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30

自我学习的的四个维度:4个学习自我 4 aspects of myself: my four selves.

 1. 心理自我的维度:我是学习的女王/国王,我掌握着“止定静安虑得”的学习主动权。[the mental self]

2. 情感自我的维度:我是学习的美女/帅哥,我享受着“后后胜于前前”的学习过程。[the emotional self]

3. 意志自我的维度:我是学习的女汉子/勇士,我手握“学问思辨--行”的大铁锤,敲碎一个又一个学习挑战和困难的“乌龟壳”。

4. 生理自我的维度:我是学习的乐园/花果山,我静静地“活在当下”,微笑地看着、听着、说着、行动着。

The present moment is a river, not just a stone

 1. 活在当下,当下是一条生命的大江大河,不是一块逃避风浪的大岩石。

2. 当下的大江大河,可以是缓缓流动的,也可以是飞流直下的;可以是源头处的涓涓细流,也可以是入海口的宽广水面。

3. 当下的生命,是一个接通一切的生命状态,不只是接通某一段的流域,而是接通整条大江大河。

2021-04-29

“光明三人组”:真美善

1. 真人:基于“无我”的空性智慧,他“无知”而且“无为”。[mindfulness]

2. 美人:基于“无相”的妙有性慈悲,她“无不知”而且“无不为”。[mindfulness +Heartfulness]

3. 善人:基于“中道”的圆融性菩提,他是“大智者”而且是“大觉者”。[mindfulness +Heartfulness +Soulfulness]

【四维上下】恒沙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

 1. 今天早上读诵《无量寿经》,读到《十方佛赞》这一品,才惊赞十方诸佛竟然是如此如此之多。

2. 经文说:东方恒河沙数【恒河沙数:恒河两岸的每一粒沙子代表一条恒河,一切恒河的沙子的总数】的世界,每一个世界中,都有恒河沙数的诸佛。如此如此之多的诸佛,这还只是介绍了东方世界这一方而已。

3. 除了东方这一方,还有另外九方,也都有如此如此之多的诸佛。

4. 读到这里,我心中灵光一闪:佛经上时常提到“不可思议”,给人一种很玄很玄的感觉,但是依据上述的描绘,我们不就可以明白了吗?虽然不可思议,但是完全“可以想象”。

5. 原来,真实生命的境界,是需要依靠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来触及的!念佛,也应该是这个道理吧!

6. 记得我大学哲学老师龚道运博士说过,想象也是情感的一部分。说到底,念佛,是离不开真诚的情感的。

GOD人生三达德

1. Gut: 勇者不惧 to have a gut to face all challenges in life 【信基督】【信弥陀】

2. Open-Minded:智者不惑 to have an open mind to explore and discover surprises in life 【望天国】【愿往生】

3. Deeds:仁者不忧 to have a big heart to get connected deeply with peoples in life 【爱世人】【行念佛】

不爱一万,只爱万一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只因为怕那个万一,就让自己的生命掉入一个害怕和不安的世界里,用害怕和不安的心来对待一切,说“不怕”是假的。由“万一”激发出负面能量,而错过了9999次的机会】

不爱一万,只爱万一【只因为爱那个万一,就让自己的生命提升到一个爱与感恩的世界里,用爱和感恩的心来对待一切,说“不爱”是假的。由“万一”启发出正面的能量,而获得了9999次的机会】

学问思辨行【转载的基础上删改加注语】

学问思辨行

  博学之,审问之(1),慎思之(2),明辨之(3),笃行之(4)。有弗学(5),学之弗能,弗措也(6)。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7)

注释:

(1)审:审慎地,仔细而深入地。

(2)慎思:真诚而严谨地思考。

(3)辨:对正误、是非加以区别。

(4)笃行:全心全意地落实在行动上。

(5)弗:不。

(6)措:停止。

(7)虽:即使。柔:弱。

译文:  广泛地去学习,仔细而深入地给自己提出问题,真诚而严谨地进行思考,对正误、是非加以明确的区别,全心全意地落实在行动上。有的人不去学习,要学习而没有达到变成自己的能力的程度就不能停止。有的人学习了却不给自己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了却没有真正弄明白就不能停止。有的人不进行思考,要思考而没有得到收获就不会能止。有的人不去区别是非正误,要区别是非正误而没有明确就不能停止。有的人不去落实到行动上,要落实到行动上而没有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就不能停止。如果别人能够尽一分心力,那么,自己就尽百分的心力;别人能够尽十分的心力,那么,自己就尽千分的心力。果真能够按照这个途径去做,即使是愚昧的人也一定能聪明起来,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能刚强起来。

说解: 这里所告诉我们的是“择善而固执”的方法。

一、“学问思辨”四个方面是“择善”: 

1. “博学之”,终身学习,学无止境!就是没有任何不可学,只要是符合道义的都可以学,天道、地道、人道可以无所不学;就是没有没有任何时间、地点、人事不可学,有一颗真诚的求学之心,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见人之善需要学,见人不善则自己注意避免也是善于学的体现。这样的学习累不累?需要注意的是,有求学之心,而把学习当成吃饭、睡觉一样,不是为了名和利而去学习,也就不会有累的感觉。[Broad-based Learning to cultivate multiple perspectives]【以“止定”的心进行博学,以培养多元视角】【崃按:“博学”的mind和“博爱”的heart,都是“大人”的生命素质】

2, “审问之”,打破砂锅问到底!——可以通过追问“五个为什么”(5 whys)一层层深入,来找到根本原因。不是去审查诘问别人,主要的是需要仔细深入地问自己:所学的东西究竟应该怎么理解,自己从中究竟能学到什么,自己的理解究竟是否符合道义或者本来的意思。如果不先向自己提问,而是直接去问别人,那就是不尊重别人,更不尊重自己。[Reflective questioning for meta-cognition]【用“止静”的心,进行深刻反思乃至于叩问良心,以培养元认知能力】【崃按:“审问”不是“审判”,而是一种开放性的仔细而深入的探究过程,抱持的是一种不带判断的(non-judgmental)态度,因为还没有到下判断的时候】

3. “慎思之”,就是要用真心去思考,严谨地去思考。任何人的本心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被遮蔽之后的表象。“思”字从“心”、从“田”,从这个字的构成来看,思考就好比是选择良种而播种在自己的心田之中。思考的过程,是把所学的东西与自己的修养结合起来的过程。为了博得名利而去思考,不符合本心;不严谨地思考,好比是播种时不认真仔细;不加思考,则好比是对种子不加选择,或者根本不播种。[Deep thinking with peace of mind]【用“止安”的慎独之心,进行真诚的深度思考】  

4. “明辨之”,所指的不是去辩论,而是要明确地区别是非正误。因为这里用的是“辨”字,而不是“辩”字。如果不能“明辨”出是非正误,也就不能说是“择善”。怎样才能做到能“辨”而且能“明”?一是需要从本心出发去辨,撇开好恶之心、名利之心;二是需要根据往圣前贤之说去辨别,而避免臆断;三是需要根据千古不变的道义去区别,“敬畏圣人之言”。不能只根据成败来进行辨别。[Clear distinguishing of good from evil]【用“止虑”的心,进行明确的是非、善恶判断】【崃按:这是“物格而后知致”的境界;知善知恶是良知】  

二、“笃行”是“固执”:

“学问思辨”是“择善”,而“择善”之后如果不“笃行”,也将会是空谈。

5. “笃”是“固执”的体现,“行”是“择善”的落实,也就是“迁善改过”、“与人为善”,以真诚心行善,用善行来感化人心,净化社会,最终实现“大同世界”的人类愿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人者,仁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改变世界,从我开始。[Deep practice]

学习君子之道的人,如果能“自强不息”而且“始终如一”地对“学问思辨行”持之以恒,也就不难成就君子之道。所谓“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便是这个意思。反之,浅尝辄止,好比是挖井而不见水,白白耗费工夫,而不会有效果。

2021-04-28

心理学之“黑暗三人组”:Machiavellianism(马基雅维利主义), narcissism(自恋症) and psychopathy(心理变态)

心理学之“黑暗三人组”:

1. 马基雅维利主义【自私自利的心理特点;我执】:Machiavellianism in psychology refers to a personality trait which sees a person so focused on their own interests they will manipulate, deceive, and exploit others to achieve their goals. 【指的是极度自私自利的心态,具有这种黑暗心态的人,他们会通过操纵、欺骗和剥削他人来达到自私自利的目的。】

2. 自恋症【自恋的心理特点;我执】:narcissism in psychology refers to excessive interest in or admiration of oneself and one's physical appearance. 【指的是极度自恋的心态,具有这种黑暗心态的人,他们会过度沉溺于自我以及自身的外貌。】

3. 心理变态【精神变态的心理特点】:psychopathy in psychology refers to a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 marked by deficient emotional responses, lack of empathy, and poor behavioral controls, commonly resulting in persistent antisocial deviance and criminal behavior. 【指的是神经精神系统的障碍症,表现为缺乏正常的情感反应、缺乏同理心、缺乏控制行为的能力,通常造成持续性的反社会和犯罪行为。】

 


3 be’s

1. Be true to oneself 价值观:真

2. Be kind to people (you are one of them)人生观:美

3. Be useful in the world 世界观:善

Process 过程

Life is an endless process of refining and redefining.

人生是一个无止尽的修炼提纯和重新定义的过程。

Body-Mind-Heart-Soul (BMHS四面一体) 4-in-1 Undivided Life (心是一尊四面佛)

 Body-Mind-Heart-Soul (BMHS四面一体) 4-in-1 Undivided Life (心是一尊四面佛)

1. Body (To Live):人类的身体不可思议。人身难得今已得,根据科学家的推算,生物物种的最早的一个细胞“露卡”(LUCA, Last Universal Common Ancester) 在距今30万万年前,出现在地球上。所以,我们可以说,我们的这个身体已经是30万万岁了,我们人人都是“万万岁”,岂不是把古代皇帝活活气死?哈哈哈哈!人身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所以,人类虽然是最迟出现在地球上的物种,可是后来居上,竟然成为了“万物之灵”,扮演了“上天之长子”的角色。人类的这个身体,释一行禅师说是“宇宙的礼物”,笔者不止一次把它比喻为“天工智能体”,意思是:上天的杰作,与“人工智能体”是人类的杰作对比而言。

2. Mind (To Learn):人类的理性能力不可思议,善于学习,善于纠错,善于突破,这是“阿罗汉”的生命境界,也是“报身佛”的生命境界。

3. Heart (To Love):人类的感性能力不可思议,慈悲的大爱不可思议,人与人之间互相感通的力量不可思议。神就是爱,活在爱之中的人,活在神之中,而神也在他之中。这是“菩萨”的境界,也是“化身佛”的生命境界。

4. Soul (To Leave a Legacy):人类的精神力量不可思议,精气神的力量源自终极维度的本体世界,是人类身体以及人类理性能力和感性能力的源头活水。这是“佛陀”的境界,也是“法身佛”的生命境界。

《弟子规》包含的三个开悟境界

《弟子规》包含的三个开悟境界


1. . 齐家的开悟境界:孝心开,则孝道立,梯道行,斯为第一境。

2. 治国的开悟境界:谨心开,则谨道立,信道行,斯为第二境。

3. 平天下的开悟境界:爱心开,则爱道立,仁道行,斯为第三境。

4. 余力学文:不遗余力,尽力学文。非唯学经典之文,且进而学无字天书之文也。

禅宗的目标是般若,而不是禅【转载加按语】

1. 此處所說的禪定與禪宗所說的「禪」不同。現代修禪定者只著重在「定」,一般修定者所著重的通常會儘可能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以得輕安境。如何集中精神?可分為兩種:一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即“生得定”,另一種是因後天的努力而使集中力增加,即“後得定”。【崃按:今日世界纷乱嘈杂,远超古代,是今人的大不幸!不少人“怨恨”、“忿怒”之“垃圾情绪”充斥内心,而被美国学者贬称为“垃圾人”。修习禅定,即是一个“清除垃圾情绪”的修养过程。也就是一个“提纯”(refining)的净化心灵的过程。】

2. 禪宗的這個「禪」字由於梵文「禪那」(ध्यान)音譯而來,意為「靜慮」、「思維修」、「定慧均等」[5]。它是指經由精神的集中(奢摩他,śamatha,又譯為止、定、禪定、心一境性),以進入有層次冥想[即毗钵舍那(vipasyana)]過程。它是佛教很重要而且基本的修行方法,被稱為三無漏學之一,也是大乘六度波羅密之一。【崃按:《大学》修心六次第的前三“止、定、静”即是“奢摩他”的“息妄”历程;后三“安、虑、得”即是“毗钵舍那”的“冥想”历程】

3. [可见]禪宗所謂的「禪」非謂修證「四禪八定」的「禪定」,而是六度波羅蜜的第六度-「般若」,亦即指能夠引導學人參究,因而證悟到的本來自性清淨心。【崃按:禅宗修学宗旨在于“般若智慧”,不只不是“四禅八定”(共外道的禅定境界),连“九次第定”(包含“灭尽定”的不共外道的禅定境界)都不是,而是更高的接通一真法界的禅定境界。】

争论不休好比三境界的吠声:吠形、吠影、吠声

1. 一犬吠形:比喻有所见者,可惜所见犹在外表之形,未得内在之神

2. 百犬吠影:比喻所见不真者,朦朦胧胧,雾里看花,疑心重重

3. 众犬吠声:实无所见,以声吠声,一片狂吠之声而已!

