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0

你我对话:粪坑里的石头

 你我对话:粪坑里的石头

你说:我们都是粪坑里的石头!

我说:是啊,都32年了,还是一样地“又臭又硬”!

你说:所以,要重视身体的调理啊!

我说:你说的没错。但是,“又臭又硬”里面其实蕴藏着你我生命的最大闪光点。

你说:你胡说什么?

我说:你忘记“天真”是你我生命的特质吗?

你说:那跟“又臭又硬”有什么关系?

我说:“臭”之中蕴藏着“天真之香”,“硬”之中蕴藏着“天真之软”。“又臭又硬”之中蕴藏着你我对于“天真”的生命本质的执着和追求哈!

你说:什么香臭、软硬的?乱七八糟!

我说:最乱最糟的是,我们“脾气太臭”、“语气太硬”,根本没有办法沟通。

你说:有什么好沟通的,你说的那些我早就听到耳朵长茧了!

我说:耳朵长茧不可怕,怕的是心灵长茧,失去感通的能力。

你说:又来了!你的那番大道理留给自己吧。你自己做到再说!

2020-10-29

可VS不可复制:千篇一律VS独一无二

 可VS不可复制:千篇一律VS独一无二

1. 可复制:打从250年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可复制性”便横空出世了!随着“可复制性”的诞生,“大量生产”就应运而生了。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可复制性”主要是用在物质性的产品方面,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可复制性”主要是用在知识性的信息方面。【思考:“幸福”和“快乐”,是可复制的吗?“礼物”是可复制的吗?可复制的,价值就比较低吗?】

2. 不可复制:当外在的事物,甚至是内在的想法,都具有“可复制性”的时候,人们便逐渐失去了具有“不可复制性”的品格素质。【思考:为什么说“空性智慧”具有“不可复制性”?】

3, 千篇一律:失去了“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品格特质的人,他们说的话、做的事,甚至是看法、想法、感受,都是千篇一律的。人们也就失去了生活幸福感和人生方向感了。

4. 独一无二:这个说的是“爱的创造性”。《小王子》里的狐狸说,小星球上的那颗玫瑰花,之所以有别于地球上花园里满园的玫瑰花,是因为它的生命跟小王子的生命交汇,小王子的“爱”,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生命境界。正如王阳明所说的:“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所谓“独一无二”,不是别的,而是我们的心灵在专注的审美状态中“一时明白起来”的真实体验。【懂得了“独一无二”是一种“慎独”功夫成熟后的真实学习体验,我们就懂得了“千篇一律”的背后都是“独一无二”的,“可复制”的背后都是“不可复制”的。】

你我对话:狗咬吕洞宾!

你我对话:狗咬吕洞宾!


你气愤地埋怨:狗咬吕洞宾!


我无辜地回应:汪汪汪!


你愕然:搞什么鬼?


我笑着说:狗吠吕洞宾!


你说:好好的人不做,偏偏要做狗!


我说:你看不到我的人样,只看到狗样。奈何?

心外无物: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心外无物: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1. 心外无物:说的正是“格物致知”的道理,心外无物亦无知,此知此物,不离此心之意。意之本体即是知,意之所在即是物。


2. 此花颜色:缘起性空,颜值色相归零,空性智慧所见,诸法实相所现。此花素颜之白,此心空灵之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 一时明白:见现同时,主客交融,明在心(此心空灵 能明),白在物(此花素颜 所明),明即是白,白即是明。一时而现,一现永现。当下即是,一在永在。


4. 起来:“起”相对于“落”,“来”相对于“去”,“起”的是“良知”,“来”的是“天理”。物格而后知致,“天理来”而后“良知起”。于是焉,独体有诸中,而诚体形于外。

2020-10-28

你我对话:狗嘴里长不出象牙!

 【你我对话:狗嘴里长不出象牙!】

你大怒:狗嘴里长不出象牙!

我仰天大笑:哈哈哈!

你愕然:有什么可笑的?

我滔滔不绝:用你的狗心,看什么嘴巴都是狗嘴巴,看什么牙齿都是狗牙齿。现在,你在一个狗嘴巴里面看到了狗牙齿,却不肯接受,却一心想要看到象牙,那不是天底下最好笑的一件事吗?

你伤心欲绝:我,我一向来都把你看成是一头高贵的大象,从来没有想到你只是一只下贱的狗!

六顶帽子六颗心的亲密伙伴们

六顶帽子六颗心的亲密伙伴们


1. 白帽客观心:与“主观能动性”共舞


2. 黄帽乐观心:与“骨感的现实”同在


3. 黑帽悲观心:与“丰满的理想”若即


4. 红帽慈悲心:与“冷静的智慧”若离


5. 蓝帽般若心:与“入世的事业”携手


6. 青帽创意心:与“不变的本体”一心

2020-10-27

独:犬与虫的对话【玩味汉字部首偏旁】

 独:犬与虫的对话

问:【独】啊,一只“犬”和一只“虫”,它们是因为没有共同语言,而感到孤独吗?

问:【獨】啊,蜀地的犬,为何如此孤独呢?

从“老废物”到“老神仙”的“乾坤大挪移”

从“老废物”到“老神仙”的“乾坤大挪移”

1. 老废物:《红楼梦》开头写了一个像个“老废物”的僧人,贾雨村无法跟他沟通。1.1 身心层面:“老废物”的特点是“内则无情意,外则无见识”,也就是个体生命陷入一种“无意无识”的“不顺”状态(小困境);1.2 人我层面:“老废物”的社会处境是“上一代失智,下一代失能”,也就是群体生命陷入一种“失智失能”的“不孝”状态(大困境)。

2. 老神仙:《红楼梦》里面不时提到“老神仙”,还生动刻画了甄士隐以及一僧一道这类神仙般的人物。2.1 身心层面:“老神仙”的特点是“智多星”而且“多功能”,也就是个体生命接通了宇宙能量的“天工智能体”的“顺畅”状态(内圣);2.2 人我层面:“老神仙”的社会处境是“与上一代同步,与下一代共时”,也就是群体生命达到“悲智双运”的“意识共同体”的“天地之孝子”状态(外王)。

3. 乾坤大挪移:从“老废物”到“老神仙”的“乾坤大挪移”,就是一个“转识成智”、“转凡成圣”的过程。3.1 身心层面从“无意无识”转变为“多智多能”的状态:靠的是“格物致知”的“慎独”修养功夫,一旦修养功夫成熟,与生俱来的“天工智能体”就会被启动;3.2 人我层面从“失智失能”转变为“真意净识”的状态:靠的是“正心修身”的“诚体”实践历程,一步一个脚印,每一个脚步,每一个呼吸,都与真实生命的“宇宙意识共同体”共鸣共振。

请再度打开潘多拉魔盒,放出希望吧!

听说当年人类的祖先或与人类有关的神仙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放出了各种“坏东西”,却把“希望”关在了魔盒里。


我不由得突发奇想,什么时候,什么因缘,什么样的一个人,可以再度打开潘多拉魔盒,把希望给放出来呢?

双重父母:人与天

 双重父母:人与天

1. 双重父母: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无尽的双重父母。第一个系列的“无尽父母”,就是“人类父母”,从生身父母往上一直推,推到第一个人类乃至于非人类的生物祖先为止;第二个系列的“无尽父母”,从第一个系列的终点开始,一直往上推,一直推到宇宙的“奇异点”为止。

2. 人的父母: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类的父母”代代相传,已经是多到数不清了,何况在人类之前还有属于“非人类的生物祖先”呢?

3. 天的父母:从地球上的第一个生物祖先为起点,往回追溯,这是一个有待于人类心灵去探索和发现的广阔的“未知世界”啊!

人生问题分类(三个层次)

人生问题分类(三个层次):


1. 身体层次——事实性问题:factual; 白帽思维法;生理性的吃喝拉撒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问题;人与自然之间的探索性问题;完成任务的程序性和技术性问题;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2. 心智层次——概念性问题:conceptual; 蓝帽思维法;心理性的喜怒哀乐问题;人与自己的独处问题;感性和理性的平衡问题;科学知识和宗教信仰的融汇问题;对立冲突与兼容并蓄的探戈舞;


3. 超越层次——思辨性/论辩型问题:debatable; 红帽思维法;“中间选民”的心态;兼听则明却又不选边站的人生态度;悲天悯人却又保持客观超然的心胸;保持开放而空灵的心态,以接通宇宙能量;一方面是“归零心态”,一方面是“宇宙心灵”,虽不同,却相通;

2020-10-24

成语心解:双管齐下、四面楚歌、打草惊蛇

成语心解:双管齐下、四面楚歌、打草惊蛇


1. 成语心解:成语包含智慧,可惜一般人学习语言,只停留在“约定俗成”的用法的层次,把成语“搞死”了。譬如“天花乱坠”和“不可思议”这两个成语,本来包含佛学智慧,时至今日却蜕变为贬义词!一般人一辈子也就停留在“贬义的世界”里来看待和运用这两个成语。真是“入宝山而空手回”啊。所谓“成语心解”,就是要超越一般人的理解层次,回归到心灵的智慧层次来找回“本来的意思”,或者创造出“应有的意思”。


2. 双管齐下:其本义是指唐朝画家张璪(生活年代在公元755-763年安史之乱前后)能够双手作画“一手画枯枝,一手画生枝”,都画得十分逼真。【张璪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般人理解和应用的意思是“同时从两个方面下手,或采取两种办法来做事,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是一个褒义成语。“双管齐下”的心解:佛法智慧传承强调的“不二法门”,正可以用“双管齐下”来深入理解和真切落实。譬如“悲智双运”,正可以理解为“悲”和“智”的“双管齐下”。这也就是“中道”的意思。【中谛】


3. 四面楚歌:其本意是指秦朝灭亡之后,刘邦(256-195BC)和项羽(232-202BC)争夺天下,项羽被围困在垓下,四面受敌的处境。当时刘邦用了张良的计策,让被汉军俘虏的楚兵在四面八方唱起楚国民歌,动摇了项羽的军心,打的是心理战术,彻地击垮了西楚霸王的斗志。项羽的悲剧引起了后代不少人的同情。例如司马迁(145-86BC)对项羽便十分尊崇,把他列入只为帝王而设立的“本纪”中去,直接承认他是一代“帝王”。这就是人们说的“不以成败论英雄”。有如李清照(1084-1155)也写了一首诗:“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四面楚歌”的心解:历史人物的英雄气概往往令人产生心灵的共鸣、生命的共振。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其生命能量何其大,如何保持强大的生命能量是我们应当思考的。我们应当思考,当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生命困境时,应如何突围而出。我们应该识破“张良的计策”,保持强大的内心,击垮“生命中最大的敌人——妄心”的围攻,反败为胜。要知道,人人皆有佛性,自己当然也有佛性,自己就是“真命天子”,定当能够达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境界。【空谛】


4. 打草惊蛇:【假谛】其本意是指南唐(历时937-976,“五代十国”之一)当涂县令王鲁贪污,当有人写了状子告他手下贪污的时候,他读了状子,感到胆战心惊,竟然批下“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八字,流传为千古笑谈。现在一般的解释是:惩罚某人,让另一人受到警戒;或指保密功夫不严,让对方有了防备。“打草惊蛇”的心解:故事中的王鲁固然是可怜又可笑,但是这不就是六道轮回中的众生的典型代表吗?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境界和内心状态,跟王鲁的生活境界和内心状态相比,不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吗?应当猛觉醒,猛回头啊!从“打草惊蛇”的惊恐状态中,我们追求和向往的,不就是一种宁静而喜悦的内心状态吗?这需要”慎独“的修养功夫啊,要落实儒家《大学》所谓的”格物致知“的功夫,才能够解脱出来啊。【假谛】

真:有若无,实若虚

真:有若无,实若虚


1. 真:世人往往把“真”与“假”或“妄”相对而言,甚至在生活中让二者发生激烈的冲突,而造成伤害和痛苦。殊不知,在真实生命的体验和彰显之中,真假的物、真妄的心不是相对和对立的两个状态,而是消融(一方面)和接通(一方面)“同时”且“共步”的真实生命能量体。借用《红楼梦》语言表达,“假作真时真亦假”指的是众生迷惑的心理状态,“假去真来真不假”指的是菩萨觉悟的心理状态。众生之所以会迷惑,是因为处身于六道轮回之中,他们用的是一颗“真妄和合”的心,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都被搞晕了!菩萨之所以能够觉悟,是因为他们已经出离十法界,已经处身于一真法界,开始“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了。【真:源头活水】


2. 有若无:在真实生命的心灵体验中,“有”和“无”是“玄同为一”的。虽然“玄同为一”,但是“无为体,有为用”,沟通交流的时候,还是往往强调“有”。虽然强调,不可执着。这是真实生命的“内圣”的一面。【有:心灵开悟的状态】


3. 实若虚:这是真实生命的“外王”的一面。前面所谓的“有”,就是“有诸中”的意思,这里的“实”就是“形于外”的意思。然而,在真实生命的彰显和表演过程中,“实”而能够“虚”,两者是“同时”而且“共步”的,不可不知。【实:利乐世间的事业】

论“自我的四区”与念佛的关系

论“自我的四区”与念佛的关系


1. 自我的公开区:这是自我情感和思想通过语言和行为的彰显和表演,让大家看到的生活领域。在此公开的生活领域念佛,或大声念,或小声念,或一人念,或多人念,都只是外在形式,关键在于“心与佛相应”,如果不相应,只是装模作样而已,算不上念佛。


2. 自我的隐私区:这是自我还没或不愿彰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的内心生活领域。在此隐私的生活领域念佛,或在独处时大声念、小声念,或在公众场合金刚念、默念,都是形式,关键还是在于“心与佛相应”。若不相应,只是消磨时间而已,没有真实利益。


3. 自我的盲点区:这是自我看不到自己的生活领域,但是可以借助别人的眼睛来看清楚方向🧭,关键在于“谛听”。佛陀说法的时候,时常一再提醒弟子们“谛听谛听”,因为我们凡夫都是处身于生活的盲点区。在盲点区念佛,耳根圆通的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这个耳根圆通的能力培养,要通过“心灵归零”的修养功夫来达成。这是一个“清净平等觉“的体验和接通的生活境界。


4. 自我的未知区:这是一个接通宇宙能量的神秘生活领域。虽然说人生有限,宇宙无限♾,但是有限的人生,毕竟来源于无限的宇宙。所以,有限的人生也有可能通达无限的宇宙。在此神秘的生活领域念佛,安坐于当下的涅槃之中,接通真实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因为修行人能看破放下,提起真诚慈悲,过上自在、随缘的日子。这是一个“自在随缘佛“的彰显和表演的生活领域。

放下 提起:迷悟、苦乐

放下 提起:迷悟、苦乐


1. 破迷开悟:放下烦恼,提起菩提,烦恼即菩提。内圣空性智慧的文殊见地【众生在“烦恼”和“迷”的生命状态,唯有主修慈悲法门,祈求自性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悲智双运)


2. 离苦得乐:放下生死,提起涅槃,生死即涅槃。外王无相布施的普贤世界【众生在“生死”和“苦”的生命状态,唯有主修弘愿法门,祈求自性地藏菩萨金锡振开地狱门、明珠照彻天堂路】(行愿不二)

快乐的秘诀:欲望尽可能多地少,思考尽可能少地多

快乐的秘诀:欲望尽可能多地少,思考尽可能少地多


Secret of happiness: Want more less, Think less more.

