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6

自由:我想做什么,未必就做什么;我想不做什么,未必就不做什么

1. 习性之心:自由就是“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习性之心,属于妄心,所想/所转的都是妄念。妄念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2. 本性之心:自由就是“我想做什么,未必就做什么”/ “我想不做什么,未必就不做什么”。——本性之心,属于真心,所想/所转的都是正念。正念既顾自己,又顾他人。

3. 习性之心:从贪嗔痴起念,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表面上很自由,实际上堕入因果之中,极不自由。

4:本性之心:与戒定慧三学的不贪、不嗔、不痴相应,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事上磨练”的真正含义:主动做事,以获得学习与成长

1. 事:主动去做的事情

2. 磨练:自己预期的学习与成长

3. 例如:三世诸佛都是在主动救度众生的大事业中,获得自己预期的学习与成长,最终实现成佛愿景的。

2018-12-23

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错误心态

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错误心态

1. 盲目崇拜的心态:只要是冲突文化就是好的,不容质疑,不用思考,不许反对。

2. 盲目排斥的心态:只要是传统文化就是不好的,极力反对,专挖疮疤,怀疑到底。

3. 传统文化关我神马事:对传统文化无感、无言、无奈。


如:不二法门


1. 真如:涅槃佛性之谓也。真者,不变也,本体也;如者,常变、本用、能所不二也。

2. 空如:般若佛心之谓也。空者,无自性也;如者,有无不二、三谛圆融也。

3. 如:救度佛行之谓也。自者,自性也,真如佛性也;如者,无所来去也,化度九法界众生而无障碍也。


2018-12-17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1. 離婁章句下(十九)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


「註釋」由仁義行:朱注:「仁義已根於心,而所行皆從此出;非以仁義為美,而後勉強行之,所謂安而行之也。」

「語譯」

   孟子說:「人與禽獸不同的地方,只在很微少的一點;就是人的天性具有仁義罷了。眾人都不知道這一點不同的地方之所以可貴,往往把它拋棄了,只有君子知道它的可貴而保存著。舜是位聖人,他明白天下種種事物的道理,體察做人的大道,所以他的行為,就都自然合於仁義去做;並不是知道了仁義的可貴,才勉強自己去行仁義的。」

2. 本章言人類依道而行。固勝禽獸;背理而行,則反不若矣。

    孟子認為人和禽獸的差別,就在於人能不受形體私欲所左右,能自作主宰,純粹為義之故而為;和絕不計較利害得失的道德心。人的良知、道德心使他不同於一般禽獸;他知是非,明善惡,為自己一切的作為負責。

    舜的明庶物之理,又能知人倫之道,是他本心自然流露而實踐的,這就是中庸所謂的「誠則明矣」,因一切道德之理,都不外乎本心,故至誠者自然聰明睿智(當然這是專指對德行法則的直覺而言,不包括經驗知識)。舜一切合理的言行,不是有所為的去行仁義,而是他天性自然如此的。

   此中所謂由仁義行,即是「性之也」(天性自然如此),亦即是安而行之,已經是聖人的大而化之之境,不用一點兒勉強,而行出來的自然合道,此便是「心即理,理即心,聲為律,身為度」之境界。

2018-12-15

人体与细菌共存


1. 人体有50万亿个细胞,却有多达500万亿个细菌(1000类群系)与之共存。——可以说,我们只有百分之十是人类,百分之九十是细菌。

2. 我们体内的几乎所有细菌都对人体有益。

3. 人类基因组由大约2.5万个基因组成,但是我们体内的微生物携带的基因数量却比这个数字多100倍【一说:500倍】。——可以说,我们只有百分之一是人类,百分之九十九是细菌。

4.细菌群系的巨量基因使它们能够完成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工作,例如:协助消化食物、制造维生素和矿物质,甚至可以通过排挤或杀死感染菌,避免人体生病。

5. 细菌群系能够由内而外塑造我们的形象,帮助建造我们的身体,并且当我们变老时,它们塑造并更新我们的内脏器官。

6. 细菌群系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模式。有很多动物研究发现,动物体内的微生物会影响其情绪、个性和对焦虑和压力的反应。

7. 人体内部的微生物是否会对人产生类似影响还不清楚,但是我们已经知道,不同人类个体的微生物群系之间的差别甚至要大于其基因组的差别。

8. 【趣味新知】最新研究显示,每个人呆过的地方都会留下自己独一无二的“细菌云”。这个发现,可能成为以后警方破案的依据。因为“细菌云”就如指纹一般,是没有重复的。虽然每个人的“细菌云”里的细菌种类大同小异,但是各类细菌的比列却千差万别。

2018-12-09

治疗心病的法药

1. 透过法相,深入法性。深观因缘,体悟性空。

2. 境界现前,当知:善因缘须善了,恶因缘亦须善了。须知缘起性空,方能力转恶因缘。

3. 修行者当由妄想中整理出善心善念。

4. 人生五力:信、进(四正勤)、念(四念处)、定(四神足)、慧。

5. 善恶形影不离,一念之间,不是起善,就是起恶。

6. 末那识即是无量劫以来积累的自私自利的习气。(崃按:根据汉字蕴藏的信息,或是“农耕文明时期”--始于12000年前的“农业革命”。汉字“私”字的“禾”字旁,似乎提供了思考的线索。)

7. 惭:透过内心所起的不足之感(内惭于己 VS 外愧于人) (惭乎恶因 VS 愧乎恶果)(惭凭自力 VS 愧借他力)

8. 惭以修善,愧以拒恶。

9. 深观因缘,深入法性。

10. 一念南无佛,即种金刚种。

11. 

