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30
载字禅: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佛教的八大圣地
- A四大追思地,也称四大圣地
- A1佛出生地 -- 蓝毗尼【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生产的途中,到达此处休息,佛陀诞生。】
- A2佛开悟地 -- 菩提伽耶【佛陀坐在菩提树下证得了圆满的智慧。】
- A3初转法轮 -- 鹿野苑【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圣地之一。在一个佛教典故中,菩萨化现为鹿王,为了保护鹿群,将自己献给了国王,而国王也因此感动,而建立了公园,以保护鹿群。该公园目前仍存在。】
- A4佛涅槃处 -- 拘尸那迦
- B四大神迹地
- B1降伏外道 -- 舍卫国【外道前来辱骂,如来亦不为所动,最终以智慧和慈悲化度外道。】
- B2忉利天下 -- 桑伽施【佛陀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完毕后从忉利天重新回到人间。】
- B3降伏醉象 -- 王舍城【提婆达多设计用醉象来攻击佛陀,佛陀以慈悲的禅定降伏了醉象】
- B4群猴献蜜 -- 毗舍离【诸猴持如来钵上树取蜜】
差别相的慈悲心具有感通一切的作用
七种因果与自他交换:生起菩提心的方法
B3. 当修行者进行这种禅修时,会观想将自己所喜爱的一切,以白光形式从心间发出,从自身右鼻孔出,从他人左鼻孔入,施舍给他人;而他人不喜或受苦的一切,以黑光形式从他人右鼻孔出,从自身左鼻孔入,融入自身心间,让自己接受别人所不想要的一切。此禅观实际上属于慈心观的一种。
吐蕃三大法王
用英语的三个介词(of, for, as)来说明菩提心的传承
0. 用英语的三个介词(of, for, as)来说明菩提心的传承之三个境界(三句义):般若空慧境界(中观学派的空宗义),无相慈悲境界(唯识瑜伽行派的有宗义),无上菩提境界(本来是佛的本源义)。
1. 般若空慧境界(中观学派的空宗义的of):这是一个与众生“相对的of”的境界,表达的是众生的expectation of themselves,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不是诸佛菩萨对众生的期望,而是众生“对自己”的期望啊!不是吗?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反求诸己”的“为己之学”,求其放心而已矣!没有别的,就是王阳明所谓的“致良知”罢了啊!
2. 无相慈悲境界(唯识瑜伽行派的有宗义的for):这是一个与众生“相依的for”的境界,表达的是菩萨与众生相依相随的expectation for themselves,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必须依靠善知识的帮助啊!没有良师益友,我们完全依靠自己,到驴年马月才能成就自己呢?所以,菩萨慈悲的救度,对众生来说,就好比是旱灾里的花草树木盼望着天上甘露雨的降临呢。用庄子的话来说,众生好比是离开了水,在陆地上相濡以沫的濒临死亡的鱼儿,菩萨并不是加入濒临死亡的鱼儿的行列,而是把陆地上的鱼儿放生到大江大湖里去,让它们“相忘于江湖之中”啊!菩萨的行为,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推己及人”的“为人之行”啊!for就是“为人”的慈悲言行。
3. 无上菩提境界(本来是佛的本源义的as):然而,我们怎么肯定自己一定能够“反求诸己”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呢?而且,我们怎么有能力进一步“推己及人”发慈悲心去救度众生呢?佛陀微笑道:没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现成。什么也不用做,只须放下、放下、再放下,回归本源,就圆满成就了啊!啊,佛陀说的不是别的,而是启动内心深处的真如佛性的能量啊!这是一切众生的expectation as themselves, as their true-selves啊!做自己,做真如佛性的自己!佛陀教育,如是简单,却如是不容易。不容易的原因很简单,众生的大脑想多了,总是把事情想到很复杂,打死也不愿、不敢、不能相信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就是这么简单。你,相信自己是佛吗?你,放得下吗?你,看破了大脑的骗局了吗?来,对自己微笑一下,告诉自己:我是佛,我真的是佛。我本来是佛,我现又做佛,就在当下的此时此地。
