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1

胎藏界的慧命,金刚界的法身

 0. 胎藏界的慧命,金刚界的法身

1. 胎藏界的慧命:本觉下转之慧命,即《中庸》所谓的“天命之谓性”。这是性德范畴,本来是佛,一切现成。此本觉佛性,在佛不增一分,在众生不减一分。天来小子赞曰:本觉下转处,慧命赋众生。凡圣俱平等,无价何须争?

2. 金刚界的法身:始觉上转之法身,即《中庸》所谓的“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是修德范畴,发大心,修大行,证大果,一步一个脚印,有次第可依循。此自始觉至究竟觉之菩提大道,阿罗汉成就属第一次飞跃而出六道,菩萨成就属第二次飞跃而出十法界,佛陀属第三次飞跃而出一真法界;六道凡夫没有成就,则依旧轮回不已。天来小子赞曰:率性修大道,法身金刚心。坚固无动转,纵使虚空尽

鬼神,二气之良能

1. 鬼者,阴气回归之良能也,回归自性也,空性般若之女性能量也。【崃按:这里的“鬼”,一点也不可怕,反而是一种温柔体贴的生命能量

2. 神者,阳气彰显之良能也,彰显自性也,大悲方便之男性能量也。【崃按:如果上述的“鬼”是绝代佳人,这里的“神”是旷世英雄了】

3. 鬼神者,阴阳二气交感和合之作用也,自性不二也,无上菩提之人性能量也。【崃按:借用上述的譬喻,这里的二气交感就是英雄、美人之“有情人终成眷属”。——提醒:不可心外求法,这里的英雄、美人都是用来比喻我们每个人拥有的两类生命能量,而不是在谈论生命之外的浪漫爱情故事。】

生命是球,越是打压,越是弹跳

 0. 生命是球,越是打压,越是弹跳

1. 生命是球:必须打气,气足则无惧于一切打压

2. 越是打压:生活之中处处是打压,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莫求无打压,但求气打足

3. 越是弹跳:生命就是能量,要善于开发资源,来取得更多能量,打压就是佛家所谓的“逆增上缘”的资源,可以把它转化为帮助我们弹跳得更高的能量

三细惑:不觉·动·能见·妄现

0.  《大乘起信论》云(大正32·577a):“依不觉故生三种相,与彼不觉相应不离。云何为三?【崃按:本觉下转之乘愿再来,始觉上转之究竟成佛,皆针对此“不觉”而言】

1. 一者无明业相。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觉则不动,动则有苦,果不离因故。【体会:胎藏界的大觉,含摄佛部之大定、莲花部之大悲与金刚部之大智】

2. 二者能见相,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体会:依佛部之大定则不动,依般若无知根本智则无见】

3. 三者境界相,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离见则无境界。【体会:离诸境界而反观自性,毕竟空,无所有】

舜若多性可销亡【宣化上人如是说】

【舜若多性可銷亡】:舜若多,上文譯作最初解,這裏譯為空性。阿難已發廣大心,四宏願心,所以說:縱使虛空之性可以銷滅。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舜若多性是胎藏界本觉下转的空性般若的女性能量,属于性德“自性空”范畴】

【爍迦羅心無動轉】:虛空怎能銷亡。縱使能銷亡的話,但我此堅固真心是不會搖動的。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爍迦羅譯作堅固。【天来小子如是体会:烁迦罗心是金刚界始觉上转的大悲方便的男性能量,属于修德“自性不空”范畴】

我是自己生命里的转世灵童和活佛!

 1. 我是自己生命里的转世灵童和活佛!

2. 佛弟子可以、应该而且必须有上述的自信、自觉和自强的生命能量。

3. 佛教应该是激活生命能量的觉性教育,是属于“活人”的教育,而不是“死人”或“等死”的教育。

4. 说到底,佛教是“今生今世”的教育,“今生今世”就是“一心”的“诸法实相”,里面含摄着“多生多世”的智慧、慈悲和菩提的生命能量。

5. “当下即是”就是“一心”的“今生今世”的“诸法实相”的入口处。

2022-10-30

金刚界的五部:佛金宝莲羯的生命能量

 0. 金刚界始觉上转的五部:佛金宝莲羯的生命能量。【崃按:金刚界属于修德范畴,其“始觉上转”指的就是从众生迷染的因地上转到诸佛觉净的果地。此“始觉上转”即《中庸》所谓的“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 金刚界的佛部:代表觉悟的能量,由本觉和始觉共同构成。

2. 金刚界的金刚部:代表从因地大智能量到果地大圆镜智的能量

3. 金刚界的宝部:代表果地平等性智的能量

4. 金刚界的莲花部:代表从因地大悲能量到果地妙观察智的能量

5. 金刚界的羯摩部:代表果地成所作智的能量

胎藏界的三部:佛莲金的能量

 0. 胎藏界“本觉下转”的三部:佛莲金。分别代表本觉生命能量的三个来源:大定、大悲、大智。【崃按:胎藏界属于性德范畴,其“本觉下转”指的就是以终极维度空间之觉净能量,往下贯彻到众生较低维度空间之迷染能量。此“本觉下转”即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之事实真相。此“本觉下转”即《中庸》所谓的“天命之谓性”。】

1. 胎藏界的佛部:代表本觉生命能量的大定能量。

2. 胎藏界的莲华部:代表本觉生命能量的大悲能量。

3. 胎藏界的金刚部:大悲本觉生命能量的大智能量。

释迦摩尼佛、孔子和老子的会谈

 0. 释迦摩尼佛、孔子和老子的会谈

1. 释迦摩尼佛:多生多世。

2. 孔子:今生今世。

3. 老子:一生一世。

4. 释迦摩尼佛:多生多世含摄今生今世与一生一世。

5. 孔子:今生今世含摄多生多世与一生一世。

6. 老子:一生一世含摄今生今世与多生多世。

7. 释迦摩尼佛:戒定慧。

8. 孔子:智仁勇。

9. 老子:精气神。

10.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今生今世才是我们自身的生命,今生今世之前是祖上九代的生命,之后是宗下九代的生命,前后合称祖宗十八代,就是“多生多世”的生命传承。祖宗十八代与我们自身这一代所需要依循的生命原则是一样的,这就是“一生一世”的真实义。

华人的智慧传承:今生今世

 1. 华人的智慧传承只谈今生今世,这是对生命的洞见。

2. 借用佛法智慧语言来表达:华人的祖先早就知道今生今世就是“诸法实相”。

3. 我们需要用“一心”来对待今生今世,才能够看到“诸法实相”。

4. 须知,今生今世之前的生命属于我们祖上九代的生命;今生今世之后的生命属于我们宗下九代的生命。祖上宗下十八代,就是生命的永恒传承。这是华人的智慧传承,可以用来纠正今日广大宗教徒对待今生今世的错误态度。

This life is enough

 1. You have only this life and it is enough.

2. Yes, it is enough for you to achieve whatever you want to achieve in this life.

3. If you don't care about this life, I don't think  you really  care for many lives before and after this life?

4. Dare to care for this life. Care, Connect and Contribute.

三密相应:视听言动,无不是礼!

0. 三密相应:视听言动,无不是礼

1. 意密相应:回归自性,收视反听,自性法身见而行之,自性慧命闻而知之

2. 口密相应:彰显自性慧命之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 身密相应:彰显自性法身之行,行无不果,果无不圆

纯圆独妙的今生今世

 1. 纯圆独妙的今生今世【空性般若之当下即是】

2. 兼圆众妙的多生多世【无相慈悲之尽虚空、遍法界】

3. 极圆极妙的一生一世【不二法门之今生今世即多生多世】

生命能量:女性能量.男性能量.人性能量

0. 生命能量:女性能量.男性能量.人性能量

1. 依据藏传佛教智慧传承,空性般若是女性能量,慈悲方便是男性能量。

2.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空性般若的女性能量和慈悲方便的男性能量交融和合,就是无上菩提的人性能量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0. 【解释】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影响【崃按:借用这八个字形容乘愿再来的佛菩萨再恰当不过了!】

1. 磨而不磷:形容慈悲方便的厚德载物,犹如金刚不坏,是为金刚界的修德之菩提道

2. 涅而不缁:形容空性般若的明亮洁白,犹如大日普照,是为胎藏界的性德之光明藏

醍醐灌顶是对极圆极妙境界的形容

 1. 醍醐灌顶是对极圆极妙境界的形容

2. 醍醐灌顶不是外在的“蛋糕扑面”式的从头顶浇灌醍醐,而是内在的“无线网络”式的接通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能量。

3. 醍醐灌顶是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感觉无比舒畅,从里到外每一层骨髓、肌肉、皮肤都沐浴在无量觉的光辉里。

4. 醍醐灌顶是身体里的一切负能量都已经转变成正能量之后的生命境界。

Quality Relationships: Out of love

0. Three types of Relationships. 人生的三种关系。

1. Broken Relationships : Out of wants 破裂的关系:这是基于贪嗔痴的关系。

2. Usual Relationships : Out of needs 普通的关系:这是基于互相需要的关系。 

3. Quality Relationships : Out of love. 优质的关系:这是基于慈悲的关系。

爱敬存心:一心

1. 爱:无相慈悲的真爱

2. 敬:空性般若的诚敬

3. 存:缘起中道的平衡

4. 心:诸法实相的一心

怎么才不会活在别人眼里、死在别人嘴里

 0. 怎么才不会活在别人眼里、死在别人嘴里?

1. 不活在别人的眼里:活在别人眼里的人生没有自由,没有自主,当然也没有自在。只有活在自己空性的眼里,才有自由,才有自主,才有自在。须知,天地万物都活在自性般若的眼里。

2. 不死在别人的嘴里:死在别人嘴里的人生充满愤怒,充满对抗,充满苦难。只有活在自己慈悲的嘴里,才能喜悦,才能化解,才能幸福。须知,天地万物都活在自性的慈悲能量里。

藏传佛教修行的二界:胎藏界和金刚界

0. 藏传佛教修行的二界:胎藏界和金刚界

1. 胎藏界的密法:这是立断顿超的法门,理上说的性德之大德一定是这样的!然而,理可顿悟,事须渐修,所以才不得不说金刚界的修德之大道。

2. 金刚界的密法:这是菩提道次第的法门,事上说的修德的大道一定是这样的!然而,事虽渐修,理须顿悟,修行次第的每一步都是目的地啊!

