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1

聖:先耳后口沟通王

“圣”的繁体字形:聖
聖:先耳后口才是王。=>先耳者,普观世音;后口者,应机说法。什么王?沟通王!

聽:大耳王;十目一心

“听”的繁体字形
聽:大耳王;有十目,无二心。=>大耳王,什么王?沟通王!有十目,横遍十方;无二心,竖穷三世。

2013-11-03

善是良知,爱是良能

爱是良能格物之行门;
善是良知致知之解门。

2013-10-31

格物即是来物(令物自来)

“格物”可以用下列意象来说明:-
------
【生命所願,不應用 『追求』,而應該用 『 吸引 』 】

曾經,有人為了得到美麗的蝴蝶,追逐奔跑了 很久,終於在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中抓到幾 隻。可是蝴蝶在網子裡恐懼掙扎,一有機會, 蝴蝶就會飛走。這叫 『追求』。

另一個人他買來幾盆鮮花放在窗台,靜靜地坐 在沙發上品著香茗,望著蝴蝶翩翩而來, 心 情猶如吸蜜的蝴蝶。 這叫『 吸引 』。

『追求』,是從自我的角度考慮,忽視了事物 內在的微妙規律,所以常常事與願違。 『吸 引』則是從完善自我、奉獻自我出發,順應了 天理,投其所好,因而皆大歡喜。

<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
-----
“格物”之“格”正是“来”意(格者,来也);格物,令物自来也;令物自来者,良心律令,天理流行也。


2013-10-17

格物致知

物者,众生也。格物,纳众生于慈悲心之天理规范也。
知者,自性也。致知,悟自性于般若智之良心本体也。

2013-09-30

教育三度:广深长

广度:多学科、跨学科。//
深度:品格教育、核心价值观、传统价值观。//
长度:终身学习、学无止境。

2013-09-29

保底不封顶

保底:底在哪里?品格教育是底。此底不保,一切免谈。=>
不封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顶岂可封?=>顶天立地的一个巨人。

2013-09-28

大学中庸

大学明德成其大化,
中庸性理致乎中和。

格致与理论、实践

致「理论儒学」(个人心灵)之知,在格「应用儒学」(社会实践)之物。

2013-09-26

格致与心性

致良心之知,在格善性之物。

格致与人天

格宇宙之本物,致人生之良知。

2013-09-25

格致诚正与四大菩萨

格“地藏菩萨”之物;=〉性天之“至善”。
致“文殊菩萨”之知;=〉心地之“纯真”。
诚“观音菩萨”之意;=〉大人之“本愿”。
正“普贤菩萨”之心。=〉大人之“八正道”。

格致与道理

格「道」之物,字之曰「善」;
致「理」之知,字之曰「真」。

「诚」字义其二

诚:言+成=>知无不言+言出必行(行之成)

2013-09-24

"诚"字义

诚:言+成=>行之成,而后言。

格致与善良

致良知,格善物。=>致"心性体验"("意根最微")之良知,格"言行践履"("诚体本天")之善物。

2013-09-23

物格而后知致(其二)

「心同此理」之物格,而后「人同此心」之知致。

物格而后知致

言行践履之诚物格,而后心性体验之真知致。

格致与真诚

致真知,在格诚物。

真诚之二

真:心性体验;诚:言行践履。

2013-09-22

格致

格:格其"心同此理"之物,天理存焉。
致:致其"人同此心"之知,良心存焉。

真诚

真诚真诚:
真心之知,诚意之行。
知行合一。

身心合一

心、意、知、物,属于"内圣之德"范畴,"独体本心"之"心领神会"足以穷尽之;修、齐、治、平,属于"外王之道"范畴,"诚体本天"之"身体力行"足以穷尽之。内圣外王,此乃身心合一之关键。

家庭教育之真义

家庭教育(教儿教子)离不开自我教育(先教自己),自我教育(求其放心)不能不回归全人教育(一切众生,皆是自己)。

独体与诚体

独体本心属于内圣之德的范畴=>个体性原则的"心";诚体本天属于外王之道的范畴=>整体性原则的"天"。

诚体本天

相对于“意根最微”一语,刘子提出了“诚体本天”的真知灼见。
前说“独体”统摄“物”、“知”与·“意”三者,其中尚有一层意思必须点明。
即:“意”字蕴含“物”与“知”二者(“意也者,至善栖真之地,知在此,物亦在此。”)=〉“意”字类似佛家天台宗“三谛圆融”之“中谛”义,“物”类似“假谛”义,“知”类似“空谛”义。=〉意者,一也,不二法门也。

