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早期为北凉、北魏、西魏时期。此时为敦煌飞天的模仿萌发期。北凉飞天造型具粗、重、厚、简单的特征,从西域传来的凹凸法(采用晕染手法在面部突出部位如鼻、额、左右颧、颚制造立体而有明暗的造型效果),形成一种特别的 “小字脸 ” 。北魏王朝在大同开凿云冈石窟,其工匠来自印度、敦煌、南朝,窟中就出现了印度飞天与中国南朝飞天共舞于一窟的现象,南朝风格的飞天脸型和体形较为削瘦。
7.1.1 北凉时期:印度画风;飞天是动作僵硬的男性
7.1.2 北魏时期:飞天渐露中原风,体态轻柔,出现男性转女性趋势
7.1.3 西魏时期:西域飞天、中原飞天、道教飞仙“三位一体”
7.2 中期为北周、隋的飞天。此时的飞天处于转型创意期。特别是隋代飞天,创作生动。飞天被描绘成为妩媚,娟秀的少女、贵妇,女性特征明显,而且随着社会的开放,形成了袒胸露背,赤足,丰腴健美的形象。
7.2.0 创意期:北周 、隋代 (5 5 7 —— 6 1 8年 )
7.2.1 北周时期:飞天转换为婀娜多姿的情调
7.2.2 隋时期:飞天最具艺术创造,基本为中原式女性造型
7.3 盛期为初盛唐、中晚唐、五代的飞天。此时为飞天的定型期,也是鼎盛期。飞天的基本形象是菩萨装,女性体型,特别是盛唐时期受到宫廷舞蹈和仕女画的影响。
7.3.1 唐时期:飞天转换为宫娥舞女,多现世俗风情
7.3.2 五代时期:飞天数量减少,造型单一缺乏新意,逐渐转向衰败
7.4 晚期为宋、西夏、元时期的飞天。此时的飞天处于程式化阶段,为衰落期。宋代壁画题材与唐后期基本雷同,缺乏创新气势。西夏的经变画减少,壁画题材主要是千佛、说法图等,飞天很少。由于受到中原绘画的影响,这一时期注重用线塑造形象,画功精细,设色浅淡,基调为青绿色。
7.4.1 宋时期:飞天绘制走向程式化,造型缺乏活力
7.4.2 西夏时期:飞天造型多具少数民族风格
7.4.3 元时期:密宗盛行,飞天渐渐消失于天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