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31

请用真名呼唤我

 《请用真名呼唤我》

你说:“请不要叫我马来人。”

我说:“请用真名呼唤我。你可以叫我马来人、印度人、黑人,也可以叫我动物、植物、微生物,甚至可以叫我石头、泥土、粪便。因为真名无名,天地万物都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崃按:马来西亚华文老师高玄玲的演讲饱含她对母族文化的深情,虽然我好些观点与她不同,但是她那颗认真思考、认真对待母语的心,深深感动了我。以上的对话取她演讲开头的一句话,融合了一行禅师的开示,给大家呈现了又一则“你我对话录”】

平天下:21世纪的世界和平

 《平天下:21世纪的世界和平》

1. 平天下:要平的,不只是华人的天下,不只是洋人的天下,也不只是任何其他民族的天下,而是地球上全人类的天下。我们追求的,是21世纪全人类所共享的世界和平。这才是《大学》所谓“平天下”的时代意义。知乎此,我们对待华人文化所保持的态度,就可以确立了。我们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不是传统文化!),也尊重别人的文化传统。每一个文化传统都是一条河,每条河最终都流向大海。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从容气度和宽阔胸襟来学习和传承全人类文化的大智慧,虽然我们是以学习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做为起点,但是我们不可以一辈子都停留在起点。

2. 21世纪的世界和平:21世纪的世界和平,有赖于各个民族都回归到自己的文化传统去,先是“各美其美”,各自把自己文化传统的优点和美德发扬光大,然后追求“美美与共”的境界,相互学习彼此文化传统的优点和美德并加以发扬光大。地球应该是人类文化的“百花园”和“花果山”。“世界和平”这四个汉字可以提供我们灵感:(1)“世”是代代相传的“无始无终”的时间维度【崃按:地球上的生命现象当然“有始有终”,可是天地万物的真实生命(法性)却是“无始无终”的】;(2)“界”是国土地缘的“无边无际”的空间维度【崃按:地球上的空间维度当然是“有边有际”的,可是真实宇宙的空间维度是“无边无际”的】;(3)“和”是化解一切矛盾冲突之后所达到的境界【崃按:戏剧要好看,一定要设计矛盾冲突,才有张力,才能吸引观众。有人说,戏剧里不可能表现“和”。那是浅见。戏剧若能表现出一切矛盾冲突获得化解之后的“和”的境界,那将是“戏剧的戏剧”或“戏剧在其自己”(drama-in-itself)。我期盼这一生能够观看到表现出“和”的境界的戏剧——突然想起传统剧目有个《将相和》,或许应该去找来看看,体验一下其中的意境】;(4)“平”就是没有高低凹凸,就是“平等”,完全没有分别心在作祟【有人说,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世俗的浅见。若是文化传统的学习和追求者,应当通过真实的“格物”功夫,契入“平等”的绝对境界,方可做到“有诸中,形于外”,在这个人类家园的地球上,做个“行动中的佛”,表演真正“平等”的言行让世人效法。所谓“言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也】

本物:三纲八目之枢纽

 《本物:三纲八目之枢纽》

1. 本物:《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其“本物”在“格物”处证得,其“始事”在“格物”时完成。“本物”也就是“本体之物”或“物自身”(thing-in-itself, or things-in-themselves),不是一般人可以觉知或体验的,必须是“格物”功夫——“慎独”为下手处——成熟时,放能够彰显而被实践者所觉知和体验。

2. 三纲八目之枢纽:《大学》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必须“格物”功夫成熟,方得“纲张”;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格物”功夫成熟,方得“目举”。“格物”真真是“三纲八目”的枢纽所在,没有“格物”的真功夫,一切落空!“格物”功夫成熟,一切激活。

正心:神圣的心

《 正心:神圣的心》

1. 正心:《大学》说“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可见“格物”对“正心”的重要。《大学》也说:“物有本末”,“格物”的对象正是“本物”,而这个“本物”,说到底就是“心之本物”,也就是“本物之心”或“本心”。

2. 神圣的心:正是上述的“本物之心”或“本心”,这是有待“格物”功夫(“慎独”是下手处)成熟后,才能够彰显出来的。这个彰显出来的“心之本体”,也就是王阳明四句教所谓“无善无恶心之体”,也就是“正大光明”的“神圣的心”,也就是“圣人的心”或“仲尼之心”。人们所谓“仲尼之心至今在”,必须功夫至此,方能证得,方能体会此言不虚,古人没有骗我。

2020-08-30

三生有幸

 《三生有幸》

1. 身体的生存学:身体是生存的基础,不可忽视。在这里,科学的“人体学”和佛学的“人身观”,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加以融会贯通。【儒学“反求诸己”的“内圣之德”,要建立在“身体学”的坚实基础上】

2. 心灵的生活学:心灵是生活的主人,不可不知。在这里,科学的“心理学”和儒释道的“内学”,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加以融会贯通。【儒学“推己及人”的“外王之道”,要接通到“心灵学”的源头活水】

3. 身心合一的生命学:身心合一是生命的真相,不可不修养。在这里,科学的“宇宙学”和儒释道的“道”,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加以融会贯通。【儒学“天人合一”的“内圣外王之道德”,要具体落实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去,让身旁的人都能够具体而实在地感受到“仲尼之心至今在”】

大熔炉·沙拉碗·百花园·花果山

 《大熔炉·沙拉碗·百花园·花果山》


1. “文化大熔炉”(melting pot)本来是美国的文化愿景,

2. 听说如今的美国文化,更加趋向于“文化沙拉碗(salad bowl)。

3. 新加坡本来就是“花园城市”(像花园一样美丽的城市),如今更进一步发展为“花园里的城市”(花园里的美丽城市),所以新加坡的文化愿景,对我而言,就是美丽无比的“百花园,