2018-12-05

《弟子规》第6章 (亲有过)与 慈悲不杀

1. 怡吾色(身业):不见杀(微笑😊就是慈悲不杀,不让人因为看到自己的黑脸、臭脸,而起嗔恚心)

2. 柔吾声(口业):不闻杀(柔软语 就是慈悲不杀,不让人因为听到自己的气话、硬话,而起嗔恚心)

3.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意业):不为我杀(不回应 就是慈悲不杀,不让人的不正言行,动摇自己的正言正行)

2018-12-04

以心改心

1. 心里原本以为的,是一个心念。—心念A

2. 自己或者别人的与心念A不同的看法,是另外一个乃至多个心念。—心念B乃至心念N

3. 我们的心往往先入为主,执着于心念A,而不肯改变。

4. 我们需要调动元认知能力,去改变心执着于心念A的状态,让它能够去接受心念B乃至心念N。

5. 执着于各种心念的心,是第一个层次的心;元认知能力的心,是更高层次的心。

6. 必须时时调动元认知能力,去改变执着于特定心念的心。这就是以心改心。

济公(1148–1209)

1. 名号:济公,法名道济,号称“湖隐”、“方圆叟”,人称“颠僧”、“济颠”、“济公活佛”。俗家姓名李修缘。

2.  时空:南宋人(1148--1209),出生于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至济公出世(公元1148年),佛教传入中国已经超过1000年。济公与禅宗六祖惠能(公元638-713)相距335年。

3. 寺庙:国清寺18岁出家,安身杭州灵隐寺10年,后62岁圆寂于净慈寺(于此当书记僧长达33年)。

4. 传说:降龙罗汉转世。

5. 言行: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然而,见义勇为,抱打不平,息人之诤,救人之命。其语言诙谐幽默,而有文采。

6. 流传:济公故事在南宋便开始流传,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后来,进一步被编成小说、戏曲等,广为传颂。直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

7. 形象: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佛珠,葫芦。似丐似氓,非僧非道。

8. 高僧:济公实际上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临济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

9. 著作: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

10. 中医:济公懂中医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

11. 自述:济公曾经写诗自述道“削发披缁已有年,唯同诗酒是因缘。坐看弥勒空中戏,日向毗卢顶上眠。撒手须能欺十圣,低头端不让三贤。茫茫宇宙无人识,只道颠僧绕市廛。”活脱脱的一幅“游戏人间”的自画像。

12. 学识:济公学识渊博,擅诗善文。

13. 德行:济公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深得老百姓喜爱。

14. 故事:在济公故乡天台一带流传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戏佞、惩恶、扶困济贫的故事,其中如“济公出世”、“小济公芥菜叶泼水救净寺”、“利济桥”、“棒打寿联”、“赭溪救童”、“修缘出家”等广为流传。而在杭嘉湖一带流传的故事内容更为广泛,这是因为那里是济公出家后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其中以“飞来峰”、“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等故事最为脍炙人口。

15. 临终:济公临终作偈曰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于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16. 法门:“外现罗汉相,内秘菩萨道”;“修心不修口”;“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后二句:“世人若学我,斯人入魔道”)

17. 神通:济公事迹最大的看点不是他的神通,而是他的慈悲与侠义。有慈悲,所以有神通。有侠义,所以无妨神通。济世情怀故也。

18. 疯癫:济公的疯癫,是特殊历史时空中慈悲济世的一种方便,不可学。假疯癫,真和尚。假疯癫以施神通,真和尚而救苦难。慈悲心,应当学。

19. 印光大师评价: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

20. 印光大师推荐版本:《济公传》有几种,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云有八本,多后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义均好,所叙之事,乃当日实事。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学,便是妄毁,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妄毁则是以凡夫之知见,测度神通圣人,亦属罪过,比之学者,尚轻之多多矣。见其不可思议处,当生敬信。见其饮酒食肉处,绝不肯学,则得益不受损矣。祈洞察是幸。

21. 吊诡:


2018-12-03

真假1

真真假假
假假真真
似真似假
亦假亦真—《济公》台词

真即是假,假即是真;
真中有假,假中有真;
真不是真,假不是假。—王希廉《红楼梦总评》

崃按:
总之,真妄和合,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

真假2

1.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第1回(开头)

2. 假去真来真不假
    无缘有是有非无—《红楼梦》第120回(结尾)

崃注:
1. 无缘:缘起性空,空无自性。
2. 有是:实有西方,心作心是。是者,觉今是而昨非也。

崃按:
1. 众生之凡夫境界(真假、有无颠倒错落)—心态:认假不认真;行止:无从依据有无标准进行修炼。
2. 行者之圣贤境界(真假、有无各归其位)—心态:认真不认假;行止:依据有无标准进行修炼。

一善一恶之谓心

1. 一阴一阳之谓道。

2. 一善一恶之谓心。(刘宗周:“有善有恶心之动”)

3. 此乃真妄和合之意。(刘宗周:“意根”)

4. 独体乃心之太极。(崃按:即慎独功夫、即独体本体。)

5. 诚体乃本天者也。(崃按:诚体乃性体之无极。)

人生与人性

1. 或问:人生本无心,奈人性之心何?
    答曰:借人性纯善之心,回归天真无善无恶之心体,如斯而已矣。

2. 或问:人性本纯善,奈人生之恶何?
    答曰:当知人性本善如日光,人生之恶如乌云,拨云自可见日,又何疑哉?

