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限趋近于性】
1. 心:我们的心,都具备主观能动性,虽然不免误解与偏见,却可以通过自觉的努力,不断力求客观、力求全面。【崃按:依我之见,我们力求客观与全面的过程,就是所谓“成佛”、“成圣人”、“成真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不断“向善”而趋近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 无限:人生的意义就是“在有限中创造无限”,“有限”指的是“有形的生命”(身),“无限”指的是“无形的生命”(心),这两者融合为一就是“整体的生命”(身心合一)。【崃按:“身心健康”必须在“身心合一”的状态才能够实现。在这个状态之中,“无”(无形、无限)与“有”(有形、有限),两者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玄同”的“一”,也就是“道”)】
3. 趋近于:趋,是快步走;近,是距离缩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指的是“一步一脚印”的修养过程,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用荀子《劝学》里的话来说,就是:“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殁而后止”。“真积力久”指的是“趋近于”的精进不已,“则入”指的是“趋近于”的成长和成功(“入”是“入道”,也就是上述“身心合一”的“一”达到了)。从此, 就契入了孔子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生活境界之中,也就是孔子自述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生活境界之中,以至于到了“殁”的时刻,都满怀喜悦地跟死神说声嗨,然后在“此心光明”的真实体验中“止于至善”。——“至善”就是下文的“性”字的具体内涵。】
4. 性:具备客观规律性,其具体内涵就是一个“善”字。然而,这个“善”字,并不是世俗意义的“善”。世俗意义的“善”字,是与“恶”相对的,没完没了,善恶对立冲突,正是世间“人祸”的根源。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是非纠纷、仇恨仇杀,正是各自坚持“自我中心”的“善”造成的。儒家孟子所谓的“性善”的“善”,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超越一切对立冲突的“本体的善”,简称“本善”。“本体的善”,就是“善自身”(Good-in-itself),是每个人通过真诚的“慎独”的心灵修养功夫,都可以开启的“真实生命”的源头活水。【崃按:有些儒家学者声称,他们不相信“本善”,只接受“向善”,那是因为他们只在“心”的层次用功夫,在“性”的层次未能获得受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