4. 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座生意盎然的“花果山”。

绝地·绝学·绝唱.绝代高手

《绝地·绝学·绝唱.绝代高手》


1. 身处绝地


2. 喜获绝学


3. 开口成绝唱


4. 锻炼为绝代高手

2020-08-29

状态和感觉

 《状态和感觉》


1. 状态: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在一种相应的“状态”之中,才能够把事情办好。很多时候,这是一种自觉的努力成果。


2. 感觉:我们对于身边的人、事、物,都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或好或不好的“感觉”。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被动的心理状态。


3. 从今天开始,不要相信“感觉”,要努力去创造“状态”。

2020-08-28

歇:全世界为你停下来

歇:全世界为你停下来


1. 停步:何必一辈子脚步匆匆,像一只耗子一样,白白耗掉了一生的宝贵时光?是放慢脚、甚至是停步的时候了。你一停步,全世界也就跟着停止下来,万物都会静静地观察、轻轻地聆听。【崃按:佛家说“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2. 停手:何必一直重复着同样的行为,一次次地后悔和自责,却又一次次地重犯错误?是时候停手了。【崃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3. 住口:何必喋喋不休、唠唠叨叨说得不停,别人又不听,自己却在那里越说越生气?是时候住口了。【崃按: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


4. 住心:何必脑筋转个不停,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又有什么真实利益呢?是时候住心了。【崃按1:不贪欲、不嗔恚、不愚痴】【崃按2:心要有住处。孟子说“居心于仁”,也就是提示我们心最好的住处,就是“仁”这个地方。要时时保养一颗“仁心”,那才算是读懂了《弟子规》】

2020-08-25

9-8极粗念;7-6粗念;5-4细念;3-2微细念;1极微细念

【9-8极粗念;7-6粗念;5-4细念;3-2微细念;1极微细念】(987下品,654中品,321上品)(9下下品,8下中品,7下上品,6中下品,5中中品,4中上品,3上下品,2上中品,1上上品)【崃按:此处九品,纯粹针对念头的粗细而言,非往生品位高低】


1. F9-E8极粗念:三恶道众生的念头,陷于“起业相”和“业系苦相”之中,苦不堪言,不得出离六道。【其心散乱,不能念佛;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2. D7-C6粗念:三善道众生(包括人)的念头,落于“执取相”和“计名字相”之中,苦多乐少,稍能出离六道。【其心偶净,始能念佛;执持名号,发心念佛】


3. B5-C4细念:二乘人众生的念头,相应于“智相”和“相续相”,禅定有成,出离六道。【其心清净,念佛相应;一心不乱,独善其身】


4. B3-A2微细念:大乘菩萨的念头,相应于“能见相”和“境界相”,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其心真诚,佛佛相应;一心度生,兼善天下】


5. A1极微细念:等觉菩萨的念头,相应于“无明业相”,破最后一品无明,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心如佛,妙不可言;心性合一,放光动地】


6. 大觉者回归大涅槃之不生不死的真实本性,一个念头也没有。


觉者:停止对“真实生命”的四种毁谤【增益谤、减损谤、相违谤、戏论谤】(未完待续)

 觉者:停止对“真实生命”的四种毁谤【增益谤、减损谤、相违谤、戏论谤】

1. 停止“增益谤”:这是六道凡夫对“真实生命”的错误见解,他们执着于“有”,陷于“三细六粗”九相中的“粗中之粗”(粗念),相应于九个等级的C6--F9的“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和“业系苦相”之中,纠缠不清,冤冤相报,苦不堪言。他们应当记取《恒河大手印》的第一句:“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不应放纵自己的妄念,用自己的“粗心”去议论“真实生命”的境界。【崃按:凡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尚未通达菩萨“辩才无碍”的境界】=>六道凡夫啊,说“有”就错了,“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就对了。一赞叹!


2.  停止“减损谤”:这是二乘人对“真实生命”的见解,他们执着于“无”,陷于“三细六粗”九相中的“粗中之细”(细念),相应于九个等级的B4-C5的“智相”和“相续相”之中,起了分别净染、苦乐相续的心念。他们应当记取《恒河大手印》第二句:“于诸妄心,亦不熄灭”,不应致力于压死妄念,因为妄念和真心本来就是一体的。【崃按:这类错误和前一类错误,刚好是相对的。一个执着于“有”,一个执着于“无”。】=>二乘人啊,说“无”就错了,“于诸妄心,亦不熄灭”就对了。再赞叹!


3. 停止“相违谤”:这是大乘菩萨对“真实生命”的见解,他们处于“亦有亦无”的美妙境界中,相应于“三细六粗”九相中的“细中之粗”(微细念),属于九个等级的A2-B3的“能见相”和“境界相”。他们通达《恒河大手印》的第三句:“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也就是不要“头上安头”。【崃按:这类错误,也可以说是“双重的增益谤”】=>大乘菩萨啊,“亦有亦无”也不说,一心“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三赞叹!


4. 停止“戏论谤“:这是等觉菩萨对”真实生命“的见解,他们处于“非有非无”的极微妙境界之中,相应于“三细六粗”九相中的“细中之细”(极微细念),属于九个等级的A1的“无明业相”。他们通达《恒河大手印》的第四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也就是完全不加分别取舍,只是纯粹一心,平等包容。【崃按:这类错误,也可以说是“双重的减损谤”】=>等觉菩萨啊,“非有非无”也不想,直契“于无了知,不辨真实”。终极大赞叹!


5. 停止上述四类毁谤,即是“觉者”,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觉者啊,觉无所觉,赞无所赞!

2020-08-24

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汉·贾谊《鵩鸟赋》

1、反思1:谁是“愚士”?不就是自己吗?

2. 反思2:为什么“系俗”呢?不就是我执、法执的结果吗?

3. 反思3:为什么那么“窘”呢?这,不就是自懂事以来,最真切的心情写照吗?