无缘大慈的真义 (gming.org)

1.  “无缘慈悲”为三种慈悲之一。

2. 龙树《大智度论》:“慈悲心有三种:众生缘、法缘、无缘。”

3.  “凡夫人众生缘;声闻、辟支佛及菩萨,初众生缘,后法缘;诸佛善修行毕竟空,故名为无缘。”

4. 此中之“无缘”,为大乘佛教所言“空”思想的极致,是完全无自他之对立,乃绝对的慈悲,亦为最高的慈悲。

崃按:
所谓“空空如也”,包含二义故也。二乘人破“我执”(烦恼障),乃出六道轮回,此为“空”之第一个境界;大乘菩萨破“法执”(所知障),乃契入一真法界,分证法身,最后证得大涅槃,此乃“空”之究竟境界。至此,真如尽显故也。

善恶、圣凡、真妄、觉迷的四个境界

1. 善恶的境界:六道(三善道 VS 三恶道)轮回的凡夫境界。我执、法执俱全。—崃按:可叹人天二道,虽名为“善”,却仍沦陷于“凡夫”之位,不免轮回之苦,终非究竟。

2. 圣凡的境界:十法界(四圣 VS 六凡)妄心造作的众生境界。破我执,证我空;法执尚在。—崃按:可叹二乘圣人,虽名为“圣”,却仍纠缠于“妄心”的造作之中。

3. 真妄的境界:唯心所现(一真法界) VS  唯识所变(妄心造作十法界)的无明迷覆的境界。我空;破法执,证法空。—崃按:可叹法身大士,虽名为“真”,却仍处于“无明”之中。

4. 觉而不迷 境界:觉日普照(一)大涅槃,无明迷雾(二)何处寻?我空,法空;空空如也。—崃按:修行人须至此境界,方是究竟,方为“至善”、“至圣”、“全真”、“圆觉”。

圣严法师临终偈语

无事忙中老 -- 可笑 世人 从年轻到年老 都是无事忙


空里有哭笑 -- 可叹 行者 从出世到入世 不离真性情

本来没有我 -- 当知 诸法 皆依因缘而生灭  无有自性

生死皆可抛 -- 当度 众生 超越生死登彼岸 圆证菩提 

怪不圣 圣不怪

1. 怪不圣:只因妄心造作。怪与圣,其本性本无二,唯怪起心动念,造作一真法界、十法界。此造作之妄心本无,无以名之,强为之字曰“无明”。怪圣由此,乃不得不二矣。

2. 圣不怪:缘由明心见性。老子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无心之用,如明镜照人,物来则现,物去则复归空寂清净。无明本无,佛性本有,今乃复得光明,所谓“一灯能破千年暗”是也。

2018-11-25

“香蕉树不是树”(百度知道)读后感

直立的木本植物才能被称为树。
香蕉是草本植物,因此不能被称为树。
香蕉看上去像树,但我们看到的香蕉的“茎”,其实不是真正的茎,它是由香蕉的叶鞘一层包一层包裹而成的假茎。也就是说,香蕉的“茎”其实是叶的一部分。而且,香蕉的叶也是草质的。所以,香蕉不能称为“树”。

***
崃按:
1. 世间万物,千姿百态。似是而非,似非而是。

2. 多元视角,一孔之见。太古命名,科学分类。

3. 开放心态,融会贯通。厚今爱古,薪火相传。

2018-11-24

国初同学唱酬


修改:
有丝便是绣
无丝也是秀
去掉绣边丝
加金便为锈
宝刀不用要生锈
华文功力大家秀(林克文)


有头发要洗头
没头发也洗头
不论黑头或白头
中英並重有看头
只要大家志趣投!
😀😀😀(林克文)


有田也是界,
无田也是介。
去掉界上田,
加人便是价。
克文学长来推介,
学习妙法也无价。(黄添崃)


有人也是俅,
无人也是求。
去掉俅边人,
加玉便是球。
中华复兴有需求,
推广中文遍全球。(孙南荣)


有贝也是财,
无贝也是才。
去掉财边贝,
加木便是材。
天生有用必我材,
中英双修自成才。(黄添崃)


大家早!这是前些时候为拙作设标题写的 😀
有木便是机,
无木便成几。
去掉机边木,
加玉便成玑。
地铁车箱滑手机,
学好中文字珠玑。(林克文)

有竹也是箱,
无竹也是相。
去掉箱上竹,
加厂便是厢。
若有宝物要藏箱,
乘搭地铁在车厢。
(职业病,哈哈😄)(黄添崃)

在不久的将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就能代劳了:
Very soon, big data AI will be able to produce such verses:
+X => XY,-X => Y。
-X + Z,        => YZ。
Statement(XY),
Statement(YZ)。


愿以《文化园丁》作结:
有页才是顶,
无页就是丁。
去掉顶边页,
加金便是钉。
政府保底板钉钉,
人民自强不封顶。(黄添崃)
(哈哈😄估计各位看官都看烦了,不才就此“金盆洗手”。)

每个人天生都是轻率鲁莽的思考者

轻率鲁莽的思考者

1. 扪心自问:你是个轻率鲁莽的思考者吗?