“意根最微”=〉独体本心(人同此心)(此心良心)=〉儒学“本心”之人生哲学意味。
“诚体本天”(心同此理)(此理天理)=〉儒学“本心亦本天”之宇宙人生一体论之哲理全貌。

独体本心

刘宗周诚意之教中"独体"一词乃是刘宗周力行"慎独"工夫的实践境界之描述语。
独体乃心之太极,是真心呈现之枢纽。
独体无妄,至诚感通。
“独体”统摄“诚意”、“致知”、“格物”三者:
格物之物,即是独体之物,即是“至善无恶物之则”之物;
致知之知,即是独体之知,即是“知善知恶是良知”之知;
诚意之意,即是独体之意,即是“好善恶恶意之静”之意。
其中,“意也者,至善栖真之地,知在此,物亦在此。”
刘子之“意”字内涵极为深广,穷尽了“心”字的本源,道破了儒学“本心”的玄奥。
=〉“意根最微”(刘子语)的“微”字,蕴藏着“独体本心”的玄义。

儒学心法:诚

孟子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反者,返也,回归也。身者,自身也,力行也。回归本心,择善力行,这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易经曰:"无妄之谓诚"。
=>妄乃现实生命之纠缠处,去除纠缠即能回归生命本源之诚。

2013-09-21

行愿

今天带学生出席新加坡阿弥陀佛关怀中心主办的第一届关于非洲院童来新校际交流的华文写作比赛颁奖礼。
中心义工分发的点心纸盒盖子上有一张非洲院童头顶书本堆的照片。照片上半部是蓝天背景映衬着"行愿"两个大字。
在新加坡推广"乐学华文"的校际交流活动,需要的正是"行愿"的超凡力量。
蓝天背景在"行愿"大字旁写着小字,开头部分是"只要有做,就有希望;只要开始,就不嫌晚。"
小字结尾处是"努力前行......"
==>启示:
在今日的狮城社会推广华文,除了要有今日颁奖礼主持人杨艳君所讲的"梦想",还要有"努力前行"的"行愿"。


2013-09-18

格物之二

刘宗周「格物」义,本乎「至善无恶物之则」的独到体会,其义妙哉!盖刘子之“物”之内涵乃属于纯粹、绝对范畴之“善”,直指孟子“性善”说之核心,更无半点夹杂、纠缠。

格物

格物:格其反身之物,言行以践履之;不离修者是。此乃刘宗周对于“格物”之独到诠释。其中“反身”二字乃是题眼。孟子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由格物之“反身”之修养功夫,而达到日常言行之“诚”与“乐”的境界。
换句话说,格物包括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1)“反身”之由外而内之过程,凡是外界之种种顺逆境、善恶事,尽皆引归于内心而反省之。此乃“知”之层次,通乎“致知”之修养条目。(2)“践履”之由内而外之过程,凡是内心之种种是非、对错观念,尽皆推致于言行而落实之。善必迁,过必改。此乃“行”之层次,通乎“诚意”之修养条目。
由此可见,刘宗周对于“格物”的定义,涵摄了“致知”与“诚意”两个条目。实际上,在刘宗周思想体系中,格物、致知与诚意三者乃是“三位一体”之“一合相”,三而一,一而三。

2013-09-17

人有四品

有德有才是上品,
有德无才是次品;
无德无才是废品,
无德有才是毒品。

2013-09-16

创造

创造创造,
创旧造新。

恩爱之二

恩爱恩爱:
感恩爱护,
还有帮助。
=>这是夫妇相处的永恒之道。

友直之二

友直,与直心直肠的人结交,对于自己品格发展大有帮助。
直心直肠的朋友不会说漂亮话来掩饰你的过失,他会如同一面明镜让你照见自己的真面目。
直心直肠的朋友不会有复杂的心思,他会打开心屝跟你沟通,让你进入他的内心世界。
直心直肠的朋友勇于行动,他会感染你也行动起来,让你这一生有更多的成就。

友谅

益者三友之第二友是友谅。
谅,根据<说文>解释:信。
言而有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注重诚信的朋友,谁会不珍惜呢?
自信信人,这样的朋友也必定是宽容大度,能够体谅他人难处,愿意原谅他人过失。
能够谅解他人的人,也必是爱心和智慧兼具的人。
友谅之义大矣哉!