4. 反思4:到底自己犯了什么过失,怎么会被“囚”、被“拘”了呢?【人生如囚,人生如拘,不是我们认真生活的人,时常所感受到的一种痛苦吗?】

5. 反思5:哇!两千多年前的贾谊【维基百科如是说:贾谊(200BC--168BC),西汉时期雒阳人。由于是知名的学者,人称贾生、当过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太傅、贾长沙。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其政论文《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等,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的内心感受,竟然能够引起我们这么深的共鸣!原来人类的心灵是真的。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三节:“禅的意义是澄心静虑,坐禅入定,绝灭一切妄念,专心求解脱。”

1、追问1:“绝灭一切妄念”之后,又怎么样?【请参考《念:粗、细、微细、极微细》】

2、追问2:什么是“专心”?【“专心”到什么程度?——粗念、细念、微细念、极微细念】

3. 追问3:什么是“求解脱”?【“解脱”是一种“逃脱”吗?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精神鸦片”吗?——请体验一下,粗念、细念、微细念、极微细念的境界会是一样的吗?】

念【转载网上资源】:粗、细、微细、极微细

转载网上资源。元音老人《恒河大手印》(节录)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应知其所起者,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行。功夫至此,毫无粘滞,妄念皆妙用恒沙之道行。以无念即有念、有念即无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
 
妄念要起,那就任它起,不压制它,这并不是放纵它,放纵是攀缘不息。‘任其起’则毫无攀缘。括弧里引了《圆觉经》的话‘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这句话前面已经讲过了。《圆觉经》是一连讲了四句话:‘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这四句话是粗、细、微细、极微细四步功夫。

1. 粗,就是第一句话,‘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在任何时候都不起妄念,不攀缘外境,这是粗粗地讲,是初步用功。

2. 细,就是第二步,‘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为什么不息灭呀?前面我们讲过,是为了要起妙用,不能把妄念压死了。但要不跟它跑、不放纵它,这就要掌握好分寸,比较细了。
 
3. 第三步,‘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住妄想境是什么意思啊?就是在这个既不压死、又不放纵的境界当中。其实,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人我众生、花鸟鱼虫等等境界,都是‘妄想境’,都是妄想所蕴积的。不是妄想蕴积,就没有这些人人我我的境界。因为我们不识得真如自性,无明妄动,追取境相,结果动出来这些境相。我们却继续认假作真,妄执妄取,这是多么迷惑啊!因惑而造业,因业而受报,从无六道处动出六道轮回,从无痛苦处动出无边苦海。你可能会说:‘我觉得这些挺真实的,怎么没有觉出这是妄想境啊?’这就微细了。你的心粗,觉不到微细的境界,要作微细的功夫才行。微细的功夫怎么作呀?‘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在既不压死妄想,又不放纵妄想的境界当中,不加了知。为什么不加了知呢?因为一切有相的东西都是妄想境,也都是真心所显现的。妄想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妄想境。若无真心,哪来妄想境呢?就像无水便无波、无镜便无影一样。因此,就不要对这个妄想境分别取舍了,这就是‘不加了知’。
 
4. 第四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我们的心总是处在有与无、真与假等等相对之中,其实,这都是分别心在作怪。什么有无真假等等,统统是戏论。说有是‘增益谤’,它就是这样,你再说个‘有’,分明是‘头上安头’,无端地‘增益’它,那就等于是诽谤它。说无是‘减损谤’,它本来就了不可得,何用减损?你再说个‘无’,岂不是‘减损谤’吗?说即有即无是‘相违谤’——自相矛盾。说非有非无是‘戏论谤’。有、无、即有即无、非有非无,四句全是谤法!真假等相对法,亦复如是——也都是这样。只有证得真如自性,才能离开种种相对。稍一走作,便落有无、真假等相对之中,这就极其微细了。‘不辨真实’,不要去分别这个是真,那个是假了。真就是假,假就是真,即真即假,即假即真,非真非假,非假非真,亦真亦假,亦假亦真。比如我们修净土,如果说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假,那就错误了。若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我们这里也真;若娑婆世界是假,西方极乐世界也假。怎么这样讲呢?因为一切事物都是一真法界所流出,都是真如自性的派生物,都是大圆觉海里的浪花。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此法界,就是大圆觉海。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因为它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和诸大菩萨的净心所感得;我们娑婆世界是秽土,因为它是我等众生著境造业所显现。著境造业也是真心的妙用啊!就真心来讲,全是真的;就影子来讲,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真心的影子啊!识得真心妙体之后,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绝对有把握了。‘心即是土,土即是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所谓‘生净土’其实是生我心中之净土,当然不费吹灰之力,不用来来去去。所以大祖师有言:‘生者决定生,去者实不去。’

2020-08-23

我要怎么做,才可以帮助到别人?What can I do to help others?

[我要怎么做,才可以帮助到别人?What can I do to help others? ]


1. 你说:我到底要怎么做,才可以帮助到别人?


2. 我说:无论你怎么做,你也帮不了任何人!


3. 你说:你是说,我没有能力帮助别人吗?


4. 我说:你再有能力,也帮不了别人。


5. 你说:那我就什么也不要做了吗?


6. 我说:不!恰恰相反,你什么都要做。


7. 你说: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一下子说无论怎么做,也帮不了任何人;一下子又说什么都要做?


8. 我说:恰恰就要只要这样的超然心态和行动。一方面你内心深深知道你帮不了任何人,一方面你行动上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前者是智慧,后者是慈悲。

智慧次第,慈悲圆融

【智慧次第,慈悲圆融】


1. 智慧次第:身、心、我三分离


2. 慈悲圆融:身、心、我三位一体


3. 悲智双运:身、心、我不只是“三分离”的“次第”,而且是“三合一”的“圆融”,这是同时而且是共步的真实生命体。

尸:代表死者的活人

【尸:代表死者的活人】

1. 今天,我们一看到“尸”字,就马上把它跟“尸体”等同起来,完全不觉得“尸”这个字,跟“活人”会有什么关系。

2. 其实,只要读一下成语,譬如:“行尸走肉”、“尸位素餐”里面的“尸”字,指的都是“活人”,而不是“死人的躯体”。只不过,我们很看不起这一类“活人”,说他们“跟死人没有什么两样”罢了。

3. 从“跟死人没有什么两样”的消极义,进一步往“尸”字的本义(本来的意思)探讨,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尸”的本义在祭拜祖宗的礼仪中“代表死者的活人”(通常是死者的孙子,祖母由孙女代表),接受众人的祭拜。【唐·皮日休〈正祭〉:「生象其死,穷其思也,象其生,极其敬也。」】

4. 哈哈,从上述的本义来反思生命: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尸”啊,它代表着自己这个“活人”!你,活过来了吗?

