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30

亚当斯密和他的《道德情操论》

 1. 亚当斯密是谁?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享年77岁),是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是经济学领域的主要创立者。 亚当·斯密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崃按:身为现代人,不能不认识这个人啊,他倡导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类经济生活的面貌。——《三字经》里的“四民”是“士农工商”,“商人”排最后。到了今天,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商人”已经是排在最先了。人文世界价值观的这个重大改变,亚当·斯密功不可没。】【崃按2:到了21世纪,我们不能继续简单地抱着“商人重利(轻义)”或“十商九奸”的落伍观念,而积极拥抱和弘扬“儒商”的生命理念。】

2. 亚当斯密最著名的作品是《国富论》:这是一部改变人类命运的世界名著。

2.1 《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全称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76年。 此书堪称西方经济学的“圣经”。

2.2 《国富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

2.3 《国富论》认为自由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一切,无需政府的干预。这只“看不见的手”既可满足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利益最大化的欲望,又可满足国家增加财富的愿望。【崃按:我们的生命之中,是不是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帮助我们呢?】

3.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这让我们看到亚当·斯密完整的生命格局,他显然尽力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保持一个美妙的平衡。他在写《国富论》之前和之后,都在这部《道德情操论》付出心血,至死方休,就强有力地给世人传达了一个重要的生命理念:金钱诚可贵,情操价更高!——实际上,情操是无价之宝,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啊!【崃按:情操的价值,是那些“穷到只剩下钱”的人,到死也没办法搞明白的一件事啊!】

3.1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作为道德哲学教授的讲义,是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第一部著作,也是他辞世前的1790年最后定版的一部著作。在这31年间,斯密五次修补,构成了《道德情操论》的六个版本。

3.2 第一次是对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的修订,其最为重要的修改是他延伸了有关公正的旁观者的理论,鲜明指出良心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崃按:读者请注意,“良心”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公元前4世纪的孟子,到十八世纪的亚当·斯密,整整相隔2200年,他们的目光却彼此交会,这不是巧合啊,而是强有力地证明“良心”是人类社会良好运作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能量。】

3.3 1767年在斯密着手撰写《国富论》之时,他又修订出版了《道德情操论》第三版,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将他的《论语言的起源》作为附录附在该版书后。【崃按:人类语言的起源和“良心”的形成,息息相关啊!】

3.4 1774年,当斯密即将完成一套有关国民经济完整理论的《国富论》时,再一次修订出版了《道德情操论》的第四版,其中包括一些实质性和非实质性的修改,包括若干用词现代化方面的修改。

3.5 1781年,斯密又修改了《道德情操论》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细节,以使其文字和阐述更加完美,由此形成了《道德情操论》的第五版。

3.6 1789年,这是斯密在其一生的最后一年修订《道德情操论》的,由于年事已高,重病压身,斯密预感来日无多,意识到这是最后的定型版,因而非常仔细,直至1789年12月完成修订,在1790年斯密逝世前几个月才出版,这就是后来人们称为最完美的《道德情操论》1890年版,也就是第六版。《道德情操论》的最后版本的重要修订是增加了现在所看到的第一篇第三章第三节《论钦佩富贵与藐视贫贱的心理倾向腐化我们的道德判断》。【崃按:针对“钦佩富贵与藐视贫贱的心理倾向腐化我们的道德判断”,我们需要反其意而观之,而清楚地看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心理素养,就是佛家所谓的“金刚心”,确保我们的道德判断永远保持在敏锐的状态。】

3.7此外,在1890年版本中还包括对良心、公正的旁观者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自我控制”这一主题的论述,对道德理论的实际运用和对谨慎、正义、仁慈等美德的论述等等。

维摩诘为波旬眷属说法

1. 佛告持世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

2. 忆念我昔,住于静室,时魔波旬,从万二千天女,状如帝释,鼓乐弦歌,来诣我所。与其眷属,稽首我足,合掌恭敬,于一面立。我意谓是帝释,而语之言:“善来憍尸迦!虽福应有,不当自恣。当观五欲无常,以求善本,于身命财而修坚法。”即语我言:“正士!受是万二千天女,可备扫洒。”我言:“憍尸迦!无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门释子,此非我宜。”

3. 所言未讫,时维摩诘来谓我言:“非帝释也,是为魔来娆固汝耳!”即语魔言:“是诸女等,可以与我,如我应受。”魔即惊惧,念维摩诘:“将无恼我?”欲隐形去,而不能隐;尽其神力,亦不得去。即闻空中声曰:“波旬以女与之,乃可得去。”魔以畏故,俯仰而与。

4. 尔时,维摩诘语诸女言:“魔以汝等与我,今汝皆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随所应而为说法,令发道意。复言:“汝等已发道意,有法乐可以自娱,不应复乐五欲乐也。”天女即问:“何谓法乐?”答言:“乐常信佛,乐欲听法,乐供养众,乐离五欲;乐观五阴如怨贼,乐观四大如毒蛇,乐观内入如空聚;乐随护道意,乐饶益众生,乐敬养师;乐广行施,乐坚持戒,乐忍辱柔和,乐勤集善根,乐禅定不乱,乐离垢明慧;乐广菩提心,乐降伏众魔,乐断诸烦恼,乐净佛国土,乐成就相好故,修诸功德,乐庄严道场;乐闻深法不畏;乐三脱门,不乐非时;乐近同学,乐于非同学中,心无恚碍;乐将护恶知识,乐亲近善知识;乐心喜清净,乐修无量道品之法,是为菩萨法乐。”于是波旬告诸女言:“我欲与汝俱还天宫。”诸女言:“以我等与此居士,有法乐,我等甚乐,不复乐五欲乐也。”

5. 魔言:“居士可舍此女?一切所有施于彼者,是为菩萨。”维摩诘言:“我已舍矣!汝便将去,令一切众生得法愿具足。”于是诸女问维摩诘:“我等云何,止于魔宫?”维摩诘言:“诸姊!有法门名无尽灯,汝等当学。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如是诸姊!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也。汝等虽住魔宫,以是无尽灯,令无数天子天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为报佛恩,亦大饶益一切众生。”

6. 尔时,天女头面礼维摩诘足,随魔还宫,忽然不现。

7. 世尊!维摩诘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辩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维摩诘示疾

1. 尔时,毗耶离大城中,有长者名维摩诘,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辩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获无所畏,降魔劳怨;入深法门,善于智度,通达方便,大愿成就;明了众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别诸根利钝,久于佛道,心已纯淑,决定大乘;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仪,心大如海,诸佛咨嗟!弟子、释、梵、世主所敬。

2. 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离;资财无量,摄诸贫民;奉戒清净,摄诸毁禁;以忍调行,摄诸恚怒;以大精进,摄诸懈怠;一心禅寂,摄诸乱意;以决定慧,摄诸无智;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奕戏处,辄以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执持正法,摄诸长幼;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游诸四衢,饶益众生;入治政法,救护一切;入讲论处,导以大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入诸淫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若在长者,长者中尊,为说胜法;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断其贪著;若在刹利,刹利中尊,教以忍辱;若在婆罗门,婆罗门中尊,除其我慢;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若在内官,内官中尊,化正宫女;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兴福力;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诲以胜慧;若在帝释,帝释中尊,示现无常;若在护世,护世中尊,护诸众生。长者维摩诘,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众生。

3. 其以方便,现身有疾。以其疾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诸王子,并余官属,无数千人,皆往问疾。其往者,维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诸仁者!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也!为苦、为恼,众病所集,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可久立;是身如焰,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影,从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是身无主,为如地;是身无我,为如火;是身无寿,为如风;是身无人,为如水;是身不实,四大为家;是身为空,离我我所;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是身无作,风力所转;是身不净,秽恶充满;是身为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必归磨灭;是身为灾,百一病恼;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是身无定,为要当死;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阴界诸入所共合成。’

4. ‘诸仁者!此可患厌,当乐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生,从慈、悲、喜、舍生,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蜜生,从方便生,从六通生,从三明生,从三十七道品生,从止观生,从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生,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从真实生,从不放逸生;从如是无量清净法,生如来身,诸仁者!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5. 如是长者维摩诘,为问诸病者,如应说法,令无数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维摩诘居士与《维摩经》

 1. 维摩诘是谁?

1.1 维摩诘菩萨(梵语:Vimala-kīrti,音译为维摩诘、毗摩罗诘,意译为净名、无垢称,也称维摩诘居士、简称维摩居士),是大乘佛经中的佛教修行者。

1.2 根据《维摩诘经》记载,维摩居士自妙喜国土化生于娑婆世界,示家居士相,辅翼佛陀教化,为法身大士。 这位大菩萨早已成佛,号金粟如来,他才智超群,享尽人间富贵,又善论佛法,深得佛祖尊重。也是诗人王维心中的楷模

1.3 维摩诘示现为毘舍离城中的一名富商长者,不仅辩才无碍,慈悲方便,而且受到城市居民们的爱戴。

2. 《维摩经》是一部怎样的经典?

2.1 《维摩诘经》简称《维摩经》,全名是《维摩诘所说经》,亦名《不可思议解脱经》。 维摩罗诘是梵语Vimalakirti之音译,维摩罗意即“净名”、“无垢”,诘即为“称”,故《维摩诘经》又名《净名经》或《说无垢称经》。

2.2 《维摩诘经》又称《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经》、《净名经》、《不可思议解脱经》,凡3卷14品,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14册。旨在宣传大乘般若空观,批评小乘的片面性,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月溪禅师谓“此经是直接表示真如佛性,故与禅宗祖师所发挥者最为吻合。六祖《坛经》所示道理,与此经共通之处甚多,历代祖师亦多引述此经言句以接后学”。

为乘愿再来的菩萨洗尘

 1. 人生不外乎践行和洗尘。

2. 人生好比一次“欲行不行”的旅行,我们以“不行”者的身份,为“欲行”者践行。

3. 人生好比一次“远方归来”的喜相逢,我们为“回家”者洗尘。

4. “欲行”者就是《维摩经》所谓的“修习空花万行”的修行人,“回家”者就是“成就梦中佛果”的觉者。

5. 从大乘佛法的视角来看,“回家”者就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而见“中道实相”的等觉菩萨。

6. 等觉菩萨都是乘愿再来的古佛,既是佛又是菩萨,所以称之为“佛菩萨”;他们才是我们为之“洗尘”的对象。他们身上,真的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啊!

Life is a chemistry lesson

1. 生命是一堂化学课。

2. 1991年,我刚刚当教师,第一天去国初报到,校长告诉我们新教师:每一堂课都是化学课。

3. 当年校长跟我们说的话,对我们来说,也是一堂化学课。

4. 到了今天终于起了化学反应,让我明白:人生就是一堂化学课。

化学世界是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

1. 化学(chemistry)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它源自生活和生产实践,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2. 不同于研究尺度更小的粒子物理学与核物理学,化学研究的原子、分子、离子(团)的物质结构和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等相互作用,其所在的尺度是微观世界中最接近宏观的。


3. 因而它们(化学)的自然规律也与人类生存的宏观世界中物质和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最为息息相关。作为沟通微观与宏观物质世界的重要桥梁,化学则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梦中说梦是佛菩萨境界

 1. 一向来我误解了庄子“梦中说梦”的境界,而以为在这个之上有一个更高的境界。

2. 而今,恍然大悟,“梦中说梦”就是佛菩萨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的中道实相,没有更高的境界了!