金洲法称大师(苏门答腊十世纪僧侣)
1. 法称(Dharmakirti;约出生于950年)大师,十世纪后半期至十一世纪前半期(约950--1050)的佛教僧侣,为阿底峡尊者(982--1054;1012--1024,即31--41岁到苏门答腊追随金洲大师学习菩提道次第)之师。
2. 由于法称大师居住在苏门答腊的海边,当时此地被称为黄金洲,所以他又被称为金洲大师(Serlingpa)。——如是假借(妙语妙喻)观照:
3. 法称大师出生、成长在苏门答腊,前往印度求法、留学十一年(约980--991年)后,回返苏门答腊弘法,成为十世纪下半叶与十一世纪上半叶世界佛教界的一方重镇。——如是假借(妙语妙喻)观照:在这样的岛国中,这位大菩萨生为这一岛国国王的太子后,不久他口中常时诵出“悉纳悉纳”皈依三宝的语句。在这一岛国中,有时佛教兴盛,有时外道大兴。当时,虽然王子生长的年代正是外道大兴的时候,但由于他是王太子,谁也不能扭转他的意志。这位王太子长大成人时,在一山洞中获得一尊古铜铸释迦佛像(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当即奉安佛像供养诸供(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风月谁与争?)。由此岛国中获得空前未有的七倍丰收,无病少恼等吉祥。以此金洲岛国全体人民都信奉佛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况是人?),都说最好是派王太子去(天竺)求佛法(精益求精,不以少得为足,善哉)。
4. 为了彻底把握佛法的真理,金洲大师远渡至印度求学,跟随瑜伽师弥勒(尊崇弥勒菩萨的论师,发大心,遂以菩萨名为己名,愿己功德与菩萨无二无别)七年(约980--987年),学习《现观庄严论》与《般若经》。他同时修习显密经教,虽然当时印度有很多有名的佛教学者,但是金洲大师谨慎选择了大乘唯识瑜伽行派法门的大师作老师。在印度留学十一年(约980--991年)后,他返回苏门答腊弘扬大乘佛法,成为那个时代大乘佛法的一方重镇,吸引远在孟加拉的阿底峡尊者前来拜师学法。
5. 31岁(1012年)的阿底峡尊者听闻金洲大师的大名,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决心从印度到苏门答腊跟随金洲大师,从学十二年(1012--1024年)。
6. 金洲大师的思想属于唯识瑜伽行派,与阿底峡尊者尊奉的中观学派在表面上并不相同。——须知,大乘佛法含摄中观学派的“空宗”与唯识瑜伽行派的“有宗”,一空一有,才能充分彰显“本来是佛”的终极奥义。有诗为证:半空半有半大乘,半显半密半成佛。没有放下执着与分别,是没有办法入大乘、密乘的深妙境界的啊!妄想如同阴影(有光才有阴影;须知,放下了执着、分别,光才透得出来啊),如同酒瓶里残余的酒气(酒瓶里一滴酒也没有了必须执着、分别都放下了),修行人放下了执着、分别后,就进入了属于“无功用行”的修行阶段。
7. 阿底峡尊者对金洲大师极为尊重,据说只要有人提到他的名字,阿底峡大师就会将双手合掌,高举于头,以示尊敬。
等觉菩萨——保证众生成佛的人
2023-11-29
周易明白人
藏传佛法三大巨人:莲花生(约771入藏)、阿底峡(982出生)、宗喀巴(1357出生)
诗经·小雅·苕之华: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8.1 宋代朱熹:“羊瘠则首大也,罶中无鱼而水静,但见三星之光而已。言饥馑之余,百物凋耗如此。”(《诗集传》)
8.2 清代王照圆:“举一羊而陆物之萧索可知,举一鱼而水物之凋耗可想。”(《诗说》)
8.3 清代方玉润:“(‘牂羊’二句)造语甚奇。”(《诗经原始》)
全我历程:顶轮宇宙、底轮社会、七轮历程
1. 全我历程:顶轮宇宙、底轮社会、七轮历程。
2. 顶轮宇宙:阿罗汉的般若空慧句。
3. 底轮社会:菩萨的无相慈悲句。
4. 七轮历程:成佛之道的历程,亦即本来是佛为背景的历程。
读经禅:一经·无经·无不经
0. 读经禅:一经·无经·无不经。
1. 一经禅: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唯一经。经典的字字句句,皆包含无量义。一经通,一切经通。亦即佛陀教育的无上菩提句。
2. 无经禅:读书、读人、读宇宙。宇宙间自有无字天书。无经禅即锻炼出读无字天书的能力。亦即佛陀教育的般若空慧句。
3. 无不经禅:阿罗汉读无字天书,菩萨则读人间血泪书。人间血泪书打从农业时代的大帝国征战开始,直到21世纪的今天,还是不断重演着人杀人的历史。菩萨就是爱,菩萨就是和平。亦即佛陀教育的无相慈悲句。