3. 金胎不二的密法:这是一心的诸法实相法门。在这个密法里,含攝着理事圆融无碍法界和事事圆融无碍法界。大悲方便的佛父和空性般若的佛母交融互感,契入一切诸佛的大觉海。【崃按:佛父和佛母都是我们成佛所必须的生命能量,不可心外求法啊,起淫秽心,堕入大阿鼻地狱!】

活在自己念佛的眼里,死在自己念佛的嘴里

 1. 活在自己念佛的眼里:这里说的是空性的佛眼啊,天地万物都活在极圆极妙的自性弥陀的佛眼里。这个“许汝法身活”的真实承诺,不是别人对你的承诺,而是你对自己的承诺啊!这是“生则决定生”的真实义。

2. 死在自己念佛的嘴里:这里说的是慈悲的脚步,一步一脚印,步步生莲华,在“唯心净土”的境界里,一切烦恼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啊。这个“打得妄念死”的真实成就,不可“心外求法,身外证得”,而是在“今生今世”的身体历程之中成就啊!这是“往则实不往”的真实义。

醍醐灌顶比喻大乘圆教生命境界

 0. 醍醐灌顶比喻大乘圆教生命境界

1. 佛法智慧传承善于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来解释深密的佛法。这里的“醍醐”就是用最美味的食物来比喻最圆妙的佛法。

2. “醍醐”比喻着食指所表的“极圆极妙·圆摄四土”的净土法门。【崃按:因为我主修净土法门,所以我说净土法门是“醍醐”,你不用不服气,你只要把你主修的法门当作“醍醐”就可以了。这就是佛法的圆通、圆妙之处。】

3. “熟酥”是仅次于“醍醐”的美味食物,用来比喻中指所表的“兼圆众妙”的一真法界,也就是“普渡众生”的“唯心净土”。

4. “生酥”是仅次于“熟酥”的美味食物,用来比喻无名指指所表的“纯圆独妙”的声闻法界,也就是“自渡成佛”的“阿罗汉境界”。

5. “酪”是凝固的牛乳与“乳”是新鲜牛乳,都是人体所需的食物,分别用来比喻尾指所表的“略圆略妙”的人天乘,以及“不圆不妙”的三恶道。【崃按:佛法智慧传承的圆妙在此,“乳”是新鲜食物比喻胎藏界的性德,不像后面的“酪”、“生酥”、“熟酥”和“醍醐”都是经过人工处理的食品比喻金刚界的修德。三恶道虽然没有金刚界的修德,可是胎藏界的性德,祂们一分也没有减损啊!华严宗“五时说法”的“第一时”说的就是华严经,用的恰恰就是“如牛出乳”的比喻,来形容这个极圆极妙的胎藏界性德。】


华文词语里含攝的智慧:沟通

 0. 华文词语里含攝的智慧:沟通禅解

1. 沟通禅解一:沟就是Gap,通就是Bridging,所以沟通就是“搭桥来跨越鸿沟”的意思。这里涉及了搭桥的意愿、创意、技术,智慧、慈悲和勇气,三而一,一而三,缺一不可。

2. 沟通禅解二:沟就是Channel,通就是access,所以沟通就是“获得正当的管道”的意思。这里涉及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必须保持开放的心灵,才能获得成功。

3. 沟通禅解三:沟就是flow like a stream,通就是unleashing of energy,所以沟通就是“生命能量如风之吹·如水之流”的意思。这里涉及了藏传佛教“胎藏界”性德的纯圆独妙境界与”金刚界“修德的兼圆众妙境界的交融和合。

学佛就是学能量管理

 1. 佛,就是觉悟的能量;学佛,就是学能量管理,学变六道轮回的负能量为乘愿再来·普渡众生的正能量

2. 生命就是能量。然而,生命能量分为负能量和正能量两种。

3. 不管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都是生命能量,每个人都拥有无量的生命能量。

4. 地狱众生的无量的生命能量都是负能量,所以我们形容祂们“活在大苦海”里,八寒地狱,八热地狱,屎尿地狱,刀山地狱,火海地狱,乃至于永劫轮回的阿鼻地狱,这些通通都是生命能量啊!

5. 乘愿再来的佛菩萨的无量的生命能量,都是正能量,所以我们形容祂们“活在大觉海”里,十方三世佛共享的清净法身,一切诸佛各自开创的报身佛净土,由报身佛变现的百千亿化身,救渡无边众生,直到众生度尽,一个不少,这些通通都是生命能量啊!

6. 学佛,学的不是别的,而是学把大苦海和大觉海里的生命能量给接通起来,大苦海的一切众生逆流而上,直到大觉海,究竟成佛;大觉海的一切诸佛顺流而下,直到大苦海,普渡众生。

7. 把大苦海和大觉海的能量给接通起来,这就是大乘圆教“法界缘起”的生命境界。这是一个生佛不二、净染一如的生命境界。

2022-10-29

周易之咸恒二卦禅解:二气交感互用之般若德与菩提道

 0. 周易全书六十四卦,分为上下经,上经三十卦讲天道(先天易;未有人类的自然界),下经三十四卦讲人道(后天易;既有人类的人文界);上下经合而观之,讲的是天人合一之大道大德(全天易;自然界和人文界的圆融无碍)。

1. 此处专讲下经人道的开头二卦:讲男女感应的咸卦之大德与夫妇和合的恒卦之大道。

2. 咸卦的“咸”,意思是“无心之感”,也就是“至诚感通”的大德。此处的大德,指的是性德。

2.1 咸卦的卦象:泽山咸,泽为少女,山为少男;少女在上,少男在下,为男求女之象。泽之阴气下降,山之阳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之象也。

2.2 咸卦“男求女之象”禅解:“男”比喻“六道凡夫”之“补特伽罗”(轮回主体),“女”比喻“胎藏界”之“本来面目”(自性空之赤裸裸·光灿灿),“求”比喻“反求诸己”之“回归自性”。【崃按:须知,此处之“求”,不可“心外求法”。故“求女”并非求外在的女色,而是求内在的女性,指的是看破外在“男”相之污染表象,洞见内在“女”性之清净本体。】

2.3 咸卦之般若德:“无心之感”之“至诚感通”的大德,表现为“以虚受人”,虚怀若谷,圆明如镜,汉来现汉,胡来现胡。此乃空性般若之大德,属“纯圆独妙”之性德能量也。

3. 恒卦的“恒”,意思是“有心之亘”,也就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大道。此处的大道,指的是修德的大道。

3.1 恒卦的卦象:雷风恒,雷为长男,风为长女;长男在上,长女在下,为“夫妇各居其所之象”。雷震于天上,风行于地上,夫妇各自发挥其家庭里分工合作的生命能量与功能。

3.2 恒卦“夫妇各居其所之象”禅解:长男比喻大悲方便的佛父,寂而常照,空即是色,方便有多门;长女比喻空性般若的佛母,照而常寂,色即是空,归元无二路。

3.3 恒卦之菩提道:“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之“有心之亘”,表现为“以立不易方”,以不变应万变,随类现身,应机说法,以无量法门,普渡无边众生也。此乃悲智双运之大道,属夫妇和合“兼圆众妙”之修德能量也。

阿底峡尊者和宗喀巴尊者对欢喜佛的态度

1. 由于佛教戒律中,僧侣是禁止性交的,故以世俗眼光来看“无上瑜伽部”欢喜佛(欢喜法)的教义,容易被认为是一种性交的鼓励。【崃按:无上瑜伽部是真实的佛法,必须用清净心来加以体会。如果用淫欲心去看,就堕入到阿鼻地狱去了。那不是佛法的问题,不是“法病”;而是修行者自己的问题,是“人病”。不得其人,其法不传啊!】

2. 11世纪,印度阿底峡大师(Atiśa Dīpankara Śrījñāna 982--1054;享年72岁,留下智慧宝典《菩提道灯论》)到达西藏之后,便开始反对僧侣与信女性交,认为“出家众应严守梵行,若修欢喜法,将使佛法断绝,一般行者不应修行欢喜法”。到了14世纪,黄教宗喀巴祖师(1357--1419;享年62岁,留下智慧宝典《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为对300年前阿底峡尊者智慧宝典《菩提道灯论》的“接着说”)(首代的达赖班禅的老师)开宗立派时,直接严禁僧侣修行欢喜佛法,“欢喜佛”仅成为一种供奉的佛像。即使是在家众要修行双身法, 也要有相当的基础。【崃按:从阿底峡到宗喀巴,我们清楚看到藏传佛法智慧传承的生命力。两位尊者对欢喜佛的态度,值得我们关注。两位尊者并不是反对“无上瑜伽部”的欢喜法,而是唯恐肤浅无知之辈的误解和毁谤,而对佛法智慧的传承造成灾难,所以不得不对广大信众的修持方法,做出符合实际的调整。】

3. 在藏传佛教中,彼岸的超验智慧“般若”代表女性的创造活力,另一种修炼方式“方便”代表男性的创造活力,分别以女阴的变形——莲花男根的变形——金刚杵为象征,通过想像的和真实的男女交欢的瑜珈方式,亲证“般若”与“方便”融为一体的极乐而涅槃的境界。这就是“欢喜佛”的宗教寓意。【崃按1:这里描述的就是欢喜法智慧传承的“门道”,外行人只是看到“热闹”,而造下谤佛的口业而已。这里的“男女交欢”绝对不是用淫秽心看到的“乱搞男女关系”,而是清净心洞见的“行周公之礼”。实际上,无上瑜伽部的修行次第虽然是建立在“事部”、“行部”与“瑜伽部”的基础上的最高佛法修行境界,但是只要用一颗“纯洁的童真之心”来看,,一点都不复杂,就是回归到“天理流行”的境界而已。宋明理学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生命境界,就是欢喜法的生命境界啊!】【崃按2:《周易》六十四卦里的第三十一卦《咸卦》和第三十二卦《恒卦》,也就是相对于上经(天道)的下经(人道)开头二卦,讲的就是男女感应和夫妇和合之道啊!“男女交欢”的追求和实践,本来就是物种生命传承的“天理”啊,哪来的“淫秽”呢?那些因为自己淫欲心太重,而拼命反对欢喜法的人,真的需要好好反省一下啊!

欢喜佛供奉在藏密五大教派是一种修行的“调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机缘”。宗喀巴大师说:“调心要令信所缘”,对著欢喜佛“观形鉴视”,渐渐习以为常,多见少怪,欲念之心自然消除。但宗喀巴是反对僧侣从事淫行的,所以严禁僧侣从事欢喜法。

明王那凶恶的面目不仅仅是用来吓退外界妖魔,更主要的是可以用来对付自身内孽障。而与这看似残暴的明王合为一体的妩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时必不可少的伙伴。她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经》上的话来说,叫做“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她以爱欲供奉那些残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后再把他们引到佛的境界中来。与显教多数派别所主张的非存在(“无”)不同,藏密五大派都肯定现实世界是存在的(“有”)。在肯定万物的基础上,藏传佛教认为阴阳两性的结合是宇宙万物产生的原因,也是宗教最后的解脱。“欢喜佛”正是这种理论观念的图解。

父母合一常寂光:佛父寂而常照,佛母照而常寂

1. 父母合一·常寂光土的中道实相:佛父寂而常照,佛母照而常寂

2. 母性空性般若的能量·自性空的涅槃四德:佛母照而常寂,染患斯寂,究竟成佛;以般若无知根本智,看破“常乐我净·四颠倒见”的污染表象之“色”,洞见“常乐我净·涅槃四德”的清净本体之“空”。此乃“色即是空”之回归自性。

3. 父性大悲方便的能量·自性不空的涅槃四德:佛父寂而常照,法王起坐,乘愿再来;以大悲方便后得智,贯彻一切诸佛“常乐我净·涅槃四德”于一切众生“常乐我净·四颠倒见”之中,法身之“空”于尽虚空、遍法界之“色”中圆满彰显。此乃“空即是色”之彰显自性。

大手印

1.“大”,佛教的大心大愿,“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精神;人文话语则是大境界、大悲悯、大爱、大善。更具体说,是要跳出个人、群体、教派、民族、国家的局限,站在人类的高度观照世界,甚至要跳出人类的局限,站在众生——一切生命的高度观照世界,以对全人类、对一切生命都有益的大爱、大善、大和谐为价值标准。这其实也是人道主义和普世价值的话语表述。【“大”的价值观:自性空的纯圆独妙】

