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此處所說的禪定與禪宗所說的「禪」不同。現代修禪定者只著重在「定」,一般修定者所著重的通常會儘可能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以得輕安境。如何集中精神?可分為兩種:一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即“生得定”,另一種是因後天的努力而使集中力增加,即“後得定”。【崃按:今日世界纷乱嘈杂,远超古代,是今人的大不幸!不少人“怨恨”、“忿怒”之“垃圾情绪”充斥内心,而被美国学者贬称为“垃圾人”。修习禅定,即是一个“清除垃圾情绪”的修养过程。也就是一个“提纯”(refining)的净化心灵的过程。】
2. 禪宗的這個「禪」字由於梵文「禪那」(ध्यान)音譯而來,意為「靜慮」、「思維修」、「定慧均等」[5]。它是指經由精神的集中(奢摩他,śamatha,又譯為止、定、禪定、心一境性),以進入有層次冥想[即毗钵舍那(vipasyana)]過程。它是佛教很重要而且基本的修行方法,被稱為三無漏學之一,也是大乘六度波羅密之一。【崃按:《大学》修心六次第的前三“止、定、静”即是“奢摩他”的“息妄”历程;后三“安、虑、得”即是“毗钵舍那”的“冥想”历程】
3. [可见]禪宗所謂的「禪」非謂修證「四禪八定」的「禪定」,而是六度波羅蜜的第六度-「般若」,亦即指能夠引導學人參究,因而證悟到的本來自性清淨心。【崃按:禅宗修学宗旨在于“般若智慧”,不只不是“四禅八定”(共外道的禅定境界),连“九次第定”(包含“灭尽定”的不共外道的禅定境界)都不是,而是更高的接通一真法界的禅定境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