2. 实话实说:所有人在诞生时都是轻率鲁莽的思考者,而绝大部分人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依然如此

3. 作为轻率鲁莽的思考者,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持续不断地在做出假设、形成概念、做出推论和在观点之间进行思考。

4. 在这个阶段,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分析和评估自己的思维,也不知道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清楚地阐明了目的,自己做出的假设是否可以被证明有理,我们得出
结论的过程是否合乎逻辑。

5. 在思维发展的这个阶段,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是由糟糕的思维技巧所导致的,但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6. 我们认为自己的信念是真实可靠的,认为自己的决定是合理的。我们缺乏头脑中的标准,而且对于这样的标准可能是什么样的并没有概念。

7. 我们在许多方面无意识地欺骗自己。我们创造并维护令人愉悦的幻景。

8. 对我们来说,自己的信念看起来很合理,所以我们充满信心地信赖它们。

9.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兜游着,并相信事物的真相与它们所显现的并无二致。我们给某些人贴上“好人”的标签,给另一些人贴上“坏人”的标签。我们赞同支持某些行为,反对另外一些。我们作出决定,回应他人,在生活中我行我素,而并没有认真地质疑我们的思维或者其蕴藏的含义。

10. 在思维发展的这个阶段,我们的自我中心倾向在思考过程中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尽管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点。我们缺乏足够的技巧和动力去探究自己是如何的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偏颇狭隘,怎样经常因袭他人,又是如何因为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是自己业已形成的看待事物的方式,而频繁且非理性地抛弃一些观点。

11. 如果你在回答上述问题时遇到困难了,那么你很有可能正处于成为一个出色思想者过程中的轻率鲁莽阶段。若果真如此,你并不需要为之感到不舒服。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个阶段,而且对此一无所知。

12. 传统的学校教育和通常人们教育孩子的方法对成为技巧高超的思考者来说都并无益处。父母亲和老师们自己都经常处于轻率鲁莽的阶段。这是恶性循环的产物——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13. 不过,一旦你明确认识到自己处于思维发展的这个阶段,你
就做好了向下一个阶段进发的准备 ……

人身本心,人体本天;人者,本心亦本天也

1. 人身本心:清虚之身;人身难得今已得;修身为本;君子以言行动天地:改变世界,从我开始。至善无恶物之则。世间物物一太极☯️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2. 人体本天:无极之体;人体天生地厚养;悟道为本之本;妙哉善哉我佛性: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无善无恶心之体。出世间统体一太极☯️般若法舟,菩提彼岸。

3. 人者,本心亦本天也:清虚之身,无极之体;人体内圣之德,自受用者也;人身外王之道,他受用者也。

妙观

观音观自在
妙善妙吉祥

观音:以慈悲心,普观世音;随类现身,应机说法。利他,他受用报身。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观自在:以清净心,反闻自性;明心见性,得大自在。自利,自受用报身。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心地宝藏之自在受用)

妙善:妙哉此心,善哉此行;心行不二,知行合一。度众生以妙语善举,与普贤王行愿相应者也。

妙吉祥:妙哉般若,吉祥菩提;三世佛母,九界法舟。自救度以迁善改过,与文殊师利智慧相应者也。

格物须英雄 致知待美人

1. 美人有本心:本心与本性相应。

2. 丑女起二意:二意自习性而起。

3. 英雄秉天命:天命之谓性。

4. 奸佞逞私欲:私欲之谓妄。

格物之真义

1. 格者,物之所取正也。

2. 大人者,大德之人,正己而物正者也。(崃按:正心之义大矣哉!)

3. 唯大人唯能格君心之非。(崃按:君心之是非,关系到用人、处事,攻用人、处事为下,攻心为上。)

4. 出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18章)

5. 崃按:格物者,格物之不正使之归于正也。《大学》所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乃其总纲也。与佛家“普度众生”之旨不异。

四境界

1. 心随境转:六道凡夫境界,随缘随着变

2. 心不随境转:二乘圣贤境界,不变不随缘

3. 心随境不转:大乘菩萨境界,随缘不变

4. 心能转境:究竟菩提境界,不变随缘

归(龟🐢)

1. 有家归不得 VS 自是不归归便得

2. 浮沉世间苦海 VS 极乐有归舟

3. 意志彷徨,首鼠两端 VS 一心念佛,归心似箭

直己守道 所以济时

直己守道,所以济时;
枉道殉人,徒为失己。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七章集注

2018-11-17

人与人之间的永恒关系:三位一体的境界

1. 真心无我的境界:无善无恶心之体(王阳明);至善无恶物之则(刘宗周)。=>the singularity point of self & others. (人我的原点)

2. 爱心大我的境界:仁者无敌(儒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家)=>the love in self & others. (人我互助互爱的美好社会)

3. 和心一我的境界: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至大无外、至小无内。=>the community of self & others. (人我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妙善妙吉祥 真爱真智慧

1. 妙善:真心无我同体悲;观世音菩萨

2. 妙吉祥:般若无知根本智;文殊师利菩萨

3. 真爱:博爱大我大宏愿;地藏王菩萨

4. 真功夫:和心一我一行愿;普贤王菩萨

2018-11-12

《弟子规》“三生有幸”教学框架(since 20161108)

《弟子规》“三生有幸”教学框架(since 20161108)

1、生命层次(大视野:文化使命):“与日月争光”、“与天地共久长”,讲的是大我的整体生命的故事,是人类历史文化百川入大海的层次。这是双文化人才的大抱负。——这个层次的教学愿景:为小岛国培养世界级的哲学家、文学家乃至于人文世界的巨人。