4. 智者不言:得其神者,默契于心,拈花微笑。

夫妻不是“精神连体婴”,而是“生命共同体”

1. 世间夫妻属于世缘眷属,可说是“精神连体婴”,双方以妄心互动,给对方带来无穷无尽的精神压力和折磨。

2. 夫妻若能共同学习佛法,转世缘眷属为法缘眷属,则可转“精神连体婴”为两个各具独立心灵的“人生知己”,彼此以真心给对方带来源源不断的禅悦法喜。

3. 夫妻自当互相勉励、互相理解、互相欣赏,在菩提大道上,勇猛精进,做行动中的佛,莫逆于心,相视而笑,成为一个生命共同体。

假谛:智慧方面“装糊涂”,慈悲心方面“戏假情真”

 1. 假谛的“假”字含义丰富。

2. 一方面“假谛”接通“空谛”,就是智慧方面的“装糊涂”;

3. 另一方面“假谛”接通“中谛”,就是慈悲方面的“戏假情真”。

信愿行和信望爱,无二无别

 1. 信耶稣:信弥陀

2. 望天国:愿往生

3. 爱世人:行念佛

信解行证:三证的境界

1. 证信的境界:1999年4月,向龚道运老师报告了,老师微笑点头了。【信地藏:青莲香气,青色青光】】

2. 证解的境界:2000年6月,没有人可以报告,只好(也是最好)向大家报告,希望获得大家微笑点头。【解文殊:黄莲香气,黄色黄光】

3. 证行的境界:Not yet. The best is yet to be. 说到底,还是不行,这是太太紧紧盯着我的,希望大家也一起紧紧盯着,不但是紧紧盯着我,而且是紧紧盯着自己。【行观音:赤莲香气,赤色赤光】

4. 三证总持的境界:次第不碍圆融,圆融不碍次第。【证普贤:白莲香气,白色白光】

好学问!仔细介绍表示不同颜色的汉字【转载】

古代汉语中表示颜色词语的差别
一. 两组颜色词的区别

 1,“绛、朱、赤、丹、红”的区别 “绛、朱、赤、丹、红”五个词都表示红色,按其由深到浅的不同程度排列,“绛”的程度最深,《说文》:“绛,大赤也。”本义是:“深红色”。“朱”的程度其次,《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本义是:“赤心木”,后用来指“朱色,大红色” 。“赤”本义是“火的颜色”,即红色。“丹”本义是“辰砂,朱砂”,后表示“红色,赤色”。“红”的程度最浅,《说文》:“红,帛赤白色也。”本义是:“粉红色。”到后来,“红”和“赤”没有区别。


 2,“青、苍、碧、绿、蓝”的区别 “青、苍、碧、绿、蓝”五个词在现代汉语中都是形容词,表示颜色。但在古代汉语中是有区别的。“青”古代和现代都表示“蓝色”,“苍”的本义是“草色”,表示“深蓝色”或“深绿色”,程度最深,“碧”的本义是“青绿色的玉石”,表示“浅蓝色”或“浅绿色”,这三个词本来是有区别的,有时也可以混用。如青天又叫苍天,青草也叫做碧草,青苔也叫做苍苔。“绿色”和“青色”意义相差较远,混用的较少。“蓝”在上古汉语中只作为“蓼蓝”的意思,是名词,后来才具有“蓝色”的意思。 

 二、 21个代表颜色的词 

 1,黯 形声字。从黑,音声。本义是:“深黑色”。《说文》:“黯,深黑色也。”《广雅》:“黯,黑也。”《史记·孔子世家》:“黯然而黑。”现在仍有“黯然”(黑暗的样子)等词语。常泛指黑色。 

 2,赫 会意字。从二赤。《说文》:“赫,火赤貌。”火赤。本义是“火烧的颜色”,泛指“赤色和火红色” 。如《诗经·邶风·简兮》:“赫如渥赭。”现在仍有“赫日(红日),赫赤(深红,火红)”等词语。

 3,黛 形声字。从黑,代声。《说文》:“黱,画眉也。从黑,朕声。”“黱”也写作“黛”。锴本作画眉墨。本义是“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后来泛指“青黑色 ”,如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现在仍有“黛黑”等词语。

 4,黑 会意字。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本义是:“黑色”。《小尔雅》:“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后经常表示“黑色”。如“黑洞洞”“黑暗”等。

 5,红 形声字。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说文》:“红,帛赤白色也。”本义是:“粉红色。”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释名·释采帛》:“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后来也表示各种红的颜色。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现在红色使用极为普遍,结合其他表示红色的词语使用,如“绯红”“绛红”等。

 6,绯 形声字。 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非声。本义是“(帛)红色”。《说文新附》:“绯,帛赤色也。”后常表示“红色,深红色 ”,如韩愈《送区弘南归》:“佩服上色紫与绯。”现在有“绯红”等词语。 

 7,赤 会意字。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是“火的颜色”,即红色。《说文》:“赤,南方色也。”《书·洪范·五行传》:“赤者,火色也。”后指“红色”,如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色赤椒好。”

 8,朱 指事字。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本义是:“赤心木”。后用来指“朱色,大红色” 。如《韩非子·十过》:“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庄子·达生》:“紫衣而朱冠。”古代又称“朱”为正色,如“朱门”“朱红”等 。 

 9,丹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本义是“辰砂,朱砂”。后表示“红色,赤色”。《周礼·考工记》:“染羽以朱湛丹秫。” 

 10,蓝 形声字。从艸,监声。本义是:“蓼蓝”。《说文》:“蓝,染青草也。”蓝在上古汉语中并不表示颜色,一般都是表示染料“蓼蓝”,如《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用来表示蓝色的形容词是“青”。“蓝”表示颜色是后起义,指“暗蓝色”。如杜甫《冬到金华山观》:“上有蔚蓝天。”现在仍有“蓝天”“蔚蓝”等词语。

 11,绿 形声字。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录声。《说文》:“绿,帛青黄色也。”本义是:“青中带黄的颜色”。如《楚辞·橘颂》:“绿叶素荣。”后也用来表示“乌黑色 ”,如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绿云:女子乌黑光亮的秀发)。现在仍有“碧绿”“翠绿”“绿树”等词语。

 12,白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说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古人还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本义是:“白颜色”。如《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13,黄 象形字。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是:“蝗虫。”后常指:“黄色”。《说文》:“黄,地之色也。”《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易·坤》:“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14,褐 形声字。从衣,曷声。《说文》:“褐,编枲袜。”(枲:粗麻。)本义是:“用粗麻织成的袜子”。后表示“黄黑色” ,如白居易《三适赠道友》:“褐绫袍厚暖。”现在仍有“褐煤,褐铁矿”等词语。 

 15,灰 会意字。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说文》:“灰,死火余烬也。”本义是:“火灰”。后指“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

 16,绛(绛) 形声字。从糸,夅声。《说文》:“绛,大赤也。”本义是:“大红色”,《广雅》:“纁谓之绛。凡九旗之帛皆用绛。”(纁:红色)后表示“深红色”。如《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为兵作绛衣行縢。”(行縢:绑腿。)

 17,紫 形声字。从糸,此声。《说文》:“紫,帛黑赤色也。”本义是“紫色”,也就是“蓝和红组成的颜色”。后常指“紫色”,如《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现在仍有“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等词语。

 18,彤 会意字。从丹,从彡。丹就是丹砂。彡表示装饰。本义是:“彩色装饰”。《说文》:“彤,丹饰也。”《荀子·大略》:“诸侯彤弓。”(按:“丹漆也。)本来是动词,后用作形容词指“朱红色”,如 《书·顾命》:“麻冕彤裳。”《诗·邶风·静女》:“贻我彤管。”现在仍有“彤日”“彤云”“红彤彤”等词语。 

 19,青 会意字。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变。“青”是汉字部首之一。《说文》:“青,东方色也。”本义是:“蓝色”。如《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也用来指“深绿色”,如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帘青。”现在仍有“青山”“青翠”等词语。形容“黑色”的较少,如“青牛”等。 

 20,碧 形声字。从玉,从石,白声。《说文》:“碧,石之青美者。”本义是“青绿色的玉石”。后表示“青绿色”,如《孔雀东南飞》:“绿碧青丝绳。”也表示“青白色,浅绿色 ”,如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接天莲叶无穷碧。”现在仍有“碧绿”“碧草”等词语。 

 21,苍(苍) 形声字。从艸,仓声。《说文》:“苍,草色也。”本义是“草色”。《广雅》:“苍,青也。”后引申为“深绿色”或“深蓝色” ,如《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耶?”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谢公行处苍苔没。”也表示“灰白色 ”,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玩转“狂颠赖”,参透“黄天来”

1. 玩转“狂”字,参透“黄”字: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狂中有狷,不可不知。狂之外形中,藏着铮铮傲骨,岂容轻视?黄者,五行属土,中也,中道而行也。佛陀之生命境界也。一片金黄金黄灿烂之佛国色彩也。此报身佛也。实相大地之庄严清净色也。

2. 玩转“颠”字,参透“天”字:颠包含颠覆、颠倒乾坤的意思,代表世俗之见不足为凭,因为它往往与真理、真相不符合,甚至是颠倒的。智慧通达的人揭示真相的时候,世俗之人往往觉得是天旋地转,这是因为他们见解离不开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这是“颠”的负面含义。“颠”的正面含义,可以举出“济颠”(唐朝济公和尚)做代表。表面上疯疯癫癫,实际上修为已经达到“巅峰状态”。“巅峰状态”,这就“通天”(此“天”指的是“终极维度空间”)了,就获得“天理”,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法身佛也。诸佛现所觉了,觉无所觉处也。

3. 玩转“赖”字,参透“来”字:此“赖”字含义丰富,兹举三义—3.1 “赖及万方”可以借用来指称大乘菩萨对众生的慈悲恩泽;3.2 “无赖”可以借用来比喻大乘菩萨“随类现身”的其中一类;3.3 “死赖着”可以借用来形容大乘菩萨坚韧不拔的救世精神。来者,如来也。千百亿化身佛也。

《大学》的六字诀: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1. 止:stillness 

2. 定:steadiness 

3. 静: silence 

4. 安:peace 

5. 虑:deep thinking 

6. 得:breaking through/ connection 

日本碗:比喻闪着金光的情感裂痕

 我们每一个人都好比是

一只年代久远的日本碗

虽然身上留下很多裂痕

但是每一条裂痕都闪着金光

为我们的生命添加价值

实践空、无相、无作法门

 1. 实践空法门:“行动中的文殊菩萨” 【阿罗汉境界;智慧】--人脑mind (to learn): mindfulness

2. 实践无相法门:“行动中的观音菩萨”【菩萨境界;慈悲】--人心heart (to love): heartfulness

3. 实践无作法门:“行动中的普贤菩萨”【佛陀境界;菩提】--人行soul (to leave a legacy):soulfulness

4. 实践总持法门:“行动中的地藏菩萨” 【总持境界;不二】--人身body (to live): bodifulness

四体:体会、体悟、体验、体现

 1. 体会(信):地藏菩萨的大愿。[Undivided Life: Body-In-Action, BIA] [Natural Intelligence connected to Mother Nature]【与自然母亲相联系的“天工智能”——人类的身体是宇宙的礼物。地藏菩萨的大愿,就是开发人类身体这个宝藏!】 

2. 体悟(解):文殊菩萨的大智。[Mind-In-Action, MIA] [Mindfulness]

3. 体验(行):观音菩萨的大悲。[Love-In-Action, LIA][Heartfulness] 

