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9

本体和功夫【王龙溪与钱绪山】

1. 阳明夫子之平两广也,钱(绪山)、王(龙溪)二子送于富阳。夫子曰:“予别矣,盍各言所学?” 
1.1 德洪(绪山)对曰:“至善无恶者心,有善有恶者意,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2 畿(龙溪)对曰:“心无善而无恶,意无善而无恶,知无善而无恶,物无善而无恶。”
1.3 夫子笑曰:“洪甫(绪山)须识汝中(龙溪)本体,汝中须识洪甫工夫。二子打并为一,不失吾传矣!”

2. 在现代学界,陈来先生对“四有说”进行了系统考察。
2.1 就具体研究来看,陈先生首先依据《天泉证道纪》中“四无之说为上根人立教,四有之说为中根以下人立教”的记载,将其与《传习录下》《年谱三》中阳明所说的“汝中之见,是我这里接利根人的;德洪之见,是我这里为其次立法的”,“二君之见正好相取,不可相病。汝中须用德洪功夫,德洪须透汝中本体。二君相取为益,吾学更无遗念矣”相对应,
2.2 指出“四有说”是指绪山的观点,进而反对将阳明“四句教”称为“四有说”。
2.3 以此为前提,与黄宗羲相似,东廓《青原赠处》中绪山所言的内容也成为陈先生判定绪山观点为“四有说”(与“四句教”在内容上不一样)的直接理据。
2.4 在此基础上,陈先生指出“天泉证道”中存在龙溪“四无说” (心意知物,无善无恶),绪山“四有说”(第一句:至善无恶者心;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与王阳明“四句教”第三句虽然名相相同,实际上内涵存有差异,其“良知”属于“功夫”范畴,属于“有”),阳明“四句教”(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 与 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属于“本体”范畴,属于“无”)三种观点。

3. 关于绪山在“天泉证道”中的观点立场,《传习录下》《年谱三》的记载基本相同,即
3.1 相对于龙溪认为阳明“四句教”“未是究竟话头”而提出自己的新说,
3.2 绪山则强调“四句教”在阳明教法上的“究竟”地位和意义。
3.3 换言之,绪山在“天泉证道”中的观点立场上可谓明确坚定,认定“四句教”为阳明的教法宗旨,并以此反对龙溪在“四句教”之外另立新说。

4. 《年谱三》:先生喜曰:“正要二君有此一问!我今将行,朋友中更无有论证及此者,二君之见正好相取,不可相病。汝中须用德洪功夫,德洪须透汝中本体。二君相取为益,吾学更无遗念矣。”
4.1 德洪请问。先生曰:“有只是你自有,良知本体原来无有,本体只是太虚。太虚之中,日月星辰,风雨露雷,阴霾曀气,何物不有? 而又何一物得为太虚之障? 人心本体亦复如是。太虚无形,一过而化,亦何费纤毫气力? 德洪功夫须要如此,便是合得本体功夫。”

4.2 《绪山行状》中“此是师门教人定本,一毫不可更易”,“若是,是坏师门教法,非善学”等表述,已表明绪山以阳明“四句教”为“定本”的立场,且得到了龙溪的“认可”。VS  龙溪“夫子立教随时,未可执定”,“学须自证自悟,不从人脚跟转。若执定师门教法,未免滞于言诠,亦非善学”【同是王龙溪的表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