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9

【从一数到十:明白真实生命的实相】

【从一数到十:明白真实生命的实相】(崃按:此学处探讨“鼻识”、“舌识”与“身识”未必与传统佛学含义相同,而是从“真实生命”的角度去拓展符合现代人修行的道路。须知,我们的意图,在于用最简单的方式来介绍儒释道乃至于全人类智慧传承的精髓所在。不拘一格,超越一切“法执”,来帮助自己和别人领悟人生的真实智慧)

一、第一眼识(视觉的心)——孔子说:“非礼勿视”,其真实义在于“所视皆礼”,不可不知。史蒂芬·科维说:“不要只是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理性-智慧-mind)去看”,说的其实是用一个意思。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其真实义在于“反求诸己”,不可不知。【用左手大拇指记得它】

二、第二耳识(听觉的心)——孔子说:“非礼勿听”,其真实义在于“所听皆礼”,不可不知。史蒂芬·科维说:“不要只是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同理心-慈悲-heart)去听”,说的其实是用一个意思。《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说:“反闻闻自性”,其真实义也是“反求诸己”,不可不知。【用左手食指记得它】

三、第三鼻识(嗅觉的心 + 正念的心=意业的心)——佛陀说:“人命在呼吸之间”,其真实义在于“正念呼吸”,不可不知。一行禅师说:“一个呼吸,就把心拉回身体”,这句话包含深意,必须仔细体会。【用左手中指记得它】

四、第四舌识(味觉的心 + 说话的心=口业的心)——佛陀在“八正道”中开示了“正语”(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学处,这个学处与印度教“人体七个轮穴”的第五个(从海底轮数起):“喉轮”的能量中心相应。孔子说:“非礼勿言”(远离妄语),其真实义在于“所言皆礼”。一行禅师在这个学处特别用现代的语言,作了“谛听与爱语”的精彩开示。史蒂夫·科维在“七个习惯”的第五个习惯中也提醒我们要培养“先听后讲”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古人所谓“口吐毒蛇”转化为“口吐莲花”。【用左手无名指记得它】

五、第五身识(触觉的心 + 做事的心=身业的心)——佛陀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一行禅师说“身体是宇宙的礼物”,人在一生中应该怎么好好利用这个身体,这是一个无比重要的问题。儒家经典《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点出了“修身”的要义。佛家“八正道”也提出了“正业”、“正命”的修行途径。孔子说:“非礼勿动”(远离邪道),其真实义在于“所动皆礼”。一切行动,都在“正道”上。【用左手小指记得它】

六、第六意识(分别的心)——这是西方心理学家们的研究领域,也是佛家唯识宗所谓“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在家把帐开”的那“一个”(“五个”就是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识与“见思惑”和“六道轮回”息息相关,阿罗汉就是破了“见思惑”而出“六道轮回”的。【用右手大拇指记得它】

七、第七末那识(执着的心)——这个涉及了人类的潜意识领域,德国心理学家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可以与此接通。第七末那识与“尘沙惑”和“十法界”息息相关,大乘菩萨就是破了“尘沙惑”(并破了“第一品无明惑”),而出“十法界”的。【用右手食指记得它】

八、第八阿赖耶识(妄想的心=真妄和合的心)——这个涉及了人类精神的本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类需求层次可以与此相接通。第八阿赖耶识与“无明惑”和“一真法界”息息相关,佛陀就是破了“无明惑”,而超越“一真法界”的。【用右手中指记得它】

九、第九清净识(真心:真常、真我)——这个层次西方心理学家,似乎还没有涉及,只有基督家神学所谓“神圣时刻”可以与此接通。第九清净识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也就是阿弥陀佛“光中极尊”的“佛心”。“真心”、“正见”超越语言和思维的层次,只能依靠修持去证得。“真心”处于“自在”(“在其自己”)的终极维度就是“般若无知”的“根本智”,“真心”伴随“慈悲心”而彰显于历史维度就是“无所不知”的“后得智”。【用右手无名指记得它】

十、第十真如佛性(法性:极乐、纯净纯善)——上述“第九清净识”从“真心”角度来说,那是属于个体性的、主观的,这里“第十真如佛性”从“法性”角度来说,这是属于整体性的、客观的。“真心”的本源,就是这里,也就是“涅槃”。这“涅槃”,与基督教神学所谓“神的国度”可以接通。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一行禅师会说“涅槃”是我们每一个人“不生不死的真实本性”。这个“不生不死的真实本性”,也可以称为“法身”。根据一行禅师在《佛陀的心》一书中的开示,天地万物都是法身的一部分,包括了树木、青草、禽鸟、人类的。我们只要保持正念,深刻地生活在当下的这一刻,我们就可能听到树上的小鸟在宣示佛法。——当听到树上小鸟的歌声,我们刹那间回归到内心深处,在正念中呼吸和微笑,感受到无比宁静和喜悦。换句话说,我们已经在当下触及了涅槃,也就是我们不生不死的真实本性了。【用右手小指记得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