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3

敦煌飞天介绍【往上资源】

1.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1】:敦煌飞天壁画记录了人类自由心灵所渴望和追求的美好生活境界

【网上资源摘录2-7】2. 敦煌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商贸重镇,自西汉建立郡县起,一千年来一直是欧亚多民族、多元文明与多重交通网络的交汇点。约公元 1世纪,丝绸之路上的商人最早将佛教传入中国。

3. 敦煌最早的飞天出现在十六国北凉时期。十六国前期,敦煌大多数民众的信仰中原传统和道教色彩浓厚,到北凉时才有明显的转变。到北朝时,佛教经过北魏的大力提倡,在中国北方蓬勃发展,敦煌也成为佛教传播的沃土。

4. 佛教落户敦煌后,兴起了开窟造像的风潮。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莫高窟开始创建。此后历代都开凿了许多洞窟,隋唐时更是大盛。而石窟的创作手段,主要有塑像和壁画。通过塑像和壁画塑造佛陀及菩萨、弟子等形象,深入浅出地阐明佛教义理。

5. 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以莫高窟为主。莫高窟窟群现存有壁画、塑像的洞窟共有492窟,几乎窟窟画有飞天。莫高窟堪称是中国飞天图象荟萃之地,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中国石窟寺、乃至全世界佛教石窟中保存最多的

6. 敦煌飞天不仅数量多,沿续时间长,而且造型多样。有童子飞天、六臂飞天、裸体飞天等。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里虽然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他们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主要凭借飘曳的长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姿态优雅,生机勃勃。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画师充满想象力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称其为敦煌的形象大使,实至名归。

7. 飞天从印度传到中国,在经过一千多年的衍变发展后,形成了中国化的造型。敦煌飞天的早、中、盛、晚四个时期,可以清楚地展现这个中国化的过程。

7.1 早期为北凉、北魏、西魏时期。此时为敦煌飞天的模仿萌发期。北凉飞天造型具粗、重、厚、简单的特征,从西域传来的凹凸法(采用晕染手法在面部突出部位如鼻、额、左右颧、颚制造立体而有明暗的造型效果),形成一种特别的 “小字脸 ” 。北魏王朝在大同开凿云冈石窟,其工匠来自印度、敦煌、南朝,窟中就出现了印度飞天与中国南朝飞天共舞于一窟的现象,南朝风格的飞天脸型和体形较为削瘦。

7.1.1 北凉时期:印度画风;飞天是动作僵硬的男性

7.1.2 北魏时期:飞天渐露中原风,体态轻柔,出现男性转女性趋势

7.1.3 西魏时期:西域飞天、中原飞天、道教飞仙“三位一体”

7.2 中期为北周、隋的飞天。此时的飞天处于转型创意期。特别是隋代飞天,创作生动。飞天被描绘成为妩媚,娟秀的少女、贵妇,女性特征明显,而且随着社会的开放,形成了袒胸露背,赤足,丰腴健美的形象。

7.2.0 创意期:北周 、隋代 (5 5 7 —— 6 1 8年 )

7.2.1 北周时期:飞天转换为婀娜多姿的情调

7.2.2 隋时期:飞天最具艺术创造,基本为中原式女性造型

7.3 盛期为初盛唐、中晚唐、五代的飞天。此时为飞天的定型期,也是鼎盛期。飞天的基本形象是菩萨装,女性体型,特别是盛唐时期受到宫廷舞蹈和仕女画的影响。

7.3.1 唐时期:飞天转换为宫娥舞女,多现世俗风情

7.3.2 五代时期:飞天数量减少,造型单一缺乏新意,逐渐转向衰败

7.4 晚期为宋、西夏、元时期的飞天。此时的飞天处于程式化阶段,为衰落期。宋代壁画题材与唐后期基本雷同,缺乏创新气势。西夏的经变画减少,壁画题材主要是千佛、说法图等,飞天很少。由于受到中原绘画的影响,这一时期注重用线塑造形象,画功精细,设色浅淡,基调为青绿色。

7.4.1 宋时期:飞天绘制走向程式化,造型缺乏活力

7.4.2 西夏时期:飞天造型多具少数民族风格

7.4.3 元时期:密宗盛行,飞天渐渐消失于天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