4. 体现(证):普贤菩萨的大行。[Soul-In-Action, SIA][Soulfulness]

三种关系:忠、恕、仁 【三个境界的我】

1. 忠道:人与自己的关系 get connected deeply with oneself through Mind-In-Action (MIA: Mindfulness)  and attained the level of "true self" with no attachment to the worldly affairs by breaking through the self-centreness. 【无我相、无我见:“行动中的真我”,突破“自我中心”(我执)的我;阿罗汉/  君子的境界】

2. 恕道:人与人的关系 get connected deeply with people through Love-In-Action (LIA: Heartfulness)  and attained the level of "true love" with zero emotional garbage by breaking through the social-centreness. 【无人相、无众生相;无人见、无众生见:“行动中的真爱”,突破“他人中心”(情执)的我;菩萨/ 贤人的境界】

3. 仁道:人与上天的关系 get connected deeply with the ultimate dimension of life (Kingdom of God) through Soul-In-Action (SIA: Soulfulness) and attained the level of "the supreme reality" by breaking through the knowledge-centreness. 【无寿者相、无寿者见:“行动者的佛陀/孔子”,突破“知识中心”(法执)的我;佛陀/ 圣人的境界】

2021-04-24

八功德水【良好沟通的八德】

佛之净土有八功德池,八定水充满其中。所谓八种殊胜,即:

1. 澄净:言者内心美妙澄净,令闻者消除内心的动乱浊污

2. 清冷:言者具清凉冷静智慧,令闻者消除内心热恼

3. 甘美:言者语言甘甜美好,令闻者如饮甘露

4. 轻软:言者语气柔和,令闻者如触柔物,内心柔软

5. 润泽:言者应机说法,润泽闻者心田

6. 安和:言者安稳祥和的磁场,给闻者安定祥和的受用

7.  除饥渴:言者根据闻者需要而现身说法,闻者如饥得饱、如渴得饮。

8. 长养诸根:言者契机契理分享心得,闻者内心如菩提树高广、如净莲华盛开。

三权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神权时代、王权时代、人权时代

1. 今天阅读早报言论版,看到这么一句话:人类社会走出了神权和王权的阴影,引发了我的思考。

2. 时至今日,已经是21世纪的智慧时代,不少人还是活在“神权”的阴影【崃按: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神”的自觉,始于什么时候不可考,但是我们“智人”这个物种,是40万年前才出现在地球生命舞台上的,7万年前才“跃居自然界食物链的顶端”,1万年前才发明文字,至于形成对人类行为有很大约束力的宗教权威机构,那在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里发生的事情可以让我们深刻反思“神权”这把双刃剑的威力,所以过了这是时期,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大力提倡“人文主义”,开始了对“人权”探索和发现的生命旅程】里,殊不知“神”是“最高的真实”,属于“内在而超越”的修行范畴,而不是“外在的权威”。神权神权,其权在人,在refined的人。就这么打比方吧,一个具足清净心的人,他就拥有了“与神同在”的特权。

3. 进入现代,世界各国都已经纷纷推翻了“王权”的专制独裁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人权”挂帅的民主统治。可是“王权”的阴影还是笼罩在人们的心头,不少人还是战战兢兢地在“畏惧权威”的心理状态中度过一生,而未能开发出“我就是自己生命中的王”的浩然正气的精气神,以及光明磊落的大人胸襟。

4. 至于“人权”,一般人误解得太严重了,总以为是要通过游行示威、流血牺牲等以暴易暴的方式去争取的。殊不知“人权”是“天赋”的,谁也没有办法夺走。推行“人权”的康庄大道,在于教育,不在于政治上的抗争。【崃按:政治上的暴力抗争,牺牲了多少年轻有为的大好生命啊!我深深感到心痛,并且为之感到不值。】

有趣!魔王波旬是考官【转载并加按语】

在佛陀的传记当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魔王波旬。不时的骚扰尚在修道中的悉达多太子,在太子成道后,他第一个请佛不要说法。在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后,他反复的请佛入涅槃。在世尊暗示阿难请佛住世一劫的时候,也是他迷了阿难的心智,使得青莲罢笑,白毫掩色。听起来他似乎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魔王。【崃按:魔王波旬不愿意众生脱离欲界,因为欲界之上的境界是他的力量无法到达的境界。】

那么,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位佛教当中的大反派,到底是怎么样的吧。

魔王波旬居住在欲界天,是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王

我解释一下他化自在天

他化自在的意思是,他能够化别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而且一点都不费力。【崃按:从这个视角看,波旬的这种“随喜功德”的力量,对自己大有好处,对众生没有损害啊!这是“不损人而利己”,只是“自利”,还谈不上“自私”】

欲界范围内的众生越快乐,他的快乐也就越多。

所以他不愿意有人脱离欲界,因此去骚扰佛和佛的弟子们。【崃按:哈哈!由于太重视“自利”,终于引发出了“自私”的行为啦。本来只是“利己”,并不“损人”,现在已经跨越做人的道德底线了,做出了“损人利己”的事了。从这个视角,他才被称为“魔王”。】

我们分析一下,一个人,为什么能够化别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呢?一般人,看到别人快乐,基本都是羡慕嫉妒恨,很少会产生随喜的心态。那么从这里可以推理出来,波旬其实是一个好人,一个一心一意为别人着想的活雷锋,别人快乐,他就快乐,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充满着人文关怀的人。【崃按:不对,既然是“损人利己”,怎么可以称得上“人文关怀”呢?应该说,他本来具有“人文关怀”的素质,后来却误入“人文毁灭”的罪恶深渊。——仔细分析:作者局限于把“人文”等同于“人界众生”,我们佛弟子当知“佛”是“人字旁,“佛”不是别的,而是“具备最高人文素质”的“人”】

我想,love&peace应该就是他的座右铭。【崃按:不对,应该说love&peace本来是他的座右铭,后来,却由于“自私”、“自我中心”的思想,而走向了love&peace的反面去了。可惜!】

他教化大家行善积德,他告诉大家世界多么美好,他告诉大家要享受生活,实在是欲界的人生导师。

总而言之,他希望大家都在欲界快乐的生活,活的好好儿的。【崃按:这个从表面上看,是对的;从佛学的深度智慧去看,就知道是似是而非。】

从这个角度来看,实在挑不出他什么毛病。【崃按:从“人界众生”的视角看不出毛病,从“佛”的视角看,却是毛病百出。】


如果从修行解脱来看,波旬似乎是我们的大敌,但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杂阿含经244经」记载,波旬有六个魔钩,专门用来对付修行人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魔鈎。云何為六?眼味著色,是則魔鈎,耳味著聲,是則魔鈎,鼻味著香,是則魔鈎,舌味著味,是則魔鈎,身味著觸,是則魔鈎,意味著法,是則魔鈎。若沙門、婆羅門眼味著色者,當知是沙門、婆羅門魔鈎鈎其咽,於魔不得自在。」

从经典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六尘的味着,是波旬的武器,难道波旬能够控制我们的心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产生贪着吗?

我想不是的,波旬能做的,只是显现出美妙的外在境界,而是否贪着,在于我们的修行功夫。

波旬其实是修行的测验官,他骚扰沙门,是为了测试他们,是为了给佛弟子们一面镜子,让他们时不时的照一照自己,检验自己修行的进度。

修行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事情,偶尔也需要逆缘,用来检测自己。如果一直都顺风顺水,没有什么违缘,导致平时烦恼处于随眠的状态,自我感觉似乎良好,觉得自己修行有道,很可能就会疏忽大意,沾沾自喜。到了关键的时候,如果一不小心失足,就太晚了。

波旬是一个严厉的考官,出离三界这条路,没那么简单。只有大毅力,大根器的人,才能通过他最严苛的考验。

我们要从凡夫,修行成为圣人,既需要三宝的正加持,偶尔也需要波旬的逆加持。【崃按:作者的结论:波旬是一个严厉的考官。这个说法很好,佛弟子当如是信解行证。】

2021-04-21

形式和内涵一样重要!

1. 形式:形是外形,式是样式,也就是人们感官直接接触到的样子。

2. 内涵:内是内心,涵是涵养,也就是人们心灵感受到的实质。

3. 一般人被外在形式迷惑,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固然不对,但是走到另一个极端,只重内涵不重形式,也是一种偏差。最好还是走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形式和内涵完美融合在一起。

冲出自己的宇宙!

1. 一个人不能够一辈子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自己的内心世界,仿佛就是整个宇宙!这是一种错觉。

2. 我们一定要尽力冲出自己内心世界的重围,摆脱自己宇宙的幻影。只有摆脱幻影,我们才能够看到真相。

3. 真正的宇宙只有在人与自己、人与人以及人与天之间的三次第的关系中彻底彰显出来。人与自己之间的真我关系,必须经受人与人之间与人与天之间的考验,才成长为完整的真我。

参透“黄天来”

1. 黄:黄表中道,表金色报身佛【万相庄严,清净光明,微微一笑,自他受用】【中道庄严义】【柔顺忍:忍于思慧,由思(解)而行】

2. 天:天表最高真实,表清净法身佛【万物一体,佛佛道同,不哭不笑,不生不死】【最极清净义】【无生法忍:忍于修慧,由行而证】

3. 来:来表如来,来表恒沙化身佛【逢场作戏,戏假情真,哭笑无时,总为度他】【步步莲花义】【音响忍:忍于闻慧,由闻(信)而思(解)】

悦:语言的感人力量

1. 我欣赏这句话:语言区别了人类和禽兽。禽类和兽类也许也有自己的语言,可是它们的语言,远远无法跟人类语言相提并论!所以,我这句话里所谓的“语言”,指的是“人类语言”。

2. 人类语言跟禽类、兽类语言的区别在于后者传达的只是当下的学习而已,而前者除了传达当下学习,还可以传达“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的一切信息。

3. 人类语言具有“口吐莲花”的创造力量,也具有“口吐毒蛇”的毁灭力量。前者在闻者内心引发“悦”的情感正能量,后者则引发“不悦”的情感能量负能量。

4. 显然地,我们应该善用人类语言去丰富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体验,而不应该滥用它去给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带来灾难。所以,在古人中,“说”字的本义就是“悦”。“说”就是“悦”,表达的是言者和闻者都抱着喜悦的情怀来沟通。

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转载加点评】

1. 音响忍,是闻到佛的法音,就能领悟佛的教法,能随顺佛的教法,能觉悟佛的真言,能明了真理。【崃按:佛号是心灵的音乐;由闻佛号而契入音响忍,一切音响皆是天籁之音,美矣!】【入化身佛法相境界】【开悟的第一个境界】【闻慧成就的境界】【忍于耳根】


2.  柔顺忍,就是触其光明,身心柔软。遇到佛的光明,身心柔软而欢喜信受佛的教法,不会背弃;降服身心烦恼,六尘无性不生。【崃按:佛的智慧,即是照触心灵的光明,令心柔和、温顺;由思维佛法而化刚硬为柔顺,善矣哉!】【入报身佛庄严清净境界】【开悟的第二个境界】【思慧成就的境界】【忍于意根】

3.  无生法忍,闻到名号能通达佛性功德,通达不生不灭的境界。契合如来真理,明了不生不灭之意,而称为无生法忍。【崃按:佛的法身,不生不灭,难睹难闻,唯信愿行,一门深入,直探究竟,登涅槃岸,圆证圆觉】【入法身佛不可思议境界】【开悟的第三个境界】【修慧成就的境界】【忍于行持】

周易64卦之第41、42卦: 损益二卦

1. 损卦:卦象山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一惩一窒,有推山填壑之象。

2. 益卦:卦象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迁一改,有雷厉风行之象。

忍:慈悲心头悬慧剑

1. 忍:安住菩提之道,以悲智双运故。分一二三忍。

2. 第一忍:音响忍,由闻佛号之音声而启动闻慧,由闻而思。音响忍境界中,一切音声皆为天籁之音。闻慧之刃,断除凡夫生忍之烦恼故也。【由“同生土”提升到“有余土”】

3. 第二忍:柔顺忍,由思维佛法之妙义而启动思慧,由解而行。在柔顺忍的境界中,一切法皆为佛法,皆含无量义。思慧之刃,断除菩萨法忍之烦恼故也。【由“有余土”提升到“庄严土”】

4. 第三忍:无生法忍,由实践佛法之实相而启动修慧,由行而证。在无生法忍的境界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修慧之忍,彻底断除一切烦恼故也。【由“庄严土”提升到“常寂光土”】

人类的精神家园在哪里?

