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6

Mahabharata 摩诃婆罗多·Ramayana 罗摩衍那

1. Mahabharata 摩诃婆罗多

1.1 “摩诃”意思是“大”、“伟大”;

1.2 “婆罗多”意思是“光明的寻找者”(Bha--光;rata--寻找者),被当作“族名”(印度古代恒河流域族群的名称;“伟大的婆罗多王后裔”)、“人名”(古代一位伟大君王的名号)。

1.3 印度两大梵文史诗之一。讲的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关于人生如何解脱的根本问题,与《红楼梦》高度与深度比肩,同属于“没有边界的文明”的心灯传承。

1.4 其第六章《薄伽梵歌》,是印度教的经典。

1.5 属于亚洲文化的古老源头之一。原本属于口头文学一部分,可以上溯到公元前8世纪,约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5世纪之间,逐渐形成文字形式,流传世间。故事主要讲俱卢家族的两兄弟,持国般度的后代,为争夺王位进行的战斗,最终导致发生俱卢之野的大战。故事以黑天的死,王朝覆灭,般度家族的兄弟升入天堂为结尾。意味着印度历史上第四阶段黑铁时代的开始,这时人们失去尊贵的价值观,丧失了道德、勇敢和公正的行为。在摩诃婆罗多中,许多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为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持国家族战斗在一起,例如毗湿摩,发誓一直保护国王难敌,不管他的地位怎样变化,虽然他知道般度家族最终会胜利。

1.6 据民间传说,作者是“广博仙人”,抄录者是“象头神”。根据书中叙述,原书作者是当时王朝中的一位主要人物广博仙人叙述,由大自在天雪山神女之子象头神群主写下来的。象头神提出的条件是叙述不能停止,广博仙人提出的条件是象头神必须明白他叙述的内容,在这种条件下一个说一个写完成这部著作,但是由于大量迅速的书写,象头神的神笔都用坏了,象头神折掉自己的右象牙继续书写完成。(故在印度神话中,象头神没有右牙)。

1.7 《摩诃婆罗多》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广博仙人在书中说,本书的目的是阐明人生的四个目标:爱、财、法和解脱,许多印度人相信,人生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解脱,其中在《摩诃婆罗多》中佔据了主要位置。《摩诃婆罗多》中包括了大量的印度神话哲学观念,有许多神灵和哲学寓言故事。

1.8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人生的四个目标(四种解脱),一者、获得他人的爱(以获得情感的解脱);二者、获得财物(以获得身体的解脱);三者、获得知识(以获得思想的解脱);四者、获得解脱(以获得心灵的终极解脱;解脱的解脱)。

2. Ramayana 罗摩衍那

2.1 意思为“罗摩的历险经历”。共分为七章,24,000对对句。内容主要讲述拘薩羅国王子罗摩和他妻子悉多的故事。罗摩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甚至相当于耶稣基督教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2.2 罗摩衍那最早成书於公元前300年(至西元三世紀定稿),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原作,第一章和第七章可能是后来(不早于公元前200年)补充进去的,原作将罗摩描绘成一位理想的英雄,但后来补充的部分将罗摩说成是毗湿奴的化身,两部分的文笔也不一致。

2.3 印度传统认为罗摩是毗湿奴的化身,他杀死魔王罗波那,确立了人间的宗教和道德标准,神如是对蚁垤(记录者)说,只要山海还存在,人们就仍然需要阅读罗摩衍那。

2.4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深谙人间的宗教和道德标准,所以他写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而是一部贡献给全人类的救赎心灵之道的旷世奇书,其价值与《罗摩衍那》是一样的。从这点来说,贾宝玉就是罗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