生老病死:四位老师

1. 以生为师:主修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法门,慈悲为怀,未来导向,天地万物都获得勃勃的生机,欣欣向荣。【未来是未生,来就是生!如来之义大矣哉!】(慈悲当然是“现在”的、“当下即是”的,我们这里特别点出“未来”二字,就是扣紧“以病为师”的智慧法门来说。因为没有智慧,就没有慈悲可说。然而,不可不知:“物格而后知致”,慈悲心的源头活水接通了,般若无知的空性智慧也就“同时”而且“共步”地接通了。这是“慎独”修养功夫成熟后的开悟境界,不是口头上说说或头脑里的概念搬动一下,就可以达到的的“语言游戏”或“概念游戏”。要肯干,要真干,才行。只要肯干、真干,现在不行,“未来”一定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慈悲定义在“未来”的原因。一定要自觉,自己现在并没有接通慈悲心的源头活水)

2. 以老为师:主修普贤菩萨的行止法门,十大行愿,当下即是,拯救一切众生于过现未来三际十方。【现在是生死,生死同时!不二法门大矣哉!】(普贤菩萨是“大行”,这里我们特别指出是“大行止”,加了个“止”字,画龙点睛:止于至善!)

3. 以病为师:主修文殊师利菩萨的智慧法门,般若无知,解脱病苦,天地万物皆获得无量劫来的疗愈,恢复健康。【病是人生的“非常态”,健康才是人生的“常态”。佛法没有别的,就是帮助我们恢复人生的“常态”而已。可悲的是,众生沉沦已久,竟然把“六道轮回”的“非常态”当作“常态”,殊不知“一真法界”才是“常态”,反而把“一真法界”当作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非常态”。真实辜负了佛陀在世49年的苦心教诲啊!】(众生必须依靠智慧法门“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迷”和“苦”都是“病态”或“非常态”,“悲智双运”的真实生命才是“健康”的“常态”)

4. 以死为师:主修地藏菩萨的弘愿法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非空愿也,乃菩萨依据真实修行成就所发的真实大愿,这是“过去导向”的“乘愿再来”的世界大同的全人类愿景。【死是世人所畏惧、逃避的,因为凡夫把“生”和“死”看成是完全相反的两件事。殊不知,“生”和“死”乃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其共同的源头活水乃是“不生不死的涅槃本性”。此处我们把“弘愿法门”定义为“过去导向”,其根据乃在于佛陀所谓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提示世人,只要不忘本,不失初心,我们就不会畏惧、逃避死亡了。因为真实生命本来就是“不生不死”的。这是以“度众生”的角度而言“过去导向”。若以“自度”的角度而言,大乘菩萨皆是“乘愿再来”的,皆是“过来人”。】

共步同时:生有时,死有时;爱有时,不爱有时;工作有时,休息有时

 共步同时:生有时,死有时;爱有时,不爱有时;工作有时,休息有时

1. 共步同时:真实生命一定是共步同时的,人生的一切病苦和灾难,源自于与“共步”和“同时”的源头活水失联。健康人生和快乐人生,没有别的,就是从新与这个“共步”和“同时”的源头活水取得联系而已。

2. 生有时,死有时:生死是“共步”和“同时”的,不是吗?只要稍微具备一点生物学知识的人,都不会否定这一点。从每一个个体生命体的原始点,也就是“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每一个人的“大限”到来,也就是“人体期满日”,也就是个体生命体的终极点为止,有那一刻“生”和“死”不是“同时”而又“共步”地跳着探戈舞呢?

3. 爱有时,不爱有时:真爱不是溺爱,不是“没有原则的爱”,所以说“不爱有时”;更不是冷漠,不是“只管自己就好”,所以说“爱有时”。真爱一定是“爱”和“不爱”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不是吗?真爱是一个“太极”,里面包含着“不爱”的“太阴”(空性智慧)和“爱”的“太阳”(无相慈悲)。

4. 工作有时,休息有时:只顾工作,不顾休息,很容易导致“过劳死”或“亚健康”的心理卫生疾病;只顾休息,不顾工作,很容易失去人生方向和生命的价值感。懂得生活艺术之道的人,一定能够过上“日日是好日”的美妙生活,因为他的生活方式是:工作和休息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工作中有休息,休息中有工作。换句话说,工作和休息是“同时”而且“共步”的,由白天的工作和黑夜的休息中,他为自己和别人开创出多姿多彩、无比美妙的人生和世界。

2020-10-22

休闲与念佛

 休闲与念佛

1. 休闲与念佛有什么关系?大有关系。休闲才能念佛,念佛是真正的休闲。

2. 念佛人是世界上最休闲的人。——不是我说的,是王念祖老居士说的。

3. 凄凄惨惨、紧张兮兮、慌里慌张的人,念不了佛。要放下,才能提起。念佛是一种“提起”的心灵状态,放不下的人,念不了佛。

4. 念佛人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够放得下呢?秘诀在印光大师的这句话:“念念不忘一个死字”。说到底,就是要用180°的智慧来理解闽南人喜欢讲的“不知死”:“要知死”。

5. 一个人只要懂得在“死”处放下千斤重担,就能够轻轻松松提起“念佛”,而得“自在”【放下“执着”】和“往生”【放下“妄想”】了。

念佛:万德之总纲

 念佛:万德之总纲

1. 念佛:浅者见浅,深者见深,盲者无所见。1.1 盲者念佛:妄念纷飞,喊破喉咙也枉然。又不听劝,固执己见,念到死也不能“往生”。不算是念佛人。1.2 浅者见浅:妄念渐少,正念偶现,当下受用。半信半疑,进进退退,“往生”的机会五五分。1.3 深者见深:妄念几尽,正念长存,时时处处受用。深信不疑,有进无退。明白“往则实不往,生则决定生(生则实不生)”的般若实相。

2. 万德之总纲:对“深者见深”者说。“念”则正念分明,感应道交,上感诸佛菩萨,下应无边众生;“佛”则通达法报化三佛之真实生命,自觉化他,圆满度生断惑、修行证果之四弘誓愿。

3. 总之,佛陀49年的教学,不外乎“念佛”二字,乃至于世间一切伦理、宗教的教学,也不外乎“念佛”二字。

2020-10-21

佛弟子须灭二虫:应声虫、跟屁虫

 佛弟子须灭二虫:应声虫、跟屁虫

1. 佛弟子须灭二虫:假佛弟子,要嘛变成应声虫,要嘛变成跟屁虫,愧对佛陀的苦心教诲。真佛弟子誓愿不当应声虫和跟屁虫。

2. 应声虫:没有开发自己的智慧,毫无见地,只能够人云亦云,道听途说,耍嘴皮子功夫而已。

3. 跟屁虫:没有开发自己的慈悲,毫无方向,只能够邯郸学步,亦步亦趋,像个木偶而已。

习惯轮回:不自觉地选择回归六道

 习惯轮回:不自觉地选择回归六道

1. 习惯轮回:习惯,就是“烦恼习气的惯性力量”。这个惯性力量很大,把我们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都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之中,造成不断反复的、僵化的、可预知的被动反应的狭小的维度空间。这就是“轮回”现象。轮回不是宗教迷信,而是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看到的可悲又可笑的,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的,不断反复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模式。一点都不好玩,可是谁也不能不继续玩下去,除非他真的有修养功夫,可以“出离轮回”。

2. 不自觉地选择回归六道:六道,就是“嗔心地狱道”、“贪心饿鬼道”、“痴心畜生道”、“嫉妒心修罗道”、“散乱心人道” 和 “傲慢心天道”。我们每个人的心,从早到晚,就在这六个境界之中打滚,一点办法也没有。之所以没有办法,是因为不自觉。只要一念自觉,念念自觉,就能够“出离六道心”,契入“八正道心”,活出人样来!

净空法师学佛心得20个字包含儒家精义

净空法师学佛心得20个字包含儒家精义


1. 净空法师学佛心得前10字“五心”对于儒家“五常德”:【真诚】对应【信德】,【清净】对应【礼德】,【平等】对应【义德】,【正觉】对应【智德】,【慈悲】对应【仁德】。


2. 净空法师学佛心得后10字“五行”对应《大学》三纲八目:【看破】对应【“明明德(性德之明)”一纲与“诚意(摄格物致知)”三目】,【放下】对应【“明明德(修德之明)”一纲与“正心”一目】,【自在】对应【“新民/亲民(自受用)”一纲与“修身”一目】,【随缘】对应【“新民/亲民(他受用)”一纲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今生今世)”三目】,【念佛】对应【“止于至善”一纲与“平天下(生生世世)”一目】

净空法师学佛心得20字含儒释道玄义

 净空法师学佛心得20字含儒释道玄义

1. 内心境界的10个字【五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前2个字“真诚”是道家的“无”,也是佛家“空谛”;后2个字“慈悲”是儒家的“仁”,也是佛家的“假谛”;中6个字“清净、平等、正觉”是佛家的“中谛”,也是“佛”字的核心内涵。空假中,三谛圆融;儒释道,三教合一。

2. 生活艺术的10个字【五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前2个字“看破”是道家(佛家)生活艺术的彰显和表演【老子“五色令人目盲”、庄子“夏虫不可语冰”,皆是“看破”后的弃绝之心和高洁品格】;接下来的2个字“放下”是儒家(佛家)生活艺术的彰显和表演【孔子“杀身成仁”、孟子“舍生取义”,皆是“放下”后的浩然之气和刚毅品格】;后6个字“自在、随缘、念佛”是佛家生活艺术的彰显和表演【自在行的彰显和表演,与清净心相应;随缘行的彰显和表演,与平等心相应;念佛行的彰显和表演,与正觉心相应】。

聪明:朱炳权的幽默

 聪明:朱炳权的幽默

1. 今天无端想起了朱炳权的幽默。大约在30年前,那是大学毕业后不久,特别渴望学习,就到滑铁卢街的大学校外进修系报读了朱炳权的“英语国际音标”课程,想提升一下自己特别弱的英语发音。

2. 记得朱炳权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语重心长地说,学习语言的人“耳朵必须灵敏”。他借用了闽南语“目扫一下,就知”(眼睛扫一下,就懂了)来创造出“耳摆一下,也知”(形容心思专注,耳朵一听就明白)的幽默语句。全班同学听了,都一起哈哈大笑。同时,也就把老师要传达的意思,牢牢记在心里了。

3. 朱炳权不愧是朱炳权。

耳目:悲智

 耳目:悲智

1. 耳目:耳聪而目明。耳聪者,不徒听之以肉耳,听之以慈悲心也;目明者,不徒视之以肉眼,视之以智慧心也。[As Steven R. Covey put it, not to see with your eyes but to see with your mind and not to listen with your ears but to listen with your heart. Your mind is your third eye and your heart is your third ear.]

2. 悲智:慈悲和智慧不只是存乎内心境界的突破和体验,更加是在日常生活的一种彰显和表演,时时处处,一举手,一投足,都让人在在感受到慈悲和智慧。[Love is a verb, not only a noun or an adjective. Love has to be manifested through our words and actions. Our words and actions have to be originated from our mind-heart which is full of love and wisdom.]

往生:往则实不往,生则实不生

 往生:往则实不往,生则实不生

1. 往生:太多人误解“往生”这两个字了,把它搞成了宗教迷信。太可惜了。“往生”二字,用六道轮回的妄心,没有办法理解它的真实义啊。“往生”二字,讲的也不是“虚妄”的“相”啊!《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可不信啊。

2. 往则实不往:根据修行深浅,有二义可说。2.1 “往生”的“往”,不是“有去无回”的单程路(one way ticket. no.)的“往”,而是“往见弥陀,乘愿再来”的“往”,所以是“有去有回”的双程路(two way ticket. yes.);2.2 “往生”的“往”,就是《般若心经》所谓的“不来不去”的“往”,也就是《三时系念》所谓的“此处即是西方”的大彻大悟的真实义。

3. 生则实不生:依据上述二义开展。3.1 “往生”的“生”,不只是往内心世界“逃生”的“生”,更加是勇敢面对现实世界“求生”的“生”;3.2 “往生”的“生”,就是《般若心经》所谓的“不生不死”的“生”,也就是《三时系念》所谓的“菡萏花开月正圆”的接通了“不生不死的涅槃本性”的“生”。

笑容:智慧能笑,慈悲能容

笑容:智慧能笑,慈悲能容


1. 笑容:开口便笑是智慧,大肚能容是慈悲。


2. 笑古笑今:万事付诸一笑!智慧看破,所以能够放下。


3. 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慈悲感通,所以能够提起。

提起:自在、随缘、念佛

净空法师把几十年学佛心得写成了20个字(至少是20年以前,也就是2020年以前写的,但不知道具体的年份),分上下两句:

上一句: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下一句: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上一句讲的是内心里的境界,下一句讲的是生活中的表演。


内心境界的10个字很好理解,每一个佛弟子都会“心向往之”,而努力修养自己的。


生活表演的10个字却不只是理解的问题,而是需要“有诸中,形于外”的彰显和表演出来的。这个“表演”二字,也是净空法师的用语。根据笔者的体验,净空法师所谓的“表演”,决不是装模作样的表演,而是与真心相应的自自然然地言语上和行为上的“表法”和“演示”。


根据以上的理解,我们来解释一下生活表演的10个字。


生活表演的10个字的前4个字:看破、放下,讲的是“般若智慧”的彰显和表演。


放下之后,又怎么样呢?净空法师开示:放下之后,就提起。所以,最后6个字:自在、随缘、念佛,讲的不是别的,就是“提起”的彰显和表演。让我们用【“脑图”】来简单讲一下。


【提起:自在、随缘、念佛 = 放下:妄想、分别、执着 = 相应:清净、平等、正觉】


1. 提起自在:把烦恼放下,把执着放下,提起清净心,彰显和表演出来的就是一副自在无为的样子。


2. 提起随缘:把攀缘放下,把分别放下,提起平等心,彰显和表演出来的就是一副随缘无不为的样子。


3. 提起念佛:把妄念放下,把妄想放下,提起正觉心,彰显和表演出来的就是一副念佛相应的样子。


总之,唯有提起“自在、随缘、念佛”,“往生”才有把握。【“往生”真实义,且听下回分解】


4. 提起自在、随缘、念佛:这是“诚意”功夫。诚的是涅槃的密意。【涅槃城的三个门户:自在(般若)门、随缘(慈悲)门、念佛(菩提)门】

2020-10-20

无所不用其极: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

 无所不用其极: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

1. 无所不用其极: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四书”之《大学》,用来说明“三纲领”: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1.1 明明德:第一个“明”字是“修德”之明,第二个“明”字是性德之明,“德”字兼含“修德”和“性德”两重意义。1.2 新民:也叫“亲民”,前边“明明德”是“智慧”,此处“新民”从教育说,此教育乃是爱心教育(核心是慈悲),所以也叫“亲民”。再者,“新”包含“自新”和“新民”两重意义。1.3 止于至善:从人说,有自止和止民两重意义;从归宿说,有“明”(智慧)和“亲”(慈悲)交互交融的含义。