人生三如:梦·戏·旅

1. 人生三如:梦·戏·旅

2. 梦:一个半睡半醒的梦

3. 戏:一台出戏入戏的戏

3. 旅:一次欲行不行的旅行【唐·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宴坐【网上资源】

1. 宴坐就是坐禅。宴解释为安住、收摄、止息。宴坐就是收摄六根、止息妄念,安住于根本净禅,乃至灭定涅槃的境界。佛法修行之中真正的“宴坐”,应该是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亦不依。

2. 什么叫宴坐?我们所有修定的法门,不论大乘、小乘、不净观、白骨观等等,打坐通称为宴坐。真正的宴坐,如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上提到,「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于三界,于三界中,不得身心,是为宴坐」,与《维摩诘经》的道理一样,是大乘佛法。

2022-09-29

空花水月·镜里梦中

1. 《维摩经》云:「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裡魔军,成就梦中佛果。」

2.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

2.1 【修习空花万行】说的是因地修行三大阿僧祇劫的心路历程,用个“空花”来形容,真是绝妙!花表万行,空是能生妙有的真空。又,“空花”即“雪花”,千朵万朵从天而降,多么壮观啊,却又不可执着。

2.2 【宴坐水月道场】说的是果地受用一真法界的性天风光,用个“水月”来形容,空灵绝伦!一真法界的等觉菩萨是乘愿再来的古佛,也是菩萨也是佛,故称之曰“佛菩萨”。千江有水千江月,千江水月皆是佛菩萨救度众生的道场。

2.3 【降伏镜裡魔军】说的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然而“断除烦恼重增病”,提示修行人不可执着于断除烦恼,须知烦恼即菩提。用个“镜里”,语带双关,既说因地修行的不可执着,又表大圆镜智的果地受用。

2.4 【成就梦中佛果】说的是佛道无上誓愿成,然而“趋向真如亦是邪”,提示修行人不可执着于趋向涅槃,须知生死即涅槃。用个“梦中”,双指自他,既说自己梦觉成佛,又指再来度生,成就的是觉行圆满的佛果。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 人能弘道:是人主动积极地来拥抱道,而成就顶天立地的人格修养。


2. 非道弘人:不是人被动消极地被道拥抱,而造成“吃人”的文化现象。

六字洪名毕竟该

 1. 六字洪名:天来小子如是体会

1.1 南无:拥抱【而不是“被拥抱”】

1.2 阿弥陀:无量【阿-无;弥陀-量】

1.3 佛:觉

2. 毕竟该:拥抱了无量觉,就拥抱了一切佛法的精髓。

蕅益大师:打破虚空笑满腮

 1. 蕅益大师说:打破虚空笑满腮,玲珑宝藏豁然开。直绕空劫生前事,六字洪名毕竟该。

2. 净空法师开示如下:

2.1 前两句【打破虚空笑满腮,玲珑宝藏豁然开】讲的是修行人大彻大悟的样子。【打破虚空】说的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笑满腮】说的是法喜充满。【玲珑宝藏】说的是真心、自性;【豁然开】说的是开悟、见性了。

2.2 第三句【直绕空劫生前事】说的是果德。开悟后,时间没有了,无量劫前和无量劫后的事情都看到了。开悟者回头看到,没有开悟的众生,无量劫以来被困在时空里,一点都动弹不得,慈悲心就油然而生。

2.3 最后一句【六字洪名毕竟该】讲的是开悟的方法。念佛法门是统摄一切佛法精髓的不可思议的心地法门。西方弥陀和自性弥陀不二,西方净土和唯心净土一体,在心性的世界里没有一切的对立,无佛无众生,无是非、善恶、真妄,所以称为“一真法界”。【天来小子如是体会:“西方净土”和“唯心净土”是“一真法界”,属于“有量的无量”的“依报”;“西方弥陀”和“自性弥陀”是“常寂光土”,属于“无量的无量”的“正报”;二者相互交映,依正庄严。】

往:唯心净土;生:自性弥陀

 1. 往:唯心净土;不在十万亿国土之外。

2. 生:自性弥陀;玲珑宝藏豁然开。

光明寂照遍河沙【网上资源不增不减地分享】

1.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张拙的秀才自幼喜爱禅宗佛学,便去拜访石霜禅师了解情况宗旨。

2. 石霜禅师好奇问:秀才你姓什么?张拙秀才作揖答道:小生姓张名拙。石霜禅师笑道:我多年觅巧尚不可得,你的拙又那里得来?

3. 张拙秀才一听,恍然大悟,作诗一首: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亦作:云遮天)。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随顺世缘无罣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4. 一、二两句【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说:人的自性能生万法遍一切处;一切众生皆具此性,与我一体不二。

5. 三、四两句【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亦作:云遮天)】说:心随六根外驰六尘,生出种种妄想烦恼,将自性清净本心障住,使本具的智慧之光无以显现。若能一念做到无分别、不执着,则我们的智慧之心当即朗然现前,无有纤毫阻隔。

6. 五、六两句【
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说:修行要点是要作平等不二观,将生死与涅槃、烦恼与菩提、真如与诸法、融为一体。

7. 七、八两句【
随顺世缘无罣碍,涅槃生死等空花】说:了证悟之后随缘任运、透脱生死的大自在境界。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Invention.

 1. Life is a happening event. 【生命是一个变化中的事件。】

2. Prevention: To take preventive actions so as the negative thoughts and feelings will not cause harms to our lives. 【预防:采取预防措施,不让负面的想法和情绪伤害我们的生命。】 

3. Intervention: To meditate and see clearly the negative thoughts and feelings in our lives so as not to be harmed by them. 【介入:在深妙禅中,清楚观照内心的负面想法和情绪,以免它们伤害我们。】

4. Invention: To invent creative methods to help ourselves and others not to be affected by negative thoughts and feelings anytime anywhere. 【发明:发明方便法门来帮助自己和别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不会被内心的负面想法和情绪所伤害。】

放飞自己·放飞他人·放飞世界

 1. 儒释道的心性之学,其核心在“放飞”二字。

2. 放飞自己:自渡成佛。法王座下又添孙。

3. 放飞别人:普渡众生。一切如来的长子。

4. 放飞世界:觉行圆满。人间净土一家亲。

念佛法门是果地法门

 1. 一切法门,皆是因地修行的法门,都须经历三大阿僧祇劫而得成佛,唯独念佛法门属果地受用法门,乃阿弥陀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儿的成佛后,与众生分享其修行成果,以大慈大悲故,不忍众生继续在六道轮回中受苦,故以不可思议功德之力,助众生超越三大阿僧祇劫而得往生成佛。

2. 阿弥陀佛不是别人,而是一切众生“般若智慧的接生婆”啊!

3. 一句阿弥陀,俱已成佛道。

4. 可怜众生,虽得闻如此殊胜果地法门,而继续执着于“三大阿僧祇劫而得成佛”的妄念,故不得往生。

5. 又,情识深重的众生,不懂“往生”的真实义,执着于一个“往”字,而丢失了“生”字,殊不知念佛即念自性弥陀与西方弥陀不二之佛:往则实不往,生则决定生!

无量觉就在一呼一吸之间

 1. 深、长、慢、匀的呼气之中,由内而外,彰显自性的无量觉。

2. 深、长、慢、匀的吸气之中,由外而内,回归自性的无量觉。

3. 自性的无量觉,就是“自性弥陀”。

4. 西方弥陀就是念“自性弥陀”而得成就的,念“自性弥陀”就是与自性的无量觉相应。

5. 念西方弥陀与念自性弥陀,无二无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

1. 如·来果地


2. 是·极清净


3. 我·本无我


4. 闻·其自性


5. 一·即不二


6. 时·破虚空


7. 佛·无量觉


8. 在·一切处

西方弥陀无量觉·自性弥陀无量觉·有量无量无量觉

1. 西方弥陀无量觉:西方极乐世界是有量的无量,阿弥陀佛度众生的缘尽了,就由观世音菩萨替补佛位;观世音菩萨度众生的缘尽了,就由大势至菩萨替补佛位;大势至菩萨度众生的缘不会尽,直到一切众生尽皆成佛为止。


2. 自性弥陀无量觉:自性唯心净土是无量的无量。一切众生尽皆念自性弥陀而成佛。念西方弥陀也就是念自性弥陀,因为西方弥陀念念都与自性弥陀相应。


3. 有量无量无量觉:西方弥陀无量觉是“太极”;自性弥陀无量觉是“无极”。太极本无极,无极而太极;太极是有量的无量,无极是无量的无量。

2022-09-28

孙悟空的十一种身份🆔

1. 孙悟空含攝了“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玄义。

2. 孙悟空和贾宝玉一样,都是来源于“无情物”,都是来源于大石头。
2.1 孙悟空的第1个身份:石猴。

3. 孙悟空的第2-4个身份是“三恶道身”:
3.1 孙悟空的第2个身份:地狱身。
3.2 孙悟空的第3个身份:饿鬼身。
3.3 孙悟空的第4个身份:畜生身。

4. 孙悟空的第5-7个身份是“三善道身”:
4.1 孙悟空的第5个身份:修罗身。
4.2 孙悟空的第6个身份:人身。
4.3 孙悟空的第7个身份:天神身。

5. 孙悟空的第8-10个身份是“三圣身”:
5.1 孙悟空的第8个身份:罗汉身(从六道到声闻法界的修行历程:破见思惑)。
5.2 孙悟空的第9个身份:菩萨身(从十法界到一真法界的修行历程:破尘沙惑与第一品无明惑)。
5.3 孙悟空的第10个身份:法身大士身(从一真法界到大涅槃的修行历程:破无明惑)。

6. 孙悟空的第11个身份是“等妙觉身”:
6.1 孙悟空的第11个身份之“一体两面”:唯心净土的等觉身(乘愿再来的古佛)
6.2 孙悟空的第11个身份之“一体两面”:自性弥陀的妙觉身(究竟成佛的圆觉)

7. 总之,孙悟空号称“心猿”,指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妄和合”的心。

不可让法身慧命胎死腹中啊!

 1. 老子在中国文化传承中,是“智慧的化身”,据说他是“怀胎81年”之后,才得以出生的。——真是太不合乎情理了!那他妈妈是几岁怀孕,生下他的时候不是接近100岁了吗?这么一想,就糟了,就证明自己是一个心灵的瞎子和聋子,听不懂、看不到心性智慧传承的意象及其信息。

2. 老子“怀胎81年”当然是一种比喻,比喻“智慧的出生”极其不容易。

3. 佛法也说“三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于是,就真的有人用现代数学去算出三大阿僧祇劫是多少年!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4. “三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也同样是一个比喻,比喻“佛的出世”极其不容易。——注意:这里的“佛”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内在的“觉性”,也就是禅宗六祖所谓的“佛者,觉也”。

5. 正因为“智慧的出生”或“佛(觉性)的出生”极其不容易,所以苏格拉底才会立志当“智慧的接生婆”啊!——注意:苏格拉底说他母亲是女人的接生婆,自己是男人的接生婆,所谓的“男人的接生婆”指的就是“智慧的接生婆”。因为古代只有男人有机会受教育,如果苏格拉底活在21世纪,他就一定会把“女人的接生婆”改成“肉身的接生婆”,把“男人的接生婆”改为“法身的接生婆”。

6. 大乘菩萨们做的工作,不是别的,就是“般若智慧的接生婆”的工作啊!

7. 从道家的视角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是“怀胎81年”的孕妇,需要一个神仙来帮助我们接生。

8. 从佛法的视角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是“怀胎三大阿僧祇劫”的孕妇,需要一个菩萨来帮助我们接生。

9. 佛弟子啊,今生今世不开悟,就好比是让“怀胎三大阿僧祇劫”的法身慧命胎死腹中啊,这是杀生啊,而且不是普通的杀生,是杀佛啊!快快觉悟吧!

四人一马的取经组合含攝人生玄义

 1. 四人一马:名著《西游记》里面的四人是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一马是白龙马。这里面包含着人生大道的实践意义。

2. 唐三藏含摄“完整人生”的玄义,有人把这个人生玄义称之为“完整的你”,美国巴克·J·帕默称之为 “undivided life”,教育界称为之“全人教育”。

3. 孙悟空含摄“般若的悟性人生”的玄义,有了大师兄的“悟空”,才有二师兄的“悟能”和三师弟的“悟净”。——没有“空”(般若的真空),就没有“能”(慈悲的妙有)和“净”(菩提的中道)可言。

4. 猪八戒含摄“慈悲的生活艺术”的玄义,二师兄法名“悟能”,是建立在大师兄般若智慧的基础上,大发慈悲,普渡众生的善巧方便。——释迦摩尼佛名号中的“释迦”二字,意思就是“能仁”,也就是“慈悲”的意思。慈悲是生命的能量来源啊!

5. 沙和尚含摄“菩提的生命大道”的玄义,三师弟法名“悟净”,大师兄“悟空”而自渡成佛,不住生死;二师兄“悟能”而普渡众生,不住涅槃;三师弟“悟净”而自他不二,应无所住而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觉行圆满。

6. 白龙马含摄“修身:从浮尘身修出胜义身”的玄义。“白”表“专求白法”,也就是“转识成智”的“了义经”的最极圆满的佛法;“龙”表“智慧如海”的内圣之德;“马”表“行地无疆”的外王之道。——我们每个人的“浮尘身”都好比是“犯了天条”的“戴罪之身”,含摄于“浮尘身”里面的“胜义身”好比是获得思想自由的“神龙”和获得行动自由的“千里马”。在《西游记》里,白龙马与大师兄相提并论,大师兄是“心猿”,白龙马是“意马”;实际上,“心猿”是形容我们的妄心,“意马”是形容我们的浮尘身。

7. 总之,身体是宇宙的礼物,没有身体,一切就没有了依托。白龙马这“一马”,就是“四人”的依托;“四人”一旦失去了“一马”,一切就落空了。——我们这一生,要是忽略了身体的重要性,我们这一生也就落空了。

念佛·往生

 1. 【念佛】念:唯心净土;与西方净土不二;佛:自性弥陀;与西方弥陀一体。


2. 【往生】往:唯心净土;何劳到十万亿佛土之外去“心外求法”?生:自性弥陀;为何执着于西方弥陀的“有量的无量”,却抛弃自性弥陀的“无量的无量“?

