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明 李贄 《定林庵記》:“肯俯首下心,歸禮窮士,日倚檐楹,欣樂而忘其身之賤,必欲爲聖人然後已者耶!”【崃按:上上等人未必有智慧,下下等人反而具足大智慧,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便是明证。故知,不可以世俗心猜测佛法,唯有下心求教,方能成就】
3. 《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即不然,也該低首下心,先保全了太公,然後佈告天下,問罪興師。” 【崃按:低头下心,方能消业障、免百灾也。】
4. 楊朔 《十年》:“不但不敢得罪人,還得低首下心,處處讓人。”【崃按:低头下心,处处让人,无处而不自得矣!】
5. 俯首、低首者,低头也。【崃按:时时昂首致良知(真谛;空观),处处俯首格本物(俗谛;假观);当下回首诚真意(第一义谛;中观),内圣外王做大人。】
5. 佛弟子须低头下心,方能成就。【崃按:昂首证得般若空慧,俯首证得无相慈悲,回首证得无上菩提。】
6. 太虚之气,至虚而至实者也;
6.1 至虚者,般若空慧之涅而不缁也,昂首天外天也;
6.2 至实者,无相慈悲之磨而不磷也,俯首心内心也。
6.3 太虚者,无上菩提之坚固洁白也,回首心即天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