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2

佛法历程四阶段:起承转合

0. 印度佛教历程经历了“起承转合”四大阶段,可以给世界佛教历程提供意义深远的参考和启示。一句话,印度佛教也就是世界佛教历程缘起于公元前588年佛陀于菩提树下开悟的那一刻,到了佛灭度后的1500年到1600年,印度佛教历程就走完了,然而世界佛教历程时至今日,可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啊! 

1. 印度佛教历程之“起”的历程:公元前588年,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开悟成佛,从此佛法横空出世,造福人类。从公元前588年到公元前543年,释迦摩尼佛讲经说法45年,留下了无比丰厚的智慧财产给世人。佛灭度100年之内,也就是在公元前443年之前,僧团大致上保持团结,没有分裂。是为佛法历程的第一个阶段。我们可以将之命名为“三谛(空假中)总持”的阶段。

2. 印度佛教历程之“承”的历程:大约是佛灭度后100年到500年期间,也就是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43年期间,属于“部派佛教”阶段,此时上座部和大众部开始产生分歧,前者坚持佛陀在世时的原始教义,后者阐发佛陀在世时隐含的大乘教义。上座部佛教发展成为后世的南传佛教,大众部佛教发展成为后世的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然而,总的来说,这是以上座部佛教为主流的第二个阶段。我们可以将之命名为“空谛为主”的阶段。【崃按:时至今日,佛教三大支的南传佛教,就是上座部佛教的智慧传承的薪火。】

3. 印度佛教历程之“转”的历程:大约是佛灭度500年到1100年期间,也就是公元前43年到公元557年,这个时期上座部佛教的主流地位逐渐被大众部发展而来的大乘佛教取代。大乘佛教也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以龙树菩萨为代表的中观学派,第二个阶段是以世亲菩萨为代表的瑜伽行派。大乘佛法以普渡众生为核心教义,主修的是“无相慈悲”;上座部佛教以自渡成佛为核心教义,主修的是“空性般若”。大乘佛法修行人需要先证得“空性般若”,才有可能进一步修习“无相慈悲”,所以上座部佛教之所以被称为“小乘”,其实并没有贬低的意思,而是代表“回小向大”的“次第的先后”而已。这是以大乘佛教的空宗(中观学派)和有宗(瑜伽行派)为主流的第三个阶段。我们可以将之命名为“假谛为主”的阶段。【崃按:时至今日,佛教三大支的汉传佛教,就是大乘佛教的智慧传承的薪火。】

4. 印度佛教历程之“合”的历程:大约是佛灭度1100--1600年期间,也就是公元557年--1057年,这个时期大乘佛教内部又产生了变化,而形成了“秘密大乘”,也就是“密宗”的出现。期间,在中国唐朝唐玄宗开元年间,就有所谓的“开元三大士”,即: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三位密宗高僧到中国传法,而创立了中国大乘八宗里的密宗。经历了大乘佛法空宗和有宗的发展阶段之后,这是佛法历程必然走到的一个新阶段,也就是“空有不二”的阶段。所以,密宗之所以称大小乘为“显宗”,也没有贬低的意思,纯粹只是代表“显密圆通”的“究竟的圆融”而已。这是以密乘佛教为主流的第四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可以将之命名为“中谛为主”的阶段。【崃按:时至今日,佛教三大支的藏传佛教,就是秘密大乘佛教的智慧传承的薪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