 1. 人类的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上天寻找,不在天上。

2. 人类的精神家园在哪里?我入地寻找,不在地下。

3. 人类的精神家园在哪里?我静静坐下,就在当下。

Sharpening and deepening thinking

1. Sharpening Thinking 把思考的慧剑磨得更加锋利一些:“忍”字是上下结构,上“刃”下“心”,表的就是可以“断除烦恼”的“慧心利刃”。

2. Deepening Thinking 把思考的田地耕得更深一些:“思”字是上下结构,上“田”下“心”,表的就是需要“深度耕耘”的“心灵田地”。

2021-04-18

如理如法念佛,是人类大脑的全面开发

如理如法念佛,是人类大脑的全面开发


1. 如理:沿着符合人类理性思考能力开发的方向前进,乃至于到达“不可思议”的超理性的真实生命的更高维度空间。西方弥陀乃是“如理”的最高真理掌握者。阿弥陀佛能够做到,你我也能做到,因为你我也都具有佛性的生命资源可以开发。【崃按:大智文殊菩萨和大愿地藏菩萨代表的都是“解门”的如理的法门】


2. 如法:符合佛教智慧传承的法身能力开发的方向前进,乃至于到达“无上正等正觉”的究竟圆满的真实生命的源头活水处。自性弥陀乃是“如法”的最高真实栖居者。自性弥陀人人本有,自是不归归便得,你我法身宝藏的无尽资源有待开发。【崃按:大悲观音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代表的都是“行门”的如法的法门】


3. 念佛是大脑的全面开发:3.1 依如理的大智文殊菩萨法门以开发智慧能量;3.2 以如法的大悲观世音菩萨法门以开发大爱能量;3.3 以如理的大愿地藏菩萨法门以开发志向能量;3.4 依如法的大行普贤菩萨法门以开发行动能量。

明代罗殿醒世诗

急急忙忙苦苦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闽南语的幽默:一尊佛,顾个香炉,顾到不见

1. 闽南语的幽默:一尊佛,顾个香炉,顾到不见。意思是:一个人没有把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

2. 丢开幽默,思维佛法:佛的本分,是看顾自己的香炉,如同世人看顾自己的饭碗一样吗?

3. 哈哈,显然不是,岂有此理?世人以自己污染的妄心,猜测佛菩萨的居心,怎么会猜得到?不但猜不到,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啊!

4. 世人必须先洗心革面,也就是修证清净心,开显慈悲心的妙用,才能与佛菩萨的居心相应啊!

5. 佛菩萨的居心何在?无他,在于慈悲而已!这,就是儒家所谓“居心于仁”。所以,佛陀称呼诸菩萨为“诸仁者”。

观佛法身

观佛法身的观法。

1. 这是四种念佛,即: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中的实相念佛。

2. 在四种念佛中,持名念佛依靠的阿弥陀佛名号的声音,印光大师说“反念念自性,性成无上道”。在持名念佛“性成无上道”的历程中,依次经历阿弥陀佛的“化身观”、“报身观”,最终达到“法身观”。【崃按:无尽音声之自性烦恼,誓愿断】

3. 念佛达到阿弥陀佛的“化身观”,也就是相当于“观像念佛“,而证得“功夫成片”的生命境界。此境界中,经过持名念佛的修持,妄念一个个地被消灭,而只剩下“阿弥陀佛”这一个最后的妄念,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虽是妄念,也可称之为“净念相继”。助行是世间的慈善事业。【三者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崃按:无边妄念之自性众生,誓愿度】

4. 念佛达到阿弥陀佛的“报身观”,已经超越声音的层次,而进入真心的层次,正念观察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自心,唯心净土,往生实报庄严土。此观法关键在于依靠佛的相好庄严而契入出世间的般若智慧。助行是读诵经典。【二者回向,佛果菩提,速疾圆满】【崃按:无量庄严之自性法门,誓愿学】

5. 念佛达到阿弥陀佛的“法身观”,已经超越法相的层次,而进入了法性的真实生命境界,亲证西方弥陀和自性弥陀,无二无别,此即常寂光土的究竟佛果处。助行是为他演说。【一者回向,普光明藏,现量实证】【崃按:无上菩提之自性佛道,誓愿成】

沟通的合气道

1. 合气道的两大要诀:
1.1 入场开赛后的凝聚专注状态,仔细观察对手的举动,并感受能量的流动;

1.2 对手出招的时候,不要硬碰硬,要以柔克刚,通过四两拨千斤的巧劲,融合对方和自己的能量,化解对方攻势于无形。

2. 沟通的合气道,具体表现为:
2.1 一与对方沟通,就马上进入凝聚专注的精神状态,用慈悲心来聆听对方说的每一句话,用智慧观察对方的每一个身体语言,从而能明白对方真正的看法、想法和感受。

2.2 不要跟对方针锋相对、以牙还牙,要照顾自己和对方的感受,说出柔软语,并照顾自己和对方的看法、想法,说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

什么是放下?

1. 放下是允许别人决定自己的命运。

2. 放下是准许别人面对现实。

3. 放下是接受。

4. 放下是找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

5. 放下是欢迎每一天的到来,并珍惜自己在里边的每一刻。

6. 放下是勇猛精进,变成自己梦寐以求的那个样子。

7. 放下是成长并为明天而活着。

Body: everybody, somebody and nobody

1. There is a saying, Everybody thinks that Somebody will do it but at the end, Nobody does it.

2. In the world of the supreme reality , we play the roles of Everybody, Somebody and Nobody at the same time.

3. Everybody is sentient being, Somebody is Bodisattva and Nobody is Buddha.

法相法身【转载加点评】

1. 万法唯识造,一切心建立。心若不建时,万法在何处?【崃按:诚如净空法师的谆谆教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如果没有“唯心所现”,万法就安歇在涅槃彼岸的法身处。】

2. 识若不造时,一切何面目?是心建万法,是心造诸相。【崃按:如果没有“唯识所变”,就没有十法界,万法就庄严地安住在(对迷惑众生而言)极其遥远的一真法界(唯心所现)处。】

3. 心若不造时,万法即非相。非相非无物,只是为非相。【崃按:心识不变现,万法就“在其自己”(物有本末的本物状态)】

4. 非相不可思,非相不可议。虽不可思议,不说绝对无。【崃按:不可思议,就是说超越人类的逻辑思考和语言概念的层次,并不是说佛法反对逻辑思考和语言概念,而是说佛法的学习,必须在“逻辑思考和语言概念”的“百尺竿头”上,还要“更进一步”。可笑无知世人,往往误解“不可思议”四字,把自己和别人搞得团团转,白白地浪费了一生的宝贵生命时光,到头来却一无所得。可悲啊!】

5. 父母所生眼,难睹法身面。父母所生口,道也道不着。【崃按:肉眼闭,心眼开。妄心的口闭上,真心的口打开。】

6. 明明在目前,目前不可见。虽不可睹见,遍处而裸然。【崃按:山河大地,皆是如来法身。肉眼不可见,智眼历历在目。所谓“裸然”,即是形容“法身面”,“赤裸裸一丝不挂”的“本来面目”】

7. 法身不躲人,是人无智眼。因无智眼故,现前不可见。【崃按:此处明白指出,智眼一开,突然看见,犹如法身突然出现,实际上是“见现同时”——法身一直都在那里,只是没有智眼,就犹如盲目一眼,一直看不到。】

8. 因非形象故,不可以眼见。从法身起相,是则生万法。【崃按:法身是万法的源头活水处,也就是哲学家所谓“本体界”】

9. 虽有万法生,法身则不生。生则是心生,灭则是心灭。【崃按:哲学家所谓“本体和现象”,不生不灭是本体界,生灭是现象界。】

10. 法身本然故,不属于生灭。能见法身者,则能见法相;【崃按:欲见法身,必须在《大学》所谓“格物”处下慎独功夫,一旦功夫成熟,即见法身(本物),则能见法相(真妄和合的心——良知的光明蒙蔽在杂念的乌云里)。】

11. 法相虚妄法,是心主生灭。心能生法相,不可生法身;【真妄和合的心创造了生灭不已的现象界。我们不可误以为本体界也是这颗真妄和合的心创造的,因为本体界是万法(包括这颗创造万法的心)的源头活水处,而不是人类心灵虚构得出来的。——目前很多人否定了本体界,认为那是人类心灵虚构出来的东西,实际上他们的这个想法才是“虚构”的,因为他们无法或不愿通过修行去证得真实生命的境界,就鲁莽、草率地把前人的智慧传承一笔抹杀,实在是人类智慧传承的千古罪人啊!】

12. 法身不可生,是故无生灭。法身为非相,非相即法身。【崃按:反复说明法身是本体界的本物,是“在其自己”的】

13. 能见相非相,是名见如来。如来连两边,法身法相间。【崃按:佛法中最极其可贵的“中道”义出现了!】

14. 抬眼见法相,回眸见法身,前后二俱见,两处皆如来。【崃按:这四句文字妙极了。“前”指的是向外边看,“后”指的是向内看。向外看是“无所不知”的后得智,向内看是“根本无知”的般若智。后得智见到法相庄严,可引发救度众生的慈悲心;根本智见到法身无边,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究竟佛果。】

15. 如来有二义,一曰好像来,二如其本来。【崃按:“好像来”救度众生,“如其本来”证得佛果】

16. 如其本来义,其意说法身。好像而来义,其意说法相。【崃按:“如其本来”的法身布满虚空法界,对每一个众生都伸长了双臂,老早就准备好了接引,只是众生还没有准备好;“好像而来”的法相在我们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的人事物中都随时随地显现,可惜我们太粗心大意,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提升自己生命境界的机会,也一次又一次辜负了佛菩萨“随类现身,应机说法”的美意。——印光大师说“人人都是佛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可惜我们对这句话总是抱着怀疑,不肯相信。如果我们能够对这句话产生大信心,深信不疑地依教奉行,我们又何致于搞到今天这个狼狈的境地呢?】

17. 法相成世间,法身出世间。世出世间事,知此全了遍。【崃按:知道并不难啊!难得的是,老老实实地去做到。】

18. 法身不可造,佛法非唯心;法相由心生,佛法非唯物。【崃按:20世纪以来,世人为了违心、唯物,争论不休,都只是偏执一端,不懂得“中道”的真谛,更不懂得“唯心”和“唯物”都只是人类心灵的产物,而人类的真实生命并不是人类心灵的产物,恰恰相反,人类心灵是“宇宙之长子”,人类具备“万物之灵”的地位,是必须体会上天好生之德,证得“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然后以“天人合德”的思想和行为,来把人世间变成一个庄严美好的生命乐园,而不是杀戮的战场。】

19. 能知二者义,契佛真正心。【崃按:做佛陀的知己,是每一个佛弟子都应该做到的。否则,不是真佛弟子】

20. 万法唯心造,能造诸法相。心若不造时,法性身不变。【崃按:浅见世人整天把change is the only constant(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自以为掌握了最高真理,殊不知“法性身不变”才是“最高的真实”(the supreme reality),懂得“万变不离其宗”,才能够宁静而又喜悦地生活在人间啊】

21. 安住法相间,观世上妙幻;安住法身见,睹真常不变。【崃按:慈悲智慧的法相,无上菩提的法身】

22. 法相与法身,幻身与真身。能晓二者者,千古无惑人。【崃按:法相虽幻身,真心(“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法身”的41位修行境界)方能见。法身是真身,真心(破除了最后一品无明惑的妙觉本明)全体现】

泰国“入法身”法门【转载加点评】

1. 在入法身法门的禅修里,身体和心的中心点是位于肚脐高度上方,平放两个手指高的位置,深在体内中央。这中心点就是开悟之道。将心和身体结合于身体中心点会使心和身体取得平衡。通过这身体的中心点,我们会发现那里有很多次元的身体和心重迭在一起,有着共同的中心点。【崃按:所谓“很多次元的身体和心重迭在一起,有着共同的中心点”,这就是生命的奥秘所在。】

2. 我们可以想象这身体的中心点,犹如一道门,透过禅修,我们便能探索众多次元的身体,去发现真实的平静和幸福。当这身体和心结合在一起,共处于同样的中心点时,我们能以多层空间,高维度的集中力去体验那无限的平静和幸福。【崃按:这段文字,文简义丰,真实不虚。】

3. “三玛阿罗汉”(Samma-Araham)是一个源自古老印度哲学的组合词汇。三玛(Samma)是意味正义公正的一个的前缀词。在古老度哲学里,就有这样的信仰。即所有人,不管国籍或信念,有着他们最高的目标去成就自己。这个目标人们就称为“阿罗汉”(arahant),那个成就阿罗汉者,人们就称他们为“阿罗汉达”(arahanta)。“三玛阿罗汉”(Samma-Araham)就意味着人已达到绝对正义公正。【崃按:“sam-ma-a-ra-ham”五个音节,静心诵读,令人十分受用。】

4. 重复念诵“三玛阿罗汉”是有助防止我们的心在禅修时起杂念,念诵此经文可以让心停留在身体的中心点。因为在念诵此经文时,声音会让心轻微的振动,并会让心渐渐的开悟,朝着幸福和平静的方向发展。【崃按:念诵五个音节,同时观想真实生命的中心点。】

5. (略)重复念诵经文直到心境平静和安逸。在这个阶段以后,念诵经文的声音会渐渐的消失,留下光亮的水晶球在身体的中心点。我们使用经文的原因,是为了训练我们能够把心停留在身体的中心点的水晶球里。【崃按:借助“水晶球”的观想,帮助自己】

为什么水晶球会被使用作为入法身法门禅修中凝思的对象?

