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4

心灯亮:食色,生物性也!

 0. 心灯亮:食色,生物性也!

1. 人性的最底层就是生物性,古人说:食色,性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进食与繁衍是生物的两大自然本性。可笑的是,搞到今天,有人竟然还羞于承认食欲和性欲是人性所含蕴的两种生命能量。800年前的朱熹,却已经看得明明白白:食欲和性欲只要不过度,那就是天理。所以,朱熹说的“存天理,灭人欲”里的“人欲”指的不是食欲和性欲啊,而是过度、泛滥的人类欲望。【崃按:闽南语把谋生叫做“赚吃”,相对于“混口饭吃”,关心的就是没得吃怕饿死啊!至于性欲,对人的生活干扰就更大了。目前网络上色情视频、照片泛滥成灾,说明了人在生命的最低层次的沉溺。】【崃按2:人的生命的最低层次,说到底,不是生物性,而是物质性啊!因为一切生物,都是从非生物演化而来的。印度人的瑜伽哲学里,就分析了人的生命中的来自物质性的“惰性”。】

2. 人性的中间层就是动物性。前面的生物性的两大自然本性都离不开“生存”二字:食欲关乎个体生命的生存,性欲关乎物种生命的生存。这里的动物性涉及了比“生存”更高的一个生命层次——生活中的情绪。还是跟最底下的食欲和性欲息息相关。譬如食欲,猛兽肚子饿了,看见小动物,就会奋起直追;而小动物就会惊恐地飞快逃命。被追捕者恐惧的负面情绪是明显的,而追捕者则相应地也会带着某种积极的情绪。譬如性欲,交配的双方则肯定带着某种积极而高亢的情绪。再如与食欲、性欲相关的动物之间的争夺食物与交配权,则肯定带着一定程度的愤怒。所以,我们可以说:喜怒哀乐,动物性也!认识这一点,对于人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具有很大的帮助的。当我们接受了喜怒哀乐是人性不可切割的内涵,我们就不会为自己制定不可能达到的修养目标了。譬如:把不发怒当作修养目标,就是违反人性的,绝对不可能达到。而且,为了掩饰自己发怒的事实,将会导致虚伪或者抑郁的心理疾病,得不偿失。实事求是的看法是:喜怒哀乐好比是天气变化,只要维持在一定的度和分寸,都是可以、应该而且是必须的。《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强调的恰恰不是不发怒,而是“中节”。这给我们多大的启示啊!

3. 人性的最高层就是“人之所以为人”而有区别于生物性与动物性的就是:仁义礼智信,人性也。关于这一层的人性,孟子说得特别精彩,这里就不展开来讨论了。重点要指出,这一层的人性,特别强调良心的作用,而良心是需要通过慎独的修养功夫,才能够发挥作用的。一旦良心发挥作用,性善的生命能量也就接通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万物之灵的地位也就被确立了。

4. 总之,当我们谈到人性的时候,要注意我们谈的是哪一个层次的人性。孟子的人性是单单指仁义礼智信的人性,荀子的人性则包含了生物性和动物性。依据孟子的人性观,我们可以说“人是万物之灵”;依据荀子的人性观,我们必须先承认“人是万物之一”,然后再通过后天的修养,来达到“万物之灵”的人的标准——大写的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