2. “手”,代表入世以及诸多缘起和现象,代表佛教的利众精神;中国作家雪漠将它阐释为入世的行为、积极的利众、贡献社会,人文话语则是:通过行为实现人的价值——活出人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来自“手”,让人觉得生活值得一过、此生没有白来的理由来自“手”,“手”就是“要在飞快消失的岁月中建立岁月毁不掉的价值”。“大”、“印”只有体现在“手”的行为上才有意义,没有利众行为的境界和智慧只是空谈、狂慧【“手”的人生观:自性不空的兼圆众妙】

3. 但是,没有“印”的“手”和“大”则会陷于执著。凡有执著,必无自由,一旦执著,你便心有所牵有所缚,你便不再是心的主人,成了你执著对象的奴隶了。所以,要入世但不要执著。永远觉醒清明于当下,触目随缘,快乐无忧。做事如彩笔描空,描时专注,描后放下。心中空中皆了无牵挂。当下关怀,终极超越。当下关怀就是积极入世,终极超越就是不执著。【“印”的世界观:自性不二的极圆极妙】

如是体会:那洛瑜伽

  1. 拙火瑜伽:为那洛六法的基础,目的是驾驭能量在体内经脉和脉轮中的运行,主要着重于脐轮。【体会:根本瑜伽
  2. 幻身瑜伽:通过观察镜中幻影等方法,认识到自身和万物的如幻不实,主要着重于顶轮。【体会:观幻瑜伽
  3. 光明瑜伽:结合禅定和睡眠,认识到进入睡眠时出现的母净光并与之融合。【体会:与道教睡功卧禅相通!】【入定瑜伽
  4. 梦瑜伽:于梦中认识自己正在做梦,明白了梦境的虚幻,控制梦境、做清明梦,更进者修行梦中明光,并且体认白天生活有相似的虚幻性。【体会:与道教睡功卧禅相通!】【体会:观梦瑜伽
  5. 中阴瑜伽:目的是在死后的中阴境界能够悟道和解脱。【体会:死后是烦恼断尽的境界语。此即“悟道瑜伽”】【崃按:学佛人不可肤浅,把“死后”当成是这个身体历程之后,那就变成是“心外求法”的邪魔外道了,须知“死后”是在这个身体历程之中的境界提升啊!这一点太重要了,否则佛教变成是“死人的宗教”了,这是毁谤佛法,要堕阿鼻地狱的啊。你还狡辩说,你什么也没说,可是你的每个念头,每个行动,都在毁谤佛法,你还不知道,真真愚痴到了极点!这是对你的“狮子吼”,希望你立马觉悟,改过自新,做一个“行动中的佛菩萨”!
  6. 迁识瑜伽:又称破瓦法,打通能量通往顶轮(梵穴)的途径。在死亡的刹那,灵识从此出体而成就。【体会:死亡是“乘愿再来”的境界语。此即“法界瑜伽”。上述的“狮子吼”亦适用于此,兹不赘述。】

学佛成败的关键:身体就是萧何

1. 用大拇指所表的五眼圆明来观照身体的圆摄四土【一如佛性的诸法实相】

2. 用食指所表的佛眼具足来观照身体的常寂光土【本来佛心的赤裸裸·光灿灿】

3. 用中指所表的慧眼见真来观照身体的实报庄严土【再来佛心的一真法界】

4. 用无名指所表的法眼清净来观照身体的方便有余土【后来佛心的二乘法界】

5. 用尾指所表的天眼通达与肉眼简择来观照身体的凡圣同居土【“后来的后来”的佛心的六道法界】

补特伽罗是撒旦,众魔之王!

 1. 补特伽罗是撒旦,众魔之王!

2.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从古至今,学佛者众,成道者寡,根本原因在于不认识“补特伽罗”这个众魔之王!

3. 在印度佛法历程里,最早看到“补特伽罗”这个众魔之王的是“部派佛教时期”(388BC--88BC)早期“四大部派”之一的“犊子部”。可惜,当时犊子长老一提出这个真知灼见,立马遭到众人的非议和打压。众人以为,佛陀主张“无我”,你怎么可以提出一个“补特伽罗”的“我”来作为六道轮回的主体?

4. 当初反对“补特伽罗”这个众魔之王的众人,一方面他们没有错,因为他们站在佛陀“无我”的视角来看;一方面他们错了,他们忘记站在众生“我”的视角来看。虽然你站在超然的“无我”立场或更胜一筹,住在“无我”的生命境界(恐怕没有,如果是入境界者,必然不会如是外在而肤浅);然而众生被困在“我”的生命境界,备受折磨,“补特伽罗”这个众魔之王无情地把他们推落“不堪忍受”的大苦海里去啊!【崃按:依据佛教历史文献记载,犊子部以外的部派虽然口头上反对“补特伽罗”的洞见,实际修行的法门却依据这个洞见而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可见纸是包不住火的,真理之火总要烧毁妄念之纸!】

5. 所以,在21世纪的今天,学佛者当以大心量包容各家各派的学说,随文入观,提高自己的修养,来证得极圆极妙的生命境界。

6. 当知,依念佛法门的深妙禅,看破“补特伽罗”这个众魔之王的表象,我们立马洞见,其本质是“真如佛性”啊,虽然外表已经被扭曲得完全变形了!念佛人啊,当作如是观,如是行,如是成就自己和众生

密乘修行四次第:事·行·瑜伽·无上瑜伽

0.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用“色”和“空”二字来说明密乘修行次第,简单明了!

1. 密乘修行的第一个次第:事部,重视通过事相的各种仪式、物品来奉侍诸佛,是为“业瑜伽”(Karma Yoga)。这个层次的修行,用上中下、三分法来说:上中下三分都是“色”,没有“空”可言。【天来小子体会:凡圣同居土的事法界】

2. 密乘修行的第二个次第:行部,不只是重视通过事相的各种仪式、物品来奉侍诸佛,而且重视内心空性的观照来提高修行的层次,是为“智瑜伽”(Jnana Yoga)。这个层次的修行,用上中下、三分法来说:中下二分是“色”,上一分是“空”。【天来小子体会:方便有余土的理法界】

3. 密乘修行的第三个次第:瑜伽部,虽然也还通过事相的各种仪式、物品来奉侍诸佛,但是主要精力投注在内心空性的观照来开启拥抱一切众生的大爱,是为“信瑜伽”(Bhakti Yoga)。这个层次的修行,用上中下、三分法来说:下一分是“色”,中上二分是“空”。【天来小子体会:实报庄严土的理事圆融无碍法界】

4. 密乘修行的第四个次第:无上瑜伽部,重视通过内心空性的观照来实现“即身成佛”的终极目标,是为“王瑜伽”(Raja Yoga)。这个层次的修行,用上中下、三分法来说:上中下三分都是“空”,没有“色”可言。【天来小子体会:常寂光土的事事圆融无碍法界】

密乘二界:胎藏界是性德,金刚界是修德

1. 密乘二界之“金胎不二”表无上菩提的中道:胎藏界是性德,金刚界是修德,性修不二;性德是女性(佛母)能量的空性般若,修德是男性(佛父)能量的大悲方便;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女一男之谓人,一性一修之谓佛,说的都是诸法实相的“一心”。此“一心”,离四句,绝百非,不可思议,一说便错,一想就歪。然而,此“自性空”之“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并非“顽空”之执着可体会,恰恰相反,必须是接通“妙有”之修德,方为“真空”之性德。

2.  密乘二界之“胎藏界为性德”:胎藏界是性德的“真空”,金刚界是修德的“妙有”。《中庸》,一开头就说“天命之谓性”,此“天命”即是“胎藏界”,不可修,但可回归自性而证得空性般若之“自性空”;此“自性空”不是修德,而是性德之天命,不可不知。从“自性空”之性德天命,在佛并没有增加一分,在地狱众生并没有减损一分。俗话所谓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意思的“成佛”,并不是修来的,而是“本来是佛”,而且是“一切现成”的。上上利根之辈,不假修证,当下屠刀,立地成佛,指的就是猛然回头,立马与性德天命接通。

3.  密乘二界之“金刚界为修德”:胎藏界是性德的“真空”,金刚界是修德的“妙有”。《中庸》接下来的两句话“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此“道”此“教”就是金刚界修德之“道”之“教”。金刚界修德,指的是无相慈悲的“自性不空”,此“自性不空”,在佛则圆满无缺,在地狱众生则残缺不堪。俗话说“大道大如天,各人走一边”,意思是“条条大路通罗马”,重点在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实践,这强调的是金刚界修德的重要。

4. 总之,如果说胎藏界性德是立断顿超·“纯圆独妙”的如来藏缘起“真空”法门,则金刚界就是缓断渐超·“兼圆众妙”的阿赖耶缘起“妙有”法门,而“金胎不二”就是圆断圆超·“极圆极妙”的法界缘起“实相”法门。

体会鬼神:鬼者,回归自性;神者,彰显自性

 1. 体会鬼神:鬼神并不是迷信的东西,而是生命能量的两个方向,古人把这两个生命能量的方向称为“二气之良能”,意思是:鬼神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趋势与作用。

2. 鬼者,回归自性——古人说“鬼者,归也”,说明鬼表的是阴性生命能量的回归趋势与作用。念佛法门里面“往生”二字的“往”,表的就是阴性生命能量的趋势与作用。回归自性,就是回归“胎藏界”的性德,也就是所谓的“胎藏密”。

3. 神者,彰显自性——古人说“神者,申也”,说明神表的是阳性生命能量的彰显趋势与作用。念佛法门里面“往生”二字的“生”,表的就是阳性生命能量的趋势与作用。彰显自性,就是彰显“金刚界”的修德,也就是所谓的“金刚密”。

4. 鬼神者,自性的自然趋势与作用也——合而观之,鬼神二字表的是双性与双向的生命能量的趋势与作用。念佛法门里面“往则实不往,生则决定生”,表的是大圆满的生命境界在于修德的彰显,而不是性德的回归。不可不知,修德的彰显不离性德的回归,也就是“性修不二”的中道缘起,也就是藏传佛教所谓的“金胎不二”(“金刚密”与“胎藏密”的圆融)。

You are Your Body!

 1. You are Your body, no more no less.

2. Your Body is not just your Life Partner as what we often heard, your Body is actually your Undivided life.

3. Listen to your Body and you will discover that you have been treating your Body in a totally wrong approach from the beginning.

4. Firstly, your Body embodies everything under the sun as well as connecting to your Naked Soul if you listen to her/him deeply with tremendous courage.

5. Secondly, your Body embodies your mind which connects with all sources of Wisdom traditions in the history of humankind if you listen to her/him with an open mind.

6. Last but not least, your body embodies your heart which connects with the Love of God if you listen to her/him with a big heart.

7. In short, your Body is actually a Holy Trinity if you are able to listen to her/him with Undivided attention.

2022-10-28

Holy Trinity: 一佛二菩萨·三身佛

 1. Holy Trinity: 一佛二菩萨·三身佛。

2. “三合一”的智慧传承的特殊表达方式,值得我们注意。

3. 圣父:基督教里的“至高无上”的天主,我们把祂与佛教智慧传承接通,祂不是忉利天,也不是大梵天,也不是摩醯首罗天,而是远远高于这三者,居住在常寂光土的法身佛,可以“强为之名曰”:终极维度的“天”。

4. 圣子:基督教里的“至深无下”的救主,从神之子,降格为人之子,再降格为奴隶之子,再降格为死囚之身,我们把祂与大乘佛法智慧传承接通,祂不只是阿罗汉,不只是法身大士,不只是究竟成佛,而是深深低于这三者,居住在众生法界的化身佛,可以“强为之名曰”:一切维度的“地”。

5. 圣灵:基督教里的“不二作用”的沟通桥梁,从圣父所法是确定的,从圣子所发含有不确定性。圣父是理,圣子是心;理属纯真一元,心属真妄二元。圣子若真心,则圣灵为父子共发;圣子若妄心,则圣灵为圣父所独发。接通佛法智慧传承,圣灵落在六道,被扭曲为“补特伽罗”,不与理合;圣灵提升到阿罗汉声闻法界,脱掉了“见思惑”脏衣,变成“阿赖耶识”,稍与理合;圣灵提升到一真法界,变成“真如自性·究竟成佛”的报身佛,与理相合;圣灵提升到常寂光土,而后“乘愿再来”,变成“法界缘起“的能量,理在气中,流行于天地之间。

法眼、慧眼,孰先孰后?