2020-08-22

三玄:身、心、我

【三玄:身、心、我】


1. 身玄:身体是地球上35亿年的生命演化的“天工智能体”(硬件部分),微妙难测。【从个人的身体,追溯到人类物种的身体,终极追溯到地球生命起源的身体】


2. 心玄:心灵是宇宙138亿年的时空变化的“天工智能体”(软件),深密无极。【从个人心灵,追溯到人类物种的心灵,终极追溯到宇宙尽头的心灵】


3. 我玄:身玄、心更玄,我才是“玄之又玄”。我是“真实生命体”,身和心共同的源头活水。我,在时间上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我拥有整个(无始无终)时间;空间上也一样,我拥有整个(所有维度的)空间。【从身的我,追溯到心的我,终极追溯到形而上本体的我】


4. 【崃按:玄就是“无上瑜伽大法”】

2020-08-18

【你:21世纪的最强音】

【你:21世纪的最强音】


1. 你说:你整天说这些大话,有什么用呢?


2. 我说:你所谓的“大话”,其实是对生命的一种体会,能够给予人美好的感受和启示。怎么会没有用呢?


3. 你说:那么,按照你的说法,每一个人都是“21世纪的最强音”咯!


4. 我说:按照道理来说,对的。按照事实来看,却未必如此。


5. 你说:此话怎讲?


6. 我说:每个人的生命,只要能够与“本性”相应,那么他就能够成为“21世纪的最强音”的不同表现形态之一。这就是所谓的“按照道理来说”。


7. 你说:那么,所谓“按照事实来看,却未必如此”,却又是怎么说?


8. 我说:按照事实来看,大多数人的生命,终其一生,只能与“习性”相应,一辈子都耗在应付外在世界的种种是非人我、矛盾冲突,虽然具有强大的生命潜能,却一点也发挥不出来啊。

【愿:一切美好,如你所愿】

【愿:一切美好,如你所愿】


1. 你说: 【愿:一切美好,如你所愿】这是真的吗?


2. 我说:为什么你这么问?


3. 你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4. 我说:理想实现了,就叫现实。丰满和骨感,是合一,而不是分离的。


5. 你说:我们不要兜圈子,玩文字游戏了!我直说吧,愿望虽然美好,不能够实现,又有什么用?


6. 我说:你要知道,愿望要能够实现,才能够称为愿望。


7. 你说:那你说,要怎么实现愿望?


8. 我说:实现愿望,要从愿和望两个方面下手。


9. 你说:啊?愿和望?


10. 我说:是的,心愿和盼望!一个是“更美好的自己”的心愿,一个是“更美好的世界”的盼望。改变世界,从我开始!

【三分离:痛苦的终结】

 【三分离:痛苦的终结】

1. 你说:三分离,就是痛苦的终结?此话怎讲?

2. 我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3. 你说:这个与三分离,又有什么关系?

4. 我说:心就是我们的妄心,佛就是我们的真我,众生就是我们的业报身。

5. 你说:啊!我明白了,妄心、真我、业报身,三无差别。

6. 我说:是的。妄心和业报身是无尽痛苦的两个来源,我们只要能够跟他们两个保持距离,就是一切痛苦的终结。

【死神永生:死神也具有佛性】

 【死神永生:死神也具有佛性】

1. 你说:死神也具有永生?这是怎么一回事?

2. 我说:道理很简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死神也是众生之一啊!

3. 你说:我明白了!连死神都具有佛性,那我们还害怕死亡做什么?

4. 我说: 对!不需要害怕死亡,只害怕自己不懂得什么是佛性。

2020-08-16

【全在:内在VS外在】

 【全在:内在VS外在】

1. 全在:人是一个全在的生命体。

2. 内在:人虽是全在的生命体,可是这个生命体具有内在的一面,被称为“内在的生命”。虽然被称为“内在的生命”,它却不能够单独存在。

3. 外在:相对于“内在的生命”,人作为全在的生命体,同时又具有外在的一面,被称为“外在的生命”。虽然被称为“外在的生命”,它与“内在的生命”一样,不能够单独存在。是的,“内在的生命”和“外在的生命”必须是同时而且是共步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现为一个全在的生命体。

【细胞核内的原子核:宇宙奥秘】

【细胞核内的原子核:宇宙奥秘】


1. 人体由细胞构成,细胞由原子构成。细胞内有细胞核,原子内有原子核。细胞核包含了生命的奥秘,原子核里包含了宇宙的奥秘。


2. 如果说细胞是人体,那细胞核就是人心(妄心)了。那细胞核里的原子,就是人心(妄心)中的良知(真心)了,而原子核就是良知里的天理。


3. 用数学符号来表示一下:细胞=人体;细胞核=人心(妄心);原子=良知(真心);原子核=天理。


4. 把《大学》的“修身观”带进来:格物=格原子核的天理;致知=致原子的良知;诚意=诚细胞核人心(妄心)的意;正心=正细胞人体的心;修身=修人体和人体互动的社会的身。

【八育并重:德、智、体、群、劳、美、爱、灵】

【八育并重:德、智、体、群、劳、美、爱、灵】

1. 德育:注重品格教育;懂得“德育在于行动”、“人生在于行动”、“心动不如行动”、“改变世界,从我开始”。【德育不只是头脑理性的明白,而且是心灵悟性的行动】

2. 智育:注重学术发展;各个科目以及跨学科的学习,懂得“人工智能是人类的杰作,所以人类是天工智能”,懂得“教育不只是追求知识,而且是培养智慧”,懂得“信息-知识-智慧”是求学的三个层次。【180度的智慧】【人类的大脑具有巨大潜力,等着我们去开发】