2、生活层次(中境界:社会事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讲的是事业生涯的故事,是国家和社会一分子所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的愿景。——这个层次的教学愿景:为小岛国培养优秀的议员、部长乃至于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才,以及商界、文教界与社会各领域的领导人才。

3、生存层次(小空间:语文根底):“华人华语,合情合理”,讲的是掌握基本语文能力的故事,是个人突破学习的瓶颈的努力。这是培养双语能力的愿景。——这个层次的教学愿景:为小岛国培养优秀的华文教师、华文报记者等领域的人才。最低限度要让年轻一代愿意拥抱母族语文。

清虚之身,无极之体

1. 清虚之身(心学):人身之仁(意识)Consciousness

2. 无极之体(物学):人体之智(智能)Intelligence

品格修养四不可

《礼记·曲礼上》:“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1. 骄傲使人退步,所以“傲不可长”,道理至明。—反之,谦虚使人进步,应该注重培养谦德。

2. 纵欲伤身败德,所以“欲不可纵”,也不难理解。—反之,节欲保身修德,应该把握生命健康成长的中道。

3. 自满不会进步,所以“志不可慢”,也讲得通。—反之,知不足常精进,应该慎独改过以趋近于完美的人生境界。

4. 极乐生哀,乐极生悲,所以“乐不可极”,更是普通常识。—反之,喜怒哀乐之未发之中、已发之和,应当知,应当学。

2018-11-03

WEIRD社会

1. Western西方/西方化社会;西方人、西方化的人 VS 东方社会;传统文化拥护者

2. Educated受教育阶层;知识分子、读书人 VS 文盲、低教育者

3. Industrialised工业化;投资家、科研工作者 VS 前工业化:农夫、渔夫、猎人、采集者

4. Rich富裕的;富豪、有钱人 VS 贫穷的;穷人、没钱人

5. Democratic民主体制下的;选民 VS 威权体制下的:群众

《老子》讲座@芽笼33巷 摘要

文字转播:
1. 人一生中有顺境、有逆境,有时遇到好事、有时遇到坏事,但是我们要具有远见卓识,知道“祸福相依”的道理,才能处变不惊,才能保持冷静

2. 不要情绪失控,失去判断能力

3. 要看到,万物都是矛盾互存的

4. 做人要低调,不要张扬,不要锋芒毕露,以免取祸

5. 学会从喜事中看到、预知挑战、困难。例如:娶媳妇,就要预知婆媳关系要小心处理;生了孩子,就要预知孩子教育并不容易

6. 要学会减少好事中的坏事成分、增加坏事中的好事成分

7. 做事不要做过头,不然好事变坏事

8. 项羽为什么会失败?原因是他太绝了,太残暴了……二十万秦朝降卒,他通通杀了

9. 看那些做大事的人,哪一个是张张扬扬的?

10. 碰到坏事就沮丧万分,碰到好事就得意忘形,不能保持冷静,就注定要失败的

11.人生就是一个修炼场,碰到的一切好事坏事,都是在磨练自己。碰到事情,要懂得放下主观、自我,用客观规律来观察事物,就能够解决问题

12. 光而不耀:有发光,但是不要耀眼,不要让人望而生畏

1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表面的美,里面含着恶。例如:为什么要评比“道德模范”,就是因为出现道德危机。

14. 万物之间是矛盾互存的,所以观察事物要看全面,不可片面

15. 物极必反:中国存在严重道德危机,这个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其中就包含着转机。

16. 出现危机,不要以为没有救了,要保持冷静,就能够看到出路

17. 要始终坚持谦虚谨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8. 强弱与生死:不要表现坚强的姿态,要保持柔弱的状态,才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柔弱是生存状态,坚强是死亡状态

19. 第六感:感应对方的善恶。背诵《道德经》能够把正能量吸收到本性的魂上面

20. 恶人:发出的都是负面的信息、负面能量。我们可以用“不争”的生命原则、原理来应对,保持自己内心强大的正能量。静观其变,其怪自败。不要整人,用正能量把整人的人转化过来

21. 提高自己的境界,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22. “处下”的原则:不要强迫对方听自己的……让对方有犯错的空间,让对方有改过的时间

思考的两个陷阱:自我中心 与 社会中心

1. egocentric 自我中心:只见自己,不见他人。自私自利,害怕吃亏。

2. socialcentric 社会中心:只见他人,不见自己。没有主见,盲从大众。

3. 批判思考-整体视角……既见自己,又见他人。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又能够进行换位思考、多角度思考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1. 道可道:师父引进门(第二个”道”字,作“引导”解);

2. 非常道:修为在个人(大道之修持)(行的范畴)

3. 名可名:语言是桥梁(第二个“名”作“说明”解)

4. 非常名:得鱼要忘筌(大道之智慧)(知的范畴)

信仰之三型五论

信仰三型
A 传统型信仰(神本位):包括了中国殷商时期对“天”的信仰、道教、印度教、佛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皆属此型。此型信仰起源于7万年前,在大约1万年的农业革命之后获得长足的发展,定型于5千年前的文字创造时期,式微于500年前科学革命之后。

