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净平等觉,这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大中(佛心)”,也就是“纯净”、“至正”的真实生命体验,其理论为“真诚”(般若之空性智慧),其方法为“慈悲”(无相解脱门)。【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2. 自在随缘佛,这是“行动中的佛”的“提起(佛行)”,也就是“自受用”和“他受用”同时而且共步的真实生命表演,其剧本为“看破”,其演技为“放下”。【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3. 清净心故自在行,平等心故随缘行,觉心故佛行。每一个呼吸,每一个脚步,无不是觉,无不是佛。故曰:日日是好日,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当下即是:时时安坐于“清净平等觉”的“天下之大本”(中),处处彰显出“自在随缘佛”的“天下之达道”(和)。
4. 结合儒家《大学》的“剧本”来看,“清净平等觉”就是“内圣之心”,涉及了“诚意”、“正心”和“修身”三个德目;“自在随缘佛”就是“外王之道”,涉及了“齐家”、“治国”和“平天下”三个德目;“真诚、慈悲”就是“心灵修养法门”,涉及了“致知”这个德目,而“看破、放下”就是“真实生命起用”,涉及了“格物”这个德目。
5. 此处细说“自在随缘佛”的“次第”,则“自在的阿罗汉”对应“齐家”,“随缘的大乘菩萨”对应“治国”,“念佛的圆觉者”对应“平天下”。然而,次第不碍圆融,“阿罗汉的自在”不碍“佛陀的自在”(虽然隔着两个次第),“大乘菩萨的随缘”不碍“佛陀的随缘”(虽然隔着一个次第),也就是说,佛陀才是“最自在”、“最随缘”的圆觉者。
6. 小结:此处的“念佛”,乃是“与佛相应”之真实义,并非“口念弥陀心散乱”之世俗义,不可不知。【崃按:“念”字上“今”下“心”,合而观之乃“今心”,就是“当下的心”,故说“念佛”乃是“与佛相应”的心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