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颜渊(颜回):521BC--481BC,享年41岁。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给颜回的高度评价包括:“好学”、“不迁怒”、“不二过”。《论语》里颜渊问仁是极其重要的章节,带出了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仁”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包括:“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仁由己”、“非礼勿视·听·言·动”。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极度悲痛。
1.2 闵子骞(闵损):536BC--487BC,享年50岁。孔子对闵子骞的评价:“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意思是,闵子骞这个人不轻易发言,但是一发言,一定能说中问题的关键所在。可见闵子骞是属于内向,而偏爱思考这类型的人物。《论语》里也记载,有人请他出来做官,他婉拒了,并表示自己宁可归隐。当然,大家也应该不会忘记闵子骞就是《二十四孝》里的著名人物,他在小时候说过的两句话“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具有强大的生命能量,两千多年以来,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引起深深的共鸣。
1.3 冉伯牛(冉耕):544BC--?,享年不清楚,但在孔子之前去世是肯定的。《论语》记录冉耕病重,孔子去探病,从窗户伸手进去握他的手,并深深感叹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直接翻译的表面意思是:这么的一个人得了这么一个病啊!这么的一个人得了这么的一个病啊!隐含的意思是:这么有德行的人,不应得这么折磨人的病啊!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这是无可奈何的天命啊】。据说,冉耕得的是麻风病。冉耕当过鲁国的中都宰,很受孔子器重。
1.4 仲弓(冉雍):522BC--?,享年不清楚,与冉有、冉耕属于同一个家族,然而其父为不肖之子。《颜渊第十二》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孔子对仲弓评价很高,说“雍也可使南面”,意思是仲弓的政治才能很高,可以出来当大官。后来,仲弓陪同孔子周游列国回来后,曾担任鲁国季氏的家宰(总管)。
2. 言语科:
2.1 宰我(宰予):522BC--458BC,享年65岁。宰我跟孔子之间最有名的对话,就是宰我问孔子是否可以把三年之丧缩短为一年。孔子不正面回答,反问宰我,你这么做,你的心安不安,宰我回答安。孔子说,安那你就去做吧。等到宰我出去后,孔子对其他学生说,宰我不仁。这段对话含摄了关于孝道的无量义啊,不是好学深思的人,只能“看热闹”,而无法“看门道”。孔子对宰我的批评都是比较严厉的,另一个例子就是宰我昼寝,而被孔子批评为“朽木不可雕”。然而,切不可误以为孔子对这名弟子抱有成见,而要在整部《论语》的大语境里面去体会孔子对宰我的严厉的外表里边的深刻内涵。
2.2 子贡(端木赐):子贡在孔门里面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他不但语言天分高,口才一流,而且有一双慧眼,可以准确判断事物。例如,他是孔子的同时代人,却能够准确预测孔子在整个文化传统的崇高地位,而形容孔子的崇高不是高山,因为再高的山也是可以攀登而跨越的;孔子的崇高是上天,而上天是无法攀登而被跨越的。《论语》中关于子贡的言行记录不少,值得大家关注和用心阅读。
3. 政事科:
3.1 冉有(冉求):522BC--?,享年不清楚。同样富有政事才干的冉有和子路,在性格上截然不同,所以在《论语》里就精彩地记录了一个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当冉有来请教懂得了一个道理,是否要立马去做的时候,孔子轻松地回答,当然要立马去做啊,何必犹豫呢?当子路来请教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孔子严肃地回答,懂得了一个道理,还需要参考父辈和兄长的看法,来保证自己的想法正确无误,怎么可以说懂得了就立马去做呢?公西华在一旁听了,大惑不解,怎么同一个问题,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呢?孔子一对一地对公西华说,冉有性格谨慎,所以我就推他一把;子路性格冒进,所以我就拉他一把。
3.2 子路(仲由):542BC--480BC,享年63岁。子路是一个勇敢的人。他的勇敢不只是表现在做事方面,而且是表现在探索自己的内心,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己,所以他这个人“闻过则喜”,只要有人肯指出自己的过失,他就向对方拜谢。这是多么可爱的一个人啊!他的性格就像《三国演义》里的张飞与《水浒传》里的李逵。《二十四孝》里面有子路“百里负米养亲”的故事。多么喜欢生活里面有子路这样的朋友啊!也期许自己能够接通子路“闻过则喜”的生命能量。
4. 文学科:
4.1 子游(言偃):506--443BC,享年64岁。子游曾经担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来教育士民,境内到处都有弦歌之声,孔子对此高度赞赏。他是72子里面唯一的南方人,学成后回到南方去,人们称呼他为“南方夫子”。《论语》里面有一个“子游问孝”的章节,非常著名,带出了孔子对孝道的精彩讲解。孔子认为,孝道内涵最重要的是一个“敬”字,如果没有这个生命质量在内,那“养父母”和“养犬马”没有两样!《礼记·礼运》里也记录了子游和孔子的对话,带出了儒家“大同世界”的理想。熊十力因此认为,子游独得孔子政治哲学的真传。
4.2 子夏(卜商):507BC--?,享年不清楚。483BC(25岁)拜孔子为师。476BC(32岁)到晋国开办学堂,形成了“西河学派”,培养出了大批经国治世的人才,并成为前期法家的摇篮。西河地方的人,把子夏当成孔子一样来看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