3. 体育:注重强健的体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睡眠、饮食、运动的合理安排,懂得并实践“生命在于运动”的深刻哲理。

4. 群育:注重团队精神、社区服务精神的培养;懂得“没有人是孤岛”,“人是群居动物”,并相信沟通可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所以愿意尽最大努力去沟通,以创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


5. 劳育:注重劳动技术教育;懂得人生必须通过劳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懂得自己必须掌握最少一门专业技能来养活自己和家人并贡献社会与人群。【每个人都需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幸福的生活;一生之计在于勤】 

6. 美育:注重艺术修养;懂得欣赏艺术,懂得欣赏美的事物,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爱”与“美”是人类心灵中最宝贵的两样东西。然而,懂得“爱”的人未必懂得“美”,懂得“美”的人也未必懂得“爱”。能够同时懂得“爱”和“美”的人,是难能可贵的。】

7. 爱育:注重爱心教育;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和帮助,懂得“爱人者,人恒爱之”,懂得“心中有爱的人,就是一个快乐的人”。能够秉持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纷。

8. 灵育:注重心灵教育;懂得人的生命远远大于这个身体,懂得心灵与上述七育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懂得通过深度反省来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而且懂得并能够做到“改变世界,从我开始”这句话。【360度的心灵】

2020-08-09

【“一体”的三个境界】

【“一体”的三个境界】


1. 身心合一的“真我”境界:在刘宗周的“圣学吃紧三关”里头,这属于第一关,叫“人己关”。用“一佛二菩萨”的“双身一体”的艺术表法,“双身”就是“身(慈悲身)”和“心(智慧身)”,“一体”就是“真我体”(悲智双运中道体)。从“断烦恼”的角度来说,这是成功断除“见思惑”的修行过程。用佛学的名相来表示,完成这个修行阶段的人,他已经是“阿罗汉”了。用儒家的用语来表达,完成这个修行阶段的人,他已经是“君子”了。


2. 人我合一的“真人”境界:在刘宗周的“圣学吃紧三关”里头,这属于第二关,叫“敬肆关”。用“一佛二菩萨”的“双身一体”的艺术表法,“双身”就是“人(胎藏界身)”和“我(金刚界身)”,“一体”就是“真人”(行愿交资真际体)。从“断烦恼”的角度来说,这是成功断除“尘沙惑”(并断除第一品“无明惑”)的修行过程。用佛学的名相来表示,完成这个修行阶段的人,他已经是“菩萨”了。用儒家的用语来表达,完成这个修行阶段的人,他已经是“贤人”了。


3. 天人合一的“真世界”境界:在刘宗周的“圣学吃紧三关”里头,这属于第三关,叫“迷悟关”。用“一佛二菩萨”的“双身一体”的艺术表法,“双身”就是“天(涅槃身)”和“人(菩提身)”,“一体”就是“真世界”(无上瑜伽寂光体)。从“断烦恼”的角度来说,这是成功断除41品“无明惑”的修行过程。用佛学的名相来表示,完成这个修行阶段的人,他已经是“佛陀”了。用儒家的用语来表达,完成这个修行阶段的人,他已经是“圣人”了。

【西方三圣:修行次第】

 【西方三圣:修行次第】

1. 西方三圣:【面向三圣像,直观地说】中间是阿弥陀佛,右边是观世音菩萨,左边是大势至菩萨。依据《无量寿经》,西方三圣成佛是有一个次第的,目前是阿弥陀佛居中,扮演佛陀的角色,可是这样的安排不是永远不变的。一般人会想,阿弥陀佛既然号称“无量寿佛”,那就应该永远居中做佛,为什么不是这样呢?净空法师为我们作了如是精彩的开示:“无量寿”的“无量”有两层意思——(1)有量的无量;(2)无量的无量。第一个意思指的是“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法藏比丘修行所证得的报土,阿弥陀佛是法藏比丘所证得的“报身佛”,这就是“有量的无量”;第二个意思指的是“不生不死的涅槃本性”,也就是每个人的“自性弥陀”,也就是“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的“法身”,那就是“无量的无量”。


2. 修行次第:西方三圣“递补佛位”的顺序是——阿弥陀佛化缘已尽的时候,就轮到观世音菩萨居中做佛;“观世音菩萨”佛化缘已尽的时候,就轮到大势至菩萨居中做佛。这个“递补佛位”的艺术表法,也为我们的修行提供了启示。在佛法中,不论是西方三圣、华严三圣,还是“娑婆三生”,都是采用“双身(二菩萨)一体(一佛)”的艺术表法。“双身一体”包含了修行的重要提示:(1)首先,修行是“三位一体”的,虽然有“一佛二菩萨”的“三位”之分,但是他们是“一体”的,这就是“次第不碍圆融”的意思,非常重要,必须首先把握住;(2)其次,我们要从“圆融”进入“次第”,虽然“三位一体”,但是这“三位”是有“次第”可说的。依据上述“递补佛位”的顺序,我们就知道,先后的“次第”可以采用“一体双身”的艺术表法,居中的“一体”代表的是“究竟成佛”的“果地的位”,修行人一定要把它摆在“第一位”【崃按:这是“方向”和“目的地”啊】;“双身”的两位菩萨代表的是“信解行证”的“因地的位”,其中“行证”要摆在“第二位”,“信解”摆在“第三位”。这就是“圆融不碍次第”的意思,要同时把握住;(3)再次,我们要再深入思考,递补佛位的“一二三”的顺序,对我们修行的启示,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能够按照这个“递补佛位”的“一二三”的顺序吗,还是要来个“乾坤大挪移”呢?是的,“修行的次第”与“递补佛位的次第”,刚刚好是需要来一个“乾坤大挪移”的!也就是说,修行次第是按照“递补佛位”次第的“三二一”来实现的。