2022-09-27

一念心含攝六道、十法界和一真法界的叠加态

《一念心含攝六道、十法界和一真法界的叠加态》

1. 一念心:真心无念,凡有念皆属妄心杂念;若乃一念,介乎真心和妄心之间,真妄和合,六道、十法界和一真法界的叠加态即含摄于其中。

2. 念佛原理:提起佛号之一念,非妄非真,亦妄亦真,乃真与妄之叠加态,其真即现一真法界,其妄即变十法界与六道。

3. 往生真相:往则实不往,生则决定生。往与来皆属“妄”,唯有“生”(不生不死的永生)属于“真”。妄心念佛不能与佛(无量觉)相应,唯有真心念佛方能与“无量觉”(自性弥陀)相应。

乌鸦的十个身份:从现代回溯到古代到无始无终

 <乌鸦的十个身份:从现代回溯到古代到无始无终>

1. 乌鸦的十个身份:从现代的“三途身”,到古代的“三善身”,到太古代的“三圣身”,到无始无终的“无极身”。

2. 现代的“三途身”:乌鸦在现代被许多人当成是“邪恶的化身”、“地狱的使者”,含摄着:地狱身、饿鬼身、畜生身。

3. 古代的“三善身”:乌鸦在汉唐时代被当成是人间孝道典范的“孝鸟”,含摄着:修罗身、人道身、天道身。

4. 太古代的“三圣身”:乌鸦在商周时代被当成是“太阳里的神鸟”,含摄着:阿罗汉身、菩萨身、等觉身。

5. 无始无终的“无极身”:乌鸦是众生之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乌鸦当然也可成佛。究竟成佛的乌鸦身当然是“无极身”。

穿越生化理世界,来到量子世界!

1. 穿越理化生的世界:细胞处于生物世界(微米的测量级别),细胞核里的基因和染色体处于化学世界(纳米以下的测量级别),原子处于物理世界(皮米的测量级别)。

2. 来到量子世界:原子核里的世界就是量子世界(阿米的测量级别)。

一时:彼一时此一时,彼此不二

1. 一时:佛菩萨都生活在“一时”的境界。这是打破时间幻觉的生活境界。

2. 此一时彼一时:这是不同的佛国土;彼此不一,故有十方诸佛世界;彼此不二,故极乐世界往生者皆可随意参访十方诸佛世界。

不一亦不二:迷则不一,觉则不二

1. 不一亦不二:这是佛菩萨“果地受用”的生活境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 不二:不住生死,自渡成佛。

3. 不一:不住涅槃,普度众生。

香和臭:把死尸激活为法身

1. 香和臭:念念觉就是宝香普熏的法身;念念迷就是恶臭难闻的死尸。

2. 激活:学佛、念佛不为别的,为的只是把死尸激活为法身。

每一句气话背后的念头都处于量子的叠加态

 1. 人的意识世界是一个量子世界。

2. 所以,人在生气的时候,说出来的气话,都源自于“叠加态”的念头。

3. 听到自己或他人说气话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用成长心态来加以正面回应,万万不可用固定心态作反面的消极反应。Be proactive, don't be reactive. Animals react. Humankind can, should and must be proactive.

人:阴阳合一;男外阳内阴,女外阴内阳

 1. 人是阴阳合一的生命事件。

2. 依据道教智慧传承,男人属于“外阳内阴”生命体,女人属于“外阴内阳”生命体;男女生命体互根互补。

回归自性:从受精卵的奇点回归

 1. 自古以来高僧大德们不断地说“回归自性”,但是我们的心都才粗了,没有仔细体会。

2. 这里用譬喻来加以说明:回归自性的起点是“受精卵”的奇点,它只是一个微米测量级别的“生命事件”(不用“生命体”,是为了强调“生死共步的历程”)。

3. 受精卵这个细胞,属于“生物世界”范畴;往内回归到细胞核的基因和染色体等生命大分子,就到了“化学世界”范畴;从细胞核的基因和染色体等生命大分子继续往内回归到原子,就到了“物理世界”范畴。

4. 从“物理世界”范畴的原子继续往内回归到量子,就到了意识本源的“量子世界”了。

5. 量子世界就是人类意识的世界,佛法所谓的“四圣法界”和“一真法界”属于不同层次的“量子世界”范畴。

一个浮尘身含攝四大菩萨身和等妙觉身

 1. 2019年在一行禅师的《生活的艺术》的世界里,随文入观,而获得生平的第二次顶峰体验。

2. 一行禅师在《生活的艺术》的般若世界里,给读者开展了“人的七个身体”的深妙禅境界。

3. 一行禅师如是说:每个人都有七个身体。弟子好奇地说:那我们洗澡不是需要洗七次?禅师说:不需要七次,而是一次过洗七个身体。妙哉斯言也!

4.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人的七个身体”如下:

4.1 浮尘身是第一个身体(外在的身体):也就是“臭皮囊”,恶臭难闻。然而,里面却含摄着“五分法身香”的“四大菩萨身”和“胜义身”。

4.2 四大菩萨身是第二个到第五个身体:分别说明如下:

4.2.1 普贤身为“理”(天理的理),文殊身为“智”(般若的智),合称为“知行合一身·理智身”。这是第二个和第三个身体。

4.2.2 地藏身为“情”(情愿的情),观音身为“感”(感应的感),合称为“悲愿不二身·情感身”。这是第四个和第五个身体。

4.3 等妙觉身是第六个和第七个身体:分别说明如下:

4.3.1 等觉身是“有量的无量”的“太极之身”,住于一真法界的“巅峰”。

4.3.2 妙觉身是“无量的无量”的“无极之身”,住于常寂光土的终极维度时空。

2022-09-26

人身: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生命事件!

 1. 佛说:人身难得。

2. 人身实际上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生命事件。

3. 人身从受精卵的那一个奇异点开始,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旅程。

4. 孔子站在河岸上,看着汤汤的流水,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翻译:不断流动消失的,就好像是这流水啊,不分白天和黑夜(都在流动)!

5. 孔子感叹的,不是时间,——智者都知道,时间只是让人们受困的幻觉而已——,而是生命本身啊!【崃按:一向以来,都误以为孔子在感叹时间的流逝,直到如今,才明白孔子感通的是生命的流逝。而且,以往都误以为孔子内心有一种深深的悲伤,直到如今,才明白孔子内心有的是一种更深的感受,那就是对生命的敬畏之感。】

6. 换句话说,孔子见证的是生命的奇迹啊!

7. 孔子从河边经过,无意之间见证了这个生命的奇迹,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宝贵的记录。

8. 我们要知道,孔子并不是在2500年前见证生命奇迹,而是在“一时”完成了这个见证。

9. 你我不能够无动于衷地阅读这份记录,而要“随文入观”,让孔子的见证在此时此处“介入”到自己的生命事件之中,而产生极其美好的作用啊!

10. 总之,人身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生命事件,你怎么可以继续闭着眼睛,而不张开眼睛来加以见证呢?

Power of seeing

1. Power of seeing everything 这是阿罗汉的般若智慧,般若无知根本智(一切智)

2. Power of seeing one thing at a time deeply 这是菩萨的般若智慧,无所不知后得智(道种智)

3. Power of seeing everything is linked by striking a dynamic balancing between the two powers abovementioned. 这是佛陀的般若智慧,无知无不知一切种智。

地藏的门路:振开地狱门,照彻天堂路

 1. 地藏的门路:所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这回可惨了。幸好有地藏菩萨在!看,地藏菩萨: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掌上明珠,照彻天堂之路。感恩地藏菩萨的救渡的同时(对!“同时”也就是“一时”,这是深妙禅定中所看到的时间的真相!),记得扪心自问:地藏菩萨是谁?要牢牢记住: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每个人都可以、应该而且必须做自己的救世主!所以,地藏菩萨不是别人,而是自性弥陀的化身!

2. 振开地狱之门:就是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

3. 照彻天堂之路:就是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4. 明白了地藏菩萨就是自性弥陀的化身,也就懂得怎么念佛,也就当下往生了啊!

活下去:在捧杀和棒杀之中

 1. 我们都要活下去,不论是阳光普照,还是乌云满天,甚至是雷电交加。

2. 有的人对我们一味加以捧杀,有的人对我们一味加以棒杀,我们都要以金刚般若的心来加以承受。

3. 我们要在世人盲目地捧杀和无情的棒杀之中,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然后帮助那些捧杀和棒杀我们的人也走出一条他们自己的一条路来。

4. 人生就是这么简单而已。

人生三觉:梦·戏·旅

 1. 人生三觉:人生如梦非梦要自觉成佛;人生如戏非戏要普渡众生;人生如旅非旅要觉行圆满。

2. 人生第一觉:阿罗汉的自觉,人生如梦非梦,要从梦里醒来,破除见思惑,证得般若德,与六道轮回的三途恶梦和人天美梦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3. 人生第二觉:菩萨的普渡众生,人生如戏非戏,要从戏里角色出来,破除尘沙惑,证得解脱德,与十法界的六道角色和四圣角色保持不离不弃的关系。

4. 人生第三觉:佛陀的觉行圆满,人生如旅非旅,要在旅途中时时处处保持方向感,破除无明惑,证得法身德,与一真法界的三贤行者和十圣行者保持不一亦不二的关系。

2022-09-25

乌鸦的独白:天来小子的抢白

 1. 乌鸦在人类文明史上,经历从商周时代“太阳里的神鸟”高高在上的地位,到汉唐时代的“孝鸟”,再到现代的“不祥之鸟”,地位可说是每况愈下。然而,这是人类对乌鸦的看法,跟乌鸦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乌鸦才会有以下的独白。

2. 乌鸦独白:啊!人类啊,你们说我是神鸟也好,孝鸟也好,不祥之鸟也罢,那都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我还是我,啊!我是乌鸦,啊!【崃按:这里的“乌鸦独白”说到底就是“天来小子的抢白”:你们捧杀也好,棒杀也好,我还是我,我是天来小子!

3.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乌鸦也好,鸽子也好,鹦鹉也罢,它们其实跟人类一样,都只是地球生命舞台上经历着“成住坏空”的生命事件而已。人类赋予动物们各种象征意义,其实说的还是人类自身的生命故事,跟动物们一点关系也没有。

量子灵魂的启示:念佛人的世界是一个量子世界

 1. 2020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 b.1931)提出了“量子灵魂”(也称为“量子意识”)理论,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能性:意识世界是一个量子世界。

2.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念佛人的世界就是一个量子世界。

3. 体会之一:量子具有“叠加态”(superposition state),在念佛人的世界,每一句佛号(一念)也是具有“叠加态”的,也就是并非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往生),而是“往生和不往生的两种结果同时存在”。著名的“薛定谔猫”便形象地说明“态叠加”原理(superposition principle):这是猫处于既死又活的状态。念佛人就好比是“薛定谔猫”,处于“既不往生又往生”的状态。

4. 体会之二: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效应也存在于念佛人的世界里,念佛人一句佛号接着一句佛号地念,而形成了意识流的整体系统,这个意识流里的每一滴水(每一念)都是互相纠缠的。最常用的比喻就是两只鞋子被放到密封的箱子,然后寄往不同的方向,不论相隔多远,在还没被观察之前,这两只鞋子都是处于“既左又右”的状态,知道其中一只被观察而确定为“左”或“右”为止,另外一只才从“叠加态”解放出来。从因地上看,念佛人的每一句佛号都是处于“真妄和合”的叠加态,所以造成果地上“往生和不往生”的叠加态。

5. 体会之三:量子通信(quantum communication)技术可以生动比喻念佛人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的奥秘。高僧大德一语道破:往则实不往,生则决定生!原来“往生”二字是要拆开来理解、体会和实践的!“往”和“来”相对,皆属于“妄念”,无法与阿弥陀佛取得感应道交;唯有当“生”不与“死”相对时,即“打破时间幻觉”的介入,属于“真心”,而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妄心变现十万亿须弥山

1. 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的宇宙观。三千大千世界:即大千世界,因为三个千连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大智度论》中说:“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为一佛世界,是中更无余佛,实一释迦牟尼佛。”

2. 须知,所谓的“十万亿佛国土”之外的超远距离的“西方极乐世界”,形容的是妄心的空间幻觉啊!

3. 一念迷,西方世界在十万亿佛国土之外;一念觉,西方世界就在唯心净土里现前了啊!

