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5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1. 阳明先生说:“‘先天而天弗违’,是在说天就是良知;‘后天而奉天时’,是在说良知就是天。”【崃按:“先天”就是“格物”所格的“物自身”,亦即“天理”;“后天”就是“致知”所致的“良知”,其内核即是“天理”,故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

2. 进一步理解:“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是《易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对于本原(先天),大自然在运行(天理流行;理在气中)过程中是不会违背的,而对于各种现象(后天)来说,只有在恰当的时候(良心发现;发而中节)才会出现,比方说花(审美对象)应该在春天开(反思性审美判断;内心的春天)。

3. 《易经》中的意思并没有涉及到人类,纯粹就在讲大自然(道可道,非常道)。然而,既然是人在说话(名可名,非常名),哪能与人没有关联(人是天地万物的尺度)!所以,阳明先生把这句话与人的良知关联起来了。

4. 他的这次关联,是想将先天的本原(天理)扩展开来。心学的基本思想是主观与客观同体(心即理),而这种同体首先是本原上的同体,也就是客观的本原也是主观的本原,所以说“天即良知”(卐字右旋,推己及人;本觉下转,上达而下化),这里的天是先天的意思。

5. 心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同体,也就是基本思想的回归。而这种回归是在现实(后天的现象界)中体现主观与客观同体的本原,当现实体现了良知这个本原,现象的本原也就体现了,所以说“良知即天”(卍字左旋,反求诸己;始觉上转,下学而上达),这里的天是后天的意思。

6. 对于大自然的概念,先天(卐字右旋,本觉下转)与后天(卍字左旋,始觉上转)来说,也就是本质(性德)与现象(修德),要实现两者在本原上的同一,唯有通过人类社会中的特别进程来完成(证明),比方获得庄稼的收成(慎独功夫成熟,独体横空出世;耕耘心田,僧田丰收)。

7. 同样的,对于人类社会的概念,人性(心灵)与事件(身体)来说,也就是本质与现象,要实现两者在本原上的同一,唯有落实到具体的社会存在(大人),也就是社会财富(慈悲)之上,比方花(反思性审美判断),让人看到了价值的花(美的国度)。

8. 如此,心学的根本方法就有了,那就是实现大自然(天)与人类社会(人)的同一。这其实是任何思想(心)所要做的事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