2. 无极而太极:宇宙而人生。宇宙无极,人生有极。人生的太极,在“物格而后知致”处建立。于此处建立的太极,刘宗周称之为“独体”。独体之心,就是太极之心,此处光景,可以用英语"Zero State of the Mind"(心的归零状态)来形容。独体的心,也就是“内圣”的心。

3. 太极本无极:人生本宇宙。人生无本,宇宙有本。宇宙的无极,在“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原始处)和“国治而后天下平”(反终处)处体验与彰显。于此处接通的无极,刘宗周称之为“诚体”。诚体的道,就是无极的道,此处光景,可以用英语"Infinite State of the Mind" (心的无限状态)来形容。诚体的道,也就是“外王”的道。

谋生的三个层次

谋生的三个层次


1. 谋生存:1.1 【世俗人】为衣食谋,忧愁钱不够用,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经营物质生活;1.2 【修行人】过最低水平的物质生活,尽可能少地花费时间和精力经营物质生活。


2. 谋生活:2.1 【世俗人】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2.2 【修行人】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


3. 谋生命:3.1 【世俗人】没有信仰,没兴趣探讨生命的意义;3.2 【修行人】信仰坚定,一心探索和发现真实生命的真理和真相。过着最高水平的精神生活

三世间:世间、出世间、入世间

 三世间:世间、出世间、入世间

1. 世间:三世众生与三世诸佛处身的维度空间,不同的是众生(生死的妄心)在“迷”、诸佛(不生不死的涅槃心)在“悟”的维度空间。

2. 出世间:阿罗汉修行所证的空性智慧的维度空间。

3. 入世间:大乘菩萨修行所证的无相慈悲的维度空间。

真妄对阵:五虎将

 真妄对阵:五虎将

妄心五虎将:贪嗔痴慢疑。

真心五虎将:戒定慧谦信。

两军对阵,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修行人当超越于两军主帅之上,静观其变,不偏不倚,一视同仁。

然而,修行人当知:妄心处所用功夫为“熟处令生”,真心处所用功夫为“生处令熟”。

何谓“熟处令生”?六道轮回的妄心,是修行人所习以为常的烦恼习气,应当保持警惕之心,万勿重蹈覆辙是也。

何谓“生处令熟”?一真法界的真心,是修行人所一心向往的法身慧命,应当保持恳切之念,万勿懈怠疏忽是也。

合“熟处令生”与“生处令熟“而言之,即时时处处提起“格物致知”(慎独)功夫是也。

当知,妄心负能量亦为真实生命之能量也,非深恶痛绝而消灭之,乃悲悯灵觉而转化之也。

真妄乃一体两面。一体者,法身慧命是也;两面者,真心居于“出世间”一面,妄心居于“世间”【注意:不是“入世间”。唯有真心可“入世间”】一面。

一旦妄心受降于真心,修行人即获“一心”,至此方能真正修行,方能“入世间”而救度众生是也。

2020-10-19

修身:做行动中的佛【安坐当下,与释迦同行】

修身:做行动中的佛(与释迦牟尼佛同行)【安坐当下】


正心:佛道无上誓愿成(与普贤菩萨同心)【见现同时】


诚意:众生无边誓愿度(与地藏菩萨同愿)【生佛不二】


致知:法门无量誓愿学(与文殊菩萨同学)【破迷开悟】


格物:烦恼无尽誓愿断(与观音菩萨同悲)【离苦得乐】



在风动幡动心动之外的另一个视角的批判

在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风动幡动,仁者心动”的故事之外的另一个视角的批判:


故事如下:


一群瑜伽行者围绕着一根点燃的蜡烛🕯️在静坐。


小师弟说:蜡烛灯焰在晃动啊!(所以我不能够专心静坐)【凡夫境界:专注于“幡动”的现象】——小师弟追逐外物,还没找到心。


二师兄说:“不是蜡烛灯焰在晃动,是风在流动。” (二师兄跟着小师弟起了分别心)【知识境界:专注于“风动”的原因】——二师兄为了知识,心还没入门。


大师兄说:“不是风在流动,是你的心在妄动。”(大师兄对分别心进行批判)【智慧境界:专注于“心动”的对治】——大师兄为了分享,不得不说。


师父说:“不是心在妄动,是舌头不停地转动。” (师父扫除一切言语境界,包括自己的这句话)【禅定境界:专注于“不动”的本体】——师父为了教学,不得不说。

自我的4个领域

“自我”的4个领域:


1. 公开领域 【物理世界】:身体活动的领域【身业和口业的领域】


2. 隐私领域【心理世界】:心理活动的领域【意业的领域】


3. 盲点领域【下意识世界】:下意识活动的领域【自我反省与听取反馈的领域】


4. 神秘领域【神的国度】:心灵活动的领域【真实生命体验的领域】

真心:归于空空而已

 真心:归于空空而已

打败妄心之后,又是怎么样的一副光景呢?没有什么,就是“空空如也”的心灵体验而已。

所谓“空空如也”,要用理性思考加以稍微分析一下。

第一个“空”字,指的是“自我中心”(我执/人我执)的超越,;第二个“空”字,指的是“社会中心/文化中心”(法执/法我执)的超越;第三个字“如”,有两个互相补充的解释:(1)从主观体验说,那是“与真如佛性相应”的心灵体验(见);(2)从客观真理说,那是“如其所是”的天地万物的“在其自己”(thing-in-itself)的存在状态(现);(3)从主客交融的中道维度说,那是“见现同时”的“如如不动”的真实生命的终极维度境界。最后一个字“也”没有意思,就是表达赞叹的语气而已,相当于白话文的“啊”字。那的确是一个值得“十方佛赞”的修养境界啊,不是吗?

再追问一句:“空空如也”之后又怎样?So What? 哈哈,这就是很多人迷失的地方。你可能大惑不解:“空空如也”不是开悟了吗?怎么反而是很多人迷失的地方?

是的,“空空如也”的确是少数人达到的开悟的境界,可惜这少数人的大多数在这个地方迷失了,因为他们不知道“悟后起修”。

要知道,”空空如也“之后,才是修行的开始。之前的通通不算真正的修养,充其量只是修养的”预备班“而已。

“空空如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恰恰相反,它是低低在下的。它只是儒家《大学》所谓的“物格而后知致”而已,后面还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行历程呢!

怎么可以在“空空如也”之后,就自以为得道成佛了呢?真是狂妄自大、自欺欺人!

反过来,还没有达到“空空如也”的大多数人,要加紧修行啊,要在“格物”功夫,要在“慎独”处下手啊,千万不可妄自菲薄,以为开悟是大师的事,自己要生生世世轮回、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出离生死!

千万不要误以为自己要多生多世之后才能开悟!不是这样理解的,今天就是你多生多世之后的殊胜难逢的因缘,你要在今天,在当下就开悟!

不开悟,就谈不上修行啊!学习伙伴们,快醒醒吧!

妄心:把自己捧上九天,又把自己打入地狱

 佛道无他,就是证得一颗中道之心罢了。

然而,要证得中道之心,就先要打败自己的妄心。

妄心,一方面把自己碰上九天(傲慢心),一方面又把自己打入地狱(嗔恚心),然后又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把自己耍的团团转,晕头转向,糊里糊涂,把自己的过错归咎到别人身上,于是肆无忌惮,怨天尤人,仿佛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得罪了自己一样。

所以,有智慧的人都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这个“自己”,指的就是“妄心”。

想要打败“妄心”,没有别的方法,就只有儒家的“格物”功夫(从“慎独”入手)、道家的“寡欲”功夫(从“清心”入手)和佛家的“禅修”功夫(从“观息”入手),儒释道三家教导我们的都是殊途同归的“打败妄心”的方法。

就这么简单,也就这么复杂。其实,哪里有简单和复杂的分别,就只有肯不肯去实践的区分罢了。肯实践,就能够证明“古人不我欺”(古人没有欺骗我);不肯实践,一辈子都活在妄心的世界里。就是这样而已。

2020-10-18

同脚步👣共呼吸👃齐心跳💗

同脚步👣共呼吸👃齐心跳💗


1. 同脚步👣……【外王的外在世界】外在语言、行动的协调与合作【普贤菩萨的脚步👣】


2. 共呼吸👃……【内圣的内在世界】内在思想、情感的共识与共鸣【文殊菩萨的思想+观音菩萨的情感】


3. 齐心跳💗……【内圣外王的完整世界】全在真我心灵的内圣能量的接通,与其大人生命的外王能量的创造,二者的共时性与同步化【地藏菩萨的心跳💓】

空空:zero state and infinite state of the mind

空空:zero state and infinite state of the mind 


心灵归零的“太极☯️”的“空”:zero state of the mind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的“空”】=【宇宙奇异点的“空”】【聚敛思维和生命能量的方向🧭】【出世间的内圣世界】


宇宙大道的“无极〇”的“空”:infinite state of the mind 【“明明德于天下”、“国治而后天下平”的“空”】=【宇宙多元性的“空”】【扩散思维和生命能量的方向🧭】【入世间的外王世界】

21世纪夫妇之道……夫妻同心 婚姻日新(开创性思考:超越庸俗的性学家的蛊惑之言)(未完待续)

 21世纪夫妇之道……夫妻同心 婚姻日新

1. 21世纪夫妇之道:可以参考传统儒家夫妇之道,特别是《周易》的《咸》和《恒》两个卦的原则,加以融会贯通,运用到21世纪的时代和社会之中,食古而化,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彼此的婚姻保鲜,维持着恋爱的心磁场能量相接通的感觉,并同时加持着婚姻的脑电波能量互激荡的活力。

2. 夫妻同心,婚姻日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夫妻同心的能量,足以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才能够保持婚姻的新鲜度。

3. 庸俗的说法是“婚姻是恋爱的坟墓”,浪漫的说法是“恋爱是婚姻的预演”、“婚姻是恋爱的演出”。有情人的真实生命确实感应到:恋爱(浪漫感)中有婚姻(永恒感),婚姻(永恒感)中有恋爱(浪漫感)。没良心的人,不足以感应并体验这个美好的真实生命的境界。

2020-10-17

学习:呼吸、走路、说话、做事

 学习:呼吸、走路、说话、做事

终身学习的内容,不外乎学习呼吸、学习走路、学习说话和学习做事而已。

脑波心磁场

脑波心磁场【人脑有不同频率的脑电波,从醒着到半梦半醒,从半梦半醒到熟睡状态,都处于不同脑波状态。人心有不同状态的磁场,喜悦的磁场具有摄受能量;愤怒的磁场具有压抑能量】


发热又热光:爱心发热,带来充满温情的社会;大脑理性思考发光明,带来充满智慧的新时代。


冷脑热心肠:冷静的理性思考,和充满关爱之情的爱心,两者相反相成,缺一不可。


身心无尽藏:人类生命中,包含着等待我们去开发的宝藏啊。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从而带动和帮助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

决不是:让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去炫富!

尚达曼:2020大选结果对执政党和反对党都好

尚达曼认为,“大选的总体结果对新加坡是好的,然而我们的政治图景已经永远改变了。”
20200720-Tharman.jpg
国务资政兼社会统筹部长尚达曼。(联合早报)

20200720-Tharman01.png

20200720-Tharman02.png

20200720-Tharman03.png


他指出,从两方面而言,本届大选的结果对行动党是好的。

首先,行动党得到了明确的委托。这显示了人民依然信任行动党来治理国家,能为国人谋求最好的。

第二,选票的摇摆(自2015年不可复制的高度掉下来)促使行动党进行内部自检,以便能在未来不仅仅是赢得不断改变的选民的意向,也能赢得他们的心。

尚达曼指出,本届大选的成绩对反对党也是一种好的结果。人民投给工人党比其他反对党更多选票,是因为他们看到工人党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品牌,而且竞选方式不完全寄托在一个中心人物。这也反映了新加坡民众正变得更为敏锐更懂得取舍,这样的政治文化长期对新加坡是有利的。

在公众眼里,反对党也推出了更多值得信赖的候选人。行动党同样也有一群很强的候选人,他们当中有些人带来了新颖的观点。不过反对党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有利因素。

20200720-sengkang pritam.jpg
工人党胜选的盛港团队与工人党现任党魁毕丹星(右三)和前任党魁刘程强(左三)合照。所有人都光着脚因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毕丹星面簿)

当行动党出来竞选时,因为它历史悠久、又享有主导地位的优势,人们为行动党和反对党制定的标准是不同的,这是人之常情。这也显示了新加坡人渴望政治上出现一种新的平衡。

我们必须让这种新平衡为新加坡所用。其中一种做法就是在国会里,让行动党与反对党就各自提出来的政策进行激烈全面的辩论,双方都沉着冷静对待彼此。

“我们的目标,无论是执政党或反对党,都必须是制定出对新加坡人最有利而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政策,而不是为了赢得今天人们的好感,而说出一些人们想听的话,或者只承诺给人们带来利益,却不明说它所承载的代价以及最终需要买单的人是谁。”

尚达曼说,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满足三方面的条件。

首选,新加坡必须成为一个有稳固核心的民主社会。当政治竞争愈演愈烈时,这能让我们避免陷入其他许多民主社会所出现的两极化政治。

第二,新加坡必须成为一个积极提倡多元种族社会的民主国家。这已经是我们的优势,很多社会都做不到这点。我们必须在未来持续致力于强化它,包括从小就教育孩子们与其他种族密切交流,缓解少数族群在许多工作场所面对的隐性不利因素。

20200720-hong lim park.jpg
芳林公园是新加坡唯一一个可以让国人“示威静坐”,以及发表异见的地方。(海峡时报)

第三,我们必须成为一个胸襟宽广的民主国家,让相左的声音享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并形成更活跃的公民社会,但不至于让公开对话造成社会分裂或者让大部分人感到不安。

“如果我们能朝这三方面进化,对新加坡将是一件好事。它们将能在未来很多年维持我们民主体制的稳定。而且这么做也能让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参与其中,注入能量与想法,让他们想参与公共事务的心愿得偿所愿。”

转载自:新加坡时事评论网站《红蚂蚁》

新加坡:狮城、海镇、实力

 新加坡:狮城、海镇、实力

1. 新加坡是音译词,“新加”源自梵语"Singa",意思是“狮子”;“坡”原本是翻译为“坡拉”,后来为了简洁,把“拉”字给省略了,其发音源自梵语"pura",意思是“城”。所以,“新加坡”的意思就是“狮子城”,简称“狮城”。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与大家耳熟能详的苏门答腊室里佛逝(Sri Vijaya, 647-1397,历时750年。是信奉大乘佛教的海上强国,也称为“三佛齐王国”)王子山尼拉乌他玛(Sang Nila Utama)的传说故事有关。这位王子,建立了“新加坡王国”(1299-1398年),他就是首任的国王,传了四位国王,前后共五位国王,最终被满者伯夷王国(1293-1527,历时234年的东爪哇的印度教王国)所灭。

2. 淡马锡(爪哇语Temasek)是新加坡的古名之一,也是音译词,意思是“水镇”或“海镇”或“海城”(Sea City)。这里取“海镇”的翻译,但是也不排斥另外两个的意思作为补充。

3. “实力”也是新加坡的音译词之一,来源于马来语"Negeri Selat"的“Selat”的发音,意思是“海峡”。

4. 我们可以串成有趣又有意义的一段话:狮城新加坡,海镇淡马锡。代代相传承,海峡显实力。

似是而非,还是似非而是的两句话

今天阅读《联合早报》的副刊专栏“渡渡鸟”文章《反扑有时》,作者认为下列两句话“有趣且似是而非”,我却认为“有意义而且似非而是”:

1. 一切奥妙,不需要明白,只要感觉它就可以了。

2. 我们(人类)的优势是无知。

你说呢?哦哦,不是你说,是你的感觉呢?你能够回归到“无知”的归零心态吗?窃以为,“无知”是一种慎独功夫成熟后才能接通的“大清明”的心理状态,并不是糊里糊涂,懵懵懂懂的心理状态啊!

