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慧心:智心他受用,慧心自受用。慧心扫除心地尘垢,智心彰显性天光明。若以《大学》“明明德”一纲而言,第一个“明”字即是属于“慧心”之修德之“明”,第二个“明”字即是属于“智心”之性德之“明”。佛学智慧传承之“破迷开悟”的宗旨,就包含在儒家“明明德”之义中了。
2. 慈悲心:慈心他受用,悲心自受用。悲心拔除自性众生无量劫以来之痛苦,慈心给予九法界众生喜乐。若以《大学》“亲民”一纲而言,“亲”之第一层意思即是属于“悲心”层次之“拔苦之亲”,“亲”之第二层意思即是属于“慈心”层次之“予乐之亲”。相对于这两个层次的“亲”,“民”也就同样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亦即:第一个层次的“痛苦之民”以及第二个层次的“喜乐之民”。佛学智慧传承之“离苦得乐”的宗旨,就包含在儒家“亲民”之义中了。
3. 喜舍心:喜无量心他受用,舍无量心自受用。舍无量心舍弃生死,喜无量心喜获涅槃。若以《大学》“止于至善”一纲而言,舍无量心对应的就是“止”之般若根本智,喜无量心对应的就是“至善”之涅槃本性。佛学智慧传承之“菩提道”终极归宿,就包含在儒家“止于至善”之义中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