2013-09-15

恩爱

恩爱恩爱,感恩的爱。
如此恩爱,直契性海。

友直

关于孔子"益者三友"中的第一友"友直",很多人直接理解为"正直的朋友"。
但是,什么是"正直"?恐怕现代人的理解与孔子的本义并不完全符合。
联系孔子向叶公所讲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可以明显地看出孔子所谓的"直",是与其核心理念"仁",密切相关的。
所谓"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又是以"孝弟"为实践的基本德目的。
由此可见,孔子所谓的"直",不属于理性的"大义灭亲"之类的思想行动,而是属于性情范畴,由"仁心之不容已",表现为对亲人之不离不弃,生死与共。
这是超越世间法律的人性原则!

2013-09-13

杂念

杂念源自杂乱之心。
纯正之心自无杂念。
杂念一起,当生惭愧心。
"惭愧"也者,"斩断心中如鬼如魅之妄心杂念"也。

2013-09-12

减少压力,加强动力

压力:由上而下的、外来的负面能量,让人恐慌。=〉压力从哪里来?怎么减少?
动力:由内而外的、自发的正面能量,让人前进。=〉动力从哪里来?怎么加强?
减少压力,加强动力,这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

惊动

惊:宠辱不惊
动:毁誉不动
=>守住心中的那片宁静

2013-09-11

感动

今日听魏书生讲座,重温了8年前(2005年)的那份感动。
感动教育可以这么简单,感动做人可以这么朴实,感动小事可以那么给力。
坚持做好当下的每一件小事,就成就了学生,成就了自己。
坚持跑步,坚持写日记,坚持一分钟训练,坚持不改作文,坚持不讲课文,坚持“学生可以做到的事教师不要做”。

2013-01-27

学问吃紧三关

仿照古人所确立的“学问吃紧三关”,今人学习传统文化,似乎也必须通过下列三关:

一、读诵关:所谓“反复熟读,自然成诵”,这是方法,也是“读”、“诵”二字的俗谛。读诵到什么时候呢?古人说:“书读千遍,其意自见”,这是目标,也是“读”、“诵”二字的真谛。

二、讲解关:所谓“字字句句,皆包含无量义”,这是内学,这是心解。所谓“得鱼忘筌”,不死于句下也。然而,不可不知,口之开“讲”之根据在于心之妙“解”也。

三、实践关:所谓“迁善改过”,这是儒家的实践。所谓“忏悔”,勇敢地以惭愧心面对已造过罪,以警惕心面对未造的过罪,这是佛家的实践。综合上述二关,读诵关好比打地基要打得深稳,讲解关好比建造万丈高楼要建造得富丽堂皇,实践关是什么呢?就是住进高楼去受用!

打地基,建高楼,享用高楼,这是对于吃紧三关的比喻。如果各用一个字来赞叹,那么,读诵关的成就可用一个“好”字来赞叹,讲解关的成就可用一个“妙”字来赞叹,实践关的成就就只有一个“行”字赞叹得了了。读得好,讲得妙;做得到,才叫行!后后胜于前前,比好更好,叫做妙;比妙更妙,叫做行。

新加坡佛教青年弘法团周日学校回向文


回向Transference of Merit
1. 慈心观:
• 愿我幸福、快乐、平安!
• 愿我的父母幸福、快乐、平安!
• 愿我的亲属们幸福、快乐、平安!
• 愿我的老师们幸福、快乐、平安!
• 愿我的朋友们幸福、快乐、平安!
• 愿不友善者幸福、快乐、平安!
• 愿一切众生幸福、快乐、平安!
• 愿痛苦者远离痛苦!
• 愿恐惧者无恐惧!
• 愿悲伤者摆脱悲伤!
• 愿我等一切众生皆得幸福、快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