清朝禅:兴盛衰亡
0. 清朝禅:成住坏空,兴盛衰亡。
1. “兴”字禅观67年(1616--1683):是指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起兵,中经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经营、顺治(1638--1661))入关,直至康熙1681年平定三藩和1683年收复台湾,这段历史奠定了清朝的基业。17世纪刚刚形成的满族,弥漫着一种奋发、上进的精神,这是它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主要原因。这种精神表现在英勇善战,表现在它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善于学习周围各个民族的一些长处。【祖宗顺三代45年】
2. “盛”字禅观114年(1683--1796):是指康熙(1662--1723)1683年收复台湾后,战略中心转移到北方和西北,抗击俄国,平定准噶尔,造就了一个新的更大的统一,同时又恢复发展国内的经济,经过雍正(1723--1735)时代的奋斗,到乾隆(1736--1796)时代达到鼎盛。这是我们18世纪主要的历史,为今天中国这样的局面作出了铺垫。【康雍乾三代135年】
3. “衰”字禅观65年(1796--1861):指的是从嘉庆(1796--1820)、道光(1820--1851)、咸丰(1851--1861),一直到同治初年,从盛转衰。在此期间,国内外的斗争非常尖锐,一方面是农民起义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另一方面是外国的入侵,即两次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正常的历史进程。让历史学家戴逸感触很深的一点就是,在这个阶段,衰落的时候,它挣扎、自救,力图挽救危机,但屡次丧失时机,终未成功。时机,一去不复返。丧失时机,是最大的失败!【嘉道咸三代65年】
4. 最后是“亡”字禅观50年(1862--1912):指从同治三年一直到清亡,清朝经历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最后众叛亲离,孙中山振臂一呼,经历了九死一生,终于推翻了清朝,华夏民族历史进程的脚步,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同光宣三代50年】
黄老道家与黄帝内经
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4千年前)是农业革命时期
四神汤与心性修养的关系探微
2.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安神,具有利小便、消水腫的功效,也能改善痰飲咳逆,大便便溏泄瀉的情形。 【崃按:心神不宁,很明显地,指的正是精气神的状态啊!安定心神,正是开悟的必要条件啊!】
3. 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與蓮子同為睡蓮科植物的種子,功能差不多,但臨床上有心火煩燥現象時,用蓮子以強調養心氣,芡實則重视其收摄作用,如治療遺尿頻尿、夢遺滑精、泄瀉帶下等。 【崃按:收摄心神,也就是心灵止禅的“因戒得定”的作用。】
4. 蓮子:味甘、澀,性平;歸心、脾、腎經。有補脾澀腸之功,對於脾虛久瀉、婦女崩漏帶下都有幫助。可養心益腎,用於心悸失眠、心煩多夢、尿頻遺精等。 【崃按:养心肾之气,取坎补离,使得心肾相交,带来了“后天八卦转化为先天八卦”的神奇效果。——后天八卦的(心)离南(肾)坎北,转化为先天八卦的(心)乾南(肾)坤北。】
龙马禅:龙则飞天无极,马则行地无疆
1. 龙马禅:龙则飞天无极,马则行地无疆。
2. 龙禅:人的心灵啊,就是一条神龙,见首不见尾,飞翔在太极的可测量宇宙(measurable universe with a diameter of 93 billion light years;直径930亿光年的可测量宇宙)与无极的不可测量宇宙(unmeasurable universe which embraces the measurable universe; 拥抱着可测量宇宙的不可测量宇宙——完整的真实宇宙)之间啊!
3. 马禅:人的身体啊,就是宇宙的礼物,蕴藏着三大宝藏——一者、理性的般若空慧宝藏;二者、感性的无相慈悲宝藏;三者、悟性的无上菩提宝藏;身体就好比是一匹行地无疆的赤兔神马啊,其能量与飞天的神龙能量是接通的啊!
