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经文化历程三之三:三颂的特色。颂是宗庙祭祀﹑祈福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1.1 周颂31篇(分10-10-11三部分),产生于西周初期,每篇只有一章;
1.2 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
1.3 商颂5篇,约为殷商中后期的作品。《那》《烈祖》《玄鸟》是祭歌,主要写歌舞娱神和对祖先的赞颂。《长发》《殷武》可能是祝颂诗,主要写商部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1.4 三颂共40篇。
2. 三颂内涵:主要用于敬神祀祖和赞美帝王业绩。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据后代学者研究,其中部分是舞曲。
3. 颂为宗庙祭祀乐歌,前人都持此看法。
3.1 《毛诗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正义》)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
3.2“宗庙之音曰颂”(郑樵《昆虫草木略序》,《通志》)
3.3 颂有舞容也为人们所同意,但对是否都为舞诗则有不同看法。阮元:“颂字即容字也,……所谓商颂、周颂、鲁颂者,若曰商之样子,周之样子,鲁之样子而已,无深义也。何以三颂有样,而风雅无样也?风雅但弦歌笙间,宾主及歌者皆不必因此为舞容。惟三颂各章皆是舞容,故称为颂。”(阮元《揅经室集》卷一《释颂》)
3.4 王国维《说周颂》:“阮文达《释颂》一篇,其释颂之本义至确,然谓三颂各章皆是舞容,则恐不然。周颂三十一篇,惟《维清》为象舞之诗,《昊天有成命》、《武》、《酌》、《桓》、《赉》、《般》为武舞之诗,其余二十四篇为舞诗与否,均无确证。至《清庙》为升歌之诗,《时迈》为金奏之诗,尤可证其非舞曲。”
3.5 王国维:“则颂之声较风雅为缓也。”(《观堂集林》卷二)这是颂诗的音乐特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