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秦高祖(姚興)弘始元年(東晉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六十三岁的法顯,與同學慧景、道整、慧應、慧嵬四人結伴,从长安出发西行。至張掖,又遇見智嚴、慧簡、僧紹、寶雲、僧景,共進至敦煌。
法顯與慧景、道整,欲前往中天竺,求取戒律。南渡小雪山時,因暴雪,慧景死於小雪山。法顯與道整到達中天竺,在摩竭提國摩訶衍僧伽藍等處得到《大般泥洹經》、《摩訶僧祇律》、《薩婆多衆律》、《雜阿毗曇心》、《綖經》二千五百偈、《摩訶僧祇阿毗曇》。
4. 法顯在中天竺三年,學習梵語。道整後來決定留在中天竺,法顯則繼續南行,到達東天竺的多摩梨帝國(Tamralipta,約在今日的加爾各答),繼續學習、抄經和畫像。
5. 途中历尽艰险,于义熙六年(410年)到达狮子国(斯里兰卡)。在此停留兩年,得到《彌沙塞律》、《長阿含經》、《雜阿含經》及《雜藏經》等。今日在斯里蘭卡還留有以法顯為名的地名,如法顯洞。
6. 法显在狮子国古都阿努羅陀城(巴Anurādha)到处参学後,於义熙八年(412年)带了多部原文典籍,从海路回国,途中遇风暴经耶婆提国等地,最後在青州长广郡牢山南岸(今青岛市崂山区)上岸。
7. 回国後定居建康(今南京),与佛馱跋陀羅合译《摩訶僧祇律》、《大般泥洹經》[2]、《雜藏經》、《雜阿毗曇心》等经、律、论共六部24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