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9

道家内丹学发展史【百度百科】

1. 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真人至人圣人的修炼境界,以及「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精神不散」、「积精全神」、「移精变气」等修炼、疗病方法。「移精变气」可以看作是后世内丹学「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一类的方法。

2. 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1] ,为丹法之祖书。东晋葛洪金丹道教的理论家与实践者。他认为金丹之道,乃仙道之极。《抱朴子金丹篇》说:余考览养性之书,鸠集久视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计矣,莫不皆以还丹、金液为大要者焉。然则此二事,盖仙道之极也。服此而不仙,则古来无仙矣。

3. “内丹一词最早见于题为东晋许逊的《灵剑子》:服气调咽用内丹。南北朝慧思禅师《立警愿文》中说到:我今入山修习苦行,忏悔破戒障道罪,今身及先身是罪悉忏悔,为护法敌求长寿命,不愿生天及余趣,愿诸贤圣左助我,得好芝草及神丹,疗治众病除饥渴,常得经修行诸禅,愿得深山静处,神丹药修此愿,借外丹力修内丹,欲安众生先自安。己身有缚能解他缚,无有是处。这是最早将外丹、内丹明确划分开的一处著作。

4. 隋朝时,道士苏元朗进一步提出性命双修一说,强调心身的全面锻炼,进一步推动了内丹术理论的发展。

5. 唐朝与五代,是内丹之道发展的关键时期,钟离权著《灵宝毕法》,钟离权传吕洞宾丹道,施肩吾撰《钟吕传道集》,崔希范撰《入药镜》,司马承祯作《天隐子》,陈抟著《指玄篇》,作《太极图》、《无极图》,使内丹之道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完备。

6. 唐宋之际,诞生了钟吕陈抟学派,他们以《道德经》《周易参同契》《阴符经》的思想为主体,通过道家《庄子》与佛教禅宗相融通,吸收消化了佛教心性论的一些思想,再纳入儒家的一些伦理道德观念,借鉴、改造外丹学的理论模型,初步把内丹道的理论体系给建构起来了。

7. 至宋元内丹派问世,《悟真篇》强调要炼内丹,必先积功德: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张伯端所传丹法,其继承系统为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形成丹道的流派称为南宗。

8. 另有王重阳开创道教全真派,称承钟吕之真传,修炼亦以内丹为首务,主张性命双修,明心见性,以修性为先。王重阳所传流派称北宗。以后又有元代李道纯所创中派;明代陆潜虚所创东派;清代李涵虚所创西派。

9. 关于内丹修炼的阶次,各家方法有差,一般可分为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几个阶段。元代陈致虚金丹大要》卷四曰:是皆不外神气精三物,是以三物相感,顺则成人,逆则生丹。何为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何谓逆?万物含三,三归二,二归一,知此道者怡神守形,养形炼精,积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

 崃按:现代人要继承古代的智慧传承,需要“用心体会”,并“身体力行”,不能够只是依靠“见闻之知”(认知心的逻辑思考能力),更加要依靠“德行之知”(人类心灵的灵觉顿悟能力)。这个一点也不玄,需要的只是“用心”两个字而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