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1

孟仁荀礼,同源于孔子的道

1. 孟仁荀礼,同源于孔子的道。

2. 孟仁:孟子主张人人具备等待被开发的性善的生命能量,指出找回失去的良心是激活性善生命能量的不二法门。牟宗三赞叹孟子把孔子的浑囵的仁道十字打开。孟子之仁,含二义:一是反求诸己的忠道,一是推己及人的恕道,这是孟子之所以是孔子嫡传血脉之所在。孟子自身对儒家的独特贡献,乃在于心学。后代的陆王心学,其渊源是孟子学。所以,孟子是心学的开山鼻祖

3. 荀礼:相对于孔子开创的“仁”的新传统,周公的“礼”是旧传统。荀子学的血缘命脉其实比孟子更加奥秘。这是一般人看不见的,以至于把荀子给边缘化,几乎要把他排除出儒家体系去。其实,荀子是尊崇孔子的,因为荀子看见孔子体系的博大精深,而为之深深折服,尽管他对于孔子的“仁”字内核,并不像孟子一样全心拥抱,但是他对于“礼”的体会与发挥,却在他的时代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须知,荀子之所以主张性恶,并不是他反对性善,而是他从现实生活的一面来观察人心人性,他内心思考的是:怎么帮助人们克服性恶的不良倾向,而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呢?所以,他十分重视清明之心的作用,认为每个人只要坚持培养清明之心,就能够克制、化解性恶的不良倾向,而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值得注意的是,荀子强调的克制力量是依据自身清明之心发出的力量,所以是自律的力量。后来,荀子的学生李斯和韩非,改造了老师的学说,开创了法家。法家当然强调克制的力量,可是它不关心自律,只在乎法律的他律力量。因为法家人物内心并不信赖自律的力量。

4. 孔子的道:孔子一方面对旧传统进行了必要的改造和补充,另一方面还要极其忠实却完整地继承了“礼”的旧传统。前者是承前,后者是启后。孔子承前启后,开创出了儒家,里面包含两种互根互补的力量。一个是“礼”传统的“本天”或“天本”的力量,此即宋明理学所谓的“礼者,理也”,此意深密,一般人粗心看不见;一个是“仁”传统的“本心”或“心本”的力量,此即宋明理学所谓的“心外无物”,此意明显,但是一般人浮躁,体会不到本体的奥义。然而,本天的“礼”也好,本心的“仁”也罢,二者都不能凭空存在,都必须有一个载体,那就是“人”。大学之道,就是大人之道。大人,就是内仁外礼的大人。然而,内仁外礼粗浅,仅仅是对初学者的方便用语。究其实,内仁外礼,同源于道。仁礼同源的道,才是孔子学的内核,才是孔子学最精彩的地方。可惜一般儒学学者看不见,没有进入到孔子学的内核部分,终其一生,只是在孔子学的外围部分贩卖兜售而已!悲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