4. 人禅:龙的心灵也好,马的身体也好,最后的最后,还是需要回归到人的大道啊!人的大道无他,就是头顶(顶轮能量中心)飞天神龙的能量,脚踩(海底轮能量中心)行地赤兔(假借关公的赤兔马来比喻一下)的能量,融会贯通,归结到心怀(心轮能量中心)白龙马的能量,也就是“全人”(the undivided life of the Whole Person;大写的人)的生命能量。
4. 人禅:
2023-11-28
康熙的《十架颂》【网络资源加崃注以从基督教境界提升到万善同归的生命境界】
1. 康熙的《十架颂》名曰《基督死》,人称《康熙十字歌》,《圣清音集》谓《恭颂耶稣苦容》,很多人叫这首诗《功成十架》。下面我们分析这首诗,原文如下:【崃按:21世纪的人类文化历程,到了“一切宗教必须脱掉语言的外衣,打开心灵的大门”的大时代了。我们的见解必须建立在康熙皇帝的百丈高楼之上,更上层楼,而不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风流鬼”啊!——“风流鬼”比喻只顾炫耀自己的见解,而不顾人类文化历程中的各种宗教对立冲突的乱象与惨祸。】
2. 【原诗欣赏】功成十架血半溪, 百丈恩流分自西。身列四衙半夜路, 徒方三背两番鸡。五千鞭挞寸肤裂, 六尺悬垂二盗齐。惨恸八垓惊九品, 七言一毕万灵啼。
3. 第一句:“功成十架血半溪”,开门见山向人揭示了耶稣的救赎之功。是藉着祂钉死在十架上才得以完成。句中用“溪”字来做比喻,可以联想,“溪”紧连于“泉”,那血就必然有喷涌之势,分流之广,圣洁之美,渴慕之众,刺心之痛,功效之巨。“血成溪”就不是过分夸张,而是更确切的指出祂流血程度之深,救恩之大(参路22:24;若19:34)。【崃按:从古至今,一将功成万骨枯,人类血流成河的惨状一再出现。恩慈的救主耶稣为世人带来的爱与和平的福音,而不是邪恶的撒旦所代表的仇恨与战争啊!就这个视角来看,我们要看见一切宗教的福音,无非是爱与和平,没有不同的。佛家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值得世人用心体会并实践啊!】
4. 第二句:“百丈恩流分自西”,救主的宏恩源源不断地向四面八方流向人间。句中用“百丈”比喻祂高深莫测不可估量的恩宠。“分自西”指我国万民救恩来自西方,祂钉死在西方的耶路撒冷,而我们国国在西域的东部。从作者角度谈到“分”,那是对祂圣血的感恩,分明道出,救恩轮到作者自己,乃至自己的百姓。【崃按:神爱世人,是没有东南西北之分的。佛陀教育的光明普照八方,也是没有东西南北之分的。】
5. 第三句:“身列四衙半夜路”,讲到耶稣被捕,比拉多审问的情节,如此推来送去的审问折腾半夜的工夫,祂不得不跟着这些恶众跑冤枉路,当然也预表世界黑暗如夜,祂来得正是时候(参若18:24-31;19:47;22:2)。【崃按:神学如是说,佛学如是说,儒家也不例外啊!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耶稣之心至今在,仲尼之心至今在,佛陀之心至今在啊!先知先觉们,接通的无非是人类心灵中的宇宙能量啊!】
6. 第四句:“徒方三背两番鸡”,讲到门徒四处逃散,唯独伯多禄暗暗跟随,但因为的软弱而三次不认主。“三背”:指伯多禄三次违背自己的诺言而不认主,“两番鸡”:鸡叫两遍的意思,你看,这些细节作者只用七个字就完全表达了出来。而此句引入鸡的叫声,实在妙哉,尽管人的软弱,背逆祂的旨意,但祂仍深爱世人,用鸡的叫声,把光明带给人们(参谷14:50;玛26:58;谷14:38;14:66-72)。【崃按:耶稣如是,佛陀与孔子也没有例外啊!先知先觉们在宣扬真理的历程中,都无一例外地遇到毁谤中伤、设计陷害的生命考验啊!】
7. 第五句:“五千鞭挞寸肤裂”,“寸肤裂”不仅表明祂圣身遍体鳞伤,而且更有被鞭打后肉烂之意,表示没有一处不是裂开的,血肉横飞,其痛苦状惨不忍睹(参若19:4,12;23:13-16)。据史料考证,当时罗马式的皮鞭,乃是一杆多头,而每条皮革制成的绳头上还嵌有一些铅丸和骨制尖金钩,一鞭打下,便有数根绳落身,血肉横飞,使人无法忍受,故“五千鞭挞寸肤裂”确系真实之词。【崃按:耶稣之痛,即是世人之痛。耶稣救赎的精神,与大乘佛法里的地藏菩萨的救度精神,无二无别啊!】
8. 第六句:“六尺悬垂二盗齐”。讲到祂身体在苦架上离地面有六尺以上,引人注目。“二盗”指与祂同钉十字架的强盗,一个在左,一个在右。这是恶人们精心策划故意这样做的,为了羞辱耶稣,将祂置身于盗贼匪类之间,与歹徒并列,让来来往往的恶众观看耻笑。与祂同钉的左盗,也竟然口出恶言凌辱祂(参玛27:38-44,路23:29)。【崃按:大盗与圣人的区别,没有人说得比庄子更加精彩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耶稣的救赎,包涵了对大盗的救赎,因为大盗是属肉的生命,而耶稣是属灵的生命。庄子的智慧,包涵了对人类心灵的救赎,因为一切宗教属于人类文化的二元对立的层次,而人类心灵属于自由自在的终极维度的层次。】