4. 自性弥陀和西方弥陀,亦复如是。一念迷,自性弥陀和西方弥陀犹如陌路人;一念觉,西方弥陀就在自性弥陀里微笑招手了啊!

5. 不能理解、体会并实践上述的道理,念一辈子佛,也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又有什么益处呢?难道为的是“无量劫以后”的得度因缘吗?错了啊!方向恰恰相反啊,是无量劫前的因缘今天成熟了啊,此时此地正是稀有难逢的殊胜因缘,来激活“本来是佛,一切现成”的生命奇异点啊!

禅观之“白骨观”:白骨精现形记

 1.禅观:如是观照生命中发生的一切,不只是用有定点的专注力来进行深度观照,还要用没定点的注意力来进行广度观照。

2. 白骨观:属于禅观八万四千法门的一个,用没定点的注意力来观照一切生物“成住坏空”此生命事件的整个过程,并不是用有定点的专注力来观照“死亡”现象而已。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在丛林中走出一条路来!

 1.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堪称是20世纪的龙树菩萨,他的中观修为称雄于他所属的时代。

2.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提醒听众:不要相信“人造”的上帝,要脚踏实地,在人生的丛林里,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才有希望证得生命里面的“永恒”的实相般若。

时间三观:心性时间·心理时间·物理时间

 1. 时间是幻觉,可以从三个视角来加以审视。

2. 从心性时间的视角来看,时间属于“中谛”的范畴,既是有,又是无,有无玄同。

3. 从心理时间的视角来看,时间属于“假谛”的范畴,可称之为“妙有”,虽然有,却不碍空。

4. 从物理世界的视角来看,时间属于“空谛”的范畴,可称之为“真空”,虽然空,却不碍有。

佛陀的菩提心:古今中外的交汇点

 1. 既然善知识一再提醒我们:时间和空间都是幻觉,那么在佛菩萨的世界里肯定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障碍的。

2.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体会:佛陀的菩提心,是古今中外的交汇点和突破点,从这一点当下可以接通到不可测量的真实宇宙。

唯心净土是一个没有时间的世界

 1. 善知识们反复告诉我们:时间和空间都只是幻觉,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

2. 我们应当如何理解、体会并实践善知识的真知灼见呢?

3.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唯心净土是一个没有时间的世界,有的只是“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不退菩萨的因地修行,以及“留惑润生”或“乘愿再来”的等觉菩萨“兴建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的果地受用而已。——此处的“果地受用”不单单是“自受用”,更含摄了“他受用”的意思,也就是佛菩萨将自己的修行成果拿出来与一切众生分享。须知,“唯心净土”背后的靠山是接通了“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的“自性弥陀”啊!

生命事件:电光热力三能量的表演项目

 1. 依据狭义相对论,宇宙间并没有独立的物体,而只有变化中的一个个事件而已。譬如:石头、草木、动物都只是一个个“成住坏空”的变化中的事件而已。

2.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一共有三种能量参与了人类生命“成住坏空”的变化中的事件,一个是阿罗汉的光能,一个是菩萨的热能,一个是佛陀的电能。

光年:用时间概念作空间距离的单位

 1. 在牛顿的古典力学理论里,时间具有独立性,好比是一个舞台,万物轮流在这个舞台上表演。

2. 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里,时间没有独立性,它是时空引力场的组成元素,而且会受到万物的质量和速度影响,也就是说,在此时间不仅仅是舞台,它也参与了舞台表演。——或者说,舞台也参与了万物的表演。

美国事件扭曲了国际时空引力场

 1. 根据狭义相对论,时空(空-时)的引力场会被大质量物体所扭曲。譬如,太阳扭曲了它周围的引力场,造成了凹陷,使得八大行星围绕着它运行。

2. 美国在国际政治的引力场,也是一个大质量物体,也造成了时空的扭曲,也造成了引力场的凹陷,而使得欧洲国家围绕着它旋转。

生命事件是一只“薛定谔猫”

 1. 量子力学里面有一只“薛定谔猫”,这是一只“既死又活”的猫,也就是“生死状态交叠”的猫。

2. 仔细体会: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事件,岂不是跟这一只“薛定谔猫”十分相似吗?

佛:生命的大道;菩萨:生活的艺术

 1. 佛菩萨,佛表佛性,菩萨表菩萨心,佛菩萨就是心性之学。

2. 佛性含摄的是生命的大道,“自性弥陀”的玄义在此。

3. 菩萨心彰显的是生活的艺术,“唯心净土”的玄义在此。

善财参观音:观音现大鬼王身来表演给他看!

 1.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华严经》里面最著名的情节之一,含意深远。

2. 当善财童子来向观世音菩萨参学的时候,令人内心大受震撼的是,观世音菩萨竟然变成一个最极凶恶的打鬼王身,把一个突然前来肆意作恶的小鬼吞进肚子里,然后再吐出来,最终变回观世音菩萨的本尊形象,为之皈依。

3.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观世音菩萨此“一时”的表演,把慈悲心所含摄的“方便有多门”,精彩地在善财童子以及古往今来一切佛弟子眼前心里彰显无遗!

4.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步一个脚印,参学的是无量法门啊,为的是普渡众生;小龙女七岁成佛,本来是佛,一切现成,示现的是无上佛道啊,为的是究竟成佛。

5. 代表慈悲法门的观世音菩萨,左右胁侍,一个是小龙女,一个是善财童子。小龙女表的是“同体大悲”的法身佛啊,善财童子表的是“无缘大慈”的化身佛;观世音菩萨表的是“中道实相”的报身佛啊。

Don’t believe in what I said

1. I have a breakthrough in meditation here:

2. When Jiddu Krishnamurti told his listeners not to believe in what he said, he actually meant that “Please clear your doubts about what I said. Don’t follow blindly.”

3. We don’t need to believe in anything. We just need to clear our doubts about everything under the sun. Isn’t it so, my child.

4. When I share anything to you, this principle applies. Hope you see what I see, my dear child.

5. Note: This was what I wrote to my two daughters on 25 September 2022, 8:20AM through WhatsApp chat.

2022-09-24

黄念祖老居士:本来是佛,一切现成

 《黄念祖老居士:本来是佛,一切现成》

1. 黄念祖老居士明明白白地告诉来自美国的居士:念佛人当知,本来是佛,一切现成。

2. 在黄老居士的心中,念佛十分简单,就是:放下(生死)、提起(不生不死)而已。

3. 念佛人的障碍在于放不下、提不起。

4. 用吉杜·克里希那穆提的视角来看,念佛人受困于时间的幻觉里面,所以不能成就;只要打破时间的幻觉,就立马触及“本来是佛,一切现成”的终极维度空间·永恒的整体时间。

老子出生了,你出生了吗?

1. 据传说圣人老子是在母亲怀里81年才出生。

2. 在儒释道智慧传承里,老子是智慧的化身,老子在母亲怀里81年才出生也是一个富有深意的启示,不可肤浅地把它当成“怪力乱神”的一部分。

3. 我们只要深入体会儒释道的心性之学,就会明白:在每个人的生命里,智慧都是现成的、本有的,只是被障碍住了,无法彰显出来而已。 

4. 所以,千万不要误以为老子真的在母亲肚子里81年才出生,事实真相是:你的智慧已经被障碍了81年还无法彰显出来。

5. 如今,得遇儒释道智慧传承,是时候排除障碍,让自性的智慧彰显出来了。

6. 怎么排除障碍?老子告诉我们说: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天来小子如是体会:“以至于无”就是接通佛法所谓的“般若无知根本智”,在此处“觉后空空无大千”的心灵就横空出世了!】

7. 自性智慧彰显出来是什么样子的?老子又说:为学日益。【天来小子如是体会:为学日益,益之又益,以致于无极。这就是佛法所谓的“无所不知后得智”,此“后得智”的具体形象就是“千手千眼观世音”的“千眼”。】

佛陀是众生般若智慧的接生婆

 1. 苏格拉底说,他母亲是接生婆,他也是接生婆;只不过他母亲为女人接生,他为男人接生。

2. 苏格拉底的意思是,一个好老师必须能够培养学生的智慧。

3. 苏格拉底是通过“反问”的方式,善巧地帮助对方来检验、调整自己的想法,最后得出自己的答案。——后人把苏格拉底的这套方法命名为“产婆术”。

4. 借用苏格拉底“产婆术”的视角,我们也可以说,佛陀就是众生般若智慧的接生婆。佛陀终其一生,鞠躬尽瘁,通过49年的智慧的教育,唤醒众生,成功地接生了500个阿罗汉。佛陀可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


假念佛人的困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假念佛人的困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1. 真念佛人,念念与佛相应,当下即是,西方净土在唯心净土中现前,西方弥陀在自性弥陀中微笑。

2. 假念佛人,念念与妄心相应,胡思乱想,西方净土和唯心净土断成两橛,西方弥陀和自性弥陀仿佛冤家。

3. 假念佛人可怜啊,临终的时候求生不得,平时身强力壮却求死不能。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孙悟空和林黛玉心胸狭窄?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孙悟空和林黛玉心胸狭窄?》

1. 一问: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孙悟空和林黛玉心胸狭窄?

2. 一答:因为我们心胸狭窄。

3. 二问:你是说孙悟空和林黛玉心胸广阔吗?

4. 二答:孙悟空和林黛玉是一面明亮的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己。

5. 三问:你是说孙悟空和林黛玉代表大圆镜智吗?

6. 三答: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孙悟空和林黛玉代表我们每个人的真心。

发心当世人的钟鼓

《发心当世人的钟鼓》

 1. 你说:你整天说个不停,为的是什么?

2. 我说:为的是当世人的钟鼓。

3. 你说:你说也要观机啊!

4. 我说:钟鼓任由世人敲打,小扣则小鸣,大叩则大鸣,不扣则不鸣,观什么机啊?

5. 你说:你胡说什么呀?

6. 我说:我发心当世人的钟鼓,任由世人敲打。

空无所有:富有天下,贵为天子

 《空无所有:富有天下,贵为天子》

1. 古人说:贫无立锥之地,指的是农业时代穷苦的农民,贫穷到一点自己的土地也没有。

2. 借用上述的这一句话来形容学佛人,没有契入自性而踏上实相大地,就好比是“贫无立锥之地"的穷人。

3. 反之,一旦通过慎独(禅定)的功夫,契入自性而踏上实相大地,那真的是“富有天下”啊,而且是“贵为天子”!

4. “富有天下”就是“唯心净土”的慧命,“贵为天子”就是“自性弥陀”的法身。

5. 我佛弟子,当知当学,当觉当证:“富有天下,贵为天子”的法身慧命,实际上就是“空无所有”的终极维度空间的接通啊!

三件脏衣的故事:从浮尘身到清净法身

 1. 三件脏衣的故事:非常感恩净空法师用这个有趣的比喻,把深广的修行历程,说到这么明白,这么简易,这么生活化。【崃按:我也不知道这个比喻是不是净空法师首创的,但是这对我一点也不重要,因为我不是在写学术论文。重要的是,我从净空法师口中听懂了这个比喻,然后身体力行,而获得真实不虚的开悟体验。】

2. 从浮尘身出发:六道轮回的众生拥有的是充满烦恼习气的“浮尘身”,也就是“臭皮囊”。这个“臭皮囊”上覆盖着三件脏衣,从最外边到最里边,分别是:见思惑脏衣(外衣)、尘沙惑脏衣(中衣)、无明惑脏衣(内衣)。学佛人学的不是别的,而是学会看到,也就是觉照到这三件脏衣,然后一层一层地把它们给脱下来而已。

3. 阿罗汉脱下了见思惑脏衣(外衣):阿罗汉断除了见思烦恼,证得般若智慧·一切智,出离三界六道,而契入了声闻法界。然而,在清净的声闻法界,其清净度只是相对的,因为说到底,阿罗汉还是处于“十法界”的“妄心”境界,还没有触及“真心”的生命能量。

4. 法身大士脱下了尘沙惑脏衣(中衣):法身大士断除了尘沙烦恼与第一品无明惑,证得了无相慈悲·道种智,出离十法界,而契入了一真法界。然而,在真心的一真法界,其真诚还是有次第的,因为说到底,法身大士还是处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因地修行境界,还没有触及“大涅槃”的生命能量。

5. 大觉佛陀脱下了无明惑脏衣(内衣):唯有佛陀断除了无明惑,证得了无上菩提·一切种智,出离一真法界,然后乘愿再来,住于等觉菩萨的“生相无明”的中道境界。妙觉佛陀和等觉菩萨无二无别啊,这是果地受用的境界。在这个果地受用的境界里,等觉菩萨都是妙觉佛乘愿再来的,所以称之为“佛菩萨”。不可不知。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20世纪的龙树菩萨

 1.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 1895--1986;享年91岁)是国际公认的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印度哲学家,他是历史上继辨喜尊者之后,把印度哲学完整地介绍给西方世界的人。——崃按:第一个把印度教智慧传承介绍给西方世界的人是斯瓦米·维韦卡南达(Swami Vivekananda, 中文译名“师·辨喜”;1863--1902,享年39岁),他让西方人第一次知道“瑜伽”(接通一切的智慧)和“吠檀多”(Vedanta,意即“(veda)知识的(anta)终结”)的印度教智慧传承,以致于掀起了大量西方人在20世纪到印度寻找生命之道的热潮。

2.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非常强调三个“不要受困”:一个是“不要受困于时间”,一个是“不要受困于语言”,一个是“不要受困于上帝”。

3. 不要受困于时间:吉杜·克里希那穆提强调,时间是一个幻觉,真正的修行人一定要打破世界的幻觉,才能接触到“永恒”的实体。【崃按:吉杜·克里希那穆提郑重地劝告听众,不要盲从他的说法,不要相信“永恒”,而要“在人生的丛林里,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4 不要受困于语言:吉杜·克里希那穆提举例说,当他说“大树”的时候,这个“大树”不是真实的大树,不要满足于、停步于、受苦于语言的“大树”,而要回归生命来接触真实的大树。在这里,这位慈悲的善知识提醒我们要打破“所知障”啊!

