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执的众生界**”到“**念念觉醒的佛陀界**”,是一个从迷惑到觉醒的修行过程。这个旅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意识模式和心境转变。
1. **我执的众生界**:修行的起点是众生的“我执”,即深陷于自我中心的意识状态,表现为:
- **我拥有得不够**:对外在事物的贪求和执着,永远不满足,渴望更多。
- **我说是就是**:主观臆断,认为自己所见即是真实,固守自己认为的对与错。
- **我要就是要**:强烈的欲望驱使,执意追求自我的满足和利益。
在这一阶段,众生的意识被自我的欲望与需求牢牢束缚,看不到更广阔的真理。
2. **法执的二乘界**:随着修行的进步,众生进入了法执的二乘境界,即自我意识逐渐淡化,但仍然受到对法的执着的束缚。这个阶段的心态转向:
- **我没有**:放下对自我的执着,开始体会空性,但却可能陷入对“无”的执念。
- **我不是**:否定自我身份,不再与具体的身份、角色或成就认同。
- **我不要**:拒绝欲望和追求,进入一种看似超然的境界,但本质上依然有所执。
二乘的修行者虽然摆脱了我执,但他们可能陷入法执,对空性和无的理解停滞于某种绝对的形式。
3. **无明惑的菩萨界**:菩萨界则是转向另一种层次的修行,重新认知自我与世界。在这里,菩萨主动承担起对众生的责任和慈悲心,但依然受到无明的微细惑染。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 **我有**:菩萨意识到自己有力量、有智慧,能够利益众生,但这仍然带有微细的执着。
- **我是**:菩萨认同自己的使命和身份,但这也是一种形式上的束缚。
- **我要**:菩萨发大愿,愿拯救众生,但依然可能受限于具体的愿望或计划。
菩萨界的修行已经高度开悟,但还未完全超越无明的微细障碍。
4. **念念觉醒的佛陀界**:最终的归宿是佛陀界,在这里,所有的执着和分别心都被彻底放下,进入圆满觉悟的状态:
- **视有若无**:虽处于“有”的世界,但心中无执,对所有现象视为空性显现。
- **是非圆融**:超越对错的对立,能够包容一切,圆融无碍。
- **取舍随缘**:在取与舍之间不再有所执着,随缘而行,顺应自然的法则,时刻保持觉知。
佛陀界是彻底觉醒的境界,既不执着于“有”,也不拘泥于“无”,以智慧和慈悲圆满统摄一切,达到觉悟的终极目标。
这条从我执到觉醒的旅程,是从无明迷失到彻底觉悟的过程,体现了修行者如何一步步超越我执、法执,最终达到佛陀境界的念念觉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