2020-10-16

谛听身体的呼唤

1. 每个人都应该谛听自己身体的呼唤。

2. 身体呼唤着缓慢、悠长、轻柔、均匀【慢、长、轻、匀】的呼吸。

3. 身体呼唤着心灵的共鸣、共振。

活在真实而完整的世间里

1. 每个人天生就有权利生活在真实而完整的世间里。

2. 真实而完整的世间,包括真实的“出世间”和完整的“入世间”。

3. 这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段的自觉修养,才能够实现的生活境界。

从10个关键名词去探索和发现新加坡华人的特质(未完待续)

【新加坡华人历史的几个重要名词】

1. 华工:被人“买猪仔”的契约劳工;家乡生活困难被迫离乡背井的穷人。他们来到南洋出卖劳力,换取维持生活所需的基本费用。【生存层面的挣扎求存】【谋生—赚吃】

2. 华商:或者继承父业再靠自己奋斗,或赤手空拳下南洋打拼天下的动人故事。他们奋斗成功,发达了,就贡献社会,或做慈善事业,或倾尽全力办教育。【发展层面的成长和成功】

3. 华教:华商奉献社会,兴办教育,让华族子弟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从1819-1956年,殖民地政府只办英校,供一部分人上学,华族子弟的教育只能靠华人社群自己承担。就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1955年,一所依靠南洋华社支持的“南洋大学”诞生了!【开创层面的永续繁荣】

4. 华社:早期华人移民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南洋地区,为了互相照顾和帮助,就建立了很多基于血缘(同姓)、地缘(同乡)和业缘(同行)的会馆和公会。譬如:陈氏会馆、福建会馆、巴士公会。【取暖层面的互助合作】

5. 华庙:关于华人的宗教信仰,以华族庙宇和佛寺为标志。【寻求“一般人”之外、之上的生命能量】

6. 华戏:包括早期的华人戏曲以及现代的华语戏剧。【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剧魅力没法挡!】

7. 华艺:包括传统技艺和艺术两个方面。【“传不下去了”的危机感】

8. 华医:也就是中医药的传承。【不让西医一枝独秀,中医当自强!中医虽博大精深,通达者有几人?】

9. 华文:华人移民从中国原乡,把各种方言、节日习俗、饮食文化带到了南洋他乡,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历程,再经历了1957年争取公民权运动成功,落地生根之后,华人移民的政治身份认同发生了变化,终于把所在地当成了自己生命的家园。在文化身份认同方面,正如已故戏剧家郭宝崑所描述的一样,从建国初期前25年“文化孤儿”的状态,转化为1990年代以来的“寻找并认同多个文化妈妈”的状态。这个深刻的文化身份认同的“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艰辛历程,就表现在郭先生的《寻找小猫的妈妈》这个剧作里。【心灵层面的文化身份认同】

10. 华魂:探索和发现华人精神和人类精神的关系。【魂归何处?华人的灵魂,跟洋人的灵魂有两样吗?若说有,那是基于文化偏见的刻板印象!要知道,人类精神接通的是宇宙精神,不分种族、语言、宗教,都是没有差别的。】

2020-10-15

人类极简史(五阶历程)

人类极简史(五阶历程)


1. 从物质到心灵(138亿年前—10万年前):这是一个奇迹!从宇宙间的物质的能量运动竟然能够转化为地球上的心灵的能量运动。心灵,是宇宙送给人类的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


2. 从心灵到语言(10万年前—7万年前):从个体生命内部的心灵的能量运动,转化为群体生命共同体的语言的能量运动,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大事,语言的力量从外界的生存层面看,帮助人类从生物界食物链的中下位置跃居顶端;从内界的生命层面看,帮助人类从个体生命的隔绝状态破茧而出接触到群体生命的宏大境界,犹如一颗水滴终于可以回归到大江大海里去。


3. 从语言到文字(1万年前—5千年前):从语言的能量运动,转化为文字的能量运动,人类的影响力终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文字的力量,再怎么形容也不会过度的。文字大大扩大了人类群体记忆的容量,大大提高了人类集体思考的智慧的质量,大大解放了人类巨大的生命的能量和创造力。


4. 从文字到文化(1万年前—今天):从文字的能量运动,转化为文化的能量运动,人类逐渐受困于“社会人”、“文化人”的状态。文化对人类的发展功不可没,却也同时罪不可赦。人类很多的美好事物是拜文化所赐,可是人类很多的罪恶却也是文化的副作用。批判思考要求我们要跳出“社会中心”,其实也就是“文化中心”,只有跳出唯我独尊的文化中心,我们才不会局限于一种刻板印象和文化偏见,导致无法“见天地之大美”。


5. 从文化回归心灵(21世纪全人类的“心灵回归运动”):这是21世纪人类发展史上的大事!回归心灵,真的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历程的大事。

食古而化:与古人共鸣,与时代共振

食古而化:与古人共鸣,与时代共振!

国宝:在新加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

 国宝:在新加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是的,在新加坡,人力资源太宝贵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宝”。要这么样地珍惜自己啊!

2020-10-14

四弘誓愿和八题目的对应关系

四弘誓愿和八题目的对应关系


1. 成佛道:内正心、外修身——佛道无上誓愿成。内圣则“正心成佛道”,外王则“修身成佛道”。“身心合一”是枢纽,八条目以“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为枢纽,四弘誓愿以“成佛道”为枢纽。枢纽,是原始反终处,是终极目标。


2. 断烦恼:内格物、外齐家——烦恼无尽誓愿断。内圣则“格物断烦恼”,外王则“齐家断烦恼”。“格物”是“开悟”的时间轴的起点,“齐家”是“悟后起修”的空间轴的起点。


3. 学法门:内致知、外治国——法门无量誓愿学。内圣则“致知学法门”,外王则“治国学法门”。“致知”是“开悟”的时间轴的中间历程,“治国”是“修行”的空间轴的中间历程。


4. 度众生:内诚意、外平天下——众生无边誓愿度。内圣则“格物度众生”,外王则“平天下度众生”。“诚意”是“开悟”的时间轴的回归点,“平天下”是“修行”的空间轴的回归点。【刘宗周说:学问之道无他,一诚尽之矣!《大学》的“大学之道”,起点是“明明德”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中间历程是“亲民”的“先知先觉之亲世人、亲国人、亲家人、亲自身”,回归点是“止于至善”的“世人皆能圆满成就内圣之德,而归于一诚而已矣”】

考查佛弟子的两大标准: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1. 破迷开悟:考查一个佛弟子合不合格的第一个标准是看他有没有“开悟”。没有开悟,就是还没有入门,还不算合格,还要勇猛精进,努力修养。合格的佛弟子头脑清明,思路清楚,语言简洁,乐于分享。一副迷迷糊糊的样子,就是不合格的样子!千万不要自我欺骗说“难得糊涂”哦,佛门不打诳语。

2. 离苦得乐:考查一个佛弟子合不合格的第二个标准是看他能不能“自得其乐”。不能自得其乐,就是没有入门,还不算合格,还要勇猛精进,努力修养。合格的佛弟子眼界开阔,心旷神怡,情思优美,喜悦轻安。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就是不合格的样子!千万不要自我安慰是“苦难众生”哦,尽快入佛门现欢喜相吧!

深信因果:不是信六道轮回的世间因果,而是信究竟成佛的出世间因果

深信因果:不是信六道轮回因果,而是信究竟成佛因果


1. 佛学的核心不是世间因果,而是出世间因果。【世间因果,不需要信,只需要睁开眼睛用心看,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了。出世间因果,暂时看不到,需要信,然后从内观法门下足修养功夫,何愁不开悟?】


2. 佛陀苦口婆心教导的,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世间因果,不是的!世间因果是印度的传统文化的洞见,在佛陀之前的婆罗门教已经代代传承了,佛陀加以继承,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佛教之所以为佛教,其最精彩的核心教义却是教导世人怎么超越“六道轮回”世间因果的“出世间因果”啊!【净空法师说:“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就是出世间因果。笔者认为,我们也可以把老法师这两句话理解为“学佛是因,成佛是果”】


3. 笔者衷心希望,学佛者不要把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和宣扬六道轮回“世间因果”,因为六道轮回“世间因果”只要细心观察自己和周围的人的念头和行为,还有从报章、社交媒体的新闻和各种报道,我们都可以清清楚楚地观察得到啊!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因果报应故事啊,为什么一定要去重复古代的遥远的故事呢?学佛者应该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花在佛陀教育最精彩核心教义,也就是“出世间因果”的修证上面。要真实修行,真实开悟才算啊!不是喋喋不休地跟别人说啊,而是默默不语地自己修啊。要说,等到开悟之后才去说吧。

社会分化:社会经济地位(SES)VS心灵文化地位(SCS)

社会分化:社会经济地位(SES)VS心灵文化地位(SCS)

1. 社会经济地位(Social-Economic Statuses, SES):据说,这个才是造成目前新加坡社会分化的主要因素,种族、语言和宗教已经退居次要因素了。也就是说,你目前从事什么行业,你赚多少钱,决定了你的社会地位,也决定了你很多东西,包括:你快不快乐。


2. 心灵文化地位(Spiritual-Cultural Statuses, SCS):这是笔者“叛逆性”地依据SES创造出来的帮助大家思考的一个名词。你也许会问:心灵和文化,会有社会地位吗?谁做得到?答曰:唐朝济公做到了。济公的社会经济地位是最低的,但是他的心灵文化地位是最高的。

男女身:男有余,女不足VS男女心:男不足,女有余【开放性探索的课题】

男女有别,虽然男女都是人:

1. 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男人和女人。

2. 这里谈论“然后是男人和女人” 的事实,虽然我们心里牢牢记住“首先是人”的 真相,并且“心向往之”地努力实践“人”的真理。

3. 男女的身相有别,这是明显的事实。根据这个事实,男女在社会功能方面进行分工,那当然是合理的。可惜,很多提倡男女平等的人,闭着眼睛,看不到这个区别。我们应当记得,这个区别是“自然”的,是“老天”决定的,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不应该“逆天行事”。

4. 男女的心理有别,这是比较不明显的事实。这个不明显的男女心理的区别,源于身相和社会分工的区别,也即是源于“角色扮演”。这个区别,造成“男女不平等”的思想,这是不合理的。提倡男女平等的人,应该睁开眼睛,看到这个区别,并尽一切努力,帮助自己和别人摆脱这个“社会中心”的心理束缚。我们应当记得,这个区别是“人为”的,是“习俗”决定的,我们应该通过自觉的修养来加以克服和超越,不可让它来障碍自己的真实生命。

5. 上述标题所谓“男女身:男有余,女不足”指的是在外在世界层面,男应该补女之不足;“男女心:男不足,女有余”指的是在内在世界层面,女应该补男之不足。依据原理就是“天之道,以有余补不足”。男女互补,人类才有可能在地球上建立一个美好的家园。

圣严法师谈“悟”

根据佛经所载,禅的悟是‘觉’的意思。觉有三个层次:

1.小乘的自觉。破除了贪、嗔、痴、慢、疑等自我中心的烦恼之后,再也不会因各种烦恼而在生死流转之中接受苦报;这必须修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法门,才能达到破我执、住涅槃的阿罗汉程度。在小乘的修行过程中,能够到达初果的位置就已算是开悟,到了四果则是彻悟。

2.大乘的菩萨称为觉他。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的简译,而菩提萨埵就是‘觉有情’的意思。菩萨不仅自断烦恼,尤其发愿广度众生,地藏菩萨甚至说‘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菩萨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至于自己能否成佛,不是问题;事实上如果众生都因他而成佛,他必定也会成佛。通常把菩萨道的层次分成五十二个位次,若能进入第十一个位次也算开悟,直到成佛则叫彻悟、圆悟。

3.佛是自觉、觉他、觉满。他的烦恼已经断尽,已为一切众生种下了得度的因缘;他是自利利他、福慧双运而圆满究竟的人,所以称为大圆满觉。

4.禅宗的悟另有胜义。有一种是不假阶梯,在明师指导下一触即悟;也有在苦参实究时,悟境突然自发。当悟境现前之时,心胸坦荡,豁达无碍,晴空万里,不着点尘,与佛的心地一般无二,平等一如。不过,佛是一悟永悟,而且是彻悟;一般的禅修者可能要悟了又悟。悟境出现的时间也有长短,力量强的比较持久,否则相当短暂。唯其已经开悟,毕竟和从未有过悟境的人大不相同,因为他们已经见到本来面目,所以信心坚固,而且会继续努力。因此有位禅师曾说‘大悟三十多回,小悟不计其数’,可见禅宗的悟并不等于一悟就是解脱,或者一悟就成佛。

从以上可见,佛教所说的悟有顿、有渐、有深、有浅,而禅宗属于顿悟。顿悟可能达到彻

2020-10-13

心坎: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坎(习作完成)