3. 修行人首先要证得大势至菩萨的“智慧”(自利的金刚界,上求佛道),然后“乘愿再来”修证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利他的胎藏界,下化众生),最后才是与阿弥陀佛一样“圆证佛果”(自利利他的“无上瑜伽”大法,一切众生皆得救度)。

【当下接通:三世佛母,十方佛父】

 【当下接通:三世佛母,十方佛父】

1. 当下接通:人身难得今已得。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人身,是地球生命历史上,经过38万万年演化出来的,是最复杂、最奥妙、最好玩的“天工智能”体【崃按:这是笔者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深度反思,而特别创造出来的警世之言,提醒世人不要丢失自己的“法身慧命”】。只要善用这个“天工智能”体,我们就能够启动“当下即是”的神奇功能,而体悟“三世佛母,十方佛父”的真实义。


2. 三世佛母:佛陀教育充满了艺术的美感,“三世佛母”也不例外。四大菩萨中的文殊师利菩萨号称“三世佛母”,并不是说这名菩萨“生产养育”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诸佛,当然不是!这样的理解,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死于句下”,一点都没有充满艺术美感的悟性,永远不能踏入佛法的大门。“三世佛母”的真实义,是赞叹文殊师利菩萨所主【崃按:“所主”,可以理解为“所主修的”。一切佛菩萨都有一个“主修”的法门,然后“副修”八万四千法门的所有其他法门】的“智慧法门”,能帮助古往今来一切修行人证得成佛所不可或缺的“智慧”。所以,“三世佛母”赞叹的对象不是人,也不是法门,而是“智慧”本身。文殊师利菩萨之所以号称“三世佛母”,不是以一名菩萨的身份受此赞叹,也不是以菩萨修行的法门受此赞叹,而是以“智慧的化身”而受此赞叹。我们每一个人既然都是“天工智能”体,当然也都可以而且必须启动这个“智慧”功能,而与文殊师利菩萨共同扮演这个“三世佛母”的角色。【崃按:佛陀教育是“智慧的教育”,从“三世佛母”这句赞叹,就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3. 十方佛父:“十方佛父”赞叹的是,与文殊师利菩萨相提并论、分庭抗礼的“大行普贤王菩萨”,是笔者按照佛陀教育的艺术表法原则,小心翼翼,提出来与大家分享的。【崃按:佛陀教育既然是“智慧教育”,每个学有所成的佛弟子,都应该充满智慧,能够按照这个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小心翼翼,说古人没有说过的话,做古人没有做过的事,来帮助此时此处的众生“做更好的自己,开创更美好的世界”】我们继续用艺术表法的方式来说明:文殊师利菩萨这位“女身佛母”【崃按: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语言,也可以说成是“智慧女神”,只要记得我们对这位“女神”不要搞偶像崇拜】就是《红楼梦》里面贾宝玉所赞叹的“清净女儿”;而普贤王菩萨这位“男身佛父”【崃按:同理,对于普贤王菩萨的赞叹,不是对这个人,也不是对这个法门,而是对“大行”的推崇。是的,在大乘佛法里面,“行”占据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汉语里面,“行”也是“比好更好”的意思。“好”是指“三世佛母”,“行”是指“十方佛父”】就是《地藏经》、《无量寿经》和《药师经》等佛经里面共同提到的“女转男身”的真实义【崃按:这也是笔者根据学佛20年的真实体验,小心翼翼,提出来给大家参考的。要知道,佛菩萨都是超越男女身相的,随着救度的需要,佛菩萨都是可以随时随处变现男身和女身的,所以“女转男身”里面的“男身”是艺术表法,千万不可“死于句下”,而去争论:佛法有没有“重男轻女”,那就离题万丈了】。依据佛陀教育,一个修行人证悟了“智慧”,他就接通了自性清净心了,所以用“清净女儿”来比喻;但是,证悟了“智慧”,只是“自利”,只是“自受用”,跟众生没有关系啊!如果只顾证悟“智慧”,而不顾众生的救度,在佛法里叫做“自了汉”,虽然破了“我执”,“法执”却没有破除,并不能证悟最高的圆满佛果。所以,佛门讲究“慈悲为本”,证悟“智慧”之后,已经摆脱了六道轮回,可是必须“乘愿再来”,重新回归滚滚红尘里来救度众生,这样的行为,才称得上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这里的“大丈夫”,并不是落在身相说的,而是依据“大行”的勇气,所作的艺术表法。

2020-08-08

【“双身一体”的奥义】

【“双身一体”的奥义】


1. 双身:金刚界身(般若的解门;自受用的法身佛境界)和胎藏界身(慈悲的行门;他受用的化身佛境界)【崃按:这是中国“密宗”里的“纯密”(也就是“唐密”——由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元三大士”传进中国的密宗教义)的两大部。这个时期之前传入中国的密宗教义,统称为“杂密”】


2. 男女、父母的表法:“金刚界身”可以用“佛父男身”来表法,“胎藏界身”可以用“佛母女身”来表法。【崃按:我们处身于五浊恶世之中,思想污秽,不容易获得“纯净纯善”的体悟。真是可悲啊!】


2. 一体:大日如来【崃按2.1:密宗里面的法身佛称为“大日如来”,《华严经》里面的法身佛称为“毗卢遮那佛”,指的都是“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的“一法身”,没有不同。只是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罢了,前者用的是意译的方法,后者用的是音译的方法】【崃按2.2:这里的“一体”含义丰富,但只要抓住“悲智双运”、“行愿并重”的中道义,就可以类推了】【崃按2.3:“一体”最最重要的意思是:上求(清净法身佛)下化(千百亿化身佛)的“圆满报身佛”境界。这也就是西方净土“阿弥陀佛”的境界。净空法师之所以苦口婆心再三开示“导归极乐”的奥义,是因为“念佛法门”,能够帮助我们契入“念念与佛相应”的“一体”之中啊】


