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6

宋明理学【专为“传统文化促进会”之同道而写】

 0. 宋明理学。滥觞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发展于元朝,转折于明朝,衰微于清朝。

1. 宋:宋朝的代笔人物。

1.1 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简称“周邵张二程”。(1)周以《爱莲说》最为一般人所熟知,哲学著作《太极图说》最具开创意义,其学说对后世影响巨大。(2)邵则为易学大师,后人尊之如泰山北斗,其学说对后世影响巨大。(3)张则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教震烁古今,其《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之胸襟亦为后人修养立下万世标杆。其学问规模,气象弘大,属于“宋明理学三大支”之“炁(气)学”一支。(4)二程兄弟,程颢为“大程子”,其“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之境界语提示世人儒学须“用心体贴”;程颐为“小程子”,其为学严谨,为人严肃,境界庄严。二程之学问进路不同,哥哥属于“心学”一路,弟弟属于“理学”一路。各自之学说均对后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1.2 南宋朱陆。朱熹和陆九渊。(1)朱熹号称“宋代孔子”,其思想体系庞大,其学问集当代学者之大成,其《四书集注》一书对文化传统影响巨大,可谓开创了“孔孟之道”之新格局;其学说属于“宋明理学三大支”之“程朱理学”,主张“即物穷理”、“性即理”。(2)陆九渊号称“心学之开祖”,其人悟性极高,十三岁时心随“上下四方之谓宇,往古来今之谓宙”十四字而入观,言下大悟,深明“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遂创立“心学”,主张“先立其大”、“心即理”,与朱熹“理学”分庭抗礼。(3)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在吕祖谦牵线下之“鹅湖之会”上,展开学术辩论,谁也说服不了谁,此文化盛会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2. 明:明代的代表人物。王阳明、刘宗周和王夫之。

2.1 王阳明将“心学”发扬光大,令之成为影响巨大之心灵传承,以至于今,仍然对人心追求顿悟之境界起着莫大之鼓舞作用。王阳明如是说:心外无物。友人同游于山中,乃指着山花怀疑:山花自开自落,与心何关?王阳明指着山花回应:当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须知:人生如游于山中,王阳明用心体贴,故见山花之美。一般人却没有发现美的眼睛。不用心之故也。

2.2 当我们说刘宗周是“宋明理学的殿军人物”,并不是说刘宗周之后,就没有宋明理学的传承了;而是说,刘宗周之后宋明理学就就逐渐失去创造力了。刘宗周的学问特点是“兼容并包”,他不像一般人在“理学”与“心学”之间“选边站”,他凭着深厚的慎独诚意的功夫,把“理学”与“心学”融汇于“气学”之中。难怪有学者高度赞誉刘宗周的学问体系,认为这是21世纪沟通东西方哲学的一座桥梁。

2.3 王夫之:又名“王船山”,为“明末清初三大家”之一,乃“气学”之集大成者。

3. 理:宋明理学三大支,没有一支不是以“理”为最高原则与修养之终极境界的,不同的只是修行的路子。

3.1 程朱理学:走的是“性即理”的路子。

3.2 陆王心学:走的是“心即理”的路子。【注解:王指的是“王阳明”。】

3.3 张王气学:指的是“气即理”的路子。【注解:王指的是“王夫之”。】

4. 学: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学习宋明理学,不论走的是那条路,达“理”者为究竟。后人当选择适合自身性情的一条路来走到底,不达“理”誓不罢休,则学问可成,今生今世不虚度矣!

5. 总持法门:若以佛家眼光看宋明理学,则“理学”可归之于“教下”,“心学”可归之于“宗门”,“气学”可归之于“一佛乘”。

6. 给念佛人:汝心量当大,一句佛号之大圈圈,当涵盖一切学问之小圈圈,以及汝心中贪嗔痴之小圈圈,则学问、人品与事业皆可于一句佛号中建立坚实之基础,汝将收获今生今世之美好人生。汝若心量狭小,只顾个人“死后往生”之小圈圈,则汝心中贪嗔痴之大圈圈,必将今生今世化为幻觉,汝之美好人生必将落空。切记,善终在今生今世之美好人生之中!为了善终,丢掉今生今世之美好人生,大错特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