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9

成人(觉悟)之道:石破天惊·大闹天宫·西天取经

 0. 《西游记》不是一部外在的热热闹闹的神魔小说【崃按:外行看热闹;下士闻道,大笑之(笑别人愚蠢,其实是自己愚蠢)】,而是一条内在而外在的认认真真的修行的大路【崃按:内行看门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这条修行的大道:始于“石破天惊”,中于“大闹天宫”,终于“西天取经”。

1. 石破天惊:石猴出世,石破天惊!这比喻的是人类心灵开悟的体验。只要依据儒释道智慧传承,人人可以成圣(成为“不失其赤子之心”的大人)、成佛(觉悟宇宙人生事实真相的人)与成仙(修炼内丹成功而可以长生不老的人)。【崃按:借用禅宗修行三阶段的话,这便是一个修行人,他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凡夫境界,刚刚踏进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开悟境界】

2. 大闹天宫:石猴学道,改名悟空,大闹龙宫,大闹地府,大闹天宫【崃按:合称“大闹三界”,“大闹天宫”只是其中的重头戏】!这比喻的是人类心灵开悟之后,“悟后起修”的艰苦历程:

2.1 大闹龙宫,比喻回归过去吸取教训【崃按:人类乃至于一切生命都起源于大海,大闹龙宫比喻开悟者积极回归生命的本源去寻找真理。一身披挂,尤其是金箍棒的获得,便比喻着准备好迎接人生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2.2 大闹地府,比喻穿越未来去寻找智慧【崃按:人类心灵开悟后,便具有一种“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忧患意识,会产生一种极其强烈而敏锐的未来感与未来导向。孙悟空在地府里毁掉生死簿,比喻着人类心灵对永生的渴望与追求。儒家的“三不朽”,便是对这种心灵追求的回应】;

2.3 大闹天宫:比喻活在当下的勇敢突破【崃按:人类心灵开悟后,便不甘心也不可能停留于“我注六经”(学)的境界,自然而然地,会突然或逐渐提升到“六经注我”(觉)的境界】。以孔子为例,孔子以周公为偶像,15岁便立志【崃按:这个“立志做圣人”,不是凭空发生的。孔子是从幼年开始,就接触到周公的礼仪教化,到了十五岁那年,真积力久,若有所悟,才会立志学周公的】要做像周公这样的圣人(所谓的“十而有五志于学”)。当孔子还没有到达“三十而立”的开悟境界前,他严格遵守着周公的“礼教”;当孔子达到了“三十而立”的境界之后,他便做出了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以平民教师的身份招收学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个时候的孔子,已经是“大闹”周公之“天宫”了,已经用自己的“仁学”智慧来补充、丰富周公的“礼教”了。——其实,这是从外在层次来看周公和孔子的关系;从内在层次来看周、孔关系,我们应该说:孔子说出了周公内心的话。周公当时没有说出内心的话,是因为当时的时代不需要,不是周公没有这个智慧。不可不知。“六经注我”的“觉”(孔子的仁学)与“我注六经”的“学”(周公的礼教),两者之间的关系,亦复如是。这是禅宗修行三境界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逐渐走向“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境界】

3. 西天取经:石猴被困,高僧救出,同往西方,修行证果。【崃按:人类心灵经历了内在(冯友兰所谓的“真际世界”)的挑战后,终于来到了外在(冯友兰所谓的“实际世界”)的种种困难险阻面前,也就是“事上磨练”的境界(相对于这个境界(实际)的“事上磨练”,前一个境界(真际)是“心上磨练”)】到了这里,我们可以用“佛法僧三宝”来整理以下思路:

3.1 “石破天惊”是“佛宝”的真心出世。大师兄名“悟空”,是为“空谛”的佛宝。

3.2 “大闹天宫”是“法宝”的能力磨练。二师兄名“悟能”,是为“假谛”的法宝。

3.3 “西天取经”是“僧宝”的中道姿态。三师弟名“悟净”,是为“中谛”的僧宝。

3.4 “一意孤行”是“白龙马”提供给取经人的脚力。大师兄号称“心猿”,此龙王太子化身为白马,名为“意马”,含义深远。“心猿”和“意马”,用英语来表达,那是heart and soul【真爱与心灵】的关系;“心猿”表第八阿赖耶识,“意马”表第七末那识。这里的“意”包含了“欲”的意思,合称“意欲”,而接通了《大学》之“欲明明德于天下”以及佛家的四弘誓愿。所以,“一意孤行”四字,在这里完全没有贬义,而是指称不可思议的大愿力。白龙马之所以是“取经人的脚力”,原因在此。

3.5 “修行证果”这条路,不但是是“唐三藏”的心路历程,更加是他生命价值最大化的通天大道。须知,孙悟空是唐三藏的第八阿赖耶识心(蕴藏着大圆镜智),白龙马是唐三藏的第七末那识心(蕴藏着平等性智),猪八戒是唐三藏的眼耳鼻舌身的“浮尘身”(里面蕴藏着成所作智的“胜义身”),沙悟净是唐三藏的第六意识(蕴藏着妙观察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