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
2.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3. 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 ”郑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4. 宋朱熹则解释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朱熹的“高山”,就说是人们平时仰望的高山,没有什么喻义;而“景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5. 一个崇高得可以,一个直白得可以。对“止”,都解释为语助词“之”,看来没有什么异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