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三因佛性·三自性·四种缘起

1. 由性发修,由修照性,性修不二,统称“佛性”——“佛性”是笼统的说法,详细说明就是“三因佛性”(正因、了因、缘因)。


2. “三因佛性”(正因、了因、缘因)皆具性德善和性德恶。


2.1 正因佛性是众生本具不生不灭的“觉性”,也是众生能成佛的主要依据。【崃按:“正因佛性”属于“性德”范畴,“缘因佛性”和“了因佛性”属于“修德”范畴。儒家《大学》所谓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其中的“明明德”三字就含摄了“修德”和“性德”这两个范畴。“明明德”的第一个“明”指的是“修德”的“缘因佛性”和“了因佛性”,第二个“明”指的是“性德”的“正因佛性”。“正因佛性”好比是太阳,它的光明从来就没有增加或减少,但是由于众生迷染的程度不同,好比太阳光被乌云遮蔽的程度不同,所以所透出来的光明就有大小多少的差异,拨一分乌云,见一分阳光,一旦乌云尽去,自然阳光普照。须知,“正因佛性”是与“真如自性”相应的。】


2.2 缘因佛性是功德庄严正因,使正因佛性生起“度众生”的胜缘。【崃按:“缘因佛性”是与慈悲心息息相关的,法身大士依“无相慈悲”,现身说法,救度众生,靠得就是与“缘因佛性”相应的“妄想自性”。“妄想自性”的玄义必须从菩萨道最高果位——“等觉菩萨”的视角,才能够说得清楚的,“妄想自性”中的“妄想”不是凡夫的粗惑、也不是十地菩萨以下的法身大士的细惑,而是“等觉菩萨”的“留惑润生”的“无明业相”的根本惑。“等觉菩萨”依大慈悲故,留惑润生,也就是留住这个“妄想自性”来为苦难众生现身说法,如果没有这个“妄想自性”,诸佛菩萨就根本无法救度众生。这,借用佛经上常讲的“佛不度无缘之人”这句话来说,就是:没有了“缘因佛性”,没有了“妄想自性”,诸佛菩萨就与众生无缘了。】


2.3 了因佛性是智慧,开显正因,使正因佛性生起“自度”的胜缘。【崃按:“了因佛性”是与空性智慧息息相关的,阿罗汉依“空性智慧”,出离六道轮回,契入声闻法界,靠的就是与“了因佛性”相应的“缘起佛性”。“缘起佛性”的玄义也同样必须从菩萨道的最高果位——“等觉菩萨”的视角,才能够说得清楚。“缘起佛性”中的“缘起”,不只是凡夫的“业感缘起”、阿罗汉的“阿赖耶缘起”、法身大士的“如来藏缘起”,更加是“等觉菩萨”的“法界缘起”。“等觉菩萨”一方面依大慈悲,留惑润生,不住涅槃;一方面依空性智慧,朗照三千,不住生死。“等觉菩萨”依“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方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心就是“了因佛性”的心,也就是通达“缘起自性”的心。】

  

3. “三因佛性”与“空、假、中三谛”是圆融不二的。


3.1 三千即空--了因佛性的空性智慧【阿罗汉生命境界的“阿赖耶缘起”】;


3.2 三千即假--缘因佛性的无相慈悲【法身大士生命境界的“如来藏缘起”】;


3.3 三千即中--正因佛性的无作涅槃【佛陀生命境界的“法界缘起”】;


4. 佛性是处于因位的称谓,成报果时即为法身(正因佛性--无作解脱门)、解脱(缘因佛性--无相解脱门)、般若(了因佛性--空解脱门)之“涅槃”三德。

  

5. 智者大师之一念三千性具善恶论,乃天台佛学的精要,是至高极论。成为天台宗“上求下化”的理论依据,充实了中国哲学中的人性学的内容。


6. 台宗认为,众生时刻所起的当下每一念心【凡夫生命境界的“业感缘起”】,必属十法界中的某一法界,一念与某界相应,此心即属某界,


6.1 佛果者,虽断修恶(修德之恶,指的是“等觉菩萨”果位以下的“能见相”、“境界相”,以及“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和“业系苦相”这八相之恶),不断性恶(性德之恶,指的是“等觉菩萨”果位处的“无明业相”,也就是“生相无明”此根本惑之恶),故能够通过“妄想自性”,现身说法,普渡众生;


6.2 恶道众生,虽无修善,但存性善,终有一日,若能一念与佛相应,此念即是佛界之念,则能够启动“始觉”之修行历程,最终也能证得“究竟觉”而成佛。


7. 崃按:天台宗“三因佛性”对应“空假中—三谛圆融”:

7. 1. “空谛—了因佛性”,阿罗汉已经通达—人己关(须放下别人,提起自己,方能开悟空性智慧)


7.2. “假谛—缘因佛性”,菩萨方能通达—敬肆关(虽然已经通达空性,必须保持谦卑,不可放肆,反而要明白:修行是从开悟之后才算数的】


7.3. “中谛—正因佛性”,唯有佛陀通达—迷悟关(成佛者,也就是成就完整觉性的人,具有最极广大的心量,拥抱着一切众生,一个也没舍弃,否则就无法大彻大悟)


8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佛、修佛的三个次第啊!佛法修行,每一个阶段都是“三因佛性”的修行,只不过是“一主二副”修学科目的调整罢了!譬如:凡夫【困于“业感缘起”的生命境界之中】应该“主修了因佛性【契入“阿赖耶缘起”的生命境界】,副修缘因佛性【契入“如来藏缘起”的生命境界】和正因佛性【契入“法界缘起”的生命境界】”,即便是成佛了、也要“主修正因佛性,副修了因佛性和缘因佛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