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4

大学·中庸·二书互文见义

 《大学·中庸·二书互文见义》

1. “大学之道”和中庸之道:二书都是属于“心性之学”,但是却有不同的偏重点。《大学》偏重“谈心”,属于“显宗”;《中庸》偏重“论性”,属于“密宗”。《大学》偏重“方法”,属于“后天易”;《中庸》偏重“原理”,属于“先天易”。《大学》偏重在“学”(不离“明”字),属于“修道”的范畴;《中庸》偏重在“行”(不离“诚”字),属于“弘道”范畴。

2. “在明明德”和“天命之谓性”:“明明德”包含了“修德”之“明”和“性德”之“诚”两层意思,“天命之性”指的是“性德”之“诚”。《大学》偏重“修德”,《中庸》偏重“性德”。

3. “在亲民”和“率性之谓道”:“亲民”靠的是“性德”之“诚”,然而“亲民”也作“新民”。“新民”靠的是“修德”之“明”。后人多作“新民”,证明《大学》一书的偏重在“修德”;虽然也提到“性德”,却不是偏重点。

4. “在止于至善”和“修道之谓教”:《大学》的“止于至善”指的是到达了“性德”的归宿(“成德而弘道”),《中庸》的“修道之教”指的是“修德”(不离“性德”的“慎独”)的途径。到了这里,我们终于看到二书殊途同归了。“同归”在于“性德”之“诚”字的归宿,“殊途”在于“修德”之“明”字:《大学》走的是“自明诚,谓之教”的路,《中庸》是走“自诚明,谓之性”的路。

5. 慎独的不同含义:《大学》讲的是“心体的慎独”(心学之显),《中庸》讲的是“性体的慎独”(性教之密)。【崃按:注意二书讲的都不是“身的慎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