0. 五眼圆明:肉眼简择,天眼通达,法眼清净,慧眼见真,佛眼具足。【崃按:我们这里的顺序是法眼在前,慧眼在后,依据的是《无量寿经》。在其他地方,譬如圣严法师所依据的智慧传承,慧眼属阿罗汉境界,法眼属法身大士境界。不可不知。】


1. 【净空法师如是说:第三“法眼清净·缘俗谛智”(大乘始教·阿赖耶缘起)】第四,「慧眼」。望西法師說,「緣真諦智(真心)」,前面法眼是緣俗諦智(妄心),世俗的智慧,慧眼是真實的智慧,「能照空理,故名慧眼」。見性是慧眼,見種種法(相)叫法眼。知道種種法的性相、理事、因果,這是法眼;從法相當中見到自性,這是慧眼。所以它能見空理,也就是能見到一切法“相有性空”、“事有理無”。所以說“萬法皆空”,這是慧眼,萬法皆空是慧眼。萬法的有是假有、是幻有、是妙有,這是慧眼所見的,能知自性,能知萬物的理體。憬興法師說:「慧眼即以空智為體,照真空理。」


2. 总之,慧眼在相上能見到性:看破妄心之假相,洞见自性之真空;故曰“慧眼见真”。

在人生旅程中,要不断回头,才能看清楚前方的道路

 1. 在人生旅程中,要不断回头,才能看清楚前方的道路

2. 人生旅途就是觉悟之旅,不断回头就是般若智慧,前方道路是一条慈悲的道路。

3. 成佛的道路,起点是般若智慧,中途的每一步都是慈悲的脚步,终点是无上菩提。

念佛人的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念佛人的三观:

1. 自性弥陀价值观:以空性的眼睛,观自性弥陀是一切价值纯圆独妙的源头活水 [the uniqueness of Amitabha-Nature is the sources of all values]

2. 唯心净土人生观:用慈悲的脚步,印证唯心净土是兼圆众妙的人生境界 [the commonalities of Pure Land Heart enable the celebrations of all lives.]

3. 身土不二世界观:用菩提的一心,温柔体贴身土不二是极圆极妙的人间净土,念佛人需要为这个世界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 [the ultimate dimension of the yoga of the Amitabha-Nature and the Pure-Land Heart is the most beautiful and peaceful world for everyone.] 

2022-10-27

离四句、绝百非VS即四句、继百非

1. 离四句、绝百非:自渡的诸法实相·自性空

2. 即四句、继百非:普度众生的乘愿再来·自性不空

3. 若即若离四句、不绝不继百非:觉行圆满的生佛不二·自性圆妙

八不中道

1. 诸法实相的妙体,由“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八不而显。

2. 横破生灭常断一异来出八迷,竖穷生灭、不生不灭、亦生灭亦不生灭,非生灭非不生灭五句(因为求生灭不得,所以说不生不灭。生灭既去,不生不灭,亦生灭亦不生灭,非生灭非不生灭诸句自崩。如就生灭,对一异等六迷亦如此),洗颠倒之病,令毕竟无遗,即是中道实相。

3. 如此就八不即是无依无得无所有中道正观,亦即诸法实相,所以八不是二谛法门的极致。

4. 由此八不开显正观,了因缘性空而生二慧。二慧是实慧、方便慧,方便慧是鉴有不取,实慧是观空不证。

5. 如《中观论疏》说:“二慧由二谛而发,二谛因八不而正……以不悟八不即不识二谛,不识二谛即二慧不生。”

6. 又说:“八不者盖是正观之旨归,方等之心骨。定佛法之偏正,示得失之根原。迷之即八万法藏冥若夜游,悟之即十二部经如对白日。”

7. 又《大乘玄论》说:“八不者盖是诸佛之中心,众生之行处也。……竖贯众经,横通诸论也。”

轮回的负能量枢纽:Pudgala

1. In Buddhism, Pudgala means the entity that reincarnates as an individual or person, i.e., the bundle of tendencies that keeps an individual reincarnating until they attain enlightenment.

2. 天来小子如是翻译:在佛学里,补特伽罗意指作为轮回实体的个体或个人,也就是直到开悟之后才能挣脱的让个体不断轮回的业力牵引。

3.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一切能量都是生命能量,补特伽罗的业力也是生命能量,虽然是已被严重扭曲的生命能量。说到底,补特伽罗就是被严重扭曲的真如佛性。

4. 佛弟子只要明白补特伽罗的本质,就会对佛法深信不疑

“无我”是“我们”,是“我”的生长,而不是灭亡

 0. “无我”是“我们”,是“我”的生长,而不是灭亡

1. 从六道凡夫的“我”到阿罗汉的“我们”,是第一次飞跃的成长。

2. 从阿罗汉的菩萨的“我们”,是第二次飞跃的成长。

3. 从菩萨到佛陀的“我们”,是第三次飞跃的成长。

4. 从佛陀到众生的“我们”,是终极飞跃的成长。

离四句:小·大·亦小亦大·非小非大

1. 大拇指表离四句的一心【诸法实相的离四句·绝百非】

2. 食指表法界缘起的非小非大【从佛陀到众生的境界:果地受用的佛陀教育】

3. 中指表真如缘起的亦大亦小【从菩萨到佛陀境界:因地修行的第三次飞跃】

4. 无名指表阿赖耶缘起的大【从阿罗汉到菩萨境界:因地修行的第二次飞跃】

5. 尾指表业感缘起的小【从凡夫到阿罗汉境界:因地修行的第一次飞跃】

The four perspectives: Yes •No •Both •Neither

 1. The four perspectives: Yes •No •Both •Neither.

2.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I say Yes.  I feel with the power of love and I embrace the whole world.

3. From the top of my mind, I say No.  I see through the external layers of the life and I see nothing. 

4. When my heart meets my mind, I say Both Yes and No. I love both the world and the nothingness.

5. When my mind meets my heart, I say Neither. I keep a distance away from myself and others.

6. Finally, I remind myself not to get caught in any one of the four perspectives by embracing, while keeping a aesthetic distance from, all of them. 

无我无不我:自在而自由,自由本自在

 1. 无我:佛法所谓的“无我”,是一个很简单的生命事实真相,可是却被人们在头脑里搬弄概念,变得很抽象、很复杂。

2. 人们搞错了,“无我”根本不是概念,“无我”就是一种很自在的生命体验。“无我”的自在,是自由生命的本体;“无不我”的自由,是自在生命的作用。自由自在,是生命的质量。

3. “我”是一种很不自在的生命体验,不断地重犯一样的错误,不断地遭遇一样的苦难,不断地感受一样的冤屈。简单地来说,就是不断地轮回,在苦、乐、不苦不乐之间轮回不休。

4. “我”就是六道轮回的苦主,内心充满了贪嗔痴慢疑,在三恶道里受苦,在人天里享受短暂而相对的快乐。【崃按:“我”在佛法里的名字是“补特伽罗Pudgala”。】

5. “无我”就是“我”的扩展,看到原来在“我”的狭隘空间之外,有一个更加高大的空间。共有三次飞跃。

6. “无我”的第一次飞跃:就是“我”不再受困于六道轮回“你是你,我是我”的监牢之中,而是提升到“我们都是证得空性智慧的阿罗汉”的声闻法界的生命境界。

7. “无我”的第二次飞跃:就是“我”不再停留在“我们不再轮回”的阿罗汉生命境界,而是提升到“我们都是证得无相慈悲的菩萨,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一真法界的生命境界。

8. “无我”的第三次飞跃:就是“我”在法身大士的生命境界的基础上,最后提升到“我们都证得了无上菩提的妙觉位,一切诸佛都是自己”的大涅槃的生命境界。

9. “无我”的大圆满:就是“我”从“业感缘起”的“四颠倒见”,变成了“真如缘起”的“涅槃四德”。在法界缘起里,凡夫的“四颠倒见”和诸佛的涅槃四德一点分别也没有,这就是生佛不二,净染一如的生命大圆满的境界。在法界缘起的生命境界里,我们都懂得怎么用心体贴和温柔拥抱每一个生命,让每个生命都找到自己的位置,没有众生,没有诸佛,只有诸佛实相的一心。离四句,绝百非。

2022-10-26

一辈子被困死在业感缘起里,如何脱身?

 1. 我们六道凡夫一辈子被困死在业感缘起里,如何脱身?

2. 唯有看破万法的表象,洞见诸法实相。

3. 唯有放下无尽烦恼,提起无量法门。

4. 唯有自在从容中道,自由飞翔九天。

5. 唯有随缘一切众生,不变一切诸佛。

6. 唯有念佛唯心净土,行道自性弥陀。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1. 缘起论启示世间万法是“无常”的,好的可能变坏,坏的也可能转好,因此,即使一时遭遇困难、挫折,只要能坚韧不拔的朝向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逆境终将成为过去,所以无常”为人生带来无穷希望

2. 诸法既是因缘所生,自然空无自性,无自性便无法自我主宰,所以说“无我”

3. 若能观照缘起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就能远离贪欲、憎恨、愚痴三毒烦恼

4. 烦恼是系缚众生,使众生不能解脱自在的最大障碍;烦恼既除,当然就能获得生命的解脱。

转贪嗔痴为智仁勇

0. 转负能量为正能量:能量管理。譬如转贪嗔痴【贪为因·嗔为果&痴为缘】为智仁勇【智为因·仁为根本·勇为究竟】。

1. 转痴为智:静心反观内心的痴,犹如阳光普照黑暗的幽谷一样。

2. 转嗔为仁:温柔拥抱内心的嗔,犹如慈母拥抱啼哭的婴儿一样。

3. 转贪为勇:毅然制止内心的贪,犹如将军征服凶残的魔军一样。【降伏镜里魔军】

四好·四真·四善

1. 儒家四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崃按:这是从“业感缘起”到“阿赖耶缘起”的生命境界】

2. 道家四真:存真心,说真话,行真事,做真人。【崃按:这是从“阿赖耶缘起”到“真如缘起”的生命境界。

3. 佛家四善:存善心,说善话,行善事,做善人。【崃按:这是从“真如缘起”到“法界缘起”的生命境界。】

4. 儒释道合一的诸法实相:四圆(存圆心、说圆话、行圆事,做圆人)·四妙(存妙心、说妙话、行妙事、做妙人)。【崃按:这是从“法界缘起”回归到“业感缘起”的生命境界。】

