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30

金洲法称大师(苏门答腊十世纪僧侣)

1. 法称(Dharmakirti;约出生于950年)大师十世纪后半期至十一世纪前半期(约950--1050)佛教僧侣,为阿底峡尊者(982--1054;1012--1024,即31--41岁到苏门答腊追随金洲大师学习菩提道次第)之师。

2. 由于法称大师居住在苏门答腊的海边,当时此地被称为黄金洲,所以他又被称为金洲大师(Serlingpa。——如是假借(妙语妙喻)观照:这位大师多生薰修菩提心(本来是佛,不忘初心;真心的一体),以此心怀大悲(实心的他受用),成熟了护持大乘教法的伟大愿力,乘愿而降生于金洲中,成为国王的太子(一切众生,皆是佛国太子)金洲这一地方,四大洲及八小洲中任何一洲都不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一洲接近南赡部洲(佛法不离世间觉)周围环绕以大海(大觉海),出产金银等很多宝藏(心地宝藏),一切方隅,都有幽林连贯,而为庄严。并出生莲花与优波罗花等很多悦意奇花,俨然如天界中的一所乐园(禅悦法喜的乐园)。它是有很多空行、勇士所住的二十四圣地中,著名的瓦纳底巴圣地(MUARAJAMBI ;即今占卑市,印度尼西亚占卑省都会;此即古圣金洲大师的住处,人杰地灵啊!

3. 法称大师出生、成长在苏门答腊,前往印度求法、留学十一年(约980--991年)后,回返苏门答腊弘法,成为十世纪下半叶与十一世纪上半叶世界佛教界的一方重镇。——如是假借(妙语妙喻)观照:在这样的岛国中,这位大菩萨生为这一岛国国王的太子后,不久他口中常时诵出“悉纳悉纳”皈依三宝的语句。在这一岛国中,有时佛教兴盛,有时外道大兴。当时,虽然王子生长的年代正是外道大兴的时候,但由于他是王太子,谁也不能扭转他的意志。这位王太子长大成人时,在一山洞中获得一尊古铜铸释迦佛像(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当即奉安佛像供养诸供(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风月谁与争?)。由此岛国中获得空前未有的七倍丰收,无病少恼等吉祥。以此金洲岛国全体人民都信奉佛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况是人?),都说最好是派王太子去(天竺)求佛法(精益求精,不以少得为足,善哉)

4. 为了彻底把握佛法的真理,金洲大师远渡至印度求学,跟随瑜伽师弥勒(尊崇弥勒菩萨的论师,发大心,遂以菩萨名为己名,愿己功德与菩萨无二无别)七年(约980--987年)学习《现观庄严论》与《般若经。他同时修习显密经教,虽然当时印度有很多有名的佛教学者,但是金洲大师谨慎选择了大乘唯识瑜伽行派法门的大师作老师印度留学十一年(约980--991年)后,他返回苏门答腊弘扬大乘佛法,成为那个时代大乘佛法的一方重镇,吸引远在孟加拉的阿底峡尊者前来拜师学法

5. 31岁(1012年)的阿底峡尊者听闻金洲大师的大名,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决心从印度苏门答腊跟随金洲大师,从学十二年(1012--1024年)

6. 金洲大师的思想属于唯识瑜伽行派,与阿底峡尊者尊奉的中观学派在表面上并不相同。——须知,大乘佛法含摄中观学派的“空宗”与唯识瑜伽行派的“有宗”,一空一有,才能充分彰显“本来是佛”的终极奥义。有诗为证:半空半有半大乘,半显半密半成佛。没有放下执着与分别,是没有办法入大乘、密乘的深妙境界的啊!妄想如同阴影(有光才有阴影;须知,放下了执着、分别,光才透得出来啊),如同酒瓶里残余的酒气(酒瓶里一滴酒也没有了必须执着、分别都放下了),修行人放下了执着、分别后,就进入了属于“无功用行”的修行阶段。

7. 阿底峡尊者对金洲大师极为尊重,据说只要有人提到他的名字,阿底峡大师就会将双手合掌,高举于,以示尊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