6.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使用一个水晶球,我们也可以选择任何一个观想物,只要它对你有一种中立或正面的感觉,而且不会增加你心里的激情、仇恨或错觉。禅修时观想你的丈夫或妻子的图像将不会让你的禅修有进展,因为这会增加你的激情,并可能摧毁你已经成就的平静程度。【崃按:修行的过程中,小心选择观想对象,十分重要】

7. 相反的,如果选择像花,月亮或太阳作为禅修观想对象都会让人起一种正面的感觉。如果你没有什么更好的观想物 ,为何不尝试观想你睡觉时用的枕头呢?其实最重要的是将观想物停留在身体的中心点以成就最高程度的集中力。你会发现你当初选择的观想物,在禅修的过程中会转变成为一个水晶球保持在身体的中心点。这本来就是禅修的一个自然法则。以我们传统经验,我们会向禅修者推荐观想水晶球停留在身体的中心点。因为这是一个快捷方式。【崃按:这段文字中提到“自然法则”,这个十分重要。修行一定要符合自然法则,而不是违反它。】

8. 首先,如果从第一天开始就观想水晶球在身体的中心点将会省下许多时间因为不需要再花时间将其它的观想物转为水晶球(parikamma-nimitta ) 。第二,横跨所有的文化,水晶球都会给人正面或中立的感觉。你会发现不管在那一个里文化晶球都不会代表邪恶的形象!第三,水晶球是明亮,清澈和纯净的。当心集中在这些质量上,心也会自然的倾向于明亮、清晰和纯净: 这些心的质量将会成就禅修的成功。【崃按:水晶球观想的利益。】

【崃按:转载这篇文字不是鼓励你选择这个法门修行,而是打开我们大家的心眼,知道佛法广大无边,值得敬畏。至于我们本身应该选择什么法门,就要问自己:我生命的痛点在哪里?我急需对治的毛病缺点是什么?知道自己的病是什么,然后才根据病症去寻找治疗方案。各种法门,不外就是各种治疗方案。法门有四万八千个,总不能每一门都去修吧!但是不可不知,无论修行哪个法门,条条大路通罗马,最终都是修成“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

2021-04-17

出家:身出家和心出家

 1. 出家:包含“身出家”和“心出家”双重含义。

2. 居士:只是做到“心出家”,没有做到“身出家”。然而,扪心自问:你真的做到“心出家”了吗?如果不是,那就只是“假”的、“冒充”的居士,不是真的居士,不会获得任何的真实利益,只是自欺欺人、招摇撞骗罢了。

3. 出家人:不但做到“心出家”,而且做到“身出家”。“心出家”与居士的标准是一模一样的,扪心自问的方式也是一模一样的。“身出家”则涉及了佛门戒律了,如果未能遵守,就不算是做到“身出家”了。

无念的正念、无心的正心、无相的真相

 1. 现在全世界都在讨论“正念”,可惜误解的人多,理解的人少。

2. 不学佛,又怎么能够理解“正念”的真实义呢?

3. 不学佛的人,又怎么理解,什么是“无念的正念”、“无心的正心”和“无相的真相”呢?

【崃按: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有缘讨论上述名相的真实义】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真实义

 1. 孔子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真实义,千百年来,被世人深深误解。

2. 孔子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自身生命的定位而已。

3. 只有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定位,我们才不会虚度此生。

随缘不是随顺无量劫来的习气和千年陋习

1. 随缘不是愚昧无知地随顺一切,恰恰相反,随缘随的是救度众生的慈悲心,随顺报身佛所具备的“随类现身”和“应机说法”的能力。

2. 所以,随缘不是凡夫随随便便的懒散邋遢的行为和语言,恰恰相反,随缘是法身大士端端正正的悲智双运的行为和语言。

定位:中天下而立 position yourself in the centre of the world

1.  定位:中天下而立 position yourself in the centre of the world

2.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我们要今早确立自己真实生命的大根大本,才不会一辈子飘飘荡荡,一事无成。

3.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达道,就是四通八达的大道。只要确立了真实生命的大根大本,我们就能够享受真实生命所赋予我们的自由自在和禅悦法喜。 

人脑:十法界同时运作的操作系统

1. 人脑是一个十法界同时运作的操作系统,你启动哪一个?


2. 不要启动三恶道,也不要启动三善道,甚至不要启动四圣法界,直接启动一真法界乃至于无上菩提的操作系统,你能够做到吗?


3. 信愿行力最强的人,可以直接启动一真法界乃至于无上菩提的操作系统,也就是“法身大士”和“究竟一佛乘”的操作系统。【一佛乘佛教、菩萨乘佛教】


4. 信愿行力次强的人,可以启动四圣法界的操作系统,也就是“二乘人”的操作系统。【声闻乘佛教、缘觉乘佛教】


5. 信愿行力弱一些的人,可以启动人天法界的操作系统,也就是“天乘”和“人乘”的操作系统。【人乘佛教、天乘佛教】


6. 不可好高骛远,必须选择跟自己根器相应的法门,脚踏实地,然后再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自己的境界,直到究竟成佛。【崃按: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7. 然而,不可不知,不论你启动哪个操作系统,要牢记每个操作系统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功夫成熟了,随时就可以提升到更高级别的操作系统。【崃按:十法界的每一个法界,都包含其他的九个法界,大约你都知道了。也许你不知道的是,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之外,而是在十法界之中,在比十法界更高的维度空间之中】


8. 佛法大海,海阔凭鱼跃,切莫自暴自弃,自当一门深入,勇猛精进,以享受真实生命境界的无边妙乐。

观想念佛和持名念佛相结合

1. 印光大师教给我们一种观想与持名念佛相结合的方法,是从“云水僧书壁念佛摄心偈”抄录而来的。

2. 念佛摄心偈曰: “若问念佛法,摄心自有方,每念一声佛,口作莲华香,因我清净心,所以有此香,华从口中出,朵朵向西方,一佛华一朵,有色复有光,念到一声佛,青色放青光,念到二声佛,黄色放黄光,念到三声佛,赤色放赤光,念到四声佛,白色放白光,如是轮转想,念念不可忘,不必记其数,但想色香光,果能心不乱,决见大愿王。”

3. 印光大师说这种方法“似发前人所未发。以之调摄身心,实较其他各法为有效。况念念存想莲华,即西方胜境而安心,自然有助净行,毫无流弊,与势至之都摄六根,净念想继,不谋而合……俾使净业行人,依之修习。”

2021-04-15

You are the center of my universe

 1. You are the center of my universe, if I allow.

2. Otherwise, my universe I take charge.

3. I myself is the center of my own universe.

4. If I am ready to share the center of my universe with you now, will you accept?

5. In return, will you share the center of your universe with me?

精神之旅:三十年教学生涯

 自1991年7月开始,从事教育工作至今三十年了,内心真实感受到,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人类精神。

可以这么说,我身为教师的30年的心路历程,就是一个探索和发现人类精神的旅程而已。

阿弥陀佛的化身:一人一国土

 1. 阿弥陀佛化身千万亿,有多少众生,就有多少个化身,阿弥陀佛早就给一切众生准备好了:一人一国土。

2. 每一个人都需要先在阿弥陀佛给自己量身定做的佛国土里面,奠定成佛的基础,也就是念佛念到“功夫成片”(见化身佛)。

3. 一切化身佛的国土都可以接通起来,从阿弥陀佛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佛国土为中心点,接通到一切佛国土,这就是“事一心”(见报身佛)的修行成果,在成佛之道上迈进了一大步。

4. 实报庄严土虽极尽事相之美善,然毕竟属于“有量之无量”的范畴,尚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精进念佛,至“无量之无量”的范畴,也就是“理一心”(见法身佛,即:自性弥陀)的终极维度空间,方获得究竟成佛之无上菩提。

学孔孟知所进,学老庄知所退

 1. 中国先秦儒道二家,儒家主进取、有为,道家主退让、无为。然而,不可不知,进以退为基,“有为”以“无为”为本。

2. 当知当学:学孔孟而知进,学老庄以知退。

3. 孔孟和老庄不是对头,而是伙伴,合则双美,离则两伤。

念佛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

1. 这个“功夫成片”本来是禅宗参禅的一个术语。就是他能够参一话头,这个话头起疑情了,横在心中,吐也不是,吞也不是,念念是它,这一念疑情没有其他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打成一片。借用到净土宗念佛,讲的就是:念佛念到只有“阿弥陀佛”这一个念头【崃按:净空法师说,我们起心动念,都是妄念,连“阿弥陀佛”这一念也是妄念。然而,虽然是妄念,我们却可以执着于“阿弥陀佛”这一个妄念,来打败千千万万个妄念。也就是说,我们只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地一直念下去,妄念就会一个个地减少,到了最后,就只是剩下“阿弥陀佛”这一个唯一的妄念,再也没有其他妄念。也就是,我们“只剩下一个敌人”】,这个念头就是“疑情”了,横在心里,吐也不是,吞也不是,念念是“阿弥陀佛”,除了这一念“阿弥陀佛”没有其他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功夫成片了,能够伏住烦恼。【持戒精严,戒学成就】【与“方便有余土”相应】

2. 事一心不乱,破除最后一个妄念【崃按:彻底克服妄心】,超越语言概念的生命层次,真心起用,在事相上亲证“山河大地,皆是弥陀化身”的真实生命境界,目睹耳闻,无不是弥陀说法,此乃“唯心净土”的修行成果,能够分断烦恼(证一分法身,断一品无明)。【因戒得定,定学成就】【与“实报庄严土”相应】

3. 理一心不乱,断除最后一品无明惑,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四见,超越事相的生命层次,证得大涅槃,接通了完整的真实生命的源头活水,此乃“自性弥陀”的终极修行成果,也就是圆证“佛果菩提”。【因定开慧,慧学成就】【与“常寂光土”相应】

2021-04-11

阿-弥-陀-佛-【空-有-智-觉-】

 阿-弥-陀-佛-【空-有-智-觉-】

1. 念“阿”时,由顶轮(百会穴)上空,无限上升,观想宇宙的无穷大【开阔的,不断给自己更大的空间】【也可观想自己顶天立地站直身体,双手合十,再观想宇宙的无穷大】

2. 念“弥”时,由海底轮(会阴穴)下土,无限下降,观想微观世界的无限小【专注的,不断加强自己的聚焦点】【也可观想自己俯身下拜,一边缓缓弯腰俯身,一边观想微观世界的无限小,一直到头顶着地为止】

3. 念“陀”时,由眼轮(俗称第三眼的部位)出发,观想自己放光照亮三世十方佛国土【也可观想自己顶礼在地,双掌心向上,上求菩提,接受三世十方佛菩萨的加持,普光明藏,现量实证】

4. 念“佛”时,由心轮(膻中穴)出发,观想自己慈悲的能量覆盖了三世十方佛国土【也可观想自己顶礼在地,双手翻掌,掌心向下,支撑身体站直,下化众生,以慈悲心,在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中,做行动中的佛】