9. 第七句:“惨恸八垓惊九品”。说明祂的受难受苦震惊了八方官民之众。当时的犹太民众,虽则麻木不仁,漠然视之,但所有敬慕祂的人、门徒、已睡的圣人和天使,都深知救主圣死的伟大意义,这关系着普世万民的生死祸福。【崃按:这一句的境界极其高远,八垓是横遍十方的无边无际的空间,九品是竖穷三际的无始无终的时间。佛家所谓“狮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俱胆裂”,正与此句可以呼应。耶稣就是生命、真理、道路,佛陀的狮子吼也就是生命、真理、道路的具体呈现啊!】
10. 第八句:“七言一毕万灵啼”。“七言”指耶稣悬在十架上, 前后说了七句话。“万灵啼”即道出祂的苦难之死,将换取万人得救的时刻已真正到来。祂祂的七言道出了何为宽恕、救恩、关系、舍弃、苦难、胜利,最终回归父的怀抱,这七步是我们追随祂的信仰真谛。【崃按:救主耶稣的七言,与佛门的三句义,正好可以互相补充、说明啊!一心三观,三谛圆融。问题是世人往往受困于文字与概念之中,而无法做到“得鱼忘筌,得意忘言”,以至于一辈子只是在大脑中搬弄概念,在口头上打口水战,越说越愤怒,以至于动刀动枪、动无人机、动各类导弹啊!】
11. 十字架七言散见于四福音:玛窦福音、马尔谷福音各记一段,但内容相同,路加福音、若望福音各记三段,合起来共七段。耶稣七言一毕,便低头气绝,其时天显异象﹕太阳失光,地动山摇,盘石崩裂,坟墓自开。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天下万物,都显得异常哀痛,证明主耶稣是天父的儿子。(玛27:51,路23:44-45)【崃按:救主耶稣的神迹,不是外在的怪力乱神,而是人体宇宙所接通的宇宙能量的作用啊!】
12. 作者奔放的诗句和整齐的韵律相结合,使人读起来铿锵有力,意味无穷,让人一边读诗,一边默想祂的苦难,那悲痛的场面必会历历在目,催人泪下。【崃按:宗教的生命真理,以善为宗,以爱为教,何止是情感的共鸣,更是生命的同频共振啊!】
13.《十架颂》的艺术特色——我们从整首诗就不难看出,康熙皇帝精古诗韵律,这首七律诗押韵严谨,虽只有八句五十六字,但却将耶稣从被捕到殒命的主要情节描绘得淋漓尽致。奔放的诗句和整齐的韵律相结合,使人读来铿锵有力,意味无穷。【崃按:这是华族文化历程中的精彩杰作,希望在21世纪能够出现大量类似的杰作。】
14. 这首诗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属于数字诗,康熙皇帝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半两”及“百千万”等15个数字用在里面,还有量度,把“分”、“尺”、“寸”、“丈”等也巧妙的用在这首诗内,这样的创作给人以量大,镜明之感。同时又显得里外和谐,纵横呼应,恰到好处,毫无牵强之意的描述了祂最后的苦难。【崃按:这是康熙皇帝的文字功力,足以匹配救主耶稣的生命格局啊!21世纪的人类啊,我们都需要培养这样的生命格局啊!】
15. 最难得的是康熙对祂在最后的晚餐过后,直到上苦架的受苦的历程,描述得历历在目。并且,除了对史实有准确的记实描述以外,字里行间竟盈溢着殷殷慕孺之情。康熙身为一国之君,愿意如此虚心接受西方传教士所传之道理至此地步,确属非常难能可贵之处。【崃按:康熙与任何人,在救主耶稣眼里,都是平等的,不是吗?康熙难能可贵,我们每个人的属灵生命,也都是难能可贵的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且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不是神,不是上帝,而是生活在神的国度的永生之人啊!】
16. 如果一面读诗,一面默想基督苦难经历中那些悲痛的场面,必会历历在目,催人泪下。然而,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这巧妙的诗句,绝非轻易信手捻来,如没有熟读圣经,深刻理解耶稣钉死十架的意义,及勤操笔墨,反复推敲,素含深遂语言工底,及丰富想象力是绝不会雕琢出如此佳美的诗句来。【崃按:基督的苦难,不是凭空想象出来吓人的,而是世人苦难的集中表现而已啊!耶稣的苦难,就是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的苦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背起自己生命的十字架,来获得新生,而不是冷眼旁观耶稣的苦难啊!】