B 人文型信仰(人本位):包括了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与进化主义三大支,其中自由主义尤其深入人心。此型信仰起源于500年科学革命之后,人类本于“承认无知”与“探索未知”的精神,一则向外探索“至大无外”的超宏观世界,一则向内探索“至小无内”的超微观世界,大至137亿光年的宇宙,小至阿米(10的负18次方米)测量级别的夸克,人类无不积累了相当的知识且一直处于探索之中。由于掌握了科学技术的力量,人类仿佛在宇宙之中处于主宰地位,人文型信仰于是乎应运而生。

C 科技型信仰(数本位):此型信仰方兴未艾,以色列学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 b. 1976) 估计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信仰形态之一。此型信仰的中心信念:信息的自由流通就是生命,不流通就是死亡;人类的任何创意,皆来源于“天”,不可“贪天之功,以为己功”;不可垄断信息,以取私利。


信仰五论
1. 泛神论: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其精神散布天地万物之中。佛家之“人人皆有佛性”,儒家之“人人皆可成圣人”,无不闪现泛神论的影子。(涅槃本性)(性宗)

2. 泛灵论:万物有灵,山水花石,莫不具备性情与生命,莫不蕴藏独一无二的可贵价值,莫不可与我的心灵互相感通。(菩提本心)(心宗)

3. 多神论:诸天神佛,保佑众生。(大乘佛法眼中的诸佛菩萨)(道教、印度教)

4. 一神论:天主耶和华、真主阿拉、佛祖释迦牟尼佛(小乘佛法眼中的佛)(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5. 无神论:魔来杀魔,佛来杀佛(禅宗/密宗佛法眼中的佛)(人文型与科教型的宗教)

2018-10-14

自暴自弃(孟子的本意)

见《孟子》第七篇《离娄章句上》第十章:

1. 自暴者;(1)不可与有言也(你跟他是讲不通的);(2)言非礼义(他一开口就诋毁礼义);(3)暴,犹害也(自暴就是害自己);(4)不知礼义之为美(自暴者不知道礼义到底美在哪里……崃按:无知也);(5)拒之以不信(自暴者不信礼义,排拒礼义)。崃按:自暴者就是自害的人,他心里充满不正的见解,又完全听不见别人的反馈,所以他没有办法理解与欣赏“礼门义路”的道理与内涵,没有办法扎下对儒家学说乃至于文化传统的信根,最终害了自己一生徘徊门外,找不到人生的道路。总之,自暴者是没有理念的人。

2. 自弃者:(1)不可与有为也(你跟他是无法合作的)(2)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自弃者不去尝试就认定自己不能居仁宅、由义道);(3)弃,不作为(自弃者就是不作为的人);(4)溺于怠惰(自弃者是沉溺于怠慢懒惰的生活状态的人);(5)绝之以不为(自弃者不修仁义,杜绝仁义)。崃按:自弃者是自绝的人,他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不去尝试就说自己做不到,就是圣贤与他相处,也拿他没有办法。不是别人绝他,是他自绝。总之,自弃者是没有行动的人)

2018-10-12

宗教的三个形态:传统形态、人文形态、科技形态

三种不同形态的宗教

1. 宗教的第一个形态--传统形态(主体地位:神):距今500年或更早以前就定型的传统宗教形态,包括:基督教、回教、佛教、印度教、道教等。传统宗教的共同点是:重视经典与圣人、先知,认为人类的重要知识/智慧都已经包含在经典之中。追随传统宗教的人们,很可能会存在的思想误区是:经典所没有包含的,就不是那么重要的。例如:现代科学技术的东西,并没有包含在经典之中,所以就不是那么重要。极端思想的人甚至会排斥现代科学技术,认为它们是有害的东西。Source of power: God/ Sages/ Bible/ Scripture

2. 宗教的第二个形态--人文形态(主体地位:人):流行于19世纪和20世纪的人本/人文主义形态的思想与信仰,包括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社会主义/阶级主义、进化主义/精英主义,统称“人本宗教”。人文形态的宗教,相对于传统形态的宗教,可以说是把信仰的角度从“抬头仰视”,转换为“低头俯视”;把追求的理想世界从“来世的天国”,转换为“今世的幸福快乐”。Source of power: True Self/ FreeWill/ Conscience

3. 宗教的第三个形态--科技形态(主体地位:物)根据以色列耶路撒冷大学历史系教授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 b.1976-02-24)预测,流行于21世纪的将会是科技形态的“科技人文主义”(科技与人性结合,产生“神人”)与“数据宗教”,数据形态的宗教的兴起,与数码科技、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Source of power: Algorithms/ Data/ Biotechnology/ Genetic Engineering/ AI

2018-09-27

现代人三病:压力、敏感、累

1. 压力:压力不是问题,压力太大才是问题。适度的压力才能推动我们前进。

2. 敏感:敏感是好的,过度敏感才不好。保持敏感的状态,才能感受一切并及时回应。

3. 累:累是身体在告诉我们,它需要休息了。累了却不愿或不能休息,才是现代人的病根。

什么是体验?

体验由三样东西构成:

1. 身体的感官体验(超越欲望层次的“贪”):Harari: Sensations; yogi: Listen to your body。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个细节。道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2. 感性世界的体验(超越情绪层次的“嗔”):follow your heart; the beauty is in the eyes of the beholders. 心灵的感通能力。大爱无疆。证严上人“普天三无”(爱、信任、原谅)。

3. 理性世界的体验(超越杂念层次的“痴”):thinking about thinking. mindfulness. 正念。正思维。牟宗三:智之直觉;逆觉返证。

什么是Sensitivity(觉)?