菩萨三聚净戒【虚云老和尚1955年四月二十三日江西云居山开示】

菩萨三聚净戒【虚云老和尚1955年(116岁)四月二十三日江西云居山开示】


1. 一摄律仪戒,无恶不断,起正道行,是断德因,修成法身


2. 二摄善法戒,无善不积,起助道行,是智德因,修成报身


3. 三摄众生戒,无生不度,起不住道,是恩德因,修成化身

四大天王:护法神

1. 西方广目天王:右手持明珠,表大清明之心的观察能力,左手持龙蛇,表掌握无常变化的能力【非礼勿视,所见皆合乎天理之流行,万物静观皆自得】

2. 北方多闻天王:右手持伞盖,表零污染的清净心的聆听能力【非礼勿听,反闻闻自性,般若无知,犹如大明镜,照见万物】

3. 东方持国天王:双手持琵琶,表以践履中道的能力来护持国土【非礼勿动,所为皆自性德流露,从心所欲不逾矩】

4. 南方增长天王:右手持宝剑,表以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取得成长和成功【非礼勿言,所说令闻者皆大欢喜,与众生自性相应故也】

人类的教母、养母和生母

 人类的教母、养母和生母

1. 人类本是“万物之一”,要成长为“万物之灵”,需要下列三位母亲。

2. 人类的教母:也就是“人文母亲”。人类需要以开发的心灵海纳百川,以慈悲的胸襟悲悯世人,立足于21世纪人类文明的生命共同资源,来为后代子孙指出一条人类和平共处的康庄大道。

3. 人类的养母:也就是“地球母亲”。一般人对“地球母亲”有一个误解,以为她是“生母”。其实,地球提供人类活命的一切物资和环境,她本身却不是创造生命资源的源头活水,因为连她本身提供给一切生命的资源并不是她创造的,而是来自更高的创造之源。说到底,地球与其说是“母亲”,更像是“长女为母”,因为她自身也是被创造的。当然,这么说,一点也没有减弱我们对于地球养育之恩的感恩之心,恰恰相反,我们的感恩之心,将会因为这么的洞见,而加深了。

4. 人类的生母:也就是“自然母亲”。人类乃至于一切物种都来源于大自然,大自然才是人类的“生母”。大自然就是大道,就是佛陀讲经说法49年之后,赞叹“未曾道得一字”的真实生命的终极维度空间。

三养:养性以道,养心以德,养身以仁

 三养:养性以道,养心以德,养身以仁

1. 养人:人的真实生命是需要下列的“三养”。

2. 养性以道:这是与“自然母亲”相接通的生命境界。中国儒释道都强调一个“道”字,这个“道”字,没有别的,就是与“自然母亲”相接通的“智慧”而已。

3. 养心以德:这是与“地球母亲”相接通的生命境界。“自然母亲”属于“天”的“自强不息”的范畴,“地球母亲”属于“地”的“厚德载物”的范畴。中国儒释道都强调一个“德”字,这个“德”字,不是别的,而是与“地球母亲”相接通的“慈悲”而已。

4. 养身以仁:这是与“人文母亲”相接通的生命境界。上述两位母亲分别属于“天”和“地”的范畴,“人文母亲”属于“人”的范畴。人类文明大约始于1万年前,代代传承,以至于今,到了21世纪,我们应当以开放的心灵海纳百川,慈悲的胸襟悲悯世人,融会贯通,为后代子孙指出一条人类和平共处于地球上的康庄大道。这就离不开孔子提倡的“仁道”原则了。“仁”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阴一阳之谓道,有所不为和有所为,都出自于“恕道之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然后寻求化解矛盾的共赢之道。这就是“修身为本”的大根大本,依此大根大本,才能够开展“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

回向:生命资源共享

 1. 佛教修行十分讲求回向功德。譬如:“愿以此功德,回向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2. 其实,所谓的“功德”,就是“生命资源”;所谓“回向功德”,就是“生命资源共享”。

3. 生命资源本来就是共享,而不是个人独占的,所以佛陀才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4. “共同一法身”这句话包含无量义,再明白也没有,揭示了“生命资源共享”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5. “生命资源共享”不是任何人的规定,不是佛陀的教条,而是佛陀的探索和发现,与我们分享而已。

2021-04-10

我皈依三宝,三宝亦皈依我,人能弘道故也

 1. 我皈依三宝,三宝亦皈依我,人能弘道故也。

2. 如果只知道“我皈依三宝”,而不知道“三宝亦皈依我”,则容易产生依赖的心理,以为“道能弘人”,最终落得一场空。

3. 孔子的提醒:“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们必须牢记在心,并且尽最大心力去“弘道”。

4.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讲的就是“弘道”二字。

5. 佛弟子须知“三宝亦皈依我”之奥义,方能荷担如来家业,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借用儒家“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格式来表达:(是)佛弟子能弘扬成佛之道,非成佛之道能够弘扬佛弟子。

为他人提供疗愈的机会和资源

1. 别人痛苦时,你要了解倾听什么呢?首先你想要了解他的痛苦,倾听他的心声,洞察导致他痛苦的错误认知。切记,不要立刻评判,不要打断和纠正,让他的心灵自然地流动,唯有善意的倾听和内心的尊重,才能带来最大的疗效。

2. 改变人的错误认知,要懂得选择合适的时机。很多时候,说不如什么都不说,只需好好地倾听就好。

3. 生命的快乐多半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关系融洽,生活就快乐。关系处理好了,人就趋向幸福圆满,否则,生命就会掉入无止境地烦恼之网。

4. 不要以为自己才是唯一受苦的人,一旦如此,你的心就会偏执,偏执让你痛苦、嫉妒,生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5. 心灵教育在很多地方缺乏,这是世界的遗憾。因为心灵教育可以引导人的正念,而正念修行是内在和平的能量来源。任何宗教从本质看,都是一种心灵教育。

6. 在佛教里,练习禅修不是让你去打压、坚持,而是学会拥抱与转化。之后,你就会有慈悲心,济世度人。

7. 修习正念很重要,可以让我们远离杂念和妄想。但首先我们要了解它。正念不是用来打压愤怒或绝望等不良情绪的,而是要觉知愤怒与绝望的存在。

正念是一种能够觉知当下所发生的每件事的能力。

一旦我们能觉知自己的愤怒,就可以用正念与柔情

拥抱它。之后那些不良情绪,也就自然消减。

一心三观:Mind-Heart-Gut

 1. 华文【华:花;华文:像花一样美丽的文字】的“心”字,包含以下的三个意思。

2. 心的第一个意思是mind,也就是“理性思考的能力”,这个能力属于“智者不惑”的范畴。

3. 心的第二个意思是heart,也就是“感性关怀的能力”,这个能力属于“仁者不忧”的范畴。

4. 心的第三个意思是gut,也就是“意志行动的能力”,这个能力属于“勇者不惧”的范畴。

5. 以上就是“一心三观”的描述。显然的,“三观”也就是“人生三达德——智仁勇”的描述。

quantum reality量子世界

 1. quantum reality量子世界:这个现代物理学的术语,可以用来描述佛法修行的境界。

2. reality翻译为“世界”真是可圈可点,本来reality的直译是“现实”,把“现实”跟“世界”联系起来,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世界”是“现实”的。

3. 然而,“现实”反过来说是“实现”,也可以跟“世界”联系起来,跟我们另一个启示:“世界”是(愿望/理想)“实现”了的结果,也就是说“现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能够随着一个又一个美好愿望的“实现”而不断改善。

4. 再把“量子”跟“世界”联系起来,我们也可以获得震撼人心的启示:从“量子”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焕然一新的奇妙“世界”。

5. 佛法修行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量子世界”。从修行的“量子”,我们都可以开创一个自己的“世界”,也就是“佛国土”。

矛盾冲突的5种回应方式

 矛盾冲突的5种回应方式

1. 呆若木鸡型的回应方式:屈服于对方的淫威之下,不知所措,愕然愣住,就是英语所谓的freezing,完全不知道怎么回应对方。对方越凶,自己就越不知道应该怎么回应。

2. 分散注意型的回应方式:对方来势汹汹,不敢招架,就顾左右而言他,尝试分散对方注意力,不再追究此事,就是英语所谓distracting。

3. 跪地求饶型的回应方式:对方兴师问罪,马上跪倒在地,一味道歉求情,希望对方高抬贵手,放过自己,就是英语所谓surrending。

4. 全力回击型的回应方式:对方开出第一炮,自己也马上火力全开,全力回击,一点也不肯示弱,就是英语所谓attacking。

5. 合气共赢型的回应方式:对方来者不善,自己沉住气,冷静观察,怀着善意和诚意,正面迎接对方的情绪,拥抱入怀,借力使力,而化解之,就是英语所谓Akido style(合气道招数)。

破法执:完美避开了世间一切理论的纠缠

1. 破法执,即是破除《金刚经》所谓“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2. 所谓“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是对于世出世间一切理论概念的总括,通通都是存在于内心世界里的东西。

3. “解门”的修持,当然就是《大学》所谓的“致知”,需要去博览群书,而后融会贯通,最好要落实在“行门“的修持,也就是“格物”的实践。

4. 行门格物的笃实光辉处,方能彰显解门致知的真实不虚,否则佛法、儒学、道家思想,都只是概念的游戏而已。

否定一切阿罗汉,肯定一切大菩萨,不二中道方成佛

1. 《金刚经》三段式表述方式的第二层意思【空性智慧的否定:什么都不是】:否定一切阿罗汉,由此而出离六道轮回之苦。范式:{佛说A,即非A,是名A}。


2. 《金刚经》三段式表述方式的第一层意思【无相慈悲的肯定:什么都是】:肯定一切大菩萨,由此而落实普度众生的大事业。范式:{佛说A,即非A,是名A}


3. 《金刚经》三段式表述方式的第三层意思【圆证菩提的判定:什么就是什么】:中道方成佛,由此彰显觉行圆满的究竟佛果。范式:{佛说A,即非A,是名A}


【崃按:《金刚经》三段式表述方式——{佛说A,即非A,是名A},先是慈悲心的“立”,然后是般若智的“破”,最终才触及佛果菩提悲智双运的“破立不二”】

破我执:完美避开自我的伤害

1.、所谓“我执”,就是《金刚经》所谓“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2. 由于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们时常遭受伤害,而去怨天尤人,殊不知伤害的根源在于我执,与人无关。

3.?所以说,破除我执,就是完美避开自己对自己的伤害。

觉行:一觉三行的四大菩萨

1. 一觉者,文殊菩萨也。盖文殊菩萨号称“三世觉母”也。十方三世佛,皆修持大智文殊菩萨法门,方得成佛故也。故佛是智者。觉,依此智而觉故也。

2. 三行之一,大愿地藏菩萨之初发心是也,《大学》所谓“苟日新”是也,此过去世之行是也。

3. 三行之二,大悲观音菩萨之不断发心是也,《大学》所谓“日日新”是也,此现世之行是也。

4.?三行之三,大行普贤菩萨之最后发心是也,《大学》所谓“又日新”是也,此未来世之行是也。

活在当下,拥抱每一天

1. 活在当下,才能拥抱每一天。

2. 拥抱每一天,就是活在当下。

虚与委蛇,普度众生

1. 虚与委蛇:出自《庄子》,本意不是“虚情假意,随便敷衍”的意思,而是“放空自己,任他变化”的意思。借用到大乘佛法,就是大乘菩萨救度众生的法门。

2. 救度众生:必须观机,契机的基础上去帮助众生获得契理的开悟。所以,随波逐流,虚与委蛇,随顺众生习气而想方设法救度之,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良是阿罗汉,好是大菩萨

1. 良好:良是内心世界的清净无染;好是人际关系与现实世界美好。

2. 良是阿罗汉自觉自度的生命境界。

3. 好是大乘菩萨度众生觉他的生命境界。

知道:知是阿罗汉,道是大菩萨

1. 知道:知是自知之明;道是菩提之道。

2. 知是阿罗汉自知之明的生命境界。

3. 道是大乘菩萨知人之明的生命境界。

实践:实相大地,践履大道

1. 实践:实实在在的依靠,践履持守的规矩

2. 实相大地:这是真实不虚的皈依处,佛弟子必须在此处顶天立地地站起来,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一条菩提之道。没有权威、没有大众可以跟随,只有自己,证得诸法实相的自己,悟后起修,在实相的大地上,修出一条成佛之路。

3. 践履大道:大道不是现成的,而是菩提心发为菩提行的一种实现。践履,从正面看,离不开大愿地藏菩萨、大悲观音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的加持;从背后的基础看,离不开大智文殊菩萨的加持。践履二字,四大菩萨,缺一不可。

自我悲悯阿罗汉,悲悯世人大菩萨

1. 凡夫自我悲悯六道轮回之苦,弃绝贪嗔痴,勤修戒定慧,破除见思惑,方能出离三界(也就是六道轮回中的欲界、色界、无色界),而证得阿罗汉果位。

2. 证得阿罗汉果位之后,进一步回小向大,乘愿再来,依靠的是救度众生的大悲悯心,这就是大乘菩萨的居心。儒家所谓“居心于仁”,正好用来形容诸菩萨众,所以菩萨在佛经中被称为为“诸仁者”。

两只狼,你喂养哪一只?