诗经文化历程三之一:十五国风
1. 诗经文化历程三之一:十五国风。
2. 十五国风,即西周时期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是从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带有地方色彩的民间歌谣。 《国风》是《诗经》的组成部分。 包括:
2.1《周南》(11首);
2.2《召南》(14首);
2.3《邶风》(19首);
2.4《鄘风》(10首);
2.5《卫风》(10首);
2.6《王风》(10首);
2.7《郑风》(21首);
2.8《齐风》(11首);
2.9《魏风》(7首);
2.10《唐风》(12首);
2.11《秦风》(10首);
2.12《陈风》(10首);
2.13《桧风》(4首);
2.14《曹风》(4首);
2.15《豳风》(7首);
=> 共160篇,合称十五国风。160除以15的平均数是10.66,以此为标准检测,高于平均数的(11-21之间)共有6国(二南、邶、郑、齐、唐),几乎达到平均数(同为10)的共有5国(鄘、卫、王、秦、陈),低于平均数(4与7)的共有4国(魏、桧、曹、豳)。
3. 风是各地的土风歌谣,朱熹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换句话说,国风就是《诗经》中的民歌。
4. 十五国风产生的华族文化历程的时空交汇点:
4.1 时间大约从西周末年到东周初年;
4.2 其分布地域相当于现在的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
5. 从十五国风到九国风之推敲细说:
5.1 十五国风中,周南(11首)和召南(14首)中杂有民歌以外的作品,产生地域在今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因此,有人称它们为二南、“南音”或南诗,这就只剩下十三国风;
5.2 有人以为豳风(7首)和王风(10首)都是王畿之风,与其余国风不同,故又称十一国风;
5.3 还有人以为邶风(19首)、鄘风(10首)早已亡了,现存的邶风、鄺风实已与卫风(10首)混在一起,只能合并算一国风,最后仅剩下九国风了。
5.4 实际上,国风就是以上各地的民歌,在音乐上可能有不同风味,但在诗歌内容上却基本相同。
6. 十五国风的内容:
6.1 十五国风的周代民歌,表达了古代男女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情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6.2 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生活中二元对立的矛盾冲突,如《七月》、《伐檀》等,对居于统治地位者的残酷剥削和无情压迫,表示了极其强烈的抗议;
6.2 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十五国风中也占有较大数量,其代表作品有《氓>、《溱洧>、《静女》、《木瓜》等等,它们或揭露负心汉的无情无义或表达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大胆追求。
7. 十五国风的艺术特色:
7.1 十五国风在形式上以四言一句,重章迭句的抒情诗为主,篇幅短小活泼,多用比兴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色彩。
7.2 这些成熟的四言诗,尤其是国风中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开启了华族文化历程中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并一直为后代所继承。
8. 诗经的“六义”:
8.1 风雅颂三义:按照音乐来归类。风是民间音乐,雅是贵族音乐,颂是天子音乐。
8.2 赋比兴三义:按照表现手法来归类。“赋”是铺陈事物直接叙述;“比”是类比;“兴”是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即兴感发,二是在感发时借客观景物婉转地表达出某种思想感情。 “赋比兴”为汉代儒家所总结和提出,后来演变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8.3 总之,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