Sensitivity(觉)包括两个方面:

1. 对于自己的感官体验、感性体验与理性体验加以关注;

2. 允许这些感官体验、感性体验与理性体验对自己产生影响。

什么是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1. 内容特点:专注于表现内心深处的火花掠过大脑时隐约间传递出无数信息。

2. 技巧特点:展现着变化多端的语言形式;第三人称的叙述与第一人称的视角交替;内心独白;破折号、引号等等特殊表达。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1.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说“绝圣弃智”。智就是知识,也就是对可道之道的知识(能够表达为规则和既定程序的知识),而智慧则是对不可道之大道的亲近(“道可道非常道”往往被错译为“可说的道理并非永恒的道理”,应该是“可以因循的道理并非永恒的道理”)。知识总是特定有效的(adhoc),而既然人类的心灵并不是一大堆零碎的知识,那么就一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把各种知识、情感和经验编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心灵,那就是智慧了。

2. 名可名非常名:可名之名就是可以下定义的科学概念;不可名之名就是无法下定义的内学语言文字。

后现代主义(起源于1960年代)

1.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2.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

3. 然而,在理论上具有反传统倾向的哲学家在现代西方的各个哲学流派中都能找到。

4. 当代美国活跃的后现代主义者之一格里芬就说:“如果说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在使用时可以从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处的话, 那就是,它指的是一种广泛的情绪,而不是一种共同的教条———即一种认为人类可以而且必须超越现代的情绪。”

5. 这样一来,不同时期具有这种反传统理论倾向的哲学理论流派都可归于后现代主义,如后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

6.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由于后现代主义的反本质主义,根本不考虑艺术的本质,而是竭力抹杀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甚至断言“艺术已经死亡”。

7. 在建筑学、文学批评、心理分析学、法律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均就当下的后现代境况,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论述。他们各自都反对以特定方式来继承固有或者既定的理念。

8. 若以单纯的历史发展角度来说,最早出现后现代主义的是哲学和建筑学。当中领先其他范畴的,尤其是六十年以来的建筑师,由于反对全球性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缺乏人文关注,引起不同建筑师的大胆创作,发展出既独特又多元化的后现代式建筑方案。而哲学界则先后出现不同学者就相类似的人文境况进行解说,其中能够为后现代主义大略性表述的哲学文本,可算是法国的解构主义了。 设定相对主义。不是不讲道德,而是反统一道德;不是否认真理,而是设定有许多真理的可能性,从个人的角度、情境的、文化的、政治的、甚至是性的角度。

9. 后现代主义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的解释(包括对圣经,和其它信仰宣告)。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和性上占优先地位。

10. 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从而使人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也使人对于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人的异化带来的思考与实践

1.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Frankfort学派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率先指出,在启蒙时代初期,理性就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帮助人们摆脱蒙昧与恐惧的人文理性;另一类是帮助人们了解自然规范生产的工具理性

2. 二者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是和谐统一的。然而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科技理性逐渐代替了工具理性的角色并在与人文理性的共存中占了上风。

3. 人文理想中的自由与人权渐渐被科技理性所主导的标准化、统一性、整体性所侵蚀,这样人所创造出的科学技术反过来控制了人的思想行为与文化生活。

4. 人们不得不以内在的精神沉沦去换取外在物质利益的丰厚,人异化了。

5. 面对这个问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衍生出了两种思潮,一个是马尔库塞所倡导的,矛头指向工业文化与科技进步的左翼激进革命(例如:中国文革),它以彻底地破坏工业生产和科技进步为主旨进而逼迫资本主义露出残暴的嘴脸。

6. 另一个是福科等的后结构主义思潮,这实际上是右翼新保守主义的开端,它倡导一种温和的范式转换并改变文化中的语言结构以抵消霸权与垄断。

人文主义的三大流派

人文主义的三大流派:

1. 自由主义流派:(崃按:心灵的“自由”/“自利”维度空间)(崃按:生命的维度;“人性学”的深度)(“理”的维度)
1.1 政治上“选民至上”;
1.2 美术上“观赏者独尊”;
1.3 经济上“顾客永远是对的”;
1.4 伦理上“跟着内在感觉走”;
1.5 教育上“自己思考🤔,因为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
1.6 关注焦点:个体人类的权利(人权)

2. 社会主义流派:(崃按:心灵的“平等”/“利他”维度空间)(崃按:生活的维度;“人心学”的广度)(“情”的维度)
2.1 政治上“党至上”;
2.2 经济上“工会永远是对的”。
2.3 关注焦点:群体人类的平等。
2.4 对世界的影响:20世纪苏联的崛起到垮台。
2.5 对中国的影响:共产中国的诞生、发展与改革。

3. 进化主义流派:(心灵的“至善”/“改善”维度空间)(崃按:生存的维度;“人体学”的长度)(“事”的维度)
3.1 丛林法则;
3.2 战争推动人类进步—二战法西斯主义;
3.3 冲突不是坏事,优胜劣汰;
3.4 支持优生学;
3.5 反对慈善事业,认为那样做会使到社会问题更加恶化;
3.6 与种族歧视、种族压迫、种族灭绝有着或明或暗的关系;
3.7 对中国的影响:1897年严复翻译赫胥黎《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八个字深入人心;“落后就要挨打”的口号,从20世纪直到当代,不绝于耳。

一“我”三观(人文主义的三个流派)

