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味,即:乳味、酪味、生酥味、熟酥味、醍醐味。即製造牛乳之過程中次第所成之諸味。后后胜于前前,醍醐最极美味。
2. 諸經論每用以比喻根機(人)或教法(法)之差別次第,如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謂,聲聞如乳,緣覺如酪,菩薩如生、熟酥,諸佛世尊猶如醍醐。
3. 其用以比喻教法者,如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四聖行品(大一二·四四九上):「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眾病皆除,所有諸藥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從佛出生十二部經,從十二部經出修多羅,從修多羅出方等經,從方等經出般若波羅蜜,從般若波羅蜜出大涅槃,猶如醍醐,言醍醐者,喻於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此段經文諸家之解釋有種種異同。
4. 天台智顗就如來所說一代聖教之次第立為五時,而以五味配五時,譬如五時教之逐漸產生,稱為「約教相生」;而以五味之有濃淡比喻根機之利鈍,稱為「約機濃淡」。
4.1 (一)乳味,乳味從牛而出,故用以比喻十二部經從佛而宣說。如來最初時宣說華嚴圓頓之教,唯被大機,不攝二乘,蓋此經最初開演,粗妙混融,故以乳味譬之。
4.2 (二)酪味,酪味從乳而生,故用以比喻九部經從十二部經中出。如來第二時於鹿苑宣說阿含等經,接引二乘,斷除見、思惑,證真空理,乃從頓施漸,故以酪味譬之。
4.3 (三)生酥味,生酥從酪而出,故用以比喻繼九部經之後宣說大乘方等經典。如來第三時於方等會上,宣說楞伽、楞嚴等諸大乘經,讚歎大法,呵責小教,令諸小乘恥小慕大,故以生酥味譬之。
4.4 (四)熟酥味,熟酥從生酥而出,故用以比喻繼方等經之後宣說般若經。如來第四時宣說諸般若空慧法門,蕩除二乘疑執,付之以大乘法財,令其心漸通泰,故以熟酥味譬之。
4.5 (五)醍醐味,醍醐從熟酥而出,故用以比喻繼般若經之後所宣說之法華、涅槃等經。如來第五時於靈山會上,宣說法華經,開前四味三乘之權,歸於一乘圓妙之實,令諸眾生咸得作佛;復說涅槃,扶戒律而談常住之理,故以醍醐味譬之。
5. 智顗論五味更立前番、後番之別。
5.1 前番五味系經由華嚴、阿含、方等、般若等,以至於法華,而以法華經為後教後味;
5.2 後番五味則於法華之座為未入實者更以般若經淘汰之,方令入於涅槃之教,故以涅槃經為後教後味。
6. 又天台宗第四祖灌頂於涅槃經會疏卷十三另有別解,即以牛譬喻涅槃之教主,以乳譬喻戒聖行,以酪譬喻定聖行,以生酥譬喻四諦慧聖行,以熟酥譬喻二諦慧聖行,以醍醐譬喻一實諦慧聖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