉魔盒,把希望给放出来呢?

双重父母:人与天

 双重父母:人与天

1. 双重父母: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无尽的双重父母。第一个系列的“无尽父母”,就是“人类父母”,从生身父母往上一直推,推到第一个人类乃至于非人类的生物祖先为止;第二个系列的“无尽父母”,从第一个系列的终点开始,一直往上推,一直推到宇宙的“奇异点”为止。

2. 人的父母: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类的父母”代代相传,已经是多到数不清了,何况在人类之前还有属于“非人类的生物祖先”呢?

3. 天的父母:从地球上的第一个生物祖先为起点,往回追溯,这是一个有待于人类心灵去探索和发现的广阔的“未知世界”啊!

人生问题分类(三个层次)

人生问题分类(三个层次):


1. 身体层次——事实性问题:factual; 白帽思维法;生理性的吃喝拉撒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问题;人与自然之间的探索性问题;完成任务的程序性和技术性问题;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2. 心智层次——概念性问题:conceptual; 蓝帽思维法;心理性的喜怒哀乐问题;人与自己的独处问题;感性和理性的平衡问题;科学知识和宗教信仰的融汇问题;对立冲突与兼容并蓄的探戈舞;


3. 超越层次——思辨性/论辩型问题:debatable; 红帽思维法;“中间选民”的心态;兼听则明却又不选边站的人生态度;悲天悯人却又保持客观超然的心胸;保持开放而空灵的心态,以接通宇宙能量;一方面是“归零心态”,一方面是“宇宙心灵”,虽不同,却相通;

2020-10-24

成语心解:双管齐下、四面楚歌、打草惊蛇

成语心解:双管齐下、四面楚歌、打草惊蛇


1. 成语心解:成语包含智慧,可惜一般人学习语言,只停留在“约定俗成”的用法的层次,把成语“搞死”了。譬如“天花乱坠”和“不可思议”这两个成语,本来包含佛学智慧,时至今日却蜕变为贬义词!一般人一辈子也就停留在“贬义的世界”里来看待和运用这两个成语。真是“入宝山而空手回”啊。所谓“成语心解”,就是要超越一般人的理解层次,回归到心灵的智慧层次来找回“本来的意思”,或者创造出“应有的意思”。


2. 双管齐下:其本义是指唐朝画家张璪(生活年代在公元755-763年安史之乱前后)能够双手作画“一手画枯枝,一手画生枝”,都画得十分逼真。【张璪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般人理解和应用的意思是“同时从两个方面下手,或采取两种办法来做事,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是一个褒义成语。“双管齐下”的心解:佛法智慧传承强调的“不二法门”,正可以用“双管齐下”来深入理解和真切落实。譬如“悲智双运”,正可以理解为“悲”和“智”的“双管齐下”。这也就是“中道”的意思。【中谛】


3. 四面楚歌:其本意是指秦朝灭亡之后,刘邦(256-195BC)和项羽(232-202BC)争夺天下,项羽被围困在垓下,四面受敌的处境。当时刘邦用了张良的计策,让被汉军俘虏的楚兵在四面八方唱起楚国民歌,动摇了项羽的军心,打的是心理战术,彻地击垮了西楚霸王的斗志。项羽的悲剧引起了后代不少人的同情。例如司马迁(145-86BC)对项羽便十分尊崇,把他列入只为帝王而设立的“本纪”中去,直接承认他是一代“帝王”。这就是人们说的“不以成败论英雄”。有如李清照(1084-1155)也写了一首诗:“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四面楚歌”的心解:历史人物的英雄气概往往令人产生心灵的共鸣、生命的共振。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其生命能量何其大,如何保持强大的生命能量是我们应当思考的。我们应当思考,当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生命困境时,应如何突围而出。我们应该识破“张良的计策”,保持强大的内心,击垮“生命中最大的敌人——妄心”的围攻,反败为胜。要知道,人人皆有佛性,自己当然也有佛性,自己就是“真命天子”,定当能够达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境界。【空谛】


4. 打草惊蛇:【假谛】其本意是指南唐(历时937-976,“五代十国”之一)当涂县令王鲁贪污,当有人写了状子告他手下贪污的时候,他读了状子,感到胆战心惊,竟然批下“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八字,流传为千古笑谈。现在一般的解释是:惩罚某人,让另一人受到警戒;或指保密功夫不严,让对方有了防备。“打草惊蛇”的心解:故事中的王鲁固然是可怜又可笑,但是这不就是六道轮回中的众生的典型代表吗?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境界和内心状态,跟王鲁的生活境界和内心状态相比,不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吗?应当猛觉醒,猛回头啊!从“打草惊蛇”的惊恐状态中,我们追求和向往的,不就是一种宁静而喜悦的内心状态吗?这需要”慎独“的修养功夫啊,要落实儒家《大学》所谓的”格物致知“的功夫,才能够解脱出来啊。【假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