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5

中观学派的两派:清辨“自续派”·佛护“应成派”

 1. 自龙树【公元150--250】以来,虽然有般若中观学说的传布,但中观派的正式建立,则成于清辨(Bhavyaviveka;500--570)、佛护(又名“觉护”;Buddhapalita,约470-约540)二人之手,但清辨与佛护之间,又有不同的见解,而开展出了中观学派两派:自续派和应成派。

2. 自续派:清辨反击瑜伽行唯识学派对龙树学说的诠释,他亲自前往那烂陀寺,要求与世亲的弟子护法进行辩论,但护法并没有接受。清辨并且认为瑜伽行派所传的弥勒《辨中边论》中的意旨不正确,发愿要等待弥勒出世,亲自向他询问究竟是他的见解正确,还是瑜伽行派所传的正确。

2.1 【顺经部行中观派】因明学方面,因为清辨此派,在论辩时会先建立自宗看法,再用自宗看法以辩破他宗,故称为“中观自续派”(svātantrika,自立量派)。而在教义上,他的见解与经量部【部派佛教的教派之一,主张在佛法三藏中以“经”而不以“论·律”为正见】相近,因而又被称“顺经部行中观派”。

2.2 由瑜伽行派解脱军传出的《现观庄严论》,是《般若经》的注解,据说后者是由弥勒传世亲的般若学,被视为早期的中观与瑜伽行两派的调合论者。【崃按: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好比是人的两只脚走路,只用一只,就不能远行了。】

2.3 【随瑜伽行中观派】清辨门下弟子寂护(又译为静命)作《中观庄严论》,其弟子莲华戒作《中观庄严论精释》、《中观光明论》,以清辨的中观自续派意旨,加入瑜伽行派的教义,综合瑜伽行唯识学派与中观学派的观点,建立了“随瑜伽行中观派”。

2.4 后寂护受藏王邀请入藏,将大乘佛教及此派理论传播到西藏,对藏传佛教具有深刻的影响。师子贤也是寂护的弟子,弘扬‘般若’与‘现观庄严论’,作《现观庄严论》释、《现观庄严明般若波罗密多释》。【崃按:寂护对“前弘期”藏传佛法贡献很大。】


3. 应成派:佛护及其弟子月称建立中观应成派(Prasaṅgika,随应破派),佛护作《中论释》,月称作《中论明句释》、《入中论》、《四百论释》等。

3.1 月称论师对中观应成派的观点进行了广泛的立论并对其他中观宗的观点给出了充分的理路上的驳斥。他继承佛护论师的观点,主张直接通过应承辩破他宗自相有的说法,即可在所化机相续中生起证悟无我的智慧,故被称为“中观应成派”(Prasaṅgika,随应破派)。

3.2 在教义上,月称反对清辩论师的看法,认为一切法无自相,但是他也反对瑜伽行派认为阿赖耶识实有,与说一切有部立场相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