独体本诚体,诚体而独体

1. 诚体无极圆,独体太极妙。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

2. 诚体而独体,独体本诚体。独体是诚体的独体,诚体是独体的诚体。

3. 诚体极圆,独体极妙。诚体极圆含摄华严宗“兼圆众妙”的生命境界,独体极妙含摄天台宗“纯圆独妙”的生命境界。

用空性的心,来用眼耳鼻舌身五根

0. 用空性的心,来用眼耳鼻舌身五根

1. 用空性的眼睛来看:万物静观皆自得。

2. 用空性的耳朵来听: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这是天籁之音的生命境界。

3. 用空性的鼻子来嗅:五分法身香,宝香普熏三千大千世界。

4. 用空性的舌头来尝:一口吸尽西江水。

5. 用空性的身体来触:一丝不挂地,全身和“真空”接触与被接触,打破虚空笑满腮。

唯心净土的衣食住行

 1. 唯心净土的衣食住行。唯心净土之心乃妙心,故其衣食住行,皆无不妙。

2.  唯心净土之四妙:妙衣、妙食、妙住、妙行。

3. 妙衣:净土菩萨以戒为衣。

4. 妙食:净土菩萨以禅悦为食。

5. 妙住:妙住在涅槃岸上的自性弥陀。

6. 妙行:妙行在菩提道上的唯心净土。

舍六七识,用五八根

1. 舍识用根:舍六七之识,用五八之根。

2. 舍六七之识:放下第六意识的智力之刀与第七末那识的情绪之纠缠。【转第六意识智力之刀为妙观察智之剑,转第七末那识情绪之纠缠为平等性智之温柔体贴

3. 用五八之根:提起眼耳鼻舌身五识背后的五根,则诚体法身之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触,一一妙色、妙音、妙香、妙味、妙觉,尽皆现前;提起第八阿赖耶识背后的大圆镜智,则独体慧命之纯圆独妙存焉。

2022-10-25

自性弥陀无极圆,唯心净土太极妙

 1. 自性弥陀无极圆:自无极“真空”的“如来藏缘起”视角,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是为“空宗”。印度的中观学派与中国的法华宗,代表这个视角。

2.  唯心净土太极妙:自太极“妙有”的“阿赖耶缘起”视角,太极本无极,无极而太极,是为“有宗”。印度的唯识学派与中国的华严宗,代表这个视角。

3. 无极太极的菩提大道:自极圆极妙“空有一如”的“法界缘起”视角,生佛不二,是为“空有不二宗”。印度的如来藏学派与中国的净土宗,代表这个视角。

0.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中国的法华宗、华严宗与净土宗,对于印度的中观学派、唯识学派与如来藏学派智慧传承的弘扬,是在“照着讲”的基础上“接着讲”的,读者必须善于体会。上述文字对于法华宗、华严宗与净土宗智慧传承的弘扬,亦复如是,仅仅是借用语言和观念的手指,来指向诸法实相的圆月。读者当望向月亮而心领神会,切莫望向手指,而耗费生命能量于口舌之争。

诸法实相:离四句,绝百非

1. 離四句,出自《入楞伽經》:「觀一切法離四句不可得。四句者,謂:一異、俱不俱、有非有、常無常等。我以諸法離此四句,是故說言一切法離。」

2. 這「一異、俱不俱、有非有、常無常」,稱為世間四句,因為一切世間法脫不了這四個相對的觀念。又稱為根本四句,是相對於百非中的枝末四句而言。

3. 根本四句,每句都包含「正、反、雙亦、雙非」四個概念,稱為枝末四句。總共就有十六句。——一異一句,有「一、異、亦一亦異、非一非異」四句。俱不俱一句,有「俱、不俱、亦俱亦不俱、非俱非不俱」四句。有非有一句,有「有、非有、亦有亦非有、非有非非有」四句。常無常一句,有「常、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四句。

4. 上述十六句,各含「過去、現在、未來」三時,共計四十八句。四十八句,又各含「已起、未起」兩義,共計九十六句。取其大數,而言為「百」【崃按:一说九十六句加上根本四句,等于一百句】。這九十六句都是世間相對的觀念,於實相中了不可得,故言其「非」。所以稱為「百非」。

5. 佛所說的諸法實相,離於四句,四句離則百非絕,故說「離四句、絕百非」。

6.《六祖壇經》中有三十六對,其實任舉一對,都可以套用於四句的模式中,因為都同樣是世間觀念。

7. 離四句絕百非,是指諸法實相的狀態,不是叫你要去離、去絕,這是倒果為因,錯用了心了。因為你想要去離、去絕,是以眾生心做眾生事,也一樣落於四句百非之中

8. 應該要依照佛所說的各種教法,任擇其一,專致修持,親證法身,自然就離四句而絕百非

体会“一心”:用离四句以绝百非的方法

0. 念佛人,你知道“一心”的“四不是”吗?

1. 你知道“一心”不是“有心”吗?你说是,你就是在毁谤佛法,这叫增益谤啊!

2. 你知道“一心”不是“无心”吗?你说是,你就是在毁谤佛法,这叫减损谤啊!

3. 你知道“一心”不是“双亦”的“亦有亦无心”吗?你说是,你就是在毁谤佛法,这叫相违谤啊!

4. 你知道“一心”不是“双非”的“非有非无心”吗?你说是,你就是在毁谤佛法,这叫戏论谤啊!

0. 念佛人啊,通通不是啊!你一说“是”就错、一想“是”就歪了啊!

0. 念佛人啊,“一心”不是语言和观念,不可思议啊!

0. 念佛人啊,“一心”是“诸法实相”的真实生命啊!你只能用心体贴,然后温柔拥抱啊!

佛法是阳光普照的无量觉

1. 大拇指表阳光普照的无量觉【崃按:净土法门属极圆极妙之无上深妙禅,含摄法华宗纯圆独妙与华严宗兼圆众妙之空有二玄】

5. 尾指表日照幽谷【崃按:大日普照属诸法实相,幽冥界暗无天日属补特伽罗妄相,佛说阿含法,引众生由幽谷走向平地,此乃“声闻为本之解脱同归”之根本佛法】

4. 无名指表日照平地【崃按:大日普照大地众生,悉蒙光热,佛说维摩经,引众生渐入佳境,此乃“菩萨倾向之声闻分流”与“菩萨为本之大小兼畅”之部派佛法与早期大乘。】

3. 中指表日照大人【崃按:大日普照顶天立地的大人,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鬼神合吉凶,佛说般若法,此乃“如来倾向之菩萨分流”之中期大乘。】

2. 食指表日照高山【崃按:大日普照世界巅峰,极圆极妙,佛说华严经·法华经·无量寿经,此乃“如来为本之佛梵一如”之晚期大乘。】

法华五时之纯圆独妙VS华严三时之兼圆众妙

1. 法华五时之纯圆独妙:大日五时之先照高山之华严·次照幽谷之阿含·次照平地之方等·次照大人之般若·末了法华之普照。空宗。

2. 华严三时之兼圆众妙:大日三时之日出起照·日中转照·日入反照。有宗。

3. 净土一时的极圆极妙:大日一时之日间显照·夜间密照之无时不照。空有不二宗。

大拇指表纯圆独妙的圆形

1. 大拇指表纯圆独妙的圆形:法华宗表的空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真空的圆】

2. 食指表兼圆众妙的方形:华严宗表的有宗【水月场,空花事;镜里魔,梦中佛】【妙有的方】

3. 中指表阿罗汉的菱形:四大菩萨的常乐我净

4. 无名指表人天的三角形:一佛二菩萨的三谛圆融

5. 尾指表三涂的不成形:业感缘起的冤冤相报

2022-10-24

天台宗的圆教境界

1. 《法华经》纯圆独妙,说一切众生皆能成佛,女人、畜生、恶人、声闻二乘皆当做佛,胸襟之广大,超越之微妙,高出其他经典。为此,天台以《法华经》为宗经。

2. 圆教的义理,是中道实相的妙理,一切万有诸法当体即是真如实相的中道;三千世间,即空即假即中,互具互融,虚通无碍。真谛、俗谛、中谛,三谛圆融,事(现象)与理(本体)、色(物质)与心(精神)、因(开始)与果(结果)悉皆不二。烦恼与菩提,当体相即;生死与涅槃,当体相合;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3. 在圆教,没有两极的区分,不像别教,有凡圣之别,需要背面相翻,如需要度过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圆教是当体即是,这里的即,说明的是烦恼生死本身就是菩提涅槃,不需要第二念的转换,也就是说,在生活中遇到任何烦恼,通过圆观,都能够看到烦恼的真实就是菩提的真实,烦恼的作用就是菩提佛性的妙用。

4. 圆教的中道之理,不需要如别教那般先入空,次入假,再进入中道,而是当体即空即假即中。所以圆教所阐扬的是“不但中”的中道实相之理,是究竟了义的无上圆满教法。

5. 圆教的修行位次,根据《法华经》、《璎珞经》明有八个位次:

5.1 根据《法华经》随喜、读诵、说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五品,设立五品弟子位。五品成就,能圆伏五住烦恼,属外凡位。

6. 六根清净位,也即是十信位,属加行位,这个位次的修行人,已经进入中道佛性的正法之内,但仍然还是凡夫,所以也叫内凡加行位。初信断除见惑,七信断除思惑,十信时断除尘沙惑。这些惑业并不是圆教行人刻意断除,而是任运自断,不断而断,因此称之为圆断。

7.  十住位,即是入圣位,从初住开始,一住断一品无明,证一分解脱、般若、法身三德。能够现身百界,八相成道,广济群生。【崃按:与“安住于涅槃岸上的自性弥陀”接通】

8. 十行位,初行断一品无明,与别教等觉位相等,二行断一品无明,与别教妙觉位相等。也即是说,别教妙觉的位次,只相当于圆教二行,再以上,就唯有圆教境界了。【崃按:与“安行于菩提道上的唯心净土”接通】

9.  十回向【崃按:把上述“安住”与“安行”统摄于“安享”的中道菩提而接通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

10. 十地位,从初地果位开始,到十地果位,层层递进,各断一品无明,增一分中道,断“最后十二品无明惑”的前十品。

11、等觉位,破最后第二品无明惑而入此果位,是一生补处。

12. 妙觉位,破最后一品无明,顺觉性流而入妙觉位,登入究竟涅槃的山顶,然后逆觉性流,倒驾慈航,乘愿再来。

13. 圆教的位次,还可以用“六即佛”来说明——理即佛(三恶道)、名字即佛(人天善道)、观行即佛(佛弟子)、相似即佛(阿罗汉)、分证即佛(法身大士)、究竟即佛(佛陀)。【注意:日常所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理即佛的境界。】

最后总结,圆教的三宝,佛宝是虚空为座,居常寂光土的清净法身佛;法宝是圆满、圆顿、圆妙的教法,僧宝则是最上根大乘菩萨。

天台判教的五时八教

佛所说的教义,天台智者大师,将如来的一代时教判为“五时八教”。五时,第一是华严时,第二是阿含时,第三是方等时,第四是般若时,第五是法华涅槃时。以“五时”来判定如来一代时教说法的次第,以“八教”来分别其说法的仪式。这八教就是──藏教、通教、别教、圆教、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

有一个偈颂是:

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
华严最初三七日,法华涅槃共八年。

(一)华严时:第一时期说的是“华严”。《华严经》只说了二十一天,但二十一天内所说的法,怎么会这么长呢?其余的《法华经》说了八年、《涅槃经》只说了一日一夜,经文也没有《华严经》这么长。因为《华严经》是佛的报身──卢舍那佛──说的,所以说得又快又多。

