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 学:年表中最大的时间单位是
1.
宙(eon)【即:隐生宙(此“宙”之名,不在“四个宙”里面;学界倾向于废除此名,然而,此名有其方便之处)和显生宙的划分。前者历时40.58亿年(占地球46亿岁的88.2%的时间),后者历时5.42亿年(占11.8%的时间)。隐生宙进一步划分为“冥古宙”(历时8亿年,占隐生宙40.58亿年的19.7%的时间)、“太古宙”(历时13亿年,占32%的时间)和“元古宙(历时19.58亿年,占48.3%的时间)】【共有四个“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每个“宙”都是大于5亿年的时间】;
2.
宙下是代(era)【即:隐生宙没有代。显生宙下分“古生代”(历时2.91亿年,占显生宙5.42亿年的53.7%的时间)、“中生代”(历时1.86亿年,占34.3%的时间)和“新生代”(历时6500万年,占12%的时间)】;
3.
代下分纪(period)【即“古生代”下分“寒武纪”(历时5400万年,占古生代2.91亿年的18.6%的时间)、“奥陶纪”(历时4400万年,占古生代15.1%的时间)、“志留纪”(历时2800万年,占古生代9.6%的时间)、“泥盆纪”(历时5700万年,占古生代 19.6%的时间)、“石炭纪”(历时6000万年,占古生代 20.6%的时间)和“二叠纪”(历时5200万年,占古生代 17.9%的时间)】【“中生代”下分“三叠纪”(历时5140万年,占中生代1.86亿年的 27.6%的时间)、“侏罗纪”(历时1亿年,占中生代 53.8%的时间)和“白垩纪”(历时3410万年,占中生代 18.3%的时间)】【“新生代”下分“古近纪”/“早第三纪”(历时4247万年,占新生代6500万年的 65.3%的时间)、“新近纪”/“晚第三纪”(历时2122.4万年,占新生代 32.7%的时间)和“第四纪”(历时180.6万年,占新生代 2.8%的时间)】;
4.
纪下分世(epoch)【上述“新生代”的三个纪,下分7个世(3+2+2)。即:“古近纪”/“早第三纪”下分“古新世”(历时970万年,占古近纪4247万年的 22.8%的时间)、“始新世”(历时2190万年,占古近纪 51.6%的时间)和“渐新世”(历时1087万年,占古近纪 25.6%的时间),共三个世】【“新近纪”/“晚第三纪”下分“中新世”(历时1769.8万年,占新近纪2122.4万年的 83.4%的时间)和“上新世”(历时352.6万年,占新近纪 16.6%的时间),共两个世】【“第四纪”下分“更新世”(历时179.43万年,占第四纪180.6万年的 99.4%的时间)和“全新世”(历时1.1700万年,占第四纪 0.6%的时间),共两个世】
5.
世下分期(age)【最靠近我们的180.6万年的“第四纪”,是人类出现在地球生命舞台上的高光时刻,也是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因此“第四纪”底下的“更新世”和“全新世”的分期,值得关注。】
6. 期下分时(chron)【不确定具体的含义。存疑】。
【【说明:地质年代学”的时间单位“宙、代、纪、世、期”,分别与
“地层学”的空间单位“宇、界、系、统、阶”对应】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
1.
隐生宙(Cryptozoic eon,现称前寒武纪 Precambrian
supereon)【46亿年前--5.42亿年前,历时40.58亿年的无尽岁月,生命在“虚无缥缈”、“若隐若现”的状态之中】;
2.
显生宙(Phanerozoic eon)【5.42亿年前--今天,历时5.42亿年,生命处于“日益茁壮”、“尽情彰显”的状态之中,虽然经历一次次的“大灭绝事件”,却是“灭而不绝”,在每一次的大灭绝之中,就演化出更高级的生物,直到人类的出现为止(哦哦,不一定是“为止”吗?你是说......)】。
隐生宙现在已被细分为
1.
冥古宙、【Hadean.46亿年前—38亿年前,历时8亿年,属于“地球的天文时期”的“物质进化期”,地球上的生命舞台还没有搭建完成】
2.
太古宙、【Archean.38亿年前—25亿年前,历时13亿年;期间原核细胞的生命形态(古菌、细菌、原核类蓝绿藻)第一个登上了地球生命舞台(海中)】
3.
元古宙。【元古宙含:25亿年前—5.42亿年前,历时19.58亿年;末期就是震旦纪(8亿年前—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登上了地球的生命舞台)】
显生宙又分为:
1.
古生代、【5.42亿年前—2.51亿年前,历时2.91亿年;期间鱼类登上地球的生命舞台】
2.
中生代、【2.51亿年前—0.65亿年前,历时1.86亿年;期间恐龙登上地球的生命舞台】
3.