5. 不要受困于“上帝”:吉杜·克里希那穆提对听众说,他不相信“人造”的上帝。他说,人们源于内心的恐惧,创造出了“上帝”来加以膜拜,寄望“上帝”保佑自己。他直指人心:要回归生命来接触“永恒”的实相,不要盲从外在的“上帝”。他还说破:我知道我这样说,会伤害到很多人,但是这是事实真相。

所知障:满足于(受困于)文字或语言的世界

 《所知障:满足于(受困于)文字或语言的世界》

1. 真实的修行人啊,你们当警觉,不要受困于文字或语言的世界。

2. 真实的修行人啊,你们当觉照,文字或语言的世界只是一个通往永恒的真理的中途站而已,其本身不是你们的目的地。

3. 真实的修行人啊,你们当明了,只有当你们抵达了永恒的真理(“上帝的国度”——你们可以这么“强为之名”,这并不重要),你们才可以“乘愿再来”,回归文字和语言的世界,用自己开悟的真实体验来帮助世人开悟。

专注力和注意力的区别

 1. 专注力英语是focus或concentration,相当于佛法中的“正念”,这是“打败众念,唯存一念”的境界;这是属于“止禅”的范畴,也就是“梦里明明有六趣”的等觉菩萨的境界;“唯心净土”的境界在此。

2. 注意力英语是attention或awareness,相当于佛法中的“正定”,这是“唯存一念,更破一念”的境界;这是属于“观禅”的范畴,也就是“觉后空空无大千”的大觉佛陀的境界;“自性弥陀”的境界在此。

3. 不二法门:专注力和注意力虽然具有以上的次第,然而在佛法中,次第不碍圆融;专注力和注意力的圆融境界,就是佛法般若学核心经典《金刚经》所谓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无上菩提心。此无上菩提心,一方面是“不住涅槃”,而住于“梦里明明有六趣”的无相慈悲境界,以就渡众生;一方面是“不住生死”,而住于“觉后空空无大千”的空性般若境界,以自渡成佛。

2022-09-23

上帝存在吗?【萨古鲁讲故事】

0. 在Youtube平台上有萨古鲁视频Does God exist?在视频里,萨古鲁讲了一个佛陀“因材施教”的故事,十分具有启发性。【崃按:这个故事可以媲美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一个古中国,一个古印度,太巧合了。】 

1. 一天清早,有一名崇拜上帝的信徒,带着一丝疑念,站在大树下,问佛陀:上帝存在吗?佛陀看了他一眼,肯定地说:不存在。

2. 消息传遍了整个村庄,村民们都热烈庆祝:上帝不存在,那么整个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自由了!

3. 当天傍晚,有一名无神论者,他走遍了多个村庄,向无数人证明“上帝不存在”后,内心却浮出了一丝疑念,便站在同一颗大树下,向佛陀提出了同一个问题:上帝存在吗?佛陀同样看了他一眼,肯定地说:存在。

4. 消息再次传遍了整个村庄后,村民们都停止了庆祝:上帝存在,我们还是需要规规矩矩,不能够为所欲为啊!

5. 萨古鲁如是开示:信上帝或不信上帝,都是坐在同一条船里,同样是愚昧无知。只有我们承认自己愚昧无知,我们内心就会涌现求知的饥渴;求知的饥渴,就会推动我们去求知;只有通过求知,我们才有可能邂逅真相或真理。

趋近永恒:摆脱生命的枷锁

 《趋近永恒:摆脱生命的枷锁》

1. 20世纪的大智者克里希纳·穆提(1895--1986)如是说:我不相信“人造”的上帝,但是我相信,人类可以摆脱生命的枷锁,包括:虚荣心、嫉妒心等等,打破时间的幻觉,而趋近永恒。

2. 趋近永恒:在Youtube平台的黑白视频(Does God exist?)里,克里希纳·穆提苦口婆心,对着求知若渴的听众,仔细地剖析着“上帝”的来源。他说,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人出于内心的恐惧,创造了“上帝”来保佑自己。他说,“人造”的上帝不值得崇拜。

3. 摆脱生命的枷锁:实际上,克里希纳·穆提通过自身冥想的功夫,打破了虚荣心、嫉妒心等生命的枷锁,而达到了“趋近永恒”的自由。这就是他生命的源头活水。

4. 走自己的路:克里希纳·穆提不要听众盲从自己说的话,而要对方在人生的丛林里,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

上帝存在吗?【克里希纳·穆提如是说】

 1.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自古以来,就有“上帝”的观念。

2. 什么是“上帝”?让我们细心思考:上帝创造了我们吗?还是我们创造了上帝?

3. 上帝创造了我们,那么我们是上帝的一部分。我们是这样的吗?但是我们并没有上帝的全知全能啊。

4. 所以,说到底,是我们创造了上帝。我们的思想创造了上帝,然后我们去崇拜上帝。

5. 人类基于恐惧,创造了上帝来保护自己,然后去崇拜上帝。

6. 人类的悲剧在于创造上帝后,

7. 不要去外面寻找上帝。如果真有“上帝”,那么“上帝”不应该是人类出于恐惧而创造出来的自我安慰的“精神鸦片”。

8. 在时间的限制之外,有一个“永恒”的存在。但是你不要相信或不相信,你要用整个生命来证明这个说法的对错。

9. 你在人生的丛林里面,你需要自己在没有录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

学习不只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

 1. 学习不只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

2. 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取回报或逃避惩罚的历程。

3. 学习不只是一个机械化的过程。

4. 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得安全的空间。

5. 学习可以不受限于时间。

6. 除了知识领域的专注,我们可以学习智慧的“观照”(attention)。

7. 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的头脑变得僵化,变得充满对抗性,所以人类历史上充满杀戮。

8. 思想没有办法自由,没有任何思想是新的!

9. “经验”就是“走过去”,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走过去,我们通常卡在中间,或者是没有开始。

10. “自由”变成是头脑里的概念而已,并没有实现为生命的一部分。

11 如果说学习不是机械化的,那么什么是学习,

12. 学习可以是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宁静聆听

隆波帕默尊者:修行不是为了清除自我,因为自我未曾存在

 1. 隆波帕默尊者:在Youtube平台上,看到尊者用泰语说法的视频。虽然语言不同,但是通过看字幕和听翻译,知道尊者是个开悟者。

2.修行不是为了清除自我:自我就是“妄心”。修行不是为了对付“妄心”,不要把“熄灭贪嗔痴”当成任务,“熄灭贪嗔痴”是很容易的事情,不需要大费周章的,大费周章就错了!熄灭贪嗔痴的关键,在于“看到”贪嗔痴,只要“看到”就够了,所以非常简单。如果没有“看到”贪嗔痴,而只是非常焦虑地想要“熄灭贪嗔痴”,那么不但不能达到修行目的,反而背道而驰,也就是贪嗔痴更加多了,堕入更深的地狱去了。

3. 因为自我未曾存在:这个道理很简单。真如佛性是真的,本来就在那里,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妄心和贪嗔痴是假的,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只是我们妄想、分别、执着的缘故,它们才会存在。只要我们能够“看到”,它们立马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就是这么简单而已!修行本来就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只是我们没有“老实真干”,而一直在那里想啊想,修行才变得复杂起来。 

语文史哲:身心情理

 0. 语文史哲:语是语言,文是文学,史是历史,哲是哲学。语言是载体、是船,文史哲是内涵、是坐船的人。

1. 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1.1 口头语言:智人物种的口头语言起源于什么时候?跟其他动物的口头语言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口头语言的出现?【崃按:这里刻意使用“口头语言”来跟后面要提到的“书面语言”做一个明显的区分。】答曰:按照生物进化法则,口头语言的出现跟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息息相关。智人物种的口头语言跟其他动物的口头语言的区别在于深广度。智人物种的口头语言的具体起源时间点最少是一百万年前,然而语言的成熟需要时间,智人物种的口头语言成熟后,带来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通过了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智人物种一举击败自然界的毒蛇猛兽,而跃居食物链的顶端。【崃按:在哈拉瑞《人类简史》一书中,把智人物种7万年前的这个壮举,归因为“基因的突变”,天来小子如是体会: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史中,从低等生物进化到高等生物,从高等生物进化到智人物种,智人物种从低等智能进化为高等智能,最终人类心灵终于横空出世!从此,生物进化史迈进了“心灵进化期”的崭新时代。】

1.2 书面语言:这指的是文字书写系统,当然是属于智人物种才能做到的事。真正的“人文界”是由“书面语言”这个神器开创的。从此,人类语言中便出现了“文盲”这个词语,指的是你眼睛功能正常,可是你不识字,不会看书,就好比是视障人士一样。学佛人也许有一种见识,认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是个文盲,也能做佛,我当个文盲又怎么啦?万万不可抱着这个想法,六祖慧能大师身处的时代教育不发达,并不是他故意当文盲的,21世纪是个教育发达的时代,你故意当文盲,就违反了佛法所谓的“因缘”定律,你这一生将无法获得成就。须知,学佛人是智慧通达的人,别人懂得通通都懂,别人不懂得也通通都懂,这是六祖慧能的本事啊!要学六祖慧能的本事,不可学六祖慧能的不识字啊!

2. 文学:分形象思维和当下心态两个重点来阐述。

2.1 形象思维:佛法所谓的“不可思议”,好多人都错解了,以致于把佛法搞得神秘兮兮,好像见不得光似的。所谓的“不可思议”包含“不可思维”和“不可议论”两个相通但不相同的意思。先谈思维,智人物种的思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科学家的抽象思维,一种是佛陀的形象思维。所谓的“不可思维”,指的是无法用抽象的逻辑思维来体会和理解佛法,只能够用形象思维来体会和理解佛法。再看议论,也是同样道理,佛弟子之间讨论佛法,不能用抽象思维的语言来讨论,只能用形象思维的语言来讨论。所谓的形象思维的沟通方式,就是通过使用譬喻和说故事的方式,让对方领会自己要传达的意思。文学就是智人物种使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文化产物。佛经都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

2.2 当下心态:文学的创造,重视的是智人物种的情感的表达。真情实感是对一个文学家的唯一也是最高要求。真情实感来自何处?没有别的,只有“当下即是”四个字而已啊!