华严时,于化法中,正说圆教,兼说别教;于化仪中,是属于顿;所以在华严时,属于顿教,又兼渐教。

(二)阿含时:第二时期说的是“阿含”,佛所说的是三藏的教理与法,属于三藏教;所以阿含时就叫藏教;就是说的小乘教的“四谛法”和“十二因缘法”。

四谛,就是“苦、集、灭、道”。谈到这个“四谛”,前几年,也是在这个国家(编按:是指美国),遇到一位研究佛教的学者,他研究十多年了,他问:“有没有四谛?四谛是不是真的?”你说,这研究十多年的佛教,连一个“四谛”还不认识,唉!这真是可怜了!并且他还是个博士呢!要是普通人还没有什么关系,他还是个博士,连“四谛”都不懂,他竟然说他研究十多年的佛教。

十二因缘,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三)方等时:第三时期说的是“方等”,就是由小乘刚要向大乘走的一个初门,说通、别、圆教满字不生灭门;所以方等时就属于通教。怎么叫通教呢?它因为通前通后,通到前边的“阿含”,又通到后边的“般若”,所以方等时就属于通教。

(四)般若时:第四时期说的是“般若”。这般若是属于什么教呢?般若属于别教,因为是“别前别后”,与前面的“阿含、方等”有分别,与后面的“法华、涅槃”也有分别;也就是与前面“藏教、通教”有分别,别后面“圆教”也有分别,所以叫别。

(五)法华涅槃时:第五时期说的是“法华、涅槃”。法华涅槃时呢?是“纯圆独妙”,就是纯粹的圆教,没有夹杂藏教、通教、别教,这是专度大乘,为大乘的根性说法的,这是五时。

在天台宗所划分的四教里边,藏、通、别、圆,是“化法四教”;又有顿、渐、秘密、不定,是“化仪四教”,合起来是八教。

(一)藏,阿含时就叫藏教,就是三藏教,就是说的小乘教的教理。

(二)通,方等时就属于通教。

(三)别,般若时属于别教。

(四)圆,“华严”为圆教,但不及“法华”纯圆独妙。

(五)顿,就是来得很迅速的,即刻就开悟了,这是顿教。

(六)渐,是渐次而开悟,一步一步地去修行,是一点一点地开悟。

(七)秘密,佛所说秘密的教,就是所说的咒;这一切的咒,都叫秘密的。这个秘密的,是“为彼说而此不知,为此说而彼不知”,彼此互不相知 ,这叫秘密教。

(八)不定,就是说法无有定法,所谓“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没有一定的法。这是不定教。

这八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所有的经藏,犹如大海那么多,所以叫“教海”。

顿教的念佛方法

0. 从修证方法来看:顿教之旨,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今此持名念佛正谓无念,良由一心执持名号,则:

1. 不以“有心”念——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

2. 不以“无心”念——能念之心惺惺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

3. 不以“亦有亦无心”念——有处全空,空处全有,互夺两亡,故非双亦。

4. 不以“非有非无心”念——因有念显无念,因无念显有念,互成双立,故非双非。

0. 离此四句【离四句,绝百非——1. 不可说有。若言有,是增益谤。确实没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2. 不可说无。若说无,损减谤,法相庄严,你不能说它没有。3. 不可说亦有亦无。若说亦有亦无,是相违谤,互相违背。4. 不可说非有非无。若说非有非无,是戏论谤。既俱有过,故须离之。所以这个四句叫“开口便错,动念即乖”。面对著万法不能说有,不能说无,不能说亦有亦无,也不可以说非有非无,你才叫“不起心·不动念”,才能体会得“诸法实相”。只要有一念你就全部错,一错一切错。一切念佛的念头,统统有过失,只要起心动念就有过失。】,更有何念?虽然名为念佛,实乃无念之念【由体起用】,念而无念【摄用归体】,是名一心
.
0. 是故持名一心不乱,与一念不生无二无别。是故《 阿弥陀经 》正属顿教。

印顺导师的判教

1. 印順法師判印度佛教為五期:

2. 一、聲聞為本之解脫同歸【根本佛法】

3. 二、菩薩傾向之聲聞分流【部派佛法】

4.三、菩薩為本之大小兼暢【早期大乘】

5. 四、如來傾向之菩薩分流【中期大乘】

6. 五、如來為本之天佛一如【晚期大乘】

7. 沿用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共法、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共法、大乘(菩萨)不共法的次第,

8. 判大乘不共法為三系:性空唯名系(中观学派)、虛妄唯識系(唯识学派)、真常唯心系(如来藏学派)。

9. 出自《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成佛之道》。

涅槃四德再体会

1. 常德的体会:看破表象的无常,洞见真常的慧命

2. 乐德的体会:苦尽甘来的滋味,离苦得乐的极乐

3. 我德的体会:众生诸佛皆是我,破迷开悟的不二

4. 净德的体会:染患斯寂的纯净,寂照不二的法身

近距离观照三涂的苦难而拔救之

 0. 近距离观照三涂的苦难而拔救之:三途里的挣扎,不是别人的挣扎,而是我们自己的挣扎。可悲悯的是,越是挣扎,越是堕落,直接堕落到阿鼻地狱去了。因此,我们必须依靠佛法来帮助自己和世人,证得“初果须陀洹”,永不堕三恶道!那么,我们至少算是勉强及格的佛弟子,而开展了人天乘佛法的这一段路程。【崃按:菩提大道共有四段路程,第一段是人天佛法的路程,第二段是二乘佛法的路程,第三段是大乘佛法的路程,第四段是密乘佛法的路程;前三段属于“因地修行”的路程,最后一段属于“果地受用”的路程。念佛法门属于“果地受用”的路程,然而,不懂得前三段路程的风光的人,无法契入念佛法门的深妙禅的生命境界。】

1. 三恶道的痛苦源自地狱道嗔心的身业造作、饿鬼道贪心的口业造作和畜生道痴心的意业造作。

1.1 身业造作者,杀生、偷盗、邪淫也;【崃按:身业造作之杀生通于偷盗之谋财害命与邪淫之性侵奸杀。】

1.2 口业造作者,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也;【崃按:口业造作之妄言通于绮语之花言巧语、两舌之搬弄是非与恶口之污言秽语。】

1.3 意业造作者,贪婪、嗔恚、愚痴也。【崃按:意业造作之愚痴(不智)通于贪婪之不义、嗔恚之不仁。】

1.4 由此可见,畜生道的意业造作是饿鬼道口业造作与地狱道身业造作的根本原因。

2. 三恶道之生命病态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见思惑”,这是病根。

3. 今以般若观照之空性能量,激活“见思惑”遭封锁之生命能量,彰显为“见思觉”的救拔力量。

4. 见思觉,分为见觉和思觉两种救拔力量。

4.1 见觉的救拔力量:这是妙观察智的救拔力量,见而行之,这是属于正觉的正见、正行。一向来都紧握第六意识的智力之刀,不断地切割,把一切事物弄得支离破碎;如今放下第六意识的智力之刀,提起妙观察智的空性之剑,慧剑斩情丝,从三恶道的纠缠中脱身。

4.2 思觉的救拔力量:这是成所作智的救拔力量,舍识用根,放光动地,属于正觉果地受用的正思维、正定的生命境界。一向来“眼耳鼻舌身五兄弟都在门前做买卖”,惹得一身麻烦,被人诬告陷害,而身陷囹圄;如今舍眼耳鼻舌身五识,而用眼耳鼻舌身五根,眼能见,耳能闻,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通通接通法身的见闻觉知,做的不再是小买卖,而是虚空法界的大事业。

5. 佛弟子当知当觉,此地所讲乃是大乘圆教法界缘起之法,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虽然上述所言仅仅是见思觉,然而言有尽而意无穷,法身慧命乃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言见思觉,而尘沙觉、无明觉已然含摄其中,在乎细心体贴、温柔拥抱而已。

Mindful Walking

1. Mindful Walking : Don’t rush. Every step is stepping into the destination. 安行:安步当车,每一步都是目的地。

2. Mindful Stay: Don’t move. Enjoy the peace and happiness in every single moment. 安住:心如止水,活在当下的宁静和喜悦之中。

3. Mindful Sitting: Sit up tall. Head in cloud and feet on ground. 安坐:坐端正,头顶天空,双脚着地。

4. Mindful Sleeping: Sleep deep for one thousand years and become immortal. 安卧:睡功卧禅活神仙。

尘沙惑:今生今世的惑

1. 尘沙惑的一切众生·尘沙觉的一切诸佛:尘世间·恒沙界的惑;转尘沙惑为尘沙觉,一尘一菩提,一沙一佛土

2. 今生今世就是一尘、一沙,当在此尘、此沙中成就自己、成就世人、成就一切世界。

3. 尘沙觉就是一切诸佛的无量觉,其源头活水就是安住在涅槃岸上的自性弥陀。

4. 由尘沙觉,下可激活“见思惑”为“见思觉”,上可启动’无明惑“为”无明觉“。

5. 见思之觉,妙矣哉!见者,西方阿弥陀如来之妙观察智之见也,静观万物皆自得也;思者,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之成所作智之思也,从容中道得安享也。

6. 无明之明,大矣哉!无明之无,东方不动如来大圆镜智之自性空之“照而常寂”也;无明之明,南方宝生如来平等性智之自性不空之“寂而常照”也;无明者,中央毗卢遮那佛法界体性智之自性不二之“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也。

7. 由此可知,尘沙觉含摄藏传佛法五方佛之奥义也。

看破三惑表象,洞见三觉本体

1. 看破三惑表象,洞见三觉本体

2. 放下此岸生死,提起彼岸涅槃

3. 自在中道佛心,自由实相佛行

4. 随缘救度众生,不变果地诸佛

5. 念佛感应净土,行道示现弥陀

佛陀的智断二德

1. 佛陀号称福慧二足尊,指的是智德和断徳的圆满。

2. 蔽无不破,自性空而常寂,断德圆,福至尊;理无不彰,自性不空而常照,智徳圆,慧至尊。

3. 合而观之,自性不二,空有一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福慧乃一体两面也。

格物致知再体会

格物致知再体会》

1. 格物是格法身之物:格物是为了度众生而断烦恼,断德圆而法身现

2. 致知是致慧命之知:致知是为了成佛道而学法门,智徳圆而慧命明

3. 诚意是诚不二之意:诚意是为佛法、为众生而实现四弘誓愿,身土不二,福慧圆满

清浊二流:生死流和觉性流

 3. 清浊二流:生死流和觉性流的大乘始教阿赖耶缘起,一心开二门,生死流转门是从大觉海到大苦海,属于“顺流而下”的浊流;真如还灭门是从大苦海到大觉海,属于“逆流而上”的清流。然而,不可不知,浊流不是一开始就浊的,恰恰相反,一开始是清水的;反之亦然,清流一开始是浊的。说到底,清流和浊流本是一如佛性之流,此即从真如缘起的清流的“源头活水·究竟成佛”境界,乘愿再来,留惑润生,而进入到法界缘起的净染一如的一流境界。

2. 浊流:一切众生的浊流,分为下流、中流和上流。六道凡夫的浊流,属于下流的污染,重度污浊,重度恶臭;声闻阿罗汉的浊流,属于中流的污染,轻度污浊,轻度恶臭;一真法界的浊流,属于上流的污染,轻微污浊,轻微恶臭。

3. 清流:一切诸佛的清流,分为源头、上流、中下流。彰显于自性弥陀的清流,属于源头的密乘佛法(常寂光土);彰显于一真法界的清流,属于上流的大乘佛法(实报庄严土);彰显于十法界的清流,属于中下流的二乘佛法(方便有余土)与人天乘佛法(凡圣同居土)。

