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其实,何必讲得那么复杂?简单来说,一个彰显生命健康功能的人的存在,固然离不开形而下的身,同时也需要拥抱形而上的心。上边那段话的论者,显然还没有能力去领悟这一点,而只能发表“梦呓”式的言论。
3. 须知,形而上学不是一套头脑虚构的理论,而是开悟者对于真实生命的描述,描述的是一种“生命的呈现”,而不是“理论的设准”。这就是熊十力与冯友兰二人修养境界的区别。
4. 只有通过心灵修养的途径才能够达到“形而上的彼岸”,而不是依靠概念与辩论的“辩证法”。须知,形而上学的辩证法是真实生命的辩证法,在逻辑思考的层次之上。
5. 只有到达了“形而上的彼岸”,我们进入了“大道无形”的真实生命的境界,我们才恍然大悟地发现:原来“形而下的身”与“形而上的心”,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6. 用易经智慧传承的名相来具体说明:“形而上”(无形)属于“太阳”的一面,“形而下”(有形)属于“太阴”的一面,“大道”【可以说是超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层次,强为之名曰“大道无形”,然而此处所谓“无形”与“形而上”的“无形”不属于同一个层次,前者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共同本原)绝对的无形”,后者是“(与形而下)相对的无形”,不可不知】属于“太极本无极,无极而太极”的终极维度空间。
7. 用佛学智慧传承的名相来具体说明:与“形而下”的“六道轮回”相对,阿罗汉的“声闻法界”可说是“形而上”;然而,与“一真法界”的“形而上”相对而言,“声闻法界”却变成是“形而下”了;再往上推进一层,与“涅槃彼岸”的“终极性的绝对形而上”相对而言,“一真法界”却只是“中介性的相对形而上”。在这里,“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划分标准是“心”的属性,前者属于“妄心”的范畴,后者属于“真心”的范畴。“六道轮回”、“十法界”通通是“妄心”变现的,“一真法界”、“大涅槃”才是“真心”接通的。
8. 可叹世人只知搬弄形而上学的名相,进行概念与语言的游戏,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并进一步造成社会秩序的紊乱,与真实生命的境界,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崃按:此篇文章的灵感,源自2021-1-8梁海彬发表在早报的《彼岸》一文。文中充满真实生命的体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