1. 一位祖父告诉孙子,说:有两只狼在激烈打斗。

2. 一只是坏狼,它贪婪、暴怒、愚蠢、罪恶、黑暗,再坏也没有了。

3. 一只是好狼,它慷慨大方、温顺柔和、聪明智慧、福善、光明,再好也没有了。

4. 祖父说:这两只狼每天都在你内心打斗着。

5. 孙子问:哪一只狼会获得最后的胜利呢?

6. 祖父说:你喂养的那一只。

【崃按:我们每天喂养正念,正念就会变得强大起来。我们明天喂养愤怒,愤怒就会变得强大起来。你没有在喂养什么?】

聚散无常三依依:三皈依

 1. 何谓“聚散无常三依依:三皈依”?简单叙述如下。

2. 皈依自性佛:佛者,觉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大觉者也。我皈依佛,佛亦皈依我,从今往后,我和佛陀,聚散两依依。【崃按:“佛亦皈依我”乃是一行禅师的洞见,笔者读之,当下内心震动,明白这才是皈依的真实义。否则,众生岂不是只能依靠佛,而自己成了没有脊椎骨,不能够自己站立行走的人吗?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成佛?而且,佛陀的含义本来就是“觉行圆满”,其中的“行圆满”,指的就是“众生尽皆成佛”的意思,而众生成佛只能是众生自己修行,佛陀无法为众生修行,所以说“佛亦皈依众生”。如此深意,不可不知,不可不勇猛精进学佛成佛。】【一者回向,佛果菩提,速疾圆证】

2. 皈依自性法:法者,正也,《大学》所谓“正心”也,王阳明所谓“无善无恶心之体”也,刘宗周所谓“至善无恶物之则”也。我皈依法,法亦皈依我,从今往后,我与正法,聚散两依依。【崃按:“法亦皈依我”,既然“佛亦皈依我”,法岂有不皈依我之理?此法,不只是指流通于世间的佛经,而且是指一切佛经的源头活水——“普光明藏”心。】【二者回向,普光明藏,现量实证】

3. 皈依自性僧:僧者,净也,清净修行众也,依众靠众也。我皈依僧,僧亦皈依我。从今往后,我和僧,聚散两依依。【崃按:此处“僧亦皈依我”,意思更加豁达、易懂。佛法修行,固然尊重权威和大众,但是决不盲从权威和大众,依靠的只是“依教奉行”的修行而已。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世间法如是,佛法尤其如是。学佛人,必须发心,发无上菩提心,誓愿荷担如来家业,才是真佛弟子。】【三者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3. 

地藏地藏,地狱无门闯进来,救度极大苦难

 1. 以前,看电影总看到这个情节,一个好人勇敢地闯到坏人的地方去救人,坏人就会恶狠狠地说:“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意思是要好人不得好死。

2. 然而,好人为了救人,而不顾生命危险,去闯龙潭虎穴,这不就是地藏精神吗?

3. 所以,我们可以说:地藏地藏,地狱无门闯进来,为的是救度极大苦难。所谓“金锡振开地狱门”,就是这个意思。【崃按:金锡,指的是地藏菩萨手中执持的金色禅杖】

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的禅意生活状态

 1. 老子给我们描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禅意生活状态,其实就是庄子所谓“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相忘于江湖”的美好的人际关系。

2. 可惜后世俗人,不解乃至于误解其真实义,凭借己意,胡说八道,自误误人。这就是传统文化衰微的根本原因所在。

3. 所以,传统文化的衰微,不是因为没有人关注她,而是太多人在有意无意地扭曲、诬蔑她。不可不知。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摘自《增广贤文·上集

解释:世俗人的感情好比一张张纸,一张更比一张薄;人世间的事情好比一盘盘棋,一局更比一局新。

【崃按1:此处人情,即是世俗人心态,若是佛菩萨心肠,一片慈悲,厚德载物,厚道到了极点。佛弟子当如是知(正信),当如是学(深解义趣),当如是行(行人所不能行),当如是证(证诸佛之所证)。】

【崃按2: 此处事实,即是凡夫的“事法界”,若是佛菩萨法界,自是“理事圆融法界”,乃至于“事事圆融法界”。】

二足尊(智-觉):天上智德果,天下悲德行

 1. 二足尊(智-觉):佛是无量光明的大智者,是无量寿命的大觉者。

2. 天上智德果:自度圆满。【崃按:开发了百分之百的理性能量】

3. 天下悲德行:度他圆满。【崃按:开发了百分之百的感性能量】

生老病死,佛在其中

 1. 生老病死,佛在其中。佛法不离世间觉,佛当然在生老病死之中。如果我们深深明白这个意思,就可以当下契入不生不死、不老不病的真实生命的境界之中。

2. 生,阿弥陀佛。

3. 老,阿弥陀佛。

4. 病,阿弥陀佛。

5. 死,阿弥陀佛。

6. 眼前心中,只有阿弥陀佛,没有生老病死。

7. 一切人,皆是阿弥陀佛,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我们究竟怎么获得30万万岁的人体?

 1. 我们究竟怎么获得30万万岁的人体【崃按:所谓“人体30万万岁”,是从“地球上的第一个细胞”(LUCA, last universal common ancestor)算起】?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真有一点鲁迅诗“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味道。那就要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或“宇宙奇异点”讲起了,那是138万万年前的事了,那我们大家都是138万万岁了!但是,何至于此?科学家说,我们今天所描述的宇宙只是“可观测的宇宙”,而真正的宇宙,很可能是“不可观测”的。啊!是的,“真实生命”是“不可观测”的,当然也是无法用语言文字去描述或说明的。这就是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会在讲经说法49年之后,饱含深意地说“未曾道得一字”。

2. 佛经常说:“人身难得今已得”。然而,仔细想一想,我们真的已经获得“人身”了吗?“人身”如果理解为“人外表的样子”的话,那么我们在300万年前,已经获得了。“人外表的样子”,离不开“灵长目”动物的进化史。按照“灵长目”动物进化的顺序,我们可以幽默地说:人类的父母是猿类,猿类的父母是猴类,所以猴类是人类的阿公阿嫲(祖父母)。

3. 然而,我们学佛人没有那么肤浅,我们知道,“人身”是“人的样子”,可是这个“人的样子”,不只是“外表的样子”【崃按:所谓“法相庄严”,对于修行人而言,外表的样子也是重要的】,而且是“内心的样子”。释迦牟尼佛在3000年前已经给我们做出好榜样了,我们应当如是信解行证,如是成就自己,如是成就世界。

Serve the world with a supramundane mind-heart

1. 上周阅读,灵感闪现,乃形成这句英语:Serve the world with a supramundane mind-heart

2. 上述英语,翻译为中文就是:以出世的精神(理性之智-感性之觉),来为家庭、社群、国家、世界做出贡献。

3. 我们把"supramundane mind-heart"翻译为“出世的精神(理性之智-感性之觉),才能够看出修行三阶段的精神,是一以贯之的。

4. 如果单单看英语的"supramundane mind-heart",我们也许会偏向于”出世“的”弃绝“,而忘记”乘愿再来“,在”出世精神“后面加上小注”理性之智-感性之觉“,便能够提醒我们成佛之道,其核心在于“不二”的“中道”,不偏于出世,也不偏于入世,而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最后根本没有出世和入世的分别,而是一个圆融美好的完整法界。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这样讲对吗?

 1.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这样讲对吗?乍听之下,我们会以为这样讲是不对的,我们会觉得:岂有此理,这不是亵渎佛的神圣吗?

2. 上述见解,属于凡夫之见。盖凡夫以染污之心,自我亵渎,所见所闻,无不亵渎。

3. 若乃清净修行人之见,穿衣吃饭,无非妙法,佛的金装乃是法相庄严,如何不是妙法?

4. 佛的金装法相,乃是以相表法,以庄严相,唤起众生之庄严心,令其方便修行而已。若乃地藏菩萨古远劫之前于因地修行之时,即是由于见佛相殊胜庄严美好,而起仰慕之心,故发愿成佛。

截断众流阿罗汉,随波逐流大菩萨,涵盖乾坤妙觉佛

 用流水和空气来比喻修行的三个境界:

1. 截断众流阿罗汉:不跟随众生的习气烦恼转,弃绝世间一切诱惑,破见思惑,而出离六道轮回之苦,是名第一离欲阿罗汉。

2. 随波逐流大菩萨:在前一个阶段修行中,既已凭空性智慧证得“最高真实”,乃乘愿再来,随顺世间众生的种种烦恼习气而救度之,破尘沙惑和第一品无明惑,是名诸佛长子普贤王菩萨。

3. 涵盖乾坤妙觉佛:在前两个阶段修行中,既已悲智双运,自度度他,境界日益提升,在身心合一和人我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是名圆证圆觉佛陀耶。

2021-04-09

与其无限趋近,不如趋近无限

 1. 与其无限趋近(infinitely approaching)(一个数目字, a fixed number),不如趋近无限(approaching infinity)(超越一切数目字的无限大)。

2. 世俗人一生追求财富、地位、荣誉等,都是无限趋近,终其一生,其内心都不会获得真正的满足。【例如:无限趋近数目字“5”,永远都达不到“5”,就只差那么一点点,而在内心留下永恒的遗憾。】

3. 修行人一生追求品格、智慧、慈悲等,都是趋近无限,终其一生,其内心都充满着活在当下的宁静而喜悦的真实生命体验。【说明:趋近无限,虽然永远达不到无限,但是却不断成长。】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清照之心

 1.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写西楚霸王项羽的诗,开头两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2. 写项羽,其实写的就是自己。李清照的生命境界,直接与项羽的生命境界互相呼应。

3. 在苟且偷安的南宋王朝里,李清照的心,光芒万丈,盖过了多少枉为须眉,却贪生怕死的权贵!

顶天阿罗汉,立地大菩萨,全身佛陀耶

 用人身来比喻:

1. 顶天阿罗汉。【形容阿罗汉证得出世间的空性智慧】

2. 立地大乘菩萨。【形容大乘菩萨践履入世间的慈悲事业】

3. 全是佛陀耶。【形容佛陀圆证圆觉的涅槃实相】

意映亲亲如晤:亲亲,亲之又亲,至亲者仁

 1.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与其诀别书》中,开头的第一句话,就十分感人:“意映亲亲如晤”。

2. “意映亲亲如晤”六字中,前两个字,是妻子的名字。

3. 中间的两个字“亲亲”,却是儒家极度重视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亲亲:亲之又亲,亲到了极点,也就是“至亲”的意思。

4. 至亲者,仁也。仁,乃是发自至诚之心的真挚情感,所谓“至诚感通”,此真实生命能量之作用不可思议。

5. 最后两个字“如晤”,就是“如同在眼前一样”的意思。孔子所谓“祭如在”的“在”,就是“如晤”的意思。

粗人阿罗汉,细人大菩萨,妙人佛陀耶

 1. 粗人阿罗汉。【处于“六粗”烦恼中】

2. 细人大乘菩萨。【处于“三细”烦恼中】

3. 妙人佛陀耶。【摆脱一切烦恼的妙觉佛】

高高在上的智慧,低低在下的慈悲

 1. 高高在上的是阿罗汉的空性智慧。

2. 低低在下的是大乘菩萨的无相慈悲。

3. 涵盖乾坤的是佛陀耶的无上菩提。

最高真实的实相大地

 1. 最高真实,用英语说,就是the supreme reality,指的是突破一切不断变化的现象之后,所触及的永恒不变的本体。

2. 最高真实,是阿罗汉的空性智慧所触及的终极维度空间。

3. 这个最高真实,就是大乘菩萨救度众生所依据的坚实基础,故称之为“实相大地”。

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1. 春秋时代的墨子(468BC-376BC)主张“兼爱”(不分亲疏的爱)和“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曾从鲁国出发,走了十日十夜的路,赶到楚国去阻止了一场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2. 墨子在劝说楚国不要侵略宋国的过程中,用了精彩的比喻。他说,楚国好比是大富贵的人家,舍弃了漂亮的丝绸不穿,看到邻居家短袖的粗布衣,却想着怎么去偷窃过来。

3. 上面文字的原文就是“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千江水月、万里云天、一相无相

 1. 万里无云万里天,这是阿罗汉大清明之心修得的报身佛的生命境界。

2. 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是大菩萨大慈悲之心相应的化身佛的生命境界。

3. 一相无相一相佛,这是佛陀耶大菩提之心圆证的法身佛的生命境界。

不切实际的期望:对别人的期望

 1.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人就是我们自己。

2. 所以,唯有对自己的期望,是真实的期望。

3. 一切对别人的期望,都是不切实际的期望。

2021-04-05

念佛:三世诸佛心,十方菩萨身

 1. 念佛:念是活在当下的今心,佛是十方三世的智觉。

2. 念:以十方菩萨身,活在当下,求佛力加持。

3. 佛:以三世诸佛心,一念不生,无生亦无灭。

新加坡国花“卓锦·万代兰”的精神内涵

 1. 新加坡国花“卓锦·万代兰”这个名字翻译(音译)自这株混种胡姬花的培植者Vanda Miss Joaquim的英文名字。原本只是英文名字,中文译名却赋予它精神内涵。

2. 根据“卓锦·万代兰”的中文译名,人们引申出了“卓越锦绣,万代不朽”的美好精神内涵,令国人一看见国花,就能够提起精神来。

耶稣受难节的对话

 1. 你说:耶稣为世人上十字架,受尽了凌辱和痛苦。

2. 我说:耶稣的痛,就是我的痛,也是全人类的痛,其痛至今未已。不论是孟子的良心,还是佛家的慈悲心,也是同样不忍世人遭受这样的痛。

3. 你说:那身为世人,我们应该怎么办?

