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此学派主要宣扬如来藏常住的学说,以《胜鬘经》为代表。如来藏学说与唯识学说融合出如来藏唯识学说,以《楞伽经》和《密严经》为代表。
1.2 汉传大乘佛教以如来藏学派为主流。禅宗所言“本心”、“自性”,密宗所言“明光心”,皆为如来藏思想的展现。
2. 如来藏学派是个大型的综合性宗派,其中拥有许多不同来源的思潮。
2.1 其最重要的共通宗义,认为如来藏为本来具足的清净本性,人人皆具足,与佛陀无异,常住不变。
2.2 如来藏为轮回的根本,众生、生死皆由此而来,也是解脱涅槃的依据。【崃按:“如来藏为轮回的根本”,说得更精确一点是“根本的根本的根本”。如来藏好比是五根手指的大拇指,代表着“如”(如如不动)的完整生命,食指代表“本来”的“常寂光土”,中指代表“后来”的“一真法界”的“实报庄严土”,无名指代表“后来的后来”的“十法界”的“方便有余土”,尾指代表“后来的后来的后来”的“六道”的“凡圣同居土”。中指、无名指和尾指代表轮回,如来藏是“一真法界”轮回的根本,是“十法界”轮回的“根本的根本”,是“六道轮回”的“根本的根本的根本”。因此部派佛教犊子部提出的“补特伽罗”,正不妨看作是如来藏的“虚妄分别的我”,也就是如来藏的“影子的影子”。因为一真法界是如来藏的形,十法界是如来藏的影子,所以六道是如来藏的“影子的影子”(庄子把“影子的影子”称为“罔两”,让它和影子进行对话,十分有趣),这就是“补特伽罗”的事实真相。天来小子如是体会,相信部派佛教犊子部长老也会点头微笑的。】
3. 佛教研究者,一般相信,如来藏学派约在西元2世纪至3世纪(100--299AD)时,在南印度兴起,随后扩展至全印度,成为大乘佛教后期的主流。
3.1 如来藏学派与中观、瑜伽二派之间,有极为紧密的互动,彼此相互影响。
3.2 因为此派的论师与论书较少,在此派的论书中,又大量引用其他宗派教说,加以重述,来支持自身宗义,因此如来藏学派一度被隐藏在中观与瑜伽两大宗派之下,
3.3 但现代佛教研究者目前皆已肯定这个学派有其独到见解,将它分立为大乘佛教中的第三个宗派。
4. 如来藏学派主张一切法空是不了义,以如来藏为“常乐我净”为主要宗义。
4.1 因其学派立场,如来藏学派常被中观、瑜伽二派学者认定是真常论者、有我论者,在佛教内受到一些批评。
4.2 瑜伽行唯识学派部份采纳了如来藏学说。
4.3 般若学派主张一切法空为了义,因此中观派学者多认为如来藏为非了义说,反对如来藏实有,但也受到如来藏学派的许多影响。
4.4 瑜伽行唯识学派与中观学派的现代承袭者皆认为如来藏学派为“不了义”说。【崃按:佛法金三角,一是空性般若的“空解脱门”(自觉),一是无相慈悲的“无相解脱门”(觉他),一是无上菩提的“无作(无愿)解脱门”(觉行圆满)。了义还是不了义,并不在于“说”,而是在于“觉”的次第与圆融;必须是“觉醒圆满”的成就才是“了义”。穷其一生,在书房里、在大脑里搬弄文字和概念,永远也到不了“了义”的生命境界啊!】
5. 如来藏学派长于融会贯通,其圆融的态度,长期在汉传佛教中受到高度认同,深深影响了大乘佛教的发展。
5.1 在唐武宗灭佛(840--846)之后,受如来藏学派深刻影响的禅宗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
6. 藏传密宗中,无论是旧译派的大圆满传承,或是新译派的大手印传承,都是以人人本具如来藏为教义核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