 心坎: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坎

1. 心坎心坎,心心坎坎。坎坷不平,艰辛困苦。苦尽甘来,来之不易。离苦得乐,乐不可极。破迷开悟,悟后起修。【此为总序。下列细目。】

2. 心坎心坎,心心坎坎:《周易》64卦,坎卦是第29卦,在离卦之前。8卦中的坎卦是三个爻,只有中间一个爻是阳爻,上下两个爻都是阴爻,所以叫做“坎中满”【与中间一爻是阴爻,上下都是阳爻的离卦的“离中虚”相对】,卦象就是“坑”、“凹陷”,所以象征“危险”、“流动的水”(水流于河道、山沟等凹陷之处),也象征人体的“耳朵”,也象征着天上的“月亮”(月亮出现在黑夜里,黑夜也有“凹陷”的感觉)。64卦就是8卦的重卦,《周易》中的坎卦就是两个坎相叠,象征着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坎,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都要遇到数不清的困难、挫折,甚至于每一个天都要遇到各种生活上、沟通上的困难和烦恼。不是吗?所以说“心坎心坎,心心坎坎”,其意无穷,这里只是点到为止,读者自可结合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体验,加以发挥一番。值得顺带一提的是:与“坎卦”相对的“离卦”,卦象就是“依附”、“凸显”,所以象征着“美丽”、“普照的光”(光明照在万物之上,仿佛在上面附加了东西),也象征人体的“眼睛”,也象征着天上的“太阳”(白天阳光普照,给人一种饱满的感觉)。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坎一离之谓心,每个人的心从某方面来说固然都是一个黑暗、凶险的“坎”,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却也都是一个光明、吉祥的“离”,关键在于要把握转化危机的枢纽:内观法门。

3. 坎坷不平,艰辛困苦:人生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充满艰辛困苦。这样的话,我们都听多了,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从“坎”的角度来看,是这样的,没错。但是,从“离”的角度来看,就不是这样了。值得我们痛定思痛,深刻反思,寻找新的思路,以便找到突破的契机。180°的智慧都蕴藏在我们的心灵之中,我们一定要通过内观法门,把般若智慧开发出来。般若无知根本智,无所不知后得智,两种智慧我们都要认真培养。

4. 苦尽甘来,来之不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修行之路要坚持,一切法得成于忍。忍,就是坚持。忍辱波罗蜜,强调的就是坚持二字,耻辱不是重点,坚持才是。坚持,坚是文殊菩萨的金刚心,持是普贤菩萨的法界行。大智大行,知行合一,方证菩提。菩提正果,得之不易。不易亦何难?坚持二字而已。

5. 离苦得乐,乐不可极:离六道苦,得一真乐。一真虽乐,仍须精进。一真极乐,其乐无极。乐不可极,六道之乐。超越一真,直证涅槃。涅槃之乐,佛教旨趣。

6. 破迷开悟,悟后起修:发现过失,是为开悟;改正过失,是为修行。一步一莲花,此土即西方。一花一世界,此刻华严时。

在平和心中接通三种意识

在平和心中接通三种意识


1. 本土意识:每个人都需要在双脚所踏的那块土地上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这个叫做“接地气”。


2. 木石意识:在真实生命的体验中,人也如花草树木、乃至于非生物的矿石一般,天生地养。这个叫做“自然人”的地球意识(地球上的人类在10-7万年前才发明语言,才形成人文意识,才在“自然人”的基础上形成“社会人”)乃至于宇宙意识(宇宙间的万物从138亿年前的奇异点的大爆炸开始,至今仍然以各种能量的形态在运动着)。【《红楼梦》的“木石前盟”就是提醒我们这个“自然人”的真实生命体验,与之相对的,就是“金玉良缘”的“社会人”的真实生命体验。是的,两个都是真实生命体验,一体两面,应作如是观。】


3. 政治意识:儒家所谓“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意识,不是寡头的(没有接通真实生命的源头活水的),而是从“格物致知”的起点,一以贯之的。内圣外王,是真实生命的一体两面,是不可切割的一个整体。纵观今日的政治人物,没有几个符合这个标准啊!21世纪的世界呼唤具有真实生命体验的顶天立地、光明磊落的政治人物。这样的政治人物,才是《大学》所谓的“大人”。

2020-10-12

我心目中的“家”、“国”、“天下”

1. 我心目中的家:有爱的地方就是家。我希望我所处身、所到的家庭、团体都能够充满爱和慈悲的正能量。【仁者不忧】

2. 我心目中的“国”:有智慧的地方就是国。我希望我所居心、所念的国土、社会都能够充满智慧和理性的光明。【智者不惑】

3. 我心目中的“天下”:有意志的地方就是天下。我希望我所仰望、所致力于开创的世界、人类乐园都能够充满真善美的浩然之气。庄子说:“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比较了三个人类沟通的境界:(1)“听之以耳”的境界;(2)“听之以心”的境界;(3)听之以气“的境界。他推荐我们“听之以气”。“气”就是“放空自己”之后达到的“虚静的心灵状态”】,在我心目中的“天下”,人人都心包太虚而善养浩然之气,所以是一个群龙无首的勇者世界。之所以群龙无首,是因为人人都可以是领袖,并不需要固定的领袖,然而,如果情势需要,任何一个人扮演领袖的角色,人人都会拥护他。这就是“佛佛道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是最好的领袖,同时是最好的追随者。【勇者不惧】

2020-10-11

内观、内省、内证的“大学之道”

1. 内观观自在【般若智慧】:明明德【与号称“三世佛母”的大智文殊菩萨的般若智慧相应】

2. 内省省至亲【仁心慈悲】:亲民【与犹如“众生慈母”的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相应】

3. 内证证至善【中道菩提】:止于至善【与号称“诸佛长子”的大行普贤菩萨的行愿力相应】

4. 上述“观”、“省”和“证”的源头活水在于“大学之道”【与赫赫“地狱救主”的大愿地藏菩萨的四弘誓愿心力相应】:唯有地藏,方称得“大人”二字。佛弟子和学儒者,如果没有地藏菩萨的心行,也始终是个“小人”而已,如何与佛陀心行和仲尼之心行相应?

心斋 Pure state of the mind【网络资源】

心斋(xīnzhāi)  

心灵进入完全虚静的状态。“心斋”一说出自《庄子·人间世》,书中借由孔子之口向颜回讲解“心斋”之义。庄子认为,耳和心在感知外物时,有 彼我、是非之别。而气则虚无恬淡,处于万物之中而不与之分别、冲突。因 此应使心变得如气一般虚无,与外物相接触,却不与之分别、对立。心游离于事物之外,摆脱事物的限制与影响,这便是“心斋”。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 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  
(颜回说:“请问什么是‘心斋’?”孔子说:“你心志专一,不用耳去听而用 心去体悟,不用心去体悟而用气去感应。耳的作用止于聆听外物,心的作用 止于应合事物。气乃是虚无而能容纳外物的。道只能集于虚无之气中,虚静 的心灵就是‘心斋’。”) 

Pure State of the Mind  

The term refers to a state of mind that is completely empty and void. It originates from the book Zhuangzi, in which the meaning of the term was explained by Confucius to Yan Hui. Zhuangzi believed that one’s ears and mind distinguish between oneself and others and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and thus, causing conflicts) while qi (气 vital force), shapeless and empty, exists in everything and does not come into conflict with anything. Therefore, one’s mind should be empty like qi when coming into contact with external things so that one will not be different or clash with them. When one’s mind roams beyond physical things, freeing itself from the constraints and influence of other things, it maintains a state known as the “pure state of mind.” 

【CITATION】

Yan Hui said, “Could I ask what ‘the pure state of the mind’ means?” Confucius answered, “You should get totally focused. You need not listen with your ears but listen with your mind; you need not even listen with your mind but listen with qi. Listening stops at the ears, and the mind reaches only what fits it. Qi is empty and accommodates all external things. Only Dao gathers in the empty, and the emptiness and peacefulness bring about the pure state of the mind.” 

儒佛相应交融(瑜伽)

1. 修身:修佛【地藏菩萨本愿身:四弘誓愿】(大愿地藏菩萨主修的是“心地法门”,此处的“身”就是“心地”)

2. 正心:内观法门【无上佛道誓愿成】(心即佛,此处的“心”即“佛心”、“菩提心”、“释迦牟尼佛心”、“阿弥陀佛心”、“毗卢遮那佛心”)

3. 诚意:密宗法门(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众生无边誓愿度】(此处的“众生”是“自他不二法门”的意思,包括了“最后一个众生”)(密意无他,即真诚的慈悲是也。此为大悲观音菩萨的主修法门,亦为孔子仁道的入门处)

2. 致知:南传佛教法门(超越六道,空性智慧)【法门无量誓愿学】(此处的“知”,即“良知”、“般若无知”。此为“三世佛母”大智文殊菩萨的主修法门)

1. 格物:北传佛教法门(普度众生,无相慈悲)【烦恼无尽誓愿断】(此处的“众生”指的是“纯粹的他者”,不包括“最后一个众生”—自己)(此处的“物”,即“众生心之尘垢”。大行普贤菩萨以“诸佛之长子”身份所主修的法门就是这一个)

叫天天也应,叫地地也灵

1. 叫天天应【真诚感通的“真我之心”】:物格而后知致。物摄天理。宇宙能量的心灵。心包太虚,指的就是“与宇宙万物感应的心”,庄子所谓“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修养境界。这是大行普贤菩萨的境界,人人都可以修证的,只要肯切切实实地用慎独的功夫,一旦功夫成熟,自然会感应的。这就叫做“君子以果行育德”(见《周易·蒙卦》),教育的第一义在于“行”,不是“知”。西方语言所谓“getting knowledge is not education. using knowledge is education”,说的就是“求取知识不算教育,应用知识才算教育”。说得多好啊!不行,难怪“叫天天不应”。只要行,叫天天就应了。真的。只要“真积力久”。

2. 叫地地灵:心正而后身修。身即心地。地球能量的身体。上面说的是“内圣之德”(内在的真我),涉及“人与天”的关系,这里说的是“外王之道”,这就是与“真我之心”相应的“有诸中而形于外”的“真人之行”,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五伦”。上面说的“真我之心”,就是刘宗周《人谱》所谓的“独体”;此处说的“真人之行”,也就是刘宗周所谓的“诚体”。“真人之行”所依据的“诚体”,由“知致而后意诚”的修养而来,是本乎“天理”和“良知”的真实生命的能量,古人所谓“气”。这种真实生命的能量(气)具有强大的感应力量,所以有助于克服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障碍。上面“叫天天应”属于“天”(自然)的范畴,这里“叫地地灵”属于“人”(社会)的范畴。

2020-10-10

敬老崇青

1985年9月15日李光耀到孔子故乡曲阜参观,并在孔府过了一个晚上,迎来了他62岁的生日。他说,这个体验让他终生难忘。(见李慧玲主编《奠基人足迹》页74)

李光耀说:中国和东亚社会把年龄和智慧看成是并进的,所以尊重长辈。但是美国(和西方)崇尚年轻人和朝气蓬勃的精神。他说自己属于前者,也希望中国敬老的传统能够继续下去。(同上)

我想,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做到既敬老又崇青,那该多好啊!

我在此立志:尽我余生,尽“第一世界国民”的本分,推动时代和社会往“既敬老又崇青”的健康方向发展。

我心目中的第一世界社会,没有老人倚老卖老,也没有年轻人目无尊长,有的是孔子所描述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美好景象。

年长者都能够在黄昏岁月安心养老,所有的朋友都能够建立互相信赖的美好关系,年少者都能够在青春岁月受到呵护。孔子在2500年轻所描述的,不正是人类在21世纪第一世界社会所应该实现的“敬老崇青”的美好景象吗?

2020-10-09

李光耀问:儒家思想可以用英语来教导吗?

1982年。新加坡。

李光耀问:儒家思想可以用英语来教导吗?

余英时回答:不可以。

杜维明回答:可以。

两位国际闻名的儒学大家,对一名杰出的国家领袖的同一个问题,给出了表面上看起来截然不同的答案。

是的,只是表面上看起来截然不同,只要好奇心去探索,去进一步追问,你将会发现,余英时的“不可以”之中其实包含着“可以”,而杜维明的“可以”之中其实包含着“不可以”。

只要有一点思想训练的人,都可以明白上面这一段表面看起来好像很玄妙的答案。其实,它一点也不玄妙,只要我们稍微明白“太极”的道理。

根据“太极”的道理,我们一方面体会“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的宇宙真相,一方面证悟“一阴一阳之谓道”和“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万物规律。

儒学能不能够用英文来讲清楚?我们可以根据三个方面来说明它的“可以”和“不可以”。

第一个是天时,也就是时代思潮背景。如果是在五四运动时期,不要说是用英文或任何外国语文,就算是用中文,也是讲不清楚的。原因是那个时代的人,在救亡图存的危机底下,满腔热血沸腾,并不适合做学问、讲道理。那个时代是一个偏激的“不可以”的时代。反观21世纪,却是一个相当繁荣和平的“可以”的时代。如果根据这个角度考察1982年新加坡社会,两名学者的答案应该都是“可以”的。个人认为,余英时之所以说“不可以”,是因为他还考虑到下列的另外两个因素。

第二个是地利,也就是社会文化背景。如果是在一个社会闭塞、文化滞后的发展中国家,那是“不可以”的。个人估计,余英时的“不可以”,应该是根据1982年新加坡社会的特定发展阶段给的一个特定答案。反之,在一个社会开明、文化先进的发达国家,那是“可以”的。同样道理,杜维明的“可以”,也应该是他看到1982年新加坡社会已经往着开明和先进的方向前进而给出的一个乐观的答案。

第三个是人和,也就是国民素质修养。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用“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来测量,可以到达一个相对高的程度,但是这并不表示她的国民素养就会自动提高。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可能已经达到“第一世界国家”的标准,但是她的国民却还没有资格被当作“第一世界国民”。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在1997年才达到“第一世界国家”的标准,1982年的新加坡国民的素质修养是怎么样的呢?在笔者记忆里,新加坡第二任总理吴作栋在1990年代还为新加坡的公厕卫生状态大为光火,称没有公德心的人“还生活在石器时代”!所以,依照我个人的浅见,余英时当年的“不可以”也极有可能是依据新加坡的国民素养而作出的判断。至于杜维明的“可以”,也许是对这一点考量不足吧。

总之,当我们听别人说“可以”或“不可以”的时候,不要停留在那里,因为“可以”或“不可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之所以这么说的背后的依据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听了别人的回答和解释背后的依据之后,我们自己能不能做出思考和判断,能不能拿出决心和毅力,能不能有效沟通和协作,在追求更美好的自己(成长)的同时,激发和带来国人一起去开创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从1982年开始的朝野共同努力的“儒学运动”还没有成功,我们这一代的新加坡人还需要努力。不是吗?