3. 双身一体:用夫妻来比喻,夫妻是“双身”,他们相互称呼对方是“我的另一半”【崃按:“终身伴侣”的这个“伴”字含玄义啊】。我们只要能够真正明白“智慧”和“慈悲”是“菩萨的双身”、“大愿”和“大行”是“菩萨的双身”,那么,要契入“佛陀的一体”,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千万不要陷入污秽的思想之中去,而看不到“双身法”的真实义啊。【崃按:佛法用“赤裸裸一丝不苟”来表法,表示“开悟者看到了本来面目”。藏传佛教用“欢喜佛”的形相来表“一体”的大法,可恨佛门败类假借此法祸害女性,可笑痛恨佛门败类的人却变成“佛门败类的眷属”而没有自觉。——所谓“佛门败类的眷属”,指的是浪费自己宝贵的生命时光去痛恨、揭发、打击“佛门败类”,而自己对于“欢喜佛”所表的“一体”大法,却不能够契入,跟“佛门败类”属于同一个档次。岂不可笑又可悲吗?】

【佛母佛父:四大菩萨】

【佛母佛父:四大菩萨】


1. 解门:佛母文殊师利菩萨【崃按:文殊师利菩萨号称“三世佛母”,原因是这名菩萨主般若智慧,而般若智慧是三世诸佛“出生”的依据】,佛父地藏王菩萨【崃按:地藏王菩萨号称“佛门孝子”,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 到弥勒佛出世之前的“代理佛”】


2. 行门:佛母观世音菩萨【崃按:与文殊师利菩萨“自受用”的般若智慧相对而言,观世音菩萨所主的是“他受用”的慈悲。前者是“上求佛道”的“自利”法门;后者是“下化众生”的“利他”法门。也可以说,观世音菩萨是“为众生接生佛性”的“助产士”】,佛父普贤王菩萨【崃按:普贤王菩萨以《华严经·普贤十大行愿》而感动了古往今来无计其数的佛弟子,号称“一切如来之长子”,大乘佛法的真实效益唯有依靠普贤大行方能彰显,《西游记》孙悟空之所以号称“孙行者”,也是表法,表的正是普贤行愿之法】


3. 悲智双运:观世音菩萨和文殊师利菩萨两大佛母:“解行不二”法门之“膏明相赖”(慈悲为膏,智慧为明)


4. 行愿并重:普贤王菩萨和地藏王菩萨两大佛父:“解行不二”法门之“目足交资”(大愿为目,大行为足)


5. 佛母佛父的真实义:每一个佛弟子都要学会“做自己的爸爸”【崃按:修习大愿地藏王菩萨和大行普贤王菩萨的“男身佛父”法门)和“做自己的妈妈”【崃按:修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女身佛母”法门),最后“圆证佛果”【崃按:四大菩萨从“因地”说,释迦牟尼佛和毗卢遮那佛从“果地”说,然而“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因果是一体的,是相应的,佛菩萨也是一体的,也是相应的】

【文殊智慧为母,普贤行愿为父】

【佛母佛父:文殊智慧为母,普贤行愿为父】


1. 佛母佛父包含了很丰富的意思。一般的解释是:空性、本性为佛母,光明、现象为佛父,这是“显(父)空(母)不二”的意思。


2. 佛母佛父的另一个解释是:以方便(悲)为佛父,以般若(智)为佛母,这是“悲智双运”的意思。


3. 佛母佛父是不是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体会呢?——凡夫处于五浊恶世【崃按:《红楼梦》里面所谓的“臭男子”具有表法的意义,实际上指的是“五浊恶世的一切众生”】,先须“扫清内心浊”,而证得“清净女身”的空性智慧【崃按:《红楼梦》里面所谓的“清净女子”同样具有表法的意义,实际上指的是“证得空性智慧的清净修行人”】;而后乘愿再来,“扫清天下浊”,而证得“金刚男身”的普贤菩萨的行愿【崃按:《无量寿经》里面所谓的“女转男身”愿也同样是表法的意义,实际上指的是“转文殊菩萨空性智慧(解门)为普贤菩萨的无边行愿(行门)】。

【金刚界上求,胎藏界下化】

 【金刚界上求,胎藏界下化】

1. 中国佛教十大宗派中,有一个宗派是密宗,揭示了佛法最核心的教义,可惜却时常被世人忽略或误解。


2. 中国密宗分“杂密”和“纯密”二部。“杂密”以释迦牟尼佛【崃按:“释迦牟尼佛”是“大日如来”在娑婆世界的“化身佛”】为教主,内容涉及的是现实生活中用得到的仪轨、咒语、具体做法;“纯密”以大日如来【崃按:“大日如来”也就是“比卢遮那佛”,两者都是“法身佛”的意思。只不过前者是意译词,后者是音译词】为教主,内容主要涉及“金刚界”和“胎藏界”两大部。


3. 依据净空法师的开示,“金刚界”讲的就是大日如来内证的智德,其体坚固如金刚【崃按:“金刚”就是“钻石”】,能破除一切烦恼,所以这是“始觉上转的自利”【崃按:“自利”就是“自度”】,也就是“上求佛道”的意思;“胎藏界”讲的是众生本有的性德【崃按:“性德”就是“佛性”或“涅槃本性”】,其中含藏如来一切功德,犹如母胎含藏胎儿【崃按:苏格拉底“助产术”正好可以用到这里,大乘菩萨也跟苏格拉底一样,为一切众生“接生”,也就是帮助众生“开悟”,恢复自性清净心的本有功德】,所以这是“本觉下转利他”【崃按:“利他”就是“度他”】,也就是“下化众生”的意思。


