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性恶: 这是荀子立足于人类身体的量的现象界的观察。这是唯物论的反映观视角。须知,现象界的量变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地狱的方向,一个是天堂的方向。荀子主张人人可以为圣人,认为人可以通过发挥清明心的力量,来转化性恶的天生的不良趋向。这个说法与做法与佛教唯识宗“转识成智”相似。
2. 性善:这是孟子对人类心灵的质的本体界的体验。这是唯心论的还原观,与唯物论的反映观不同却相通。从现象界到本体界必须经历两次质的飞跃。一次是从“我执“向“无我”飞跃。一次是从“法执”向“真我”飞跃。
3 仁道:孔子的仁道整体观是人类身体与心灵的质量交融的源头活水。一方面是质的本体界的泉源湛寂的源头,一方面是量的现象界的源泉滚滚的活水。质是人类心灵的性,量是人类身体的命,仁道是人类进化的性命双修的无极大道,是为“活在当下”的真实生命体验,何难亦何易也!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是慎独之真修,易从是诚意之实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