2020-10-08

格物:我们首先是物,然后才是人

1. 格物:格到“首先是物”的“本来的物”(“至善无恶”的“物之则“,也就是“天理”),如果勉强用个比喻来形容,我们可以理解为宇宙起源的“奇异点”,不在历史维度的时空之内,而是历史时空背后源头的终极维度时空(强为之名)。

2. 格物固然离不开现象界的具体有形的万物,可是现象界的万物只是媒介,而不是“格物”所谓的“物”自身。

3. “物自身”是通过现象界的(万物)媒介,而触及的本体界的“天理”(宇宙法则的“道”),也就是“绝对的善”,这是一个“无极”的世界。良知是“太极”的世界,其背后的根据就是“天理”,也就是“无极”的世界。之所以说“致知在格物”,是因为“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我们首先是物,讲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与大宇宙相联相通的生命能量体;然后才是人,讲的就是我们应该通过自身的禅修和觉悟,保持自己生命与宇宙万物相联相通的状态。

致知: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华人

1. 致知:致到“首先是人”的“本来之人”(就是“本心”、“初心”的人),这个无限欢喜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真己;真我)。只是我们时常“跟自己失联”。

2. 记得,致知不是求取外在的知识,而是往内去证得“真正的自己”,这是佛家所谓“空性的智慧”。

3. “空性的智慧”也就是“无知而无所不知”的智慧:3.1 “无知”指的是“般若无知根本智”,这是“物格而后知致”的开悟境界;3.2 “无所不知”指的是以善财童子51参为最著名代表的“转益多师”而成就的智慧,也就是“悟后起修”的历程,没有这个历程就没有办法落实慈悲心。首先是人,讲的就是每个人的本心都是一片慈悲的;然后才是华人,讲的就是每个华人,都不应该忘本,都不应该忘失自己慈悲的本心。

每个人都是一个黑洞,都深不可测,都通达终极维度

 每个人都是一个黑洞,都深不可测,都通达终极维度。我们往往连自己是谁都弄不清楚,所以千万不要自以为了解别人。只要时时刻刻记得“每个人都是一个黑洞”,我们就会自自然然对每个人都能生起恭敬心,包括对自己。

2020-10-07

看风景

看风景

1. 看大自然的风景:这是林黛玉的视角,可以用一个“颠”字来说明。唐朝济公表面上疯疯癫癫,实际上却是用一颗大慈大悲的真诚心来处事待人。林黛玉当然还够不上大慈大悲的生命境界,可是她的“真诚心”却是一点也不用怀疑的。这样的“真诚心”,跟世俗人的虚伪狡诈、见风使舵相对而言,当然就是一种“颠”的生命状态。《红楼梦》里面周瑞家的送宫花的情节,曹雪芹活生生地写出了林黛玉如何冰雪聪明,看透了这个虚伪世俗女人的所作所为,所以对她丝毫不假颜色,冷淡以待。粗心的读者,只会看到林黛玉的小气;细心的读者,自然会感通林黛玉的心,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并对照自己在现实世界的处境,而感到自己和林黛玉可说是“同病相怜”。曹雪芹怕读者读不懂林黛玉的心,还特别安排她在跟贾宝玉发生激烈的情感冲突的时候,亲口道出:“我为的是我的心。”要知道,“我的心”就是真诚的心,也就是超越世俗的审美的心,用这颗心,我们才能够欣赏大自然的风景。


2. 看社会文化的风景:这是薛宝钗的视角,可以用一个“赖”字来说明。这个“赖”字,讲的就是我们每个人要在人生中获得成长和成功所不可或缺的“赖皮精神”,也就是英语所谓"Never say die"。当然,也就是一般人所谓“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越挫越勇”之类的。如果说林黛玉的“颠”字讲的是内心世界状态,薛宝钗这个“赖”字讲的就是外在世界状态。如果问薛宝钗:“林黛玉说她为的是她的心,那你为的是什么呢?”估计她会回答说:“我为的是我的身”。是啊,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既然生而为人,存活于世间几十年的这个身,到底有什么用呢?要知道,大顽石(贾宝玉)之所以来到滚滚红尘来游玩,是因为“无才可去补苍天”而“日夜悲泣”之余的偶然之举。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呼唤啊!然而,到底要怎么来定义“有用”呢?孝敬父母、养儿育女、回报社会、奉献国家吗?来到这个世间,就是为了完成一件又一件应该做的事情吗?这些应该做的事情,我们真的是心甘情愿地去做的吗?还是因为大家都在做,自己不得不做吗?跟着大家做的,就是对的、有价值的事情吗?社会规范是谁定的呢?谁有资格去改变社会规范呢?“赖”字精神,就是在这个地方发挥生命能量。“赖”字精神,首先表现在面对困难、挫折,毫不畏缩,勇往直前,打死不跑。这也是在“不改变社会规范”的第一个层次的表现。其次表现在对现有的社会规范的质疑、挑战和改革的时候,面对再多的困难、挫折,也是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打死不跑。这是“力求改变社会规范”的第二个层次。最后表现在对全新的社会规范的探索、想象和创造的时候,面对再多的困难、挫折,也是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打死不跑。这是“开创社会规范”的第三个层次。正是这个“赖”字,表现了人类精神,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改善,随着时代巨轮的滚动,越变越美好。


3. 看真实生命的风景:这是贾宝玉的视角,可以用一个“狂”字来说明。李白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个“狂人”不是不尊重孔丘,而是借助孔丘来点出孔丘的真实生命的源头活水:大道之彻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真实生命的终极维度空间,此处此时曹雪芹用“大荒上无稽崖青埂峰”来提示读者这是一切空间的“黑洞”,用“女娲补天之历史时刻”来提示读者这是一切时间的“原始反终”。用佛家语言来说,这是摆脱了“我执”(烦恼障)和“法执”(所知障)【所知障--崃按:“所知障”被世人误解太久了,一般人误以为“所知”就是“障碍”,而落入了“不可知论”的泥淖之中,殊不知其真实义在于:“所执着的知”才是“障碍”。“所执着的知”,也就是“文化偏见”、“刻板印象”之类的“社会中心”或“法我执”的障碍】之后的真实生命的体验。

无我的菩提=真我的智慧+大我的慈悲

 无我的菩提=真我的智慧+大我的慈悲

1. 无我的菩提:佛弟子时常把“无我”二字挂在口上,记在心里,可是真正达到这个修养层次(真的,是修养证得的真实生命的范畴,不是概念认知的大脑学习的范畴)有几个人?难怪佛法如此之衰微。佛弟子真是对不起释迦牟尼佛啊!“无我”可以用唐朝禅宗六祖惠能的话来解释:“本来无一物”,可是“本来无一物”不是概念认知啊,而是真实生命的体验,那是需要通过“真积力久”的修养功夫来接通的,一旦接通,就能够品味到什么是“菩提”了。菩提修行的果啊,其味之美,可以用陶渊明的话来体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忘言”的不可思议的真实生命的境界,虽然不可思议,但是完全可以用心体验,否则就是文字游戏的“不可知论”了,那就是自欺欺人,一点意思也没有。【崃按:这是贾宝玉追求的生命境界】

2. 真我的智慧:这就是儒家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慎独”功夫。要证得“戒定慧”的“真我”,就要破除“贪嗔痴”(我执:自我中心)的“假我”。这也是儒家所谓“致知”,王阳明所谓“致良知”(心灵归零层次的慎独修养功夫),一旦证得“良知”,“真我”的“智慧”就会现前。所以,这里的“智慧”不只是世俗的“闻见之知”(这是桥梁、道路,不是目的地),更加是“德性之知”(这是生命、大道和真理)。佛家500阿罗汉能够出离六道轮回,就是因为他们已经证得了“真我”的“智慧”。【崃按: 这是林黛玉追求的人生境界】

3. 大我的慈悲:这就是儒家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恕道的真实生命的境界。这也是佛家大乘菩萨“乘愿再来”以及“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纯粹利他的精神(崃注:大乘菩萨可以彰显纯粹利他的精神,因为他们已经建立了“真我的智慧”的坚实基础)。这也是儒家“格物”层次的“慎独”功夫,也是佛家“历事炼心”的修养历程。一旦格物(社会实践层次的慎独修养功夫)修养功夫成熟,“独体”起用(有诸中),“大我”的“慈悲”就会彰显出来(而形于外)。格物功夫让修行人能够突破“刻板印象”、“文化偏见”的“法执”(法我执:social-centricity 批评思考所谓的“社会中心”),不再被本身的社会、教育、宗教、语言、文化背景和教养所局限,而触及了“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人类精神”,真正开发了“万物之灵”的巨大潜能。【崃按:这是薛宝钗追求的人生境界】

2020-10-05

死亡不在生命之外,而是生命不可切割的一部分

  1.  死亡不在生命之外,而是生命不可切割的一部分。
  2. 一般人把生命和死亡对立起来,所以十分畏惧死亡,甚至于连说都不敢说,仿佛一说,就会减少寿命一样。
  3. 其实,只要稍微具有科学知识的人就知道,人体里的细胞生生死死,是从胎儿就开始的生命现象啊!
  4. 人生的大限,不过是这个身体的“到期日”罢了,这是打从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天就决定的啊,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但是总知道有那么一天。不是吗?
  5. 既然早知道有那么一天,为什么没有提早做好准备呢?龙应台说得好啊,死亡是一次最远的旅行,我们到邻近国家去旅行,都知道要准备行李,为什么却没有为这一次最远的旅行准备好行李呢?

批判:批是慈悲格物,判是智慧致知,关键在慎独功夫

1. 格物为批:从“反手为批”的格物(慎独)真功夫,到“推己及人”的“恕道”之无相慈悲【崃按:这个好好的“反手批”,不是政治斗争的“批斗”,不是!而是朱熹形容的:修养自己的“格物”功夫,如同“两军对阵”。我们一定要发挥战斗力,用“反求诸己”的“反手批”功夫,来打倒我们“生命中的最大敌人”(我执)。这就是伊斯兰教的“圣战”的真实义!没有这个“反手批”的真功夫,就没有“推己及人”的“恕道”可言。】

2. 致知为判:从“内省为判”的致知(慎独)真功夫,到“反求诸己”的“忠道”之般若根本智【崃按:这个深刻的“内省判”,不是语言争辩中对他人的“下判”,给人定罪名。不是的!而是王阳明形容的:修养自己的“致知”功夫,一方面是“无善无恶心之体”的空性智慧,一方面是“有善有恶意之动“的凡夫境界,必须猛下格物的克己功夫,才能够回归自性。这就是一行禅师所谓“从历史维度触及终极维度”!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内省判”:就是在自己的“良心法庭”上审判自己,给“真妄和合”的自己“下判”,从而开发出回归自性的生命能量。没有这个“内省判”的觉悟的回归力量,我们就会迷失在外在的是非人我之中,没有“反求诸己”的“忠道”可言。】

3. 综上所述,不论是格物的“批”还是致知的“判”,都离不开“慎独”的修养功夫。慎独,是儒家修养功夫的枢纽所在,不可不知。然而,世界上知道的人不多,真能够在慎独下功夫的,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只是人云亦云,凑热闹罢了!【崃按:这样的话,少说为妙。然而,又不能不说,盖儒学之衰,久矣!】

2020-10-03

新加坡文化发展历程(1819-今天):以30年为一个阶段来审视【井底之蛙的收集和整理、思考和窥探】(未完待续)

新加坡文化发展历程(1819–今天):以30年为一个阶段来审视【井底之蛙的收集和整理、思考和窥探】


1. 1819-1849: 开埠的事实真相和美丽传说;在这个最早的30年里,新加坡华人不会忘记陈笃生这个名字;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草创时期


1.1 出发点:我们尽最大努力抛开民族主义和文化本位的刻板印象和偏见,跳出非此即彼的对立性思维方式,尝试用一种兼容并包的全新眼光来审视新加坡的文化历程,以期为新加坡在21世纪以后的永续繁荣寻找一条康庄大道。


1.2 首先,我们在想,莱佛士之所以能够成功完成开埠的伟业,究其原因,抛开更大的殖民帝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不说,单单看莱佛士成功为大英帝国夺下新加坡这件大事来说(从新加坡发展的角度说,就是来到了历史性转折点的开埠大事),不但是他一个人的出色成就,而且是他所领导的整个团队的杰出贡献。在莱佛士的团队里面,除了英国人之外,还有其他种族人士。但是不管怎样,莱佛士毕竟是灵魂人物。让我们去网上寻找资源来了解一下这个重要人物吧。 


莱佛士(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 1781.7.6-1826.7.5 享年45岁 ) 生于加勒比海牙买加(时为英国殖民地)离岸海上,幼年家境贫困,14岁(1795年)被迫辍学,进入伦敦英国东印度公司充当雇员供养母亲和4个姐妹。该公司是一家半官方性质的企业,负责英国在远东殖民活动。他依靠自学,钻研科学,学习数种语言,尤其对博物学颇有兴趣。1805年(24岁)他被公司派往今天的马来西亚槟城,从此开始了他与东南亚的一段情谊。槟城是英国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立足点,他钻研散居在群岛上马来亚人的语言、历史和文化,赢得了印度总督明托勋爵的赏识。当时正处于拿破仑利用爪哇为跳板,企图摧毁和中国交往的英国商船的危险时刻,1811年(30岁)莱佛士被明托任命为代理人进行从海路入侵爪哇的准备工作。由于他工作杰出,被明托任命为参谋,并随明托航渡爪哇。1811年8月6日,英国远征军安全登陆爪哇,经过与荷兰法国军队短期激战占领该岛。明托对他的成功倍加称赞,同年9月(30岁)宣布他为爪哇的代理总督,不久后获提升为苏门答腊总督。他废除了奴隶制度,改革荷兰的殖民制度,改善土著的生活,并撰写了一部《爪洼史》。但是,后来改革失败,他妻子亡故,自己的健康也不好。1815年(34岁)英国将苏门答腊归还给荷兰,1816年3月(35岁)被召回国,获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并获册封为爵士荣衔。1818年3月(37岁)再度回到苏门答腊,取得当时的印度总督黑斯廷斯(Francis Edward Rawdon-Hastings, 1st Marquess of Hastings,1754年12月9日-1826年11月28日)的信任,1818年12月先在马六甲海峡东面建立前哨基地,接着他在1819年1月29日(38岁)宣布东印度公司已经从苏丹手中获得新加坡治理权,而事实上这个治理权来得并不完全合法:当时合法的苏丹并未同意莱佛士的要求,莱佛士是在推翻了这个苏丹,并另立苏丹之兄为名义上统治者后,才取得新加坡。莱佛士成为新加坡总督,1823年1月(42岁)正式宣告新加坡为自由港。根据1824年3月条约规定,荷兰放弃对新加坡的一切要求。这时莱佛士健康状况更趋恶劣,1824年(43岁)返回伦敦,被誉为东方学专家,并资助建立伦敦动物园,当选为第一任园长。他也是伦敦动物学会的首任主席。1826年7月5日(45岁),莱佛士爵士于伦敦在45岁生日的前一天与世长辞。【崃按:莱佛士的好学和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新加坡人继承并发扬光大,不是吗?出身卑微,凭借自己的奋斗,赢得了成功和荣誉,这就是值得我们珍惜的成长和成功。】