3. 历史:如果说文学关心现在,那么历史关心的是过去。关心过去为的是什么?司马迁如是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3.1 究天人之际:“究”就是“究竟成佛”的意思。天人之际指的就是宇宙意识和人文意识的交会互补,“天”是自然人的空谛意识(阿罗汉的般若心),“人”是社会人的假谛意识(菩萨的慈悲心),“际”是心性人的中谛意识(佛陀的菩提心)。

3.2 通古今之变:“通”就是“至诚感通”的意思。当下就是永恒的入口处,过去还没过去,未来已经来了。在当下突破时间的幻觉,证得永恒的实相。

4. 哲学:西方人的philosophy指的是“爱智慧”,人性之自然,有所爱,必有所追求,所以西方哲学家是“智慧的追求者”,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智慧。智慧似乎永远在前面,哲学家永远在后面苦苦追求。东方智者则不然,东方的智者是“智慧的实践者”,也就是儒家所谓的“践仁”(实践仁道)。

4.1 爱智慧:西方哲学家“爱智慧”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把握的。西方哲学家具有一种“为学问而学问”的纯粹理性(Pure Reason)精神,这是一般东方智者所缺乏的。

4.2 智慧的实践者:东方智者“实践智慧”的精神更是我们应当体会并落实的。东方智者这样一种“为爱人而学问”的实践理性(Practical Reason)精神,这是一般西方哲学家所缺乏的。

4.3 东方智者和西方哲学及应当展开对话,以便取得互相借鉴、互相促进的作用。

今天是秋分:昼夜平分的北半球

 《今天是秋分:昼夜平分的北半球》

1. 今天2022-9-23:今夕是何年?2697+2022=4719,是黄帝纪元4719年,也就是第79个甲子年的第39年,是为壬寅年·虎年。今天是公历年365天的第266天(还剩下99天就换日历了),也就是第79个甲子周期第39年壬寅年355年的第235天(还剩下120天就过年了)。

2. 秋分:24节气之一。节气歌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秋分是24节气的第16个,后面还有8个。一年之中有“二分”、“二至”四大节气,是24节气中的荦荦大者,是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二分指的是“昼夜平分”,二至指的是“物极必反”。二分、二至,加上“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就是“八大节气”。四立指的是四个季节的开端,二分、二至指的是四个季节的中间点。

3. 昼夜平分:新加坡这个岛国地处赤道边,常年是夏,一雨成秋,没有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学习24节气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有什么意义呢?答曰:地球人当关心地球事,岂能以赤道小岛国的狭隘心态画地自限,委屈自己堂堂正正的大人格?

4. 北半球:当年伏羲画八卦,是在北半球完成的,今人研究八卦和周易,当有此自觉和认知,当依据自己身处的地球时空点来灵活运用周易智慧。——崃按:没有灵活运用,也就没有智慧可言!不论是周易还是任何智慧传承。

理化生:我来也;生化理:我去也

 《理化生:我来也;生化理:我去也》

1. 【理化生:我来也】生命进化史的历程:从非生物的物理世界(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奇异点---38亿年前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体出现),到生物的世界(38亿年前--今天),中间到底发生和经历了什么样的化学过程,竟然让“非生物”能够“生”出“生物”来?这是第一个谜。第二个谜就是:从最低等的生命体(细菌)到底发生和经历了什么样的化学过程,竟然让无知的“细菌”能够“生”出具有高等智慧的“人类”来?

1.1 【理天】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是一个物理的世界,用一个“理”字来代表,这是一个“天理流行”的世界,空谛般若·自然人居之。

1.2 【化天】电闪雷轰,万物之母,这是一个化学的世界,用一个“化”字来代表,这是一个“良知发现”的世界,假谛慈悲·社会人居之。

1.3 【生天】微菌动植,生命百态,这是一个生物的世界,用一个“生”字来代表,这是一个“大人担当”的世界,中谛菩提·心性人居之。

1.4 【我来也】我是“理天”的阿罗汉(活在一个世界)、“化天”的菩萨(活在两个世界)、“生天”的佛陀(活在三个世界);来者,实无所来。

2. 【生化理:我去也】生命还灭的历程:生物通过一连串化学反应,而还灭为非生物。不管是从非生物通过化学反应而形成生物,而且最终形成具有高等智慧的人;还是从具有高等智慧的人通过化学反应而还灭为低等生物,而且最终还灭为没有生命的非生物,我们都必须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个一来一往的生命历程中,有一股“无法被创造,也无法被毁灭”的能量贯彻始终。这股“不生不死”的能量,就是生命的真实本源。中国传统哲学称之为“气”。【崃按:刘宗周说,盈天地间,一气耳!

2.1 【生天】生有时,死有时;生死同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佛陀世寿已尽,即将离世,有弟子内心悲伤,痛哭流涕。佛陀告之曰:莫伤悲,汝若念我,我不离你。此为念佛真实义。弟子当下收住悲伤之心,反观自性,一心念佛,与佛相应,入常寂光土。佛陀在其耳际叮嘱: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佛法常住,不生不死。言毕,佛即入般涅槃。佛陀有死乎?无死乎?执着于有、无之两端者,不解不二法门之痴人耳!不二法门者,即“三易”之“简易”道也。

2.2 【化天】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是观者,无常观也。世人皆恶无常,唯一行禅师赞叹无常,曰:幸有无常,一切苦难皆属暂时;幸有无常,一切美善皆无止境;幸有无常,我等皆可趋近无限。

2.3 【理天】唯常寂光,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寂照同时。觉后空空无大千者,一则以真空般若而证“无大千”,一则以妙有慈悲而观“有六趣”;梦里明明有六趣者,一则自渡成佛“梦已醒”(既济卦),一则普渡众生“梦未醒”(未济卦)。无上菩提者,一则以空性般若而不住生死,一则以无相慈悲而不住涅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2.4 【我去也】等觉菩萨皆是古佛再来,又是菩萨,又是佛,故称之曰“佛菩萨”,意即“佛陀的本质,菩萨的形式”。如来者,实无所来;如去者,实无所去。广钦老和尚曰:无来无去浑无事(翻译自闽南语:无来无去无代志)。

佛不度无缘之人:给自己创造开悟的机缘

 1. 佛法是智慧的传承,需要用一颗悟性的心来体会和实践,否则很容易就会“错解如来真实义”。

2. “错解如来真实义”的真实例子:“佛不度无缘之人”这句话,被好多人误解,而当成不肯、不愿尽心尽力来帮助别人的借口,而又振振有词,一口咬定,说这是佛说的,真让三世诸佛齐喊冤啊!以下让我们来用心体会“如来真实义”吧。

3. 首先,从语文的视角来看,“佛不度无缘之人”里面的“不度”二字,正确的理解是“度不了”、“没办法度”,因为世间万事都需要有缘才能够成就;没有缘,就没有办法成就。万万不可把“不度”错解为“不肯度”、“不愿度”,须知,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哪里有不肯度、不愿度的道理?

4. 其次,从一行禅师“请用真名呼唤我”的视角来看,一行禅师在70年代由于听闻越南难民投奔怒海,经过泰国海岸,被海盗洗劫,而且一名少女被奸杀了,内心大受震撼,久久不能平息,后来在彻夜禅坐内观之中,看到了“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真相,而写下了《请用真名呼唤我》的著名诗篇。禅师在内观中,看到了少女是自己,海盗也是自己,在大慈悲的深妙禅中,一切众生都是自己,一切众生的名字就是自己的名字。无名而无不名,这就是“真名”。所以,在“佛不度无缘之人”这句话里面,“佛”是自己,“无缘之人”也是自己。有没有办法度,完全是看自己的用心与否。

5. 再次,从证严法师“变无缘为善缘”的开示的视角来看,大乘佛法是积极入世的,佛菩萨大慈大悲,无所不用其极,善巧方便地利用无量法门,来救渡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众生是永远没有办法度的。无缘只是暂时的现象,“变无缘为佛缘(世间万缘,最善的缘就是佛缘)”正彰显出大乘菩萨们的善巧方便。头脑僵化变不了,灵活的人,此路不通,就会去找另外一条路,甚至“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

6. 最后,从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佛者,觉也”的开示的视角来看,释迦摩尼佛苦口婆心,再三叮咛,不要心外求法,可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从古到今,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把这句话听进心里去,都一直把佛当成外在的偶像和神明来膜拜,来祈求救赎,来确保自己的平安。殊不知,把佛当偶像崇拜,就已经堕入心外求法的魔道了,如何能够不错解如来真实义?当知,我们每个人本来是佛,未来也必定成佛,为何现在不是佛?当觉,我们每个人现在当下都是佛啊,一切现成,只是不觉而已!

2022-09-22

让生命力复原

 《让生命力复原》

1. 人的生命力,有三大来源。

2. 人的生命力来源,一个方面是社会。人的身份和角色,是由社会决定的。身为社会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方便和权利,同时也肩负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人生舞台指的就是社会人的舞台。舞台表演带来的荣耀和金钱,给了社会人不断表演下去的动力。

3. 人的生命力来源,另一个方面是自然。人的本质和原色,是由自然决定的。身为自然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回归到简单淳朴的生活方式,不管欲望如何汹涌、情绪如何纠缠,本心始终不变。人来自自然,最终回归自然。自然母亲,从头到尾,都一直在默默赞助着人一生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而且从来没有索取任何回报。

4. 人的生命力来源,终极的方面是心性。人的觉悟和疗愈,是由心性决定的。身为心性人,每个人都可以、应该而且必须通过慎独的功夫,获得开悟,睁开心灵的眼睛,走上生命自我疗愈的道路。唯有全人类的生命获得疗愈了,这个世界才能够获得永久的和平。否则,人类就会一直互相残杀,直到世界尽头。

复兴华文教育

 《复兴华文教育》

1. 新加坡的华文教育一直不能够复兴,原因不在政府,政府已经很努力了。

2. 新加坡的华文教育一直不能够复兴,原因在于民间,民间缺少有文化担当的人。

3. 如果新加坡的民间能够出现一批有文化担当的人,就能够在民间成立一个又一个的非盈利机构和非官方组织,来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

4. 唯有民间变得强大起来,华文教育的复兴才有希望。

复办耕心园

 《复办耕心园》

1. 耕心园缘起:1998年12月26日新加坡居士林耕心园成立。缘起是净空法师在居士林讲经,吸引了很多佛弟子前来听经,带来了不少小朋友。小朋友不懂得听经,也坐不住,影响了大人听经。悟忍法师看到了,发心成立耕心园来给小朋友们上《弟子规》以及简单的佛规礼节。【崃按:虽然耕心园已经在2014年关闭,但是谷歌一下,还可以看到写着这一个缘起的昔日网页。】

2. 耕心园故人:耕心园“元老”谢玉兰老师在2014年12月去世。据说,在她病重的时候,听到耕心园即将关闭的消息,抱病前往净宗学会陈情,口不能言,以笔代舌,传达保留耕心园的心意。谢老师对耕心园的付出,始终如一,令人钦佩。

3. 耕心园命名:耕心园?耕的是什么心、什么园?天来小子如是体会,耕的是妄念杂生的心园。有人说,心田需要种下善念的嘉禾,恶念的野草就不容易滋长了。说得真好啊!

4. 耕心园愿景:然而,耕心园愿景所在,不只是为了在自己和孩子的心灵田园里,播种善念的嘉禾,以免恶念的野草滋长;更加是为了像苏格拉底一样当个悟性的接生婆,为孩子接生空性的般若智慧啊!

5. 老师:耕心园义工当知,大家都是学生,唯一的老师是本师释迦文佛啊!

6. 复办耕心园:如果大家能够建立共同的理念,耕心园精神永存,那么将来不管用什么名称,在什么时间和地点,耕心园将能够一所接一所地复办起来!

真心被折叠在妄心之中

 1. 真心:空性般若之心。

2. 被折叠:弦理论的“折叠空间”。

3. 妄心:十法界都是妄心变现的。一真法界就被折叠于十法界之中,真心就被折叠在妄心之中。

八识:五身·六心·七性·八天【待斟酌】

 《八识:五身·六心·七性·八天》

1. 八识:眼耳鼻舌身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

2. 五身:眼耳鼻舌身五识,即是“成所作智”的扭曲。转识成智,即是从扭曲状态中复原!病态的割裂的眼耳鼻舌身五识,通过慎独功夫,而疗愈为健康的完整的成所作智。成所作智的身体,就是胜义身;五识的身体,就是浮尘身。

3. 六心:第六意识心是妄念,即是“妙观察智”的扭曲。转识成智,即是从扭曲状态中复原!病态的分别的第六意识,通过慎独功夫,而疗愈为健康的圆融的妙观察智。妙观察智的心,就是空性般若心;第六意识心,就是妄心。【崃按:六心是Mind。与“见思惑”有关。贪嗔痴的痴心病毒。】

4. 七性:第七末那识是情绪,即是“平等性智”的扭曲。转识成智,即是从扭曲状态中复原!病态的执着的第七末那识,通过慎独功夫,而疗愈为健康的无执的平等性智。平等性智,就是无相慈悲性;第七末那识,就是情绪纠缠。【崃按:七性是Heart。与“尘沙惑”有关。贪嗔痴的嗔心病毒。】

5. 八天:第八阿赖耶识是能量,即是“大圆镜智”的扭曲。转识成智,即是从扭曲状态中复原!病态的第八阿赖耶识,通过慎独功夫,而疗愈为健康的大圆镜智。大圆镜智,就是无上菩提;第八阿赖耶识,就是无明惑的根源。【崃按:八天是Gut。与“无明惑”有关。贪嗔痴的贪心病毒。】