4. 总之,“金刚界”和“胎藏界”分别代表“上求佛道”和“下化众生”的意思,也就是一切大乘菩萨积极修行的成佛之道。

2020-08-07

【一呼一吸,一个轮回】

 【一呼一吸,一个轮回】

1. 一呼一吸,就是一个轮回,就是一生一世。


2. 李欣频说:把我们吸入的每一口气,当作是刚刚出世,吸入了的第一口气。把我们呼出的每一口气,当作是临终前,呼出的最后一口气。


3. 【每一口气,在体内不过停留几秒钟,就需要呼出了。】每一个生死轮回,也不过是这个样子。


4. 如果我们能够这个样子来观察自己的生命,相信我们就比较不会斤斤计较、闷闷不乐。要做什么,抓紧今天去做吧,人命在呼吸之间,真的。

2020-08-05

【明镜乱象:看不见自己】

【明镜乱象:看不见自己】

1. 每个人都是我们的镜子,都能够帮助我们照见自己。

2. 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的种种过失,都是我们自己的过失,都需要我们采取行动去改过自新。

3. 可是,我们往往看不见自己,所以不愿意去改过自新,反而开口就批评,时时处处都在指导别人、责备别人、与别人纠缠,而不愿意把宝贵的生命时光拿来修行、改进自己。

4. 从今以后,要把观照别人的智慧,通通回光返照,用来观察自己,帮助自己提升修行的境界。

5. 从此,心灵明镜恢复反照【崃按:《红楼梦》里的“风月宝鉴”就具有反照的神奇功能】的神奇功能:照见自己。到此,我们才明白,每个人之所以是自己的明镜,是因为自己的心灵明镜恢复了本来的功能。

6. 到此,前尘往事,历历在目,总归是“看不到自己”的“明镜乱象”,原因是在自己的心灵明镜还没有恢复反照的神奇功能之前,我们没有办法把别人当作自己的镜子,所以,我们总是伸出手指去指责别人,总是一张嘴就批评别人,总是一转念就想到别人的不是,结果身口意都不断在造作令别人和自己都痛苦的三涂恶业。哪里能够不感到冤枉、委屈和痛苦呢?

【从夏天斗到秋天:该歇手了!】

【从夏天斗到秋天:该歇手了!】

1. 一对男女,从认识第一天开始,就看对方不顺眼。但是,后来竟然发展成为情侣。

2. 这对情侣,从恋爱第一天开始,就觉得对方的言论不顺耳,而吵起架来。吵啊吵,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甚至吵到暂时分手。奇妙的是,后来又和好如初,又继续吵下去。吵归吵,后来竟然结婚了。

3. 这对夫妇,从结婚第一天开始,就觉得对方逆着自己的心,而打从心里感到委屈。你委屈我,我委屈你,委屈了7年后,竟然当了人家的父母。

4. 这对父母,从孩子出世第一天开始,就觉得对方没有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你指导我,我指导你,但是你不听我的,我也不听你的。两人都还没有学会怎么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孩子却长大了。

5. 三世诸佛说:你们两个人啊,从生命的夏天,一直斗到生命的秋天,该歇手了啊!要知道,你们之所以一直斗个不休,是因为狂心不歇。

6. 十方菩萨齐声喝到:歇即菩提!

2020-08-04

【学佛:生来就是佛】

【学佛:生来就是佛】

1. 学佛:一方面是学佛的智慧,一方面是学佛的慈悲,最重要的是学佛的“悲智双运”的“中道”

2. 然而,佛是学来的吗?不是说每个人“本来就是佛”、“未来也必定成佛”吗?那么,为什么“现在”不能够是“佛”呢?

3. 要知道,从“性德”的角度来看,的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点也不比佛陀逊色;然而,从“修德”的角度来看,众生的“因缘”不同,得救的法门千差万别,经典上说八万四千法门,只是归类来说,真正开展来说,是无穷无尽的啊!

4. 所以,从“性德”的角度看,佛不是学来的,佛是本来就在的,只是等着我们去发现而已。就算是从“修德”角度看,佛也不是学来的,反而是“不学”(unlearn)而来的,也就是抛弃各种障碍“佛”的错误观点和烦恼,“佛”就来了。

5. 简单来说,每个人“生来就是佛”,学佛不是一种向外的追求,也不是一种向内的追求,而抛弃一切追求之后的一种“安坐”,安坐于“永恒”(以“现在”为入口处)和“宇宙”(以“这里”为中心点)的“当下”之中。

2020-08-03

【行动中的佛:出离三恶道】

【行动中的佛:出离三恶道】

1. 行动中的佛,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远离“贪心”、“嗔心”和“痴心”,因此能够不堕入“饿鬼道”、“地狱道”和“畜生道”的斗争、痛苦和混乱的生命状态之中。

2. 行动中的佛,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修持“戒定慧”三学,安住于不贪、不嗔、不痴之中,因此能够保持清明的头脑和喜悦的心情,能够轻易与人建立美好的人际关系。

3. 行动中的佛,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安住于当下的“永恒”和“宇宙”之中,念念与涅槃本性相应,因此时时处处都能够保持百分之百的专注力,能够把每件事做到条件所允许的“最好”水平。

【开悟:惊天动地】

【开悟:惊天动地】

1. 开悟是个人生命史上的大事,可以看成是“第二次出世”。古人之所以这么看重老师,就因为老师可以促成自己的开悟。严格来说,不能帮助学生开悟的老师,都不算是好老师。所以,唐朝韩愈《师说》把“传道”列为老师的三大责任之首。所谓“传道”,肯定不是停留在知识、理论的传授,而是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的心灵教育,而心灵教育的成果就是“开悟”。

2. 一个人“开悟”之后,他的思想就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代教育的专门术语叫做“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也就是说他思想的参照系产生了变化。用一个比喻来说,他大脑的“操作系统”已经提升到新的版本。从这个比喻可知,一个人的“开悟”并不限于一次,而是多次,正如手机、电脑的操作系统可以多次提升一样。

3. 一个“开悟”的人,能够对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他所从事的将会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历史的巨轮,将因为他做出的贡献,而向前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