1.3 莱佛士登陆开辟新加坡后被委任的新加坡第一任驻扎官是威廉姆·法夸尔(William Farquhar)。法夸尔1803-1818派驻马六甲,1819-1823担任新加坡驻扎官。同莱佛士一样,法夸尔也非常热衷于探索热带地区的动植物物种,以及收集标本。法夸尔在新加坡任职期间,法夸尔聘用当地华人(最有可能是广东人)用水彩绘制马六甲一带动植物外表形态。这批画作(William Farquhar Collection of Natural History Drawings)分8册,共477幅,被认为是是19世纪初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南部地区自然生态最大、最完整的记录。1827年,威廉·法夸尔告老还乡,这批画作也被他随身带回英国,交给英国皇家亚洲学会(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保管。在1937年,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将8册中的6册出借给大英博物馆,另外2册仍留在该学会的图书馆中保存。1993年,英国皇家亚洲学会通过苏富比(Sotheby’s)拍卖行对其进行拍卖,新加坡商人吴玉钦(Goh Geok Khim)以大约300万新元标得这整批画作,并于1996年捐献给新加坡国家文物局,使到古画重归新加坡怀抱中。【崃按1:这位爱国商人吴玉钦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啊!我们都以他为豪,不是吗?另一方面,法夸尔的探索精神和爱国行为,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是吗?】【崃按2:英国对新加坡的殖民地统治共分四个时期,即:1819-1826(7年)驻扎官时期;1826-1867(41年)海峡殖民地时期;1867-1942(75年)直辖殖民地时期;1946-1959(13年)新加坡总督(4位)时期】


1.4 看过了莱佛士与法夸尔白人殖民者的身影,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华人平民的身影吧。据说(根据新华历史的专家,美丽的传说未必可以当作历史真相),跟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的华人包括木匠曹亚志Chow Ah Chey 广东台山人,1782-1830)和厨师梁亚胜(广东香山人,据说曾担任新加坡首任警长),华人民间还传说曹亚志和梁亚胜是奉命乘小船最先登上新加坡岛的英雄,因此获得莱佛士的赏识和恩赐土地。我们姑且不论这些传说的真假,但是在1819-1839年的新加坡岛上,可以看到华人活动的身影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一件事。譬如:华人社群在1820设立(宗亲会馆)曹家馆,1822年设立(乡亲会馆)宁阳会馆,1823设立应和会馆,1838设立香邑馆(1879发展为香山会馆,1937改名中山会馆),1843设立冈州会馆,1845年设立义安公司(潮州会馆),1848设立四邑陈氏会馆,就是最好的证据了。【崃按:早期华人离乡背井,乘坐几个星期的帆船航程,来到了这个英国人管理的小岛,没有这些宗亲和乡亲会馆的照应,真的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啊!】


1.4.1 陈笃生(1798-1850):父亲陈月中是来自福建海澄的移民,母亲侯玉娘是马六甲当地的土生华人,陈笃生在马六甲出生。1819年(21岁)前往新加坡闯荡,把马六甲的蔬果带到当地贩卖,顺利地积累了财富。陈笃生在现代新加坡的早期历史上举足轻重,他在1842年(44岁)资助建立天福宫,1844年(46岁)同陈金声在珍珠山合办平民医院【1851年改名“陈笃生医院”】,1846年(48岁)受委太平局绅士。【崃按:陈笃生享年52岁,不算太长的一生,给新加坡留下了天福宫和陈笃生医院这两样有形的文化遗产,其中蕴藏着无形的奉献社会的精神遗产,却是“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九章·涉江》辞句)的,永远值得后人追思和感念。】


1.5 继白人和华人之后,我们自然要追问:马来人和印度人在这个阶段的身影呢?

马来人的身影不小哦,他就是马六甲著名的文豪——文西阿都拉(Munsyi Abdullah,1797-1854),他是莱佛士的秘书。莱佛士很器重他,在离开新加坡回英国前莱佛士对阿都拉说,回到英国后,想撰写几部东南亚史,其中一部是新加坡史,还说会在著作里提及阿都拉如何教导他马来文及马来风俗等事迹。莱佛士是个大收藏家,在东南亚收集了大量的自然与历史文物,其中包括许多珍贵的文献。遗憾的是,莱佛士在回英国途中,所乘坐的船只发生大火,他所携带的珍藏,全付之一炬。当阿都拉得知此消息,遗憾不已。【崃按:我们关注华人文化,我们也同样爱护马来人文化。我们希望各个种族都能够传承自身的母族文化,而且在这个“各美其美”的基础上,我们同时重视各族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彼此间的理解和欣赏,做到“美美与共”的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境界。英语语文和文化,也应该是包含在“美美与共”的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境界之中,而不是之外,更不是之上!】


1.6  锲而不舍追问:那印度人的身影呢?有,18191月,120名原属孟加拉步兵团的印度兵跟随莱佛士和法夸尔抵达新加坡。当时来到新加坡的印度人有Sangara Chetty, Naraina Pillay, Mohamed Hassan  Mohamed Lebar1822年,法夸尔委任他们为理事,主管印度人的事务。早期印度人居住在克罗士街(Cross Street)、马吉街(Market Street)、马六甲街(Malacca Street)、莱佛士坊(Raffles Place)等地。但是,这些地方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印度先民在这里生活的蛛丝马迹,朱烈街(Chulia Street)是唯一的标记。朱烈人是来自乌木海岸的淡米尔回教徒,他们带来的商品五花八门,有纺织品、珠宝、牛只、皮革、烟草、锡制品和槟榔。那些拥有船只和货船的朱烈人也搞船运。除了淡米尔回教徒,其他淡米尔族群、古吉拉特、马拉巴尔和帕西商人很快的来到海峡殖民地定居,并将新加坡河岸转型为贸易站。这些商人来往于其他英国殖民地,在亚洲和其他地区建立庞大的商业网络。【崃按:我们的文化愿景是这样的,新加坡印度人文化、新加坡马来人文化和新加坡华人文化的相互交融,最后形成独一无二的新加坡文化。在新加坡文化的相互交融的历程中,英语语文和文化不但是各族文化相互交融的桥梁和工具,而且她自身的内涵也是文化交融的元素之一。】


1.7 小结:放眼古今中外,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历史往往是事实真相和美丽传说交汇而成的,所以我们对待曹亚志和梁亚胜的美丽传说,并不需要过分苛责,正如我们对待关公文化的态度一样,并不需要过分地用“历史关羽”去拆“文化关公”的台,因为“历史关羽”是属于“科学”的范畴,“文化关公”属于“信仰”的范畴,这两个范畴同样是人类真实生命所需要的,完全可以融会贯通。同样的道理,一方面莱佛士、法夸尔的贡献是事实真相不容歪曲,另一方面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的先民故事则是美丽传说不可排斥。这两个方面是完全可以融会贯通的,我们不用纠结于无谓争论,而消耗了对追求并实现美好未来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阶段的文化历程,陈笃生是值得我们铭记的名字,他的一生所作所为,正好把事实真相(奋斗成功的个人生命史)和美丽传说(贡献社会的大我精神)融汇在一起,值得后人景仰和效仿。【崃按:21世纪的新加坡,需要打破种种的思想框框,追求突破,精益求精,才能实现永续繁荣的愿景。】


1.8 新加坡开埠的时间点正处于【人类科学技术探索和发明的历程: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时代:1760-1840)】的尾巴



2. 1849-1879: 繁荣的种子开始萌芽;在这第二个30年里,华人社会里鼎鼎大名的人物,包括胡亚基、陈金声、陈金钟、佘有进等

2.1 一代侨领胡亚基(1816-1880,广东黄埔人):1830年(14岁)来到新加坡,凭着出色的经商才干和人格魅力,获得了当局的器重,也获得了华社的信任。1859年(43岁)有条件献出东陵60亩土地的私产作当局开辟植物园的用途,1864年(48岁)担任俄国驻新加坡副领事,1869年(53岁)受委任立法会议(非官职)华人代表(历史上第一位),1877(61岁)年担任清廷驻新加坡的第一任领事,1879年(63岁)兼任日本驻新加坡领事。


2.2 陈金声(Tan Kim Seng 1805-1864):祖籍福建永春,出生于马六甲。其祖父为新加坡开拓者之一。1824年(19岁)在新加坡创办金声公司,1844年(39岁)与陈笃生合办平民医院(1851年改名“陈笃生医院”),1850年代(45岁-54岁之间)独资铺设金声路【Kim Seng Road 全长大约只有800米,一端衔接里峇峇利路(River Valley Road),另一端则与合乐路(Havelock Road)相连】和横跨新加坡河的金声桥【Kim Seng Bridge 新加坡河上最短的一座桥,桥身仅为一辆半巴士的长度,桥为双向单车道,两侧设有人行道。金声桥畔进士商业中心世界城(Great World City)】1854年(49岁)创办萃英书院,1857年(52岁)任税务局秘书,1864年(59岁)任陪审员。。1882年(去世后18年)当局为了纪念他捐献巨款发展自来水工程,特别兴建了典雅的陈金声喷泉塔(Tan Kim Seng Fountain)。


2.3 陈金钟(Tan Kim Ching, also known as Tan Kim Cheng1829-1892)。陈笃生的长子,出生于新加坡,自幼受英文教育,同时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十多岁便在父亲商号里工作,从实践中掌握经营之道。父亲逝世后,接管父业,大展宏图。1863年(34岁)创办丹戎巴葛船坞有限公司,推动了造船业和航运业发展,后来这个船坞公司发展成“新加坡港务局”,陈金钟被誉为“新加坡海港的奠基人”。陈金钟和泰王四世交往良好,曾经给泰王介绍英语家庭教师安娜。


2.4 佘有进(Seah Eu Chin 1805830日-1883923日),为新加坡著名企业家。新加坡华侨,著名商人,甘密和胡椒种植园主,有甘密王之称。佘有进于父亲曾任县吏,佘有进自幼接受父亲启蒙,能创作诗文,1823年(18岁)只身赴新加坡谋生,因通文理被同侨所器重。开始佘有进先为各船舶理账,后于当时大商号瑞金号受聘为司账。1830年(25岁)时为船舶业的代理人,不数年发达致富,为星洲种植胡椒甘密之首创人,是当时潮人最大的甘密园主。他还兼营棉织品及茶叶,与欧洲商人交易,信誉卓著,商号为有进公司1854年(49岁)与陈金声等华社侨领出面调停福建帮和广东帮之间的大规模械斗。1863年(58岁)作为华人唯一代表参加新加坡各籍侨领讨论殖民地转归英皇直辖问题。1864年(59岁),被政府任命为高级陪审员。1870年(65岁),海峡殖民地转为英皇直辖后,为第一任太平局绅士之,后为名誉推事,助理司法行政。当时该地流行有陈天(陈成宝、陈金声、陈金钟、陈旭年)蔡地(蔡常戍-私会党首领)佘皇帝谚语


2.5 雨树:1876年从南美洲热带引入新加坡,时至今日,已经是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之一了。


2.6 科学探索与发现历程: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总结出“化学元素周期表”。


2.7 新加坡开埠的第二个30年(1849-1879)正当【人类科学技术探索和发明的历程: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化时代:1860-1950)】的开端。


2.8 

2.9 


3. 1879-1909: 这是新加坡华人政治意识觉醒的30年,从清廷领事左秉隆、黄遵宪,到康有为的维新派,再到孙中山的革命派,一波波地唤醒了新加坡华人的大我精神和救国热诚;新加坡的华文教育殿堂也开始从旧式私塾变身为新式学校(譬如1903年的养正学堂变身为1905年的崇正学校,是为李光前的母校);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新加坡的经济作物由胡椒和甘蜜(譬如佘有进号称“甘蜜大王”)转变为橡胶和黄梨(譬如林义顺号称“黄梨大王”)

3.1 林文庆(Lim Boon Keng1869.10.18-1957.1.1)生平三大耻辱之一【1887-1892海外留学之耻辱】:林文庆是对新加坡文化历程影响深远的教育家、社会改革家和思想家,80岁时被誉为“新加坡圣人”以及在88岁去世的时候被誉为“伟大的老人”,不是没有道理的。教育家林文庆致力于培养中西融贯、科学精神和人文修养兼具的人才,社会改革家林文庆鼓吹华人剪掉辫子、戒除鸦片【林文庆有志于建立一个反鸦片社会,由于各方阻力而未能如愿。新加坡鸦片一直到1943年日据时期才被禁止】,思想家林文庆积极进行儒学和基督教的比较研究。祖父林玛彭从福建海澄移居马来西亚槟榔屿(今槟城),父亲林天尧出世后,举家移居新加坡,林文庆1869年在新加坡出生。1879年(10岁)入莱佛士书院求学,1887年(18岁)第一位荣获英女皇奖学金的华人,1892年(23岁)英国爱丁堡大学毕业,1895年(26岁)当选立法议会非官方议员并于第二年领导一个咨询委员会探讨新加坡贫穷的根源,1897年(28岁)创立华人好学会(Chinese Philomathic Society)【出版杂志,鼓吹华人剪掉辫子、推翻满清政府】,1899年(30岁)与丘菽园、宋旺相合资创办新加坡女子学校,1900年成立华人英籍公会。1895-1912年 林文庆密切关注中国政治的发展,他醉心于康有为的改良主义思想,热切希望中国能够走上这条道路,即使后来大势所趋,不得不走上孙中山革命的道路,他对于改良主义还是念兹在兹的。最后,谈一谈1887-1892海外留学之耻辱,这说的是当年18岁-23岁的林文庆不懂得华文,在英国的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留学期间,一则清廷留学生因其不通晓华文而不承认他是华人,一则未能应英国讲师之请翻译英文资料为华文而自觉惭愧,林文庆因此耻辱心,而爆发出强烈的生命能量,立志学好华文,后来其华文造诣竟然达到翻译屈原《离骚》的程度,真令人惊叹。其猛利的上进心,也真值得后人效仿。


3.2 黄亚福Wong Ah Fook,1837年-1918年9月12日),是马来西亚柔佛州著名的港主和企业家,原籍为广东台山县,原名黄福基,在南洋通称黄福或黄亚福。于1854年(17岁)移居至新加坡,原为一名木匠,过后发展成橡胶种植园主及建筑商,并成为柔佛州政府的主要建筑承包商。他与苏丹阿布峇卡和皇后花蒂玛(黄亚娇)的关系很好,新山的许多历史建筑物都是他承建的,包括柔佛大皇宫和新山监狱。因曾承包柔佛苏丹王宫工程,而获苏丹颁发柔佛王室效忠勋章。1903年(66岁)创办“广益银行”,是为本地最早的华商银行。1905年(68岁)连同27名华商创办新加坡养正学校。新山市中心最繁忙的街道之一黄亚福街,就是以其名命名的街道。


3.3 新加坡开埠的第三个30年(1879-1909)正当人类科学技术探索和发明的历程: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化时代:1860-1950)】方兴未艾


3.4 

3.5 

3.6 

3.7 

3.8 

3.9 

 