自主菩提道:自觉阿罗汉·自救菩萨·自愈佛陀

 《自主菩提道:自觉阿罗汉·自救菩萨·自愈佛陀》

1. 自主菩提道:佛就是自主的人,菩提道就是自主的道路。

2. 自觉阿罗汉:菩提道的起点是自觉。

3. 自救菩萨:菩提道的历程就是自救。

4. 自愈佛陀:菩提道的终点就是自愈。

无常:黑无常·白无常·黑白不二

 1. 无常:妄心无常,一切都在变,不断地变。

2. 黑无常:妄心的黑无常,就是情绪的深渊,不断地变。

3. 白无常:妄心的白无常,就是杂念的高空,不断地变。

4. 黑白不二:一旦契入不二法门,就看到黑无常和白无常的共同本源,不是别的,而是真如佛性。

2022-09-21

汉字智慧传承:一·止·正

 《汉字智慧传承:一·止·正》

1. 一:一就是道。心是假谛的小一,性是空谛的大一,道是中谛的大小不二。

2. 止:止就是禅定。止就是立定脚跟。止就是止于至善。止就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的终极维度空间。止就是“涅槃山顶高高立”

3. 正:正就是般若。正就是迈开大步。正就是在八正道上勇猛精进。正就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地藏菩萨精神。正就是“大觉海底深深行”。【崃按:恭敬菩萨细心观察“正”字结构,上面是代表“道”的“一”字,下面是代表“禅定”的“止”字,“正”代表的是大乘菩萨们以地藏菩萨的精神,住于“禅定”和“道”之中,来救渡无量无边的众生。说到底,“正”字代表的是“法界缘起”的净染一如、生佛不二的境界,也就是“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的“一切现成·本来是佛”的境界啊!】

汉字智慧传承:人·入·大·天

 《汉字智慧传承:人·入·大·天》

1. 人:人是支撑结构,此支撑结构含摄着:阴阳互相支撑的“太极·无极”不二法门、人己互相支撑的“人我合一”不二法门、天人互相支撑的“天人合一”不二法门。

2. 入:入不二法门,此入不二法门含摄着:入自性的“太极·无极”不二法门入人文界的“人我合一”不二法门入自然界的“天人合一”不二法门

3. 大:证体大、相大、用大,此“三大”含摄着:自性“太极·无极”的空性般若的体大、人文界“人我合一”的无相慈悲的相大、自然界“天人合一”的无上菩提的用大

4. 天:通达常寂光土的天、人间净土的天、万物说法的天,此“三天”含摄着:自性“太极·无极”的终极维度的空谛的天、人文界“人我合一”的世界大同的假谛的天、自然界“天人合一”的色空相即的中谛天

何时忘却营营?

 1. 何时:开悟之时。

2. 忘却:相忘于江湖。

3. 营营:蝇营狗苟过一生,这是苍蝇和野狗的畜生道的生活啊!佛弟子立志于做真人!真人就是佛。

4. 赞叹:唯有佛,能够把蝇营狗苟的能量转化、提升为顶天立地的人的能量!

梦里不知身是客

 1. 梦里:众生皆在梦里;古佛乘愿再来,也在众生的梦里。

2. 不知:众生不知自己在梦里;乘愿再来的等觉菩萨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在众生梦里。

3. 身是客:众生心迷惑,不知身是客;乘愿再来的等觉菩萨心开明,知道自己身是客。

身在心之中!

1. “臭皮囊”的浮尘身,与妄心相应;“道器”的胜义身,与真心相应。

2. 浮尘身在妄心之中;胜义身在真心之中。

3. 不论是真还是妄的境界,都是身在心之中,而不是心在身之中。

4. 身在心之中这个视角,与普通常识相反。普通常识告诉我们:心在内,身在外。

5. 用“身在心之中”这个视角来看64卦:内卦在外卦之中,内卦是身,外卦是心。

6. 以乾卦为例:内卦的“潜龙”、“见龙”和“惕龙”就是身体的修炼【转“浮尘身”为“胜义身”】;外卦“跃龙”、“飞龙”和“亢龙”就是心灵的修炼【转“世智聪辩”的妄心为“空性般若”的真心】。

人民:人权和民权

 《人民:人权和民权》

0. 人民人民,个人和民众。一个好政府,需要同时兼顾个人和民众的权益和发展。

1. 为人民服务,需要同时兼顾“为人(个体的人)服务”和“为民(群体的人)服务”。

2. 为人(个体的人)服务:要重视的不只是西方式的外在形式的人权而已,更加要重视东方式的内在本质的人性啊!

3. 为民(群体的人)服务:不同的利益群体会有不同诉求,不能够铁板一块地把“民”给抽象化、概念化、工具化,而实际上是以个人或政党的利益伪装为“民”的利益。

心是物物一太极的小一,性是统体一太极的大一

 《心是物物一太极的小一,性是统体一太极的大一》

0. 道就是一,心是小一,性是大一。

1. 心是物物一太极的小一:道在万物之中,物物一太极都是道的达用。

2. 性是统体一太极的大一:道在万物之表,统体一太极就是道的全体。

心是清虚之身,性是无极之体

 1. 心是清虚之身:此心是清净心。清净心做主宰的身体,就是清虚之身。

2. 性是无极之体:此性是真如佛性。接通真如佛性的身体,就是无极之体。

3、一个身体,证得空性般若,就称为“清虚之身”;接通了真如佛性,就称为“无极之体”。

一个呼吸,就把心拉回身体

 1. 一个呼吸,里面包含着生命的无量信息啊!

2. 一个呼吸,就是一辈子。

3. 一个呼吸,就是生老病死、成住坏空。

4. 一个呼吸,就容纳了不可测量的真实宇宙。

5. 一个呼吸,就接通了“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的法身。

6. 一个呼吸,就把妄心拉回了胜义身的身体。

2022-09-20

禅门公案讲的是接生婆的故事!

 《禅门公案讲的是接生婆的故事!》

1. 苏格拉底说:我母亲是接生婆,我也是接生婆。不同的是,母亲为女人接生,我为男人接生。

2. 苏格拉底的意思是,他培养学生的悟性,帮助学生开悟。

3. 禅门公案里的故事,不外乎是禅师们如何帮助佛弟子开悟的过程啊!

当时间的富翁、宇宙的主人

 《当时间的富翁、宇宙的主人》

1. 时间的富翁:时间是幻觉,学佛人要打破这个幻觉,而看到时间的真相:永恒!

2. 宇宙的主人:空间也是幻觉,学佛人也要打破这个幻觉,而看待空间的真相:不可测量的真实宇宙。

3. 当时间的富翁、宇宙的主人:学佛人打破时空的幻觉后,拥有的是永恒和不可测量的真实宇宙。

身体是心灵飞船的太空基地

 1. 身体身体:清虚之身,无极之体。

2. 清虚之身:今生今世的身。

3. 无极之体:生生世世的体。

4. 心灵飞船:心灵的宇宙飞船,其太空基地就是无极之体。

5. 心灵港湾:身体是心灵的港湾。

良知良能:文殊菩萨是良知,普贤菩萨是良能

 《良知良能:文殊菩萨是良知,普贤菩萨是良能》

1. 良知良能:不虑而知是良知,不学而能是良能。

2. 文殊菩萨是良知:儒家的良知,就是佛家的空性般若。

3. 普贤菩萨是良能:儒家的良能,就是佛家的实践和落实的力量。

慈悲:同体大悲根本智·无缘大慈后得智

 《慈悲:同体大悲根本智·无缘大慈后得智》

1. 慈悲:慈悲不是爱,爱和世智聪辩挂钩,慈悲和空性般若携手。

2. 同体大悲根本智:回归自性的同体大悲心,接通了般若无知根本智。

3. 无缘大慈后得智:彰显自性的千手观音的无缘大慈行,离不开掌心的无所不知后得智的千眼。

2022-09-19

文殊菩萨是三世佛母,普贤菩萨是诸如来长子

 《文殊菩萨是三世佛母,普贤菩萨是诸如来长子》

1. 文殊菩萨为什么号称“三世佛母”?不为别的,只为菩萨是般若法门的代表。三世诸佛,皆依般若而得成就,皆在般若处出生故也。

2. 普贤菩萨为什么号称“诸如来长子”?不为别的,只为菩萨是“实践佛法”的代表。一切佛弟子,但肯实践佛法,必能“究竟成佛”故也。

观世音拥有慈悲的双脚

 《观世音拥有慈悲的双脚》

1. 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菩萨。

2. 观自在菩萨是反闻闻自性,是“止”观,是“定”学,是双眼看的自渡成佛的路;观世音是普观世音,是“观”禅,是“慧”学,是双脚走的普渡众生的路。

3. 观世音菩萨拥有慈悲的双脚,一边是“无缘大慈”的“观”禅·“慧学”的“形于外”的大用,一边是“同体大悲”的“止”禅·“定”学的“有诸中”的大本;大本为目,大用为足,目足交资。

地藏菩萨拥有禅定的翅膀

 《地藏菩萨拥有禅定的翅膀》

1. 地藏地藏: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

2. 安忍不动如大地,就是“定”学,也就是“止”禅;静虑深密如秘藏,就是“慧”学,也就是“观”禅。

3. 地藏菩萨含摄“定慧等持”和“止观双修”双重玄义。

4. 地藏菩萨拥有禅定的翅膀:一边是“外不着相”的“观”禅·“慧”学,一边是“内不动心”的“止”禅·“定”学。

5. 地藏菩萨不是别人,而是每个佛弟子内在的禅定之心啊,菩萨之心

2022-09-18

植物的三类:孢子·裸子·被子

 0. 世界上的植物,共分三类。

1. 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孢子植物,属于“没有种子”的植物。【英语:Spore bearing plants.】

2. 种子植物中的低等植物: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在外的植物。【英语:gymnospermae】

3. 种子植物中的高等植物:被子植物,种子有果肉包裹的植物。【英语:angiospermae】

2022-09-17

咒语:恩格谛·安丽儿

 《咒语:恩格谛·安丽儿》

1. 凡咒语,皆属深密语,无需求解,但注意音准,就会灵验。

2. 持诵咒语,第一重要在心诚,心诚则灵。

3. 心诚可感通宇宙万物,岂能不灵?

汉字的学问:荣·华·秀·英

1. 《十三经》之一的《尔雅》如是说:【崃按:在《十三经》中,《尔雅》占据了一个特别的地位,其他的十二经都是讲道理的,唯独它不讲道理,它讲的是讲道理所需要借助的工具——语言。是的,《尔雅》属于语言学范畴,相当于古印度的“声明”学。】

2.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崃戏论:“木谓之华”,那我们华人是属于什么树所开的花啊?“草谓之荣”,难怪白居易这么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不荣而实谓之秀”,原来“秀才”是不需要开花,就直接结果的人才啊!“荣而不实谓之英”,原来“英雄”只是开了好看的花,却没有结果的悲剧人物啊!

3. 意思是:木本植物开花叫华,草本植物开花叫荣,开花并且结果的叫秀,开花而不结果的叫英。【崃按:木本植物就是“硬干的树,包括各种各样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草本植物就是“软茎的花草,例如兰花、菊花、凤仙花、水仙花、莲花”】

古印度的“五明”学:声明·因明·内明·医方明·工巧明

 瑜伽师地论》卷38说,五明是“一切菩萨正所应求”,是研究佛学方法的五种分类:【崃按1:可以同中国道教的“山医命相卜”五玄术相提并论。】【崃按2:“五明”学实在是一套完整的人类文明系统。】

一、声明(梵语:śabda-vidyā;藏文:སྒྲ་རིག་པ་):语言、语言学、文字学、训诂学、文学等,即语言表达及书写、著述能力。【崃按1:“山医命相卜”所使用的语言不同于一般日常语言,有必要模仿“声明”学,建立一套自己的语言学,以帮助初学者入门。】【崃按2:人类文明的迅速崛起,起源于7万年前语言的成熟,赋予人类高效沟通和协作的能力,一举击败毒蛇猛兽,而跃居自然界食物链的顶端,睥睨万物。对于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是人类一切学习的基础。】

二、因明(梵语:hetu-vidyā;藏文ཚད་མ་རིག་པ་):逻辑学论辩术,已证内明的菩萨,可以借此辩驳外道的异论,令未相信佛法的人相信,令已相信的人信仰更加坚定。【崃按1:“山医命相卜”的内在逻辑不容易被一般人理解,有必要模仿“因明”学,建立一套自己的逻辑学,以破除那些科学主义者内心的疑惑。】【崃按2:一切宗教必须建立在“因明”逻辑学的基础上,然后达到“内明”悟性开发的登顶成就。那些误以为科学和宗教属于截然不同领域的人,实在需要通达这个道理啊!宗教高于逻辑学,逻辑没有办法理解宗教,可宗教却没有违反逻辑啊!