转识成智:大哥正觉,二哥平等,三哥清净

1. 大哥到东方成佛,号曰不动如来,表大圆镜智

2. 二哥到南方成佛,号曰宝生如来,表平等性智

3. 三哥到西方成佛,号曰阿弥陀如来,表妙观察智

4. 五个弟弟到北方成佛,号曰不空成就如来,表成所作智

5. 大慈父居于中央本来是佛,号曰毗卢遮那如来,表法界体性智

最后十二品无明烦恼:十地菩萨和等妙二觉的烦恼

12. 初地菩萨:从十回向果位到初地果位的距离,就是最后十二品无明惑的第一个。

11. 二地菩萨:从初地菩萨果位到二地菩萨果位的距离,就是最后十二品无明惑的第二个。

10. 三地菩萨:从二地菩萨果位到三地菩萨果位的距离,就是最后十二品无明惑的第三个。

9. 四地菩萨:从三地菩萨果位到四地菩萨果位的距离,就是最后十二品无明惑的第四个。

8. 五地菩萨:从四地菩萨果位到五地菩萨果位的距离,就是最后十二品无明惑的第五个。

7. 六地菩萨:从五地菩萨果位到六地菩萨果位的距离,就是最后十二品无明惑的第六个。

6. 七地菩萨:从六地菩萨果位到七地菩萨果位的距离,就是最后十二品无明惑的第七个。

5. 八地菩萨:从七地菩萨果位到八地菩萨果位的距离,就是最后十二品无明惑的第八个。

4. 九地菩萨:从八地菩萨果位到九地菩萨果位的距离,就是最后十二品无明惑的第九个。

3. 十地菩萨:从九地菩萨果位到十地菩萨果位的距离,就是最后十二品无明惑的第十个。

2. 等觉菩萨:从十地菩萨果位到等觉菩萨果位的距离,就是最后十二品无明惑的第十一个。

1. 妙觉菩萨:从等觉菩萨果位到妙觉菩萨果位的距离,就是最后十二品无明惑的第十二个。

0.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哇!又见十二,是不是可以用十二生肖来加以生动有趣的说明呢?在深深的一呼一吸之间,等待自性弥陀的“来电”......

从污言秽语、语言暴力的口业臭烂泥沟里脱身的方法

 1. 沟通之道:沟通沟通,既有沟,如何通?沟上搭桥就能通!用英语来说,就是Bridging the Gaps。

2. 六道凡夫之间的沟通,往往是“只有在沟里的挣扎,根本没有通可言”。

3. 因为六道凡夫的嘴巴太臭,口业纠缠得太厉害了,他们被困于污言秽语、语言暴力的口业臭烂泥沟里,不得脱身。

4. 要从口业臭烂泥沟里脱身,就必须掌握“舍识用根”的本事。

5. 舍眼识而用眼根,用空性的眼睛,见到烂泥沟里的痛苦挣扎,而伸出观世音的千手;舍耳识而用耳根,用反闻闻自性的耳朵,听到痛苦挣扎的音声,而生观自在的千眼;舍鼻识而用鼻根,用法身的鼻子,嗅到臭烂泥的恶臭,生厌弃心,而回归五分法身香;舍舌识而用舌根,用法身的舌头,尝到口业纠缠的苦味,决心离苦得乐,而回归甘露王的甜美境界;舍身识而用身根,用法身的皮肤,触及口业纠缠的又痛又痒,立马破迷开悟,而触及涅槃岸上安住的自性弥陀的全身安康舒泰;舍意识而用意根,深知业感缘起之业因果报之可怕,立马大开圆解,而证得妙观察智,普观万物。

6. 懂得舍识用根,六道凡夫立马摇身一变,成为大乘圆教七信位六根清净的圣者,与小乘阿罗汉平起平坐

7.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需要与自己保持一段神奇的审美距离,才会激活“舍识用根”的生命能量。舍识用根,就能搭建起“口密相应”的沟通大桥。相应者,与自性弥陀相应也。

8. 天来小子如是“接着讲(故事)”:舍识用根讲的是“六个弟弟”,也就是“三哥和五个弟弟”的故事;破尘沙惑,讲的是二哥的故事;破无明惑,讲的是大哥的故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2022-10-23

真诚:真是一真法界,诚是常寂光土

0. 真诚:真是一真法界,诚是常寂光土;这是佛菩萨的心:真而不假,等觉顺流入觉海;诚而无妄,如来逆流驾慈航。

1. 真是一真法界:这是属于冯友兰所谓的“真际”的世界,真心为体,易简为用。易则易知,乾卦之德也;简则易从,坤卦之德也。乾坤合德,此真心之能量也。

2. 诚是常寂光土:这是属于冯友兰所谓的“实际”的世界,流行为体,变易为用。变易者,万变本乎易道本体之不变也;报身佛、化身佛之生生,本乎法身佛之无生也。诚体本天,万物说法,乃法界缘起之圆教境界也。

净空教授二十字再体会

一、佛心十字:

1. 真诚心:真是一真法界的唯心净土,诚是常寂光土的自性弥陀

2 清净心:清而不浊的源头活水,净而无染的菡萏花开

3. 平等心:平而不倾的大中至正,等而无别的和光同尘

4. 正觉心:正而不邪的止于至善,觉而不迷的遍观法界

5. 慈悲心:无缘大慈的大爱无疆,同体大悲的大道同证

二、佛行十字:

1. 看破行:看破形而下的现象,洞见形而上的事实真相 

2. 放下行:放下贪嗔痴的烦恼道,提起戒定慧的菩提道

3. 自在行:回归自性真际的自在,彰显自性实际的自由

4. 随缘行:随缘众生迷染的脏衣,不变诸佛觉净的法身

5. 念佛行:念佛感应的唯心净土,行道示现的自性弥陀

沟通:一如的通,四来的沟

 0. 整只手掌的沟通:一如的大拇指的通,四来的四根手指的沟

1. 一如的大拇指的通:一如佛性的大拇指所表的圆融无碍法界的通行无阻。

2. 本来的食指的圆觉之沟:本来是佛的食指所表的事事圆融无碍法界的“无沟不通”,没有一个众生不成佛。这是“圆而无缺,满而不亏”的生命境界。没有脏衣,赤裸裸;只有佛心,光灿灿。

3. 再来的中指的等觉之沟:乘愿再来的中指所表的理事圆融无碍法界的“沟里求通”,帮助每个众生早日成佛。这是“缺而趋圆,亏而渐满”的生命境界。仅余无明惑“一件脏衣”之故。

4. 后来的无名指的阿罗汉之沟:出离六道的无名指所表的自觉的理法界的“沟外得通”,以般若智观照众生苦难。这是“圆而有缺,满而小亏”的生命境界。以尚余尘沙惑、无明惑这“两件脏衣”之故。

5. 后来的后来的尾指的众生之沟:困于六道乃至于三途的尾指所表的不觉的事法界的“沟里不通”,虽具本觉佛性却没被激活。这是“残缺不堪,亏损无比”的生命境界。以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这“三件脏衣”俱在之故。

冯友兰的新理学和贺麟的新心学【分享宝贵的网络资源】

 0. 在清朝被推翻后,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思想界一度进入“百家争鸣”的阶段,其中的佼佼者,包括:冯友兰的新理学和贺麟的新心学。

1. 冯友兰的新理学:

1.1 【朱光潜如是说】冯先生开章明义就说;“我们现 在所讲之系统,大体上是承接宋明道学中之理学一派。我们说‘承接’,因为我们是‘接着’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理学讲的。因此,我们自号我们的系统为新理学。”他在书中引用旧书语句时,常着重地声明他的解释不必 是作者的原意,他的说法与前人的怎样不同。这些地方最足见冯先生治学忠 实的态度,他没有牵强附会的恶习。他“接着”先儒讲,不“照着”先儒讲, 犹如亚理斯多德“接着”柏拉图讲而不“照着”他讲,康德“接着”休谟讲 而不“照着”他讲,哲学家继往以开来,他有这种权利。

1.2 【朱光潜如是说】要明白冯先生的系统,必须读原书。粗略地说,他的系统基于“真际”(即“本然”)和“实际”(即“自然”)的分别。“真际’包含超时空的 一切“理”,“实际”之最后的不可分析的成因为“气”。比如说,“这是 方的”,“方”的理存于真际,“这”是实际中一个方的物。实际的方的物 “依照”真际的方的理而得其方的性。只有性不能成物,方的物必有其所“依 据”以成为实际的方者,这叫做“料”,料近于“物质”,不过物质尚有其 物质性,将一切性抽去而单剩一极端混沌的原素,则得“绝对的料”,此即 “真元之气”(简称为“气”),亦即“无极”。真际所有理之全体为“太极”。“极”有二义:一是标准,每理对于依照之事物为标准;二是极限, 事物达到标准亦即达到极限。“太极”理之全,“无极”物之础,由“无极 而太极”,即由气至理,中间之过程即我们的事实的实际的世界。理为“未 然”,为“微”,为“体”,为“形而上的”;物为“已发”,为“显”, 为“用”,为“形而下的”。形上的理是思之对象,是不可经验的;形下的 物是感之对象,可经验的。哲学所研究的为形而上学的理。

2. 贺麟的新心学:

2.1 贺麟在对西方哲学的发挥和对传统心学的改造是多方面的,本文首先从“心即理”简要分析一下贺麟的思想特色。贺麟是从“合心而言实在”、“合理而言实在”、“合意义价值而言实在”三个方面来阐述其“心即理”的本体论思想的。“合心而言实在”主要涉及的是贺麟本体论思想中的心物关系(人生观);“合理而言实在”主要是从心引申到理(世界观);“合意义价值而言实在”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规定客观实在(价值观)。

2.2 贺麟强调,时空是理,是心中之理,是自然知识、自然行为所以可能的先天标准。【崃按:净空教授和成德法师之所以说“时空是假的,是一种幻觉”,是因为“时空是内在的心中的理”,可是世人错误执着为“外在的心外的事”。】

能量管理:转负能量为正能量

 1. 能量管理:时间管理是外在的手段,能量管理是内在的目标。可笑世人,只看到时间管理的“热闹”,看不到能量管理的“门道”。结果,搞了一辈子的时间管理,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原因没有别的,而是“时间是一种幻觉,唯有能量是真的”。能量管理的原则是:最重要的事交给最高的能量来处理。

2. 转负能量为正能量:在生命里面,没有比“转负能量为正能量”更重要的事了,这件最重要的事可以、应该而且必须交给“最高的能量”来处理。可是,一般人被困在“业感缘起”的负能量里面,感觉连命都没有了,何来“最高的能量”呢?

3. 超越负能量与正能量的最高能量:“最高的能量”就是“本觉佛性”,祂就在内心最深处,等着我们回归自性来加以激活。易经智慧传承所谓的“一阳复始”的复卦如是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是的,复卦表的就是“见(现)天地之心”的最高能量的被激活。

4. 法界缘起表的就是最高能量的流行:法界缘起表的是“生生之谓易”的生命境界,这是一个“流行为体,变易为用”的“法身佛说法”的美妙境界啊!风声、溪水声、鸟鸣声,通通是法身佛在说法;高山相、石头相、草木相,通通都是法身佛在现身啊!如风之吹,如水之流,这就是“行道”的生活艺术,也就是“佛陀在行动”的生命之道了!