4. 我说:这,需要来自一种生命内部的觉醒。当世人都有了这样一种觉醒,我们人类就能够从“智人物种”,进化到“觉人物种”。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能够实现人间天堂。这是佛教禅宗临济宗传人一行禅师的洞见。我深深赞叹折服,并愿尽我余生,往这个生命的方向精进不已。

2021-04-04

虚云老和尚(1840-1959)的好榜样

 虚云老和尚(1840-1959)的好榜样

1. 虚云老和尚享年120岁(1840年-1岁,余此类退,1959年-120岁)。自19岁(1858年)出家,到56岁(1895年)开悟,为“自度时期”;自56岁到120岁圆寂,是为“度他时期”。

2. 自度时期大事其一【18岁结婚无染】17岁(1856年)逃家出走,欲往南岳出家被追回。18岁(1857年)奉父命与田、谭二女成亲,然而与二女相约双方只有夫妻之名,没有夫妻之实,并天天向二女说佛法,二女亦能领悟,三人遂成法缘眷属。第二年,虚云出家,亦得二女同意。后来,二女亦出家为尼。

3. 自度时期大事其二【31岁亲近天台山融镜法师】20--30岁(1859--1869年)十年期间,二次居住鼓山后山岩洞中,修习苦行,各三年,间中服务大众四年。岩洞生活期间,吃松毛、青草,喝岩泉涧水,达到“幕天席地,万物皆备于我”的境界。无碍无挂,自自在在。胸襟洒脱,体力日强,耳聪目明,健步如飞。时年三十(1869年)。至31岁(1870年)亲近融镜法师,法师呵斥“近似外道,不是正路,枉用了十年功夫”,遂令虚云剃发沐浴,并教看“拖死尸是谁”的话头。虚云一一听从,开始吃粥吃饭,学天台教观,从此又是一个新生命。

4. 自度时期大事其三【44岁大雪中饥寒交迫几乎死亡】:19岁(1858年)割爱舍亲,偷偷离家逃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不觉转瞬就是二十多年,自忖道业没有成就,终日随风飘荡,心生惭愧,于是发心礼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43岁(1882年)七月初一从浙江普陀法华庵起香出发,三步一拜,晓行夜宿,风雨晦明,如是行,如是拜,一心念文殊菩萨圣号,苦乐饥饱,毫无挂念。第二年【44岁(1883年)】十二月到黄河岸边遭逢大雪,独宿路旁茅棚,饥寒交迫。雪愈大,寒愈甚,腹愈饥,奄奄一息,而正念不忘。一日、二日、三日,如是雪,如是寒,如是饥,渐渐入到昏迷状态。到第四日午后雪止,见到太阳,然而已经没有力气起身了。第五日来了一名乞丐自称“姓文名吉”,来自五台山,煮黄米粥给虚云吃,方得活命。虚云历经千辛万苦,用三年时间,终于完成发愿拜山、报答父母恩的艰苦行程。43-45岁(1882--1884年)的意志磨练与心灵净化期间,虚云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行,故此日后方能到达人所不及的修行境界。48岁(1887年)后,虚云参访各名山大川,踽踽独行,三衣一钵,毫无羁累,徜徉山水,历境澄心。

5. 度他时期大事其一【111岁(1950年)遭遇毒打】58岁(1897年)大病几乎死亡,发愿燃指报母恩。63岁(1902年)乘舟落水,右手攀船舷,从午至暮,从流而下,浸于水中。66岁(1905年)到仰光参观各圣境后,取道槟榔屿返国,因船上有患疫病而死的旅客,全船旅客一千多人,被令在远处山上接受检验,虚云彼时病重,几乎遭受剖腹的灾难。68岁(1907年)在曼谷入定九日,出定后,全身犹如枯木,口不能言,目不能见,几乎死亡。68岁--111岁(1907--1950年)平安地弘法利生建寺。111岁(1950年)遭受连番毒打,肋骨折断,几乎死亡。

生物进化史上的物种大灭绝事件【转载网上资源】

生物集群滅绝(物种大灭绝事件)要滿足四個條件:

  1. 量值:达到具有实质意义的绝灭量值。
  2. 广度:具有全球范围内的广度。
  3. 幅度:涉及广泛的不同分类单元。
  4. 时续:限于相对短暂的地质时隔。

造成生物集群灭绝的可能原因很多,如星体撞击地球火山活动、气候变冷或变暖、海进或海退(海平面上升或下降)和缺氧等都曾有學者提出,但目前仍未有完全的定論。每次的大灭绝事件都能在相对短时期内造成80%-90%以上的物种灭绝。

但是,少数生命力或逃逸能力强的物种能够忍受灾变造成的极端恶劣的环境,或逃离灾区至异地避难而留存下来。同时,灾变引起的环境变化也给新物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大灭绝期间幸存的和新生的物种在灭绝事件后开始复苏和发展,并进而开创生物演化的新篇章,因此每次全球性的灭绝事件后,都伴随着生物的复苏和发展。

科学家推测在太古宙(40亿年前--25亿年前)与元古宙(25亿年前--5.42亿年前)应该也有大灭绝事件,但那时以菌藻(这是地球生命舞台上“细菌、蓝藻”双人舞的原点舞台时期)为主,缺乏化石记录。

显生宙(5.42亿年前--今天,包含“三代”,即:5.42亿年前--2.51亿年前的古生代、2.51亿年前--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6500万年前--今天的新生代),根据化石记录,地球上曾发生过至少20次明显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有5次大規模的集群灭绝事件,即奥陶纪末期(早古生代与中古生代的分期点)、泥盆纪末期(中古生代与晚古生代的分期点)、二叠纪末期(古生代与中生代的分期点)、三叠纪末期(三叠纪和侏罗纪的分期点)和白垩纪末期(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分期点)的生物大规模绝灭。

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因恐龙的灭绝而受到广泛关注,不过二叠纪生物绝灭事件(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分期点)却是规模最大、涉及生物类群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


下列是五大生物集群滅絕事件,最早由大衛·駱普英语David M. Raup傑克·塞科斯基英语Jack Sepkoski1982年發佈的論文所认定。[2][3]

  1. 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发生在奥陶纪晚期或奥陶纪与志留纪过渡时期,4.45亿年前至4.43亿年前,约27%的与57%的灭种。[4]从灭种的生物分类的属的数量,被评为五次大灭绝事件的第三位。直接原因是冈瓦纳大陆进入南极地区,影响全球环流变化,导致全球冷化进入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英语Andean-Saharan glaciation,海面大幅度下降。
  2. 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3.75亿年前至3.60亿年前,接近泥盆纪-石炭纪过渡时期。这次主要是海洋生物的灭绝,陆地生物受影响不显著。约19%的科、50%的属灭绝。[4]这次大灭绝事件持续了近2000万年,期间有多次灭绝高峰期。造礁生物消失,竹节石类、腕足动物的3个目、四射珊瑚英语Rugosa10多个科灭亡,称凯勒瓦瑟尔事件,也称弗朗斯-法门事件。由于灭绝事件持续时间很长,其根源很难辨识。可能的生物学原因是在此前的泥盆纪陆生植物大量繁育,导致地球大气中氧含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大幅减少,地球进入卡鲁冰河时期英语Karoo Ice Age所致。陆生植物进化出发达的根系深入地表土之下数米,加速了陆地岩石土壤的风化,大量铁等元素释放进入地表水,造成了水系的富营养化大爆发,导致了海底缺氧事件。海洋表层繁盛的有机物的沉降,使得全球碳循环中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大量进入海底沉积层,也加强了地球冷化。泥盆纪也是陆地上生成大煤田的时期,这也加剧了二氧化碳固化入岩石圈。
  3.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生物进化史上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发生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这是已知的地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许多动物门类整个目或亚目在此次灭绝事件中全部灭亡。曾普遍分布的舌羊齿植物群几乎全部绝灭。早古生代繁盛的三叶虫全部消失。類原有40多个属,该世结束时完全消失。菊石有10个科绝灭;腕足类之前有140个属,在该事件后所剩无几。总共约57%的科、83%的属[4](53%的海洋生物的科、84%的海洋生物的属、大约96%的海洋生物的种),估计有70%的陆地生物包括昆虫的物种灭绝了。[5]对于植物的影响较不明确,但新植物类群在此次灭绝后开始占优势。[6]全世界几乎没有三叠纪早期形成的煤田。这次大灭绝事件的可能成因包括西伯利亚大规模玄武岩喷发造成的附近浅海区可燃冰融化大量释放温室气体甲烷盘古大陆形成后改变了地球环流与洋流系统等等。【崃按:生物进化史上的最大物种大灭绝事件】
  4.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2.0亿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过渡时期。约23%的科与48%的属(20%的海生生物科別與55%的海生生物屬別)共 70-75% 的生物灭绝。[4],包括當時大多數非恐龍的主龍類、大多數的獸孔目以及幾乎所有大型兩棲類,其原因尚无定论。這次大滅絕事件使得恐龍失去了許多陸地上的競爭者,而非恐龍的主龍類與雙孔亞綱則繼續主宰海洋。离片椎目的大部分物種雖然都滅絕了,但有一支(酷拉龍)一直在澳洲存活到白堊紀後才滅絕。
  5. 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缩写为K-T灭绝或K-T事件),俗稱“恐龍大滅絕”:6千6百万年前[7],约17%的科、50%的属[4]灭绝。虽然其灭绝程度在地球的五次大灭绝中只能排到第四,但由于完全毁灭了非鸟恐龙而异常令人所熟知。其成因一般认为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陨石撞击。(参见希克苏鲁伯陨石坑

全新世滅絕事件是於現今的全新世所發生廣泛及持續的滅絕生物集群滅絕事件。涉及的滅絕集群包括了植物動物,如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爬行動物節肢動物,大部份滅絕都是在雨林內發生。於1500年至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就列出了784個已滅絕物種[1]。不過,有很多實際滅絕的物種都沒有记錄,一些科學家估計於20世紀,就已有200萬個物種實際滅絕。根據物種面積曲線估計,每年就有達14萬個物種滅絕[2]

渡渡鳥因其棲息的森林人類破壞,鳥蛋被入侵的哺乳動物掠食,而於17世紀中後期滅絕。

廣義來說,全新世滅絕事件亦可包括發生在更新世-全新世之間的第四紀滅絕事件(或稱冰河時期滅絕事件)。自一萬年前,人類發展及散佈開始後造成巨型動物群消失。是次滅絕事件並非源自氣候的轉變或人類人口過多。不過全新世滅絕事件則延伸至現今的21世紀。

就全新世滅絕事件應否包攬近期的滅絕事件,或是只视为單一事件而並未有共識。近期的滅絕時件也包含了植物的滅絕。

整體而言,這次事件的特徵就是人為成因的出現及發生在非常短的時間之內,而這一次的滅絕事件,即使以最保守的方法估算,仍是眾多次滅絕事件中最快的一次[3]

人類文明誕生至今造成了83%的野生動物的滅絕[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