4. 1909-1939: 这是新加坡、中国乃至于全世界局势风起云涌的大变革的30年,在中国先是推翻满清统治的“辛亥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所引爆的惊天动地的“五四运动”,再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略所带来的民族危机感,一波波地冲击使到新加坡华人群情汹涌、热血沸腾

4.1 林文庆(Lim Boon Keng1869.10.18-1957.1.1)生平三大耻辱之二【1921-1937 厦大校长之耻辱】: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十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的“压轴之作”,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华人从内在世界到外在世界的一个转折点,这是一场蓄势已久的生命能量的大爆发,这是一次与旧世界的决裂和告别,这是一场对新世界疯狂热爱和紧紧拥抱。这个由救国热情点燃的革命性的文化革新运动,洋溢着年轻人的充沛精力和无限热情,从一开始就注定,她不可能是理性的。她诅咒“吃人的礼教”,呐喊“打倒孔家店”,发誓要把孔子拉下神坛。虽然我们在事后,可以心平气和地分析“吃人的礼教”和“孔家店”,并不等于孔子的思想,也可以条分缕析地说把孔子拉下神坛也不等于否定孔子的思想,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当时那个社会文化水平,面对不同文化修养水平却同样是发热的头脑,林文庆1923年校庆三周年以厦门大学校长的身份,苦口婆心劝告厦大学生要“读孔子书”的时候,却无疑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了。在激进的改革派的头脑,自然是把林文庆当作是“英籍”、“土生华人”的他者,是中华文化的门外汉,而加以无情地冷嘲热讽了,乃至于在1924年掀起反对校长的学潮来了。1929年(60岁),在厦门大学校长任内,林文庆把《离骚》翻译成英文,印度诗人泰戈尔为他作序。屈原的《离骚》,里面寄托了林文庆内心世界多少的委屈和情怀啊!洪亿隽说得好:“林文庆精通双语,在文化意识上徘徊于东西方及中国新旧文化四者之间。他受过良好的英式教育,但却更钟爱中华文化,尤其对儒学深感兴趣。然而,林文庆一生坎坷。不管是在早期改革海峡华人的生活、或是后来在厦门大学任职校长,他的思想总与时代的潮流发生矛盾与冲撞。这时,林文庆“发现”了屈原,一位让他心灵上感应到惺惺相惜的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于是,他投入了大量的心血研究并翻译了屈原的旷世之作《离骚》,连同其他相关的研究性内容和文章集成《英译离骚》,于1929年在上海出版。”(见其论文:从《英译离骚》看林文庆的翻译动机及手段 = On Lim Boon Keng's translation motive and approach : using "The Li Sao" as an example之摘要)。厦门大学校园内矗立的“文庆亭”铭文记载:林文庆校长,“倾其睿智才学,运筹操劳,主理校政十六载,学校事业蒸蒸日上,硕彦咸集,鸿才叠起,声名远播海内外,与公办名校并驾前驱。”其亭联曰:“十六载耿耿乎礼门义路,千百年熙熙矣时雨春风”,横批:“唯有文庆”。】


4.2 陈嘉庚(1874-1961):


4.3 梁后宙(1884-1975):梁后宙祖籍福建南安,乃一代豪杰之士,虽没有入过学念书,靠自学通晓华文,看得懂英文记录的账簿,除了会讲闽南语,更擅长讲马来语,跟欧籍人士交谈都用马来语,并听得懂简单的英语,其一生事迹充满草莽和传奇的色彩,展现了令人敬佩的人类精神。他不但在和平时期是林厝港垦荒的大功臣,而且在战争时期成为新加坡和中国两地的抗日和剿匪英雄,战争期间家门上自老母下至曾孙5代35口虽惨遭日寇杀戮,几近灭绝,战后却仍然子孙满堂,其一生发挥出的巨大生命能量,令人惊叹。1897年(13岁)到新加坡谋生,1902年(18岁)回乡(南安)结婚,1903年(19岁)回返新加坡经营牛车生意,后来到马六甲车站担任包工头的工作,然后再到雪兰莪州的巴株安南担任橡胶园督工两年多。1906年(22岁)参加孙中山同盟会。1912年(28岁)负责打理母舅王明在荷兰路的源盛发砖窑,1914年(30岁)受英国建筑商【A. W. Cashia JP 亚历山大·威廉·启信 太平局绅士;其家族于1840年代迁居石叻坡,最初靠种植鸦片发迹,后来成为著名建筑商,诸如勿拉士巴沙律、直落亚逸街、厦门街、俊源街以及海山街等房屋,都是其家族建立的。1914-1931年(30-47岁)领薪工作17年,之后“停薪不停工”,负责监督工作,具体园林管理工作转交属下“亚马”】赏识和委托,带领800人开垦林厝港,开辟农场,种植椰树、凤梨和橡胶树,大片山林化为良田。到了1920年代(36岁-45岁),梁后宙获得土地局信任,终于在南和村和通和村拥有了近200英亩的土地【按:“南和”和“通和”就是梁后宙经营的两间杂货店,村子是依店取名的】,跟着他开垦林厝港的兄弟们大多在这两个村子安家落户。1938年(54岁)献地5英亩创办启化学校。1940年(56岁)获国民党政府委任为新加坡直属区团主任,在林厝港设立两个秘密无线电台,每晚同中国重庆联络。1941年12月31日(57岁)与林谋盛、黄奕欢等5名南安人发起“星华抗敌动员总会”,总部设在南安会馆。1942年2月13日(58岁)撤离新加坡,辗转从印度飞重庆归返南安。1943年(59岁)在安溪、南安、同安三县边境成功剿匪,1944年(60岁)第10个儿子梁亚拾出世,1945年(61岁)回返新加坡林厝港住家惊悉家门惨祸而陷入悲痛情绪长达百余日,1946-1963年(62-79岁)担任南安会馆常务委员(副主席),1948年(64岁)受警方邀请召集居民组织“西部义勇警卫队”(由孙子担任队长)。梁后宙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同时获得中国和英国两地政府的肯定,国民党政府曾颁发“胜利勋章”,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也颁发OBE勋章(第四级官佐勋章)。1959年(75岁)最小儿子出世,1961年(77岁)最小女儿出世。1975.11.13(92岁)早晨预告家人“下午要回去了”,下午2点左右无疾而终。【资料来源:李成利《梁后宙与林厝港》】【崃按:梁后宙主要活动年代横跨三个分期,之所以在1909-1939这个分期介绍他,是因为他以“林厝港拓荒大功臣”闻名,而他的拓荒活动是在1914-1931年之间完成】


4.4 林义顺Lim Nee Soon,1879年11月12日-1936年3月20日)【生长于新加坡,死于中国,葬于南京】。林义顺的祖父与父亲林炳源(字美背)在1860年代从中国移民定居新加坡,在美芝路经营杂货生意。林义顺就在美芝路第287号住址出世。1883年(4岁)丧母,1887年(8岁)丧父,因此是由土生华人外祖母张太夫人(陈宝娘)抚养长大;因为这个缘故,林义顺有个具峇峇色彩的别名,叫峇顺,峇顺芭路(Bah Soon Pah Road)就是以他的别名命名的林义顺曾就读于圣若瑟书院,后转学至英华学校从1904年(25岁)起他到陈楚南的橡胶园担任副经理。之后他在新加坡树胶公司(United Singapore Rubber Estates Limited)担任代理经理。1904年(25岁),在还未认识孙中山之前,林义顺贡献$50,000与陈楚南和张永福创办了《图南日报》,通过报纸呼吁南洋华侨一同宣传共和理念支持反清革命,对抗专制体制和立宪派舆论。1907年秋天(28岁),新加坡同盟会分会创办了《中兴日报》,由林义顺出任经理。1909年(30岁)成立三巴旺树胶种植有限公司(Sembawang Rubber Estates Limited)时,他出任其第一任总经理。1911年(32岁),他辞去工作,并成立林义顺公司1912年(33岁)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变身为国民党新加坡支部,林文庆与林义顺等出任第一届理事。1918年(39岁),林义顺担任银行业、保险业、树胶业多家公司的董事。1919年(40岁)他担任同济医院董事长,1924年(45岁)出任英属马来亚鸦片委员会成员,1925年(46岁)被委派成为太平局绅。他曾出任两届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1921-1922年 42-43岁,和1925-1926年 46-47岁)。1928年(49岁),义顺创立了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并接管新加坡第一个潮州人会馆义安公司1929年(50岁),林义顺重新编制了《新嘉坡前中国同盟会诸同志姓名表》,赠送予中华民国政府,用作存证。1930年代(51-60岁)遇上大萧条,林义顺脱售手上大部分橡胶产业,但仍然活跃于银行与财务公司的董事会。1936年初(57岁),由于操劳过度,身体不适,医生建议他给自己放假,于是林义顺去了一趟中国,然而林义顺在1936年3月19日晚上11时10分逝世于上海宝隆医院303号病房,享年57岁。他的遗体原本是要让长子带回新加坡,但南京政府表示希望给林义顺举行国葬并让他长眠于其好友孙中山的中山陵附近。


4.5 “一代侨雄”林秉祥(1873~1944),出生于福建省龙海市九龙江口,父为新加坡富商。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林秉祥的伟才大略,事业发展如日中天。他1904年(31岁)创办“和丰公司”,属下的和丰轮船公司拥有远洋巨轮29艘,独执东南亚航运业之牛耳而睥睨国际航运界【注:1900-1930年之间是中国移民涌向东南亚各地的蓬勃时期,每年从中国前来的移民平均在15万-20万人之间,和丰轮船公司的轮船为中国移民们搭建了从故乡到南洋的桥梁】;他还大规模加工厂、开矿山、垦胶园、兴商会、建银行【1912年(39岁)与林文庆创办和丰银行】,成为新加坡集航、工、商、于一体的华侨巨挚,系东南亚华侨史上的一代侨雄。曾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1915年(42岁)与李浚源合购飞机一架赠英国政府,应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需,英殖民地政府授予“太平局绅”。1920年(47岁)捐银2万5千元大洋,助建“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1944年(71岁)卒于日据时期,1947年归葬福建故里。


4.6 新柔长堤是在1919年开始建造,历经4、5年的时间,直到1923年才竣工。


4.7 新加坡开埠第四个30年(1909-1939)正当【人类科学技术探索和发明的历程: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化时代)】的鼎盛阶段


4.8 

4.9 


5. 1939-1969: 这个30年是新加坡华人移民政治认同和家国意识历程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的转折时期;这是人类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残之后的重建时期

5.1 林文庆(Lim Boon Keng1869.10.18-1957.1.1)生平三大耻辱之三【1942.2.15-1945.9.12日据时期之耻辱】:林文庆一生为国家(英国、中国)、为社群(土生华人、整体华人)奉献自己,其心高洁犹如屈原,可谓“光昭千古”,然而历史偏偏跟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给他带大一生中最大的耻辱:“汉奸”的罪名和污点!虽然在战后英国当局明白他当时的处境,赦免了他在法律上的罪责,然而,根据李元瑾的研究,我们知道,林文庆本身却是无法释怀的,他曾经几次寻死,并常在口中说“欲死不久”(法国语“谢谢”在闽南语中的谐音)。后人也许有些人不明就里,而对林文庆的这段遭遇不能谅解,可是跟林文庆同时代的人,似乎比较能够释怀。譬如:《海峡时报》曾经分别在1948年(79岁)和1956年(87岁)访问过林文庆,一则称之为“新加坡圣人”,一则称之以“伟大的老人”。而且,在林文庆于1957年(88岁)去世的时候,新加坡政界领袖也予以高度的赞誉。


5.2 1959年是新加坡自治的年份,也是新加坡(建国)教育历程的起点,1959-1979这20年间的新加坡教育是属于“生存导向”的第一阶段。1956年,新加坡第一所政府华文中学成立,官方第一次打破了华人社群办华校的教育传统,并从此逐渐地掌握了华文教育的主动权。1979年政府推出了”特选学校计划“,标志着华校退出历史舞台的开始,直到1986年最后一所华校关闭,1987年新加坡全国的学校都是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华文、马来文和淡米尔文都只是单科教学的母语科。


5.3 日据时期(1942.2.15新加坡沦陷-1945.9.12日军在市政厅签署投降书,3年7个月)的新加坡文化历程:


5.4 1963.9.16--1965.8.9 新马合并近2年的政治历程——1964年新加坡种族骚乱,是新加坡在1964年7月21日及9月3日、华人社群与马来人社群之间发生的种族冲突骚乱总共在这场暴力事件中有36人被杀、556人受伤,另有3000人被捕。在此期间,新加坡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新加坡州)。


5.5 新加坡开埠的第五个30年(1939-1969)正当【人类科学技术探索和发明的历程: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化时代:1860-1950)向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信息时代:1950-2013)】的过渡阶段


5.6 李光耀(1923-2015):新加坡的建国总理,是新加坡共和国的第一代领导人的灵魂人物。

5.7 

5.8 

5.9 


6. 1969-1999: 这是新加坡经济发展从第三世界国家到第一世界国家飞跃的“创造奇迹”时期;这是人类继“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信息革命“时代

6.1 1982-1989朝野共同推动“儒学运动”:


6.2 1979年是新加坡教育发展的分水岭年份,新加坡教育历程踏进了“效率导向”的第二个阶段。1997年新加坡经济发展达到了“第一世界国家”的标准,新加坡教育历程也跟着踏进了“能力导向”的第三阶段。


6.3 1975年新加坡外长拉惹勒南访华拜会周恩来,1976年李光耀首度访华(1976年至2011年的35年期间李光耀总共访华33次),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到1990中新正式建交。


6.4 新加坡开埠第六个30年(1969-1999)正当【人类科学技术探索和发明的历程: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脑网络化的信息时代:1950-2013)】方兴未艾


6.5 

6.6 

6.7 

6.8 

6.9 


7. 1999-2029: 这是新加坡培养“第一世界公民”以创造“第一世界社会”的关键时期;这是人类开发“人工智能”创造“智慧国”的时期

7.1 2011年不但是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分水岭年份,也是新加坡教育历程第四阶段“价值观导向”的起点。


7.2 新加坡政府在2014年公布了“智慧国2025”的10年计划。这份计划是之前“智能城市2015”计划的升级版。据报道:这是全球第一个智慧国家蓝图,新加坡有望建成世界首个智慧国。


7.3 新加坡开埠第七个30年正当【人类科学技术探索和发明的历程:从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信息时代:1950-2013)向 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智能时代:2013开始)】的过渡时期


7.4 这个“30年”(1999-2029)里发生的大事:李显龙出任新加坡共和国第三任总理(2004年8月12日;52岁);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去世(2015年3月23日;在世91岁6个月又7天);新加坡工人党的发展(2011年在刘程强的领导下,以“第一世界国会”的竞选口号,攻下了阿裕尼集选区;2020年在毕丹星的领导下,以“Make Your Vote Count”的竞选口号,攻下了盛港集选区);新加坡年轻人在各领域展现的民间非政府组织的活力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