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梵住最初起源於古印度宗教,婆羅門教相信,保持這四種心態,將可投生梵天,與大梵天同住。釋迦牟尼以此來教導弟子,希望弟子都能以這四種心態來修行。
- 慈,意謂對一切眾生保持親切,猶如自己親人。【三禅天】
- 悲,又稱拔苦,希望能幫助眾生解脫痛苦。【初禅天】
- 喜,又稱禪悅,是一種平靜而且快樂的心態。【二禅天】
- 捨,則是放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斷我見、我所、我執。【四禅天】
四無量心起源自無量心三昧,釋迦牟尼佛以無量(巴利 appamāṇa,梵文 apramāṇa)來形容四梵住,在觀想中,將四梵住的心態,擴展至一切眾生身上。
四無量心通於有漏與無漏,與七覺支合併修行,可達於解脫。
天台智者認為,四無量心可對應四禪定的境界。悲無量心,對應於初禪。喜無量心,對應於二禪。慈無量心,對應於三禪。至四禪時,則應採取捨無量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