1. 自由主义的我:个体的自由心灵;心灵的个体维度空间、自由维度空间。(与儒学“明明德”维度空间相通)。

2. 社会主义的我:群体的平等、公义心灵;心灵的群体维度空间、平等 公义的维度空间。(与儒学“亲民/新民”维度空间相通)。

3. 进化主义的我:生物的优胜劣汰的进化原则;心灵的进化/“怕输”维度空间。(与儒学“止于至善”的维度空间相通)。

缠足文化与阉割文化

1. 缠足文化:始于五代,终于清代。历时超过1200年。这千年陋习是对古代乃至近代女性的摧残与压迫。

2. 阉割文化:始于春秋,终于清代。历时超过2500年。这在现代人看来极为恐怖的暴行是对男性的摧残与压迫。

3. 然而,时至今日,也许形体上的缠足与阉割已经消失了,可心理上甚至是心灵上的缠足与阉割依然存在!

4. 不可不知,我们心灵中存在着自我缠足与自我阉割的误区与阴影,导致我们无法健康成长。

5. 要在人生大道上迈开大步,就不能缠小脚;要在天地之间做个顶天立地的人,就不能自我阉割。

2018-09-21

李白《大鹏赋》(并序)


大鹏赋(并序)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今复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其辞曰:

  1.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徵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2. 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象其势,仿佛其形。
  3. 若乃足萦虹蜺,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将穷南图。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块视三山,杯观五湖。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
  4. 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当胸臆之掩昼,若混茫之未判。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
  5. 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猛势所射,馀风所吹。溟涨沸渭,岩峦纷披。天吴为之怵栗,海若为之躨跜。巨鳌冠山而却走,长鲸腾海而下驰。缩壳挫鬣,莫之敢窥。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
  6.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天鸡警晓于蟠桃,踆乌晰耀于太阳。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不矜大而暴猛,每顺时而行藏。参玄根以比寿,饮元气以充肠。戏旸谷而徘徊,冯炎洲而抑扬。
  7. 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鲁迅为什么称呼许广平为“兄”?“兄”到底有几个意思?

1.《两地书》鲁迅许广平为“兄”,一时不解,近看《中国新文学大系》,读到五四前夕钱玄同《论应用之文亟宜改良》其中提到:“书札之款,或称谓,务求简明确当。”“弟个人之意见以为除家族及姻亲中有称论者外,其余皆可以“先生”、“君”、“兄”三名词称之。大抵文执、师兄、年高者、学富者,我所崇敬者,可称“先生”。年若相者、道相似者、不客气之朋友、泛交、后辈,可称“君”或“兄”至此,我才恍然大悟。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写给许广平的书信里称之为“兄”,正是钱玄同的“道相似者”的实际运用。

2. “兄”共有4个意思:(1)指哥哥;(2)在文化人的交往中,则超出了“哥哥”这个意义,朋友互相尊称便启用这个词儿,书面体中尤为常见,比如,仁兄、学兄、大兄……甚至干脆称为“某某兄”;(3)此外,普通长者也可以这样亲切地称呼年轻后学——当然,年轻人万勿这样称呼尊长;(4)还有,男人也可以这样恭敬地尊称女士。鲁迅先生和学生许广平恋爱,他们的情书被编辑成著名的《两地书》。两人之间,便是以“兄”相称,既亲切,又持重,颇为得体。兄,已经派生出了“先生”的意思。——一位女作者,采访过冰心。冰心热情地赠书题款,写道:某某兄指教。那位女作者居然把这段经历作为笑话,逢人便说:冰心分不清男女,白纸黑字的题赠不得体。殊不知,这位女士还未弄清“兄”的另一种含义。

华严宗“四法界”

  • “事法界”,是说一切众生色心诸法,一一差别,各有分齐,故名为“事法界”。所指的即是现象世界。一切有生有灭有差别的事物现象,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全统摄于事法界之中。
  • “理法界”,是说一切众生色心等法,虽然有差别,而体性为一,同于一理,故名“理法界”即是无差别性的宇宙真理,也就是真如、佛性、法性、实相等。
  • “理事无碍法界”是指实相之理由事而显,千差万别的事物则由得理而成,理事交融,互为依缘而不为障碍,故名“理事无碍法界”。也就是说,事法界有差别性,理法界无差别性,有差别性是假的幻影,无差别是真的实相,真假即相即相入,圆融无碍,不可互离,所以叫理事无碍法界。
  • “事事无碍法界”,是说一切有分齐的事法,表面上看虽然有差别,而从一心所显这一角度来看,则性质为一,故能称性通融,一多相即,大小互融,重重无尽,故名事事无碍法界。也就是说,既然一切事物现象多是假的,只是心的产物,那么大小高下等差别就毫无意义,可以随心所欲,事事圆融,无穷无尽。

智者大师(538-597)《法界次第》之“四摄法”

布施摄


谓菩萨以财、法二种布施摄众生


也。若众生乐财,即以财施摄


之;若众生乐法,即以法施摄


之。众生既蒙二施利益,因是生


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


故名布施摄。



爱语摄



谓菩萨随顺众生根性,善言抚


慰,则一切众生乐闻善言,因是


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


理,故名爱语摄。



利行摄




谓菩萨起身、口、意善行,利益


一切众生,因是众人生亲爱心,


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利行



摄。



同事摄



谓菩萨以法眼明见众生根性,随


其所乐,即分形示现,同其所


作,使其各沾利益,因是生亲爱


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





同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