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依圆三性·上大密三教》
1. 遍计所执性:也可称为“妄想自性”,这是“见思惑”造成的错误看法和想法,是造成六道轮回的根本原因。阿罗汉破除见思惑,证得般若智慧,而得以出离六道。具体来说,阿罗汉通过“般若智慧”,照见了“缘起性空”的事实真相。这是上座部佛教(也称“小乘佛教”,以尊重故,依印度佛教历程而称之为“上座部”)的看家本领,也是“三乘共法”。【崃按:佛菩萨通过“观音口”奇妙语言,说出“妄想自性”这个自相矛盾的名词,揭穿了这个“自性”的不可靠性。】
2. 依他起性:也可称为“缘起自性”,这是“尘沙惑”带来的无量众生的烦恼,是造成十法界的根本原因。大乘菩萨破除尘沙惑与第一品无明惑,证得无相慈悲,而得以出离十法界。具体来说,大乘菩萨通过“无相慈悲”,接通了“万法唯识”的世界众生。这是大乘佛教(含摄“性空·唯识”的空有二宗)的看家本领,也是“大乘·密乘的共法”,却是小乘的“不共法”。【崃按:印度佛教历程在公元1--8世纪之间的800年,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在无比精彩的论辩中获得了螺旋式上升,而留给后人无比丰厚的智慧遗产。对于遍计所执性,两派都一致认为是“空无自性”;对于依他起性,瑜伽行派并不认为是“空”,而中观学派则索性彻底否认依他起性的存在。天来小子如是体会:瑜伽行派依慈悲心故,看到“留惑润生”或“乘愿再来”的等觉菩萨不得不依靠“依他起性”来普渡众生,故说其“不空”;中观学派依般若空性故,看到“究竟成佛”的“觉后空空无大千”,故说其“空”。两派的矛盾是表面的,在深处是互通的。须知,乘愿再来的等觉菩萨,虽然其真正身份是“空”的佛陀,其扮演的角色却是“不空”的菩萨啊!】
3. 圆成实性:也可称为“真如自性”,这是与“无明惑”相依的无上菩提的影子,是造成一真法界的根本原因。密乘诸佛破除无明惑,证得无上菩提,而得以超越一真法界,回归常寂光土。具体来说,密乘诸佛通过“果地受用”的“无上菩提”,彰显了“中道实相”的本来面目。这是密乘佛教的看家本领,也是“密乘”之所以为“密”的真实义,所以是唯一的“不共法”。【崃按:天来小子还在体会这四句话:“兴建水月道场,大作空花佛事;降伏镜里魔军,证得梦中佛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