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9

今生今世的桃花源

1.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欣赏】【第一段】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第二段】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第三段】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第四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第五段】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 桃花源原文共有五段,描绘了人类心灵蕴含的三个境界:自洲、法洲、不异洲。2.1 自洲桃花源:阿罗汉境界【空性智慧的养大心境界】;2.2 法洲桃花源:菩萨境界【无相慈悲的修大行境界】;2.3 不异洲桃花源:佛陀境界【无作菩提的证大果境界】。

3. 桃花源是一种譬喻,描绘的是今生今世的心灵对宇宙人生的美好想象和追求。其中充满宁静、和平与永生的美感。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真实的心灵修养,与之相应。

4. 没有心灵修养的人,读了《桃花源记》,就只能胡思乱想,胡说八道了!这种人没有智慧,还自以为是,在网络上大放厥词,说什么“桃花源细想很恐怖,原来是一个死人的世界”,真令人感慨心学智慧传承的式微,而让我们华夏文化传承里的人,虽然能够阅读文字,却不能够通达文字背后的义理啊!这就是佛法所谓的“可怜悯者”。

4. 然而,不同内心境界的人会看到不同版本的桃花源,难怪网络上有人说桃花源是一个死人的世界。

5. In short, 桃花源is a secret spiritual garden which can only be found with 空性智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