新生代。【6500万年前—今天,历时6500万年;期间哺乳动物以及最后出现的人类登上了地球生命舞台】
古生代分为:
1.寒武纪、【5.42—4.88亿年前,历时5400万年;“寒武纪生命大爆炸”之谜,在短短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出现大量生物】
2.奥陶纪、【4.88—4.44亿年前,历时4400万年;鱼类出现,海生藻类繁盛】【4.43亿年前发生“第一次大灭绝事件”】
3.志留纪、【4.44—4.16亿年前,历时2800万年;陆生的裸蕨植物出现(哈,陆地上出现了植物,意味着地球生命舞台已经从大海扩大到陆地了)】
4.泥盆纪、【4.16—3.59亿年前,历时5700万年;鱼类繁荣,两栖动物出现(哈,动物也开始登陆啦),昆虫出现(嗨,昆虫们好!蟑螂你在那里吗?),种子植物出现,石松(多年生土生植物,匍匐茎地上生)和木贼(又名笔筒草,多年生常绿草木)出现】【3.72亿年前发生“第二次大灭绝事件”】
5.石炭纪、【3.59-2.99亿年前,历时6000万年;昆虫繁荣,爬行动物出现(嗨,你们之中,谁是恐龙的祖先啊?),煤炭森林,裸子植物出现(我还以为你们裸子植物比种子植物更早登上地球生命舞台呢,原来是相反的顺序)】
6.二叠纪。【2.99-2.51亿年前,历时5200万年;盘古大陆形成】【2.52亿年前发生“第三次灭绝事件”,也就是“二叠纪灭绝事件”(地球上95%生物灭绝)】【2019年最新研究发现,2.6亿年前也有一次大灭绝事件】
中生代分为:
7.三叠纪、【2.51—1.996亿年前,历时5140万年;恐龙出现,卵生哺乳动物出现】【2.01亿年前发生“第四次大灭绝事件”】
8.侏罗纪、【1.996—0.996亿年前,历时1亿年(这是“恐龙称霸地球的时代”,岁月悠悠啊,1万万年,恐龙真的是“万万岁”啊!人类古代的皇帝让大臣们称呼自己为“万岁”,其实个人活不过百岁,就算以整个智人物种而言,我们人类可以活到“万万岁”吗?恐龙听了,在那里摇头呢。】;有袋类哺乳动物出现,鸟类出现(嗨,鸟类你好,不是说你们是恐龙的后代吗?原来你们在恐龙时代就出现了啊),裸子植物繁荣,被子植物出现(哦哦,种子植物分低级的裸子植物和高级的被子植物。所以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中的一个类别】
9 9.白垩纪【9960—6550万年前,历时3410万年;恐龙的繁荣和灭绝】【6600万年前发生“第五次大灭绝事件”,也就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地球上45%生物灭绝)】
新生代分为:
1 10.古近纪、【6550—2303万年前,历时4247万年;下分3世】
10.1 古新世【6550—5580万年前,历时970万年】;
10.2 始新世【5580—3390万年前,历时2190万年】;
10.3渐新世【3390—2303万年前,历时1087万年;大部分哺乳动物目崛起)】
1 11.新近纪、【2303—1806万年前,历时2122.4万年;下分2世】
11.1中新世【2303—533.2万年前,历时1769.8万年;据科学家推测,大约1000万年前,古猿开始向人的方向演化 (人的影子出现在地球生命舞台上了,虽然还是模糊隐约的)】;
11.2 上新世【533.2—180.6万年前,历时352.6万年;人类的人猿祖先出现(嗨,祖先你好!)】
1 12. 第四纪【180.6—今天,历时180.6万年;下分2世】【注意:关于第四纪的下限(地层学空间概念)存在争议,也有主张“258万年前”的】
12.1 更新世【180.6—1.1700万年前,历时179.4300万年;冰河时期,大量大型哺乳动物灭绝,人类进化到现代状态(7万年前人类语言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漫长的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登上了最高的位置。从此,人类跃登“生物界的食物链”的顶端,而且,人类文明的探索之路也铺展开来了。我们可以说,7万年前,人类的心灵就成熟了。然而,我们要知道,“人类是万物之灵”并不是因为人类跃登食物链顶端,想吃什么动物就吃什么动物,而是人类开始懂得去探索、发现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我们可以说,从7万年前开始,人类已经踏上了孙中山所谓的“人类进化时期”,其原则为“互助合作”。不肯“互助合作”的人,是因为还没有摆脱漫长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动物进化时期”的业力牵引)】;
12.2 全新世【1万1千7百年前—今天,历时11700年(即:农耕时代至今);人类繁荣(读到“人类繁荣”,就马上会想起在“古生代”的“泥盆纪”里读到“鱼类繁荣”四字,那是大约4万万年前的事了。我想,四万万年后,人类还会生活在地球上吗?话说回来,在“全新世”这个“人类繁荣”的时间段了,人类都做了一些什么?哦哦,发明了文字,发展了农耕,建立了一个个的大帝国,——杀来杀去,杀到今天,还不肯停手,当然也建立了各种文化体系,增加了沟通的困难。特别是看人类宗教的发展,是特别有趣的。多少人奉着宗教之名,尽压迫和杀害之能事。然而,人类毕竟已经在7万年前进入了“人类进化时期”,所以才会有各个宗教体系的出现,来引导人类去探索和发现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请点按博文《电影三摩地说尽了我要说的话》里的链接去看电影,或直接到“油管”--Youtue去搜索相关影片观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