道:闻道·思道·修道·成道·行道

 0. 道:圆融的无极之大道,共有:“闻道·思道·修道·成道·行道”五个次第可说。圆融用手掌来比喻,次第有五根手指来比喻。

1. 尾指是闻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形容内心闻道的无限喜悦和安稳,对于死亡的恐惧顿时消失了。“安稳不动如大地”可用来形容闻道的内心境界。如何闻道,观世音菩萨与我们分享:反闻闻自性。这是初果须陀洹“永不堕三恶道”的喜悦和成就。

2. 无名指是思道:“静虑深密如秘藏”这句话可用来形容思道的内心境界。如何思道:止观不二,定慧等持。闻道说的是语言般若,思道说的是观照般若。万物静观皆自得,何等庄严美好啊!如何般若含摄了一段优美的审美距离。这是四果阿罗汉“出离六道”的喜悦和成就。

3. 中指是修道:修道,就是修菩提道的大行。这个说的就是“破尘沙惑”,修无量法门以普渡众生。这是建立在四果阿罗汉成就上的“因地修行”次第。功夫成熟了,就出离十法界,而契入一真法界。这是大乘始教初住菩萨“回小向大”的喜悦和成就。

4. 食指是成道:成道,就是证菩提道的大果。这个说的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因地修行”的次第境界,共有四十一个境界,所以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须知,“四十一位”说的不是四十一个人,而是四十一个修行的果位;每一个果位,都有无量已成就的法身大士。这是大乘终教等觉菩萨的喜悦和成就。不可不知,等觉菩萨的身份是“佛菩萨”,不但是“因地修行”的次第境界,而且是“果地受用”的圆融境界;妙就妙在这里:表面上是“等觉位”的菩萨,实际上是“妙觉位”的佛啊!

5. 大拇指是行道:行道,修大行、证大果之后,还要跟一切众生分享这个大果,这才是净土法门的终极价值所在啊!须知,净土法门之所以如此殊胜,就在于一切法门都是“因地修行”的法门,唯独净土法门是“果地受用”的法门。阿弥陀佛把祂证得的无上佛果奉献出来,与我们分享啊!竖起大拇指,赞叹念佛法门的殊胜,当下感通一切,大拇指与四根手指、与整个手掌、与整个人都息息相关,而不是隔绝的啊!这比喻的,就是完整生命的健康功能所能发挥的巨大能量啊!学佛,学到这个境界,才值得竖起大拇指:行!

一如大拇指的无生:未生·互生·再生·生生

 1. 一如大拇指的无生:如如不动的佛性,用大拇指比喻。

5. 尾指未生:困于“业感缘起”的六道众生,也就是儒家所谓的“小人”。易经智慧传承所谓的“阴阳不相交”的否卦;无体,故无用。未生在易道的大门之外。【崃按:此“无用”不是道家智慧传承所谓的“无用”。那是“有体”的。更准确地说,众生的“无体”,也不是真的没有体,而是“本觉佛性”没有被激活,所以有体也等于无体。好比一个人眼睛功能健全,但是一天到晚就闭着眼睛,有眼睛等于没眼睛一样。——可叹绝大多数的念佛人,就是这样“装死·装瞎”一辈子啊!

4. 无名指互生:触及“阿赖耶缘起”的阿罗汉,也就是儒家所谓的“君子”。易经智慧传承所谓的“阴阳相交”的泰卦;对待为体,交易为用。互生之谓易。【崃按:“互生”指的是人类智慧传承的作用,在于以心传心,唤醒一个个的心灵,就是苏格拉底所谓的“为智慧接生”。为法身慧命接生,是佛陀教育工作者(也就是:多元文化义务教育工作者)不同推卸的职责。】

3. 中指再生:触及“如来藏缘起”的法身大士,也就是儒家所谓的“贤人”。易经智慧传承所谓的“一阳复始”的复卦;真心为体,易简为用。再生之谓易。【崃按:“互生”只是“入阿赖耶缘起的空门”,“再生”才是“入如来藏缘起的空门”。】

2. 食指生生:触及“法界缘起”的佛陀,也就是儒家所谓的“圣人”。易经智慧传承所谓的“以慎辨物居方”的未济卦;佛性为体,变易为用。生生之谓易。【崃按:“生生”是“入法界缘起的空门”。】

净土法门的三圆满

A. 净土法门的殊胜在三圆满:

1. 圆满的智慧:究竟成佛、自性弥陀的无量光,自性空

2. 圆满的慈悲:乘愿再来、唯心净土的无量寿,自性不空

3. 圆满的菩提:本来再来、身土不二的无量觉,自性不二

B. 学习的奥义:

1. 闻慧:反闻闻自性。“朝闻道,夕死可矣”只是形容心情的愉悦和安稳,不是说立马就去死,恰恰相反,而是当下活起来了!闻,是舍识用根,在耳根处放光动地。以阅读经典来说,就是“随文入观”;以听经来说,就是“言下大悟”。这说的是语言般若(含摄文字般若)。

2. 思慧:闻慧的奥义可用“安稳不动如大地”来形容,思慧的奥义可用“静虑深密如秘藏”来形容。这是从闻慧的语言般若,进一步到达了观照般若。用般若智来观照一切,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因为“高高山顶立”的般若无知根本智,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优美的审美距离。

3. 修慧:修慧的奥义可用“深深海底行”来形容,更可用“默默心体会,缓缓行动佛”来加以温柔地体贴。修大行,证大果;然后,乘愿再来,与一切众生分享这个大果。这就是修慧的全部内涵。换句话说,修慧奥义含摄的不但是“因地修行”的次第境界,而且是“果地受用”的圆融境界。

C. 实践的奥义:

1. 实相的大地:大乘佛法的修行目标就是要证得诸法实相。诸法实相,不是别的,而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不住生死”的圆满的空谛智慧,一方面是“不住涅槃”的圆满的假谛慈悲;合而观之,就是“无住生心”的圆满的中谛菩提。所以,诸法实相的目标,离不开中道实相的进路。

2. 法界缘起:小乘的业感缘起,大乘始教的阿赖耶缘起,大乘终教的如来藏缘起,这三大缘起通通含摄在大乘圆教的法界缘起里面。“圆人说法,无法不圆”是净空教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说的不外是大乘圆教法界缘起的奥义啊!可叹绝大多数念佛人,从生到死,都被困在业感缘起的因果链里面。

3. 乘愿再来:如果真正搞懂了净土法门,我们就会恍然大悟:我们每个人都是乘愿再来的啊!净空教授如是说:一旦身份暴露,立马就要走!否则,就是扰乱世间。是的,一旦搞懂“我是谁”,我们立马就从业感缘起里面超越出来了,不再与世人纠缠不清了。从此,我们就真正地活起来了啊!

2022-10-22

同形转注·同音假借

0. 汉字“六书”里的“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号称“造字法”,不难理解;“后二书”:转注、假借,号称“用字法”,不易理解。【网络资源分享——转注与假借的不同:转注是“一义数文”,也就是“异字同义”;假借是“一字数用”,也就是“异义同字”。就六书的转注来说,转注於“异字同义”之外,还要在声音方面“同一语根”。】

1. 同形转注:汉字的形体是一门学问,号称“文字学”。

1.1 譬如“学”和“觉”,可以互相发明彼此的意思。学者,觉也;觉者,学也。学就是觉,强调的是顿悟的目标;觉就是学,强调的是渐悟的过程。

1.2 譬如“老”和“考”,可以互相发明彼此的意思。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老就是考,强调的是善终的生命圆满;考就是老,强调的是善始的生命次第。【崃按:考是“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里的“善终”。】

1.3 譬如“顶”和“颠”,可以互相发明彼此的意思。顶者,颠也;颠者,顶也。天来小子如是体会:顶者,究竟成佛也;颠者,乘愿再来也。道教修炼有“颠倒颠”之说,正是“颠者,乘愿再来也”此语的最佳注脚。

2. 同音假借:汉字的读音是一门学问,号称“音韵学”。

2.1 譬如“然”,本义为“燃”,被假借为语助词。

2.2 譬如“且”,本义为“祖”,被假借为语助词。

2.3 譬如“来”,本义为“麳”,被假借为动词。

般若为天,慈悲为地,菩提是人

 1. 般若为天:高高山顶立,是为般若无知根本智;智者乐水,是为无所不知后得智。千江有水千江月。

2. 慈悲为地:深深海底行,是为无相慈悲的同体大悲;仁者乐山,是为现相慈悲的无缘大慈。万里无云万里天。

3. 菩提是人:默默心体会,是为悲智双运的菩提心;缓缓行动佛,是为行愿交资的菩提道。

荀子阿罗汉·孟子菩萨·孔子佛

1. 荀子阿罗汉·智者不惑·学统之尊:荀子主张性恶,与佛法的业感缘起相近;荀子重视大清明之心,与佛法般若智慧相通。

2. 孟子菩萨·仁者不忧·政统之尊:孟子主张性善,与佛法的如来藏缘起相近;孟子重视良心,与佛法无相慈悲相通。

3. 孔子佛·勇者不惧·道统之尊:孔子主张中庸,与佛法的法界缘起相近;孔子重视仁道,与佛法菩提道相通。

Don‘t 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water

 1. Don’t 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water. 不要把婴儿连同洗澡水一起泼掉。

2.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婴儿比喻菩提、涅槃;洗澡水比喻烦恼、生死。

3.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用上述比喻来说明,就是“没有烂泥巴,就没有清净莲华”的意思。

4. 烦恼即菩提,有一个觉悟的次第;生死即涅槃,有一个超越的圆融;从烂泥巴到清净莲华,有一个生长的过程;从洗澡水到婴儿,有一个抉择的举动。

等觉就是佛

1. 等觉是佛:昙鸾的《往生论注》解释“等觉”为“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

2. 等觉菩萨就是“佛菩萨”:等觉菩萨是古佛再来的身份,又是佛,又是菩萨,所以称为“佛菩萨”。

仕而不优则教

 1. 仕而不优则教:只听过“学而优则仕”,哪来的“仕而不优则教”?是的,这不是传统的就观念,而是观察古今智慧传承的方向,而补充出来的新观念。

2. 古代读书人在朝做官,遇到种种挫折,便回归故里来办教育,以培养人才。所以,这个新观念是依据这样的一个事实来建立的。

3. 这个新观念最大的作用是为21世纪的读书人指引一个人生的方向。

愚蠢与邪恶

1. 康德说:你可以说别人愚蠢,但不要轻易说别人邪恶。因为每个人内心都在追求快乐。

2.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康德不愧是人类历史上的智者。我们一旦把别人当成邪恶,就会恨不得消灭他;把别人当愚蠢,我们就负有教育他的使命。

无上正等正觉

1. 无上正等正觉(梵语:अनुत्तर सम्यक् सम्बोधि罗马化:anuttara-samyak-saṃbodhi),又作无上正等菩提无上正等觉无上正觉,音译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为“至高无上正确彻底的全面觉悟”,旧译作无上正真道。是指佛教修行的最高觉悟、最高涅槃境界,证得此者即契入“究竟成佛”的“觉后空空无大千”的生命境界。。

2. 正等正觉(梵语:samyaksaṃbodhi,三藐三菩提),又作正等觉等正觉正等菩提正遍知正遍觉正遍知觉正尽觉正真正道正真道正真觉正真正觉正真道最正觉正真最正觉正真等正觉至真等正觉最正觉平等觉平等道平等正觉平等正道正觉等。《元亨寺汉译南传大藏经》译三藐三佛陀为正自觉。

2.1 鸠摩罗什释为“法无差故言正;智无不周故言遍;出生死梦故言觉”、僧肇释为“见法无差谓之正;智无不周谓之遍;决定法相谓之知”


3. 正觉:sambodhi :依据净空法师的开始,这是破除“见思惑”后所证得的阿罗汉果位。阿罗汉亦名“杀贼”,比喻已经断除见思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