三、内明(梵语:adhyātma-vidyā;藏文:ནང་རིག་པ་):佛学教理学、哲学,为五明之首;对佛教而言,即经、律、论三藏。对已证实相的菩萨,内明既利自己修行,又可帮助他人开悟。对婆罗门而言,则是指研习四吠陀论。【崃按1:这个就是“山医命相卜”里面的“山”学以及“命相卜”三学。】【崃按2:一切宗教都需要通过悟性能力的开发,才能够进入“上帝的国度”。一个人没有“内明”悟性的开发,没有“开悟”的体验,就等于是没有踏进宗教的大门啊!

四、医方明(梵语:cikitsā-vidyā;藏文གསོ་རིག་པ་):医学药学乃至咒术(陀罗尼)等,可助强身健体,并医治别人的色身病苦,拯救众生。【崃按1:这个就是“山医命相卜”里的“医”学】【崃按2:佛法说,佛是“大医王”,医治的不只是身体的疾病,更加是心理上和心灵上的疾病啊!】

五、工巧明(梵语:śilpa-karma-sthāna-vidyā;藏文བཟོ་རིག་པ་):艺术科学、工艺、农业等,即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技艺。【崃按1:“山医命相卜”缺少这方面的内容,但是“相卜”二学其实隐含了一些工巧明的因素,不妨在21世纪加以创造发展。】【崃按2:一行禅师说佛法是生活的艺术。既然是生活的艺术,佛法自然关心生活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

2022-09-16

唐密渊源: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

 《唐密祖师: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

1. 唐密渊源:“唐密”指的是“在唐玄宗时代传入中国的印度密乘教”;“渊源”指的是佛法智慧传承有其本源和流派,通通是真的,不可心胸狭隘,妄加排斥。

2. 开元三大士:“开元”指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也就是公元713--741年,约29年期间;“三大士”就是指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三位密乘教的大修行人,也就是开创中国密宗的三位祖师。

3. 善无畏(637--735):

3.1 出家前:善无畏是中印度人,刹帝利种姓,十三岁继承了东印度乌荼国王位,打败了举兵夺位的兄弟,但善无畏赦免了他们,并且让位于兄,自己毅然出家。

3.2 在天竺:善无畏先来到南印度,学习法华三昧。后来到中印度,修习禅法。在当时印度的最高佛教学府那烂陀寺,善无畏跟随达磨鞠多长老(即法护,Dharmagupta)学习密法,学有所成,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在游历印度的佛教圣迹并化导外道后,善无畏启程东行。

3.3 在大唐:善无畏由陆路,经突厥吐蕃抵达汉地,将军史宪唐睿宗令,出玉门关迎接。716年(开元四年),善无畏带着许多梵文佛经,到达长安,此时他已年届八十。善无畏受到唐玄宗的礼遇恭敬,被尊为国师,翻译经典,教授弟子。724年(88岁),善无畏要求回国,但唐玄宗“优诏慰留”。735年 (开元23年),在洛阳大圣善寺圆寂,享年九十九岁,僧腊八十春秋,赠“鸿胪卿”。740年 (开元二十八年),葬于龙门西山广化寺。

4. 金刚智(669--741)

4.1 在天竺:金刚智是南印度人,从小就聪颖过人。十岁时在那烂陀寺出家,学习声明(古印度梵文的语言学)。十五岁时前往西印度,用四年时间学习法称论师(唯识宗和因明学的大师)的著作,然后回到那烂陀寺。二十岁时受具足戒。花六年时间学习了大小乘各种戒律。接着又学习了南宗《般若灯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著作。二十八岁时,在迦毗罗卫城,跟随胜贤论师学习《瑜伽论》、《唯识论》、《辩中边论》,历时三年。三十一岁时前往南印度,当时龙树菩萨的弟子龙智年事已高,金刚智在而后的七年时间里,依止龙智学习了《金刚顶瑜伽经》、《毗卢遮那总持陀罗尼法门》等大乘经典,以及各种五明论著,并受五部灌顶,显密通达。辞别师父龙智后,金刚智回到中印度。由于南印度大旱,应其王邀请,金刚智前去祈雨。而后国王为金刚智专门建造寺院。三年后,金刚智前往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瞻礼圣迹。回来后,准备前往东土。

4.2 在东土:国王派人护送金刚智,并带上了许多的经典梵夹,以及许多珍宝。从海路经师子国、佛誓、裸人国等二十余国,历经艰险,历时三年,终于719年 (开元七年)到达广州海面,节度使派数百船只前来迎接。次年初,到达东都洛阳,而后在两京传教。先后在慈恩寺荐福寺资圣寺大荐福寺等处,或建立坛场,或翻译经典,度化四众。741年 (开元二十九年),金刚智在洛阳圆寂。743年 (天宝二年),在西龙门起塔。

5. 不空(705--774)

5.1 遇金刚智:不空是南天竺师子国,自幼聪颖,十四岁时(718年),依止金刚智。720年(16岁)左右,随金刚智到洛阳。724年(20岁),于广福寺说一切有部律仪受具足戒。由于才华出众,通晓多种语言,金刚智出经时,常请不空作译语。

5.2 求法得法:不空欲得瑜伽五部三密法,但金刚智三年都未应允,于是准备远赴天竺求法,金刚智观察梦兆,知是真法器,于是将五部灌顶、护摩阿阇黎教法、大日经悉地仪轨、诸佛顶部诸多真言仪轨等,悉数教授不空。

5.3 返狮子国:741年(37岁),唐玄宗准许金刚智返回天竺,8月行至洛阳时金刚智圆寂。12月,不空率弟子含光、惠辩等三十七人从广州出发,历经艰险,于次年到达狮子国,受到国王的隆重欢迎,国王甚至亲自为不空沐浴。而后不空拜见普贤阿阇黎,恭敬供养,求十八会金刚顶瑜伽法门毗卢遮那大悲胎藏,普贤遂给不空及含光、惠辩授五部灌顶,此外还传授了其他一些密法。不空非常勤奋,“经余三岁,寝食无安”,将各种仪轨、造像、坛法,都学得很精通。通过到天竺各地游历,搜集了许多经论梵本。

5.4 回返大唐:746年(42岁),带着狮子国王的国书以及各种法宝,不空回到了大唐首都长安,奉敕暂住鸿胪寺。不久入宫为唐玄宗灌顶。后移居净影寺,进行翻译、传法等。因祈雨止风有神效,唐玄宗赠号"智藏"。749年(45岁),唐玄宗允准他回国,但路途中不空染疾,唐玄宗敕令且住,不空在韶州"卷不释手,扶疾翻译"。753年(49岁),因西平王哥舒翰奏请,不空赴长安居保寿寺,一个多月后前往武威城住开元寺,灌顶传法。757年(53岁),唐肃宗还都,不空奏表祝贺。住锡大兴善寺。758年(54岁),不空上表奏请搜求梵本,以备翻译,得到敕许。765年(61岁),唐代宗授特进试鸿胪卿,号大广智三藏。766年(62岁),不空奏请于五台山建金阁寺,代宗敕准。774年(70岁),不空圆寂,遗言“无殉利以辱身,勿为名而丧道”,世寿七十,僧腊五十。代宗哀悼,辍朝三日,并追赠司空,谥大辨正

三不:一向专念

 《三不:一向专念》

1. 三不: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

1.1 至心信乐·不怀疑·信资粮:深信不疑,靠的是“破疑生信”的慎独功夫。clear all doubts in the mind.【崃按1:“般若”就含摄在“疑念”之中,破得一分疑,证得一分智。】【崃按2:“至心”是“百分之百的真心”,“信”是“道元功德母”,“乐”是“源源不断的动力”。】

1.2 一门深入·不夹杂·愿资粮:精纯不杂,靠的是“沙中淘金”的抉择功夫。refined people are like gold in the mountain to be discovered. 【崃按1:“不夹杂”的具体方法,就是佛法里头所谓的“一门深入”。】【崃按2:具有“精纯不杂”品质的人,就是道家所谓的“真人”,他们好比深山里的真金,吸引着无数的人前来寻找。】 

1.3 勇猛精进·不间断·行资粮:永续不断,靠的是“逆水行舟”的奋斗精神。【崃按1:“不间断”的具体方法,就是佛法里的“四精进”——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崃按:精进不已!出离六道、出离十法界、出离一真法界,直到究竟成佛,然后乘愿再来。是为上上品往生!】

2. 一向专念:

2.1 一向:从小乘教的源头活水出发,到大乘教的长江大河,最后到达密乘教的汪洋大海。在小乘教中,成就般若空性智慧;在大乘教中,成就慈悲无相智慧;在密乘教中,成就菩提无上智慧。小乘、大乘、密乘,是一不是三;小乘、大乘、密乘,皆指向究竟成佛,然后乘愿再来

2.2 专念:专者,专于“究竟成佛,然后乘愿再来”的“往生”理念;念者,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与“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的终极维度相应。


往生不难:不只是十念可往生,至心信乐,一念也可往生

 《往生不难:不只是十念可往生,至心信乐,一念也可往生》

1. 听经闻法:种下念佛的种子。是为“信成就”。

2. 闻我名号:反闻闻自性,自然发菩提心。是为“愿成就”。

3. 日用之间:念佛功夫的深浅,决定品味的高低。是为“行成就”。

4. 乘愿再来:上上品往生,花开见佛,乘愿再来。往则实不往,生则决定生。

空和不空

1. 空是因地修行,不空是果地受用。

2. 佛门是空门,空门是因地修行的无量法门。

3. 佛门也是不空门,不空门是果地受用的无上菩提门。

4. 佛门是空门,也是不空门。空和不空,因赅果海,果彻因源,是一不是二。

源:般若的光源·慈悲的热源·菩提的觉源

 《源:般若的光源·慈悲的热源·菩提的觉源》

0. 源:源头活水。天地万物的原点。宇宙大爆炸的奇异点。

1. 般若的光源:阿罗汉破除见思惑,而接通自性的光源,是为般若的空性智慧,是为大势至菩萨的“无量光能”

2. 慈悲的热源:菩萨破除尘沙惑和第一品无明惑,而接通自性的热源,是为慈悲的无相智慧,是为观世音菩萨的“无量热能”

3. 菩提的觉源:佛陀破除无明惑,而接通自性的觉源,是为菩提的无上智慧,是为阿弥陀佛的“无量觉悟”。。

三静:安静;平静;宁静

 《三静:安静;平静;宁静》

0. 一个静字,三个境界。【崃按:“静”字诀在《大学》“止定静安虑得”六字诀中居于第三位——止而不妄动(湖水)、定而不肤浅(深邃)、静而无杂念(明彻)、安而无畏惧(正气)、虑而无困惑(明心)、得而无遗漏(天理)

1. 安静的境界:安静的言行,含摄佛法的口密相应和身密相应。

2. 平静的境界:平静的心境,含摄佛法的意密相应。

3. 宁静的境界:宁静的心灵,含摄佛法的三密相应。

三乘:小·大·密

1. 小乘教是释迦摩尼佛时代的教导,是千秋万代的源头活水。

2. 大乘教是龙树菩萨和世亲菩萨时代的弘扬,是源头活水酝酿成了长江大河。

3. 密乘是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等大士的无所不用其极,是长江大河到达了汪洋大海。 

仁心的不安是活路

0. 菩萨不安 众生安:

0.1 宰我问孝,跟老师孔子讨论能不能把守孝三年缩短为守孝一年。孔子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反问,如果大家都守孝三年,三年内都吃着粗茶淡饭,穿着朴素的衣服,而你在一年之后,就吃着美味佳肴,穿着华丽的衣服,你的心安不安。宰我回答,安。孔子说,安,你就去做吧。宰我告退后,孔子对其他的弟子们说,守孝三年是为了报答父母在我们出生的前三年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宰我却不能感应到这一点,他的仁心没有接通啊!

0.2 从上述的对话,我们恍然大悟,接通了两个灵感。一、原来安和不安的标准,是要看有没有接通仁心啊!宰我表法,给我们看到没有接通仁心的众生,会怎么来看待周公“礼教”的智慧传承。二、孔子“仁道”的智慧传承,原来就是“礼教”的内心,也就是《孝经》所谓的“礼者,敬而已矣”。“仁道”的根源,在于一颗敬畏良知、敬畏天理的心啊!

0.3 菩萨接通了“仁道”的心,所以对于“贪嗔痴”的生命状态不安;众生没有接通“仁道”的心,所以安于“贪嗔痴”的生命状态。

1. 菩萨不安 佛陀安:菩萨还在果地修行,“贪嗔痴”没有熄灭干净,所以不安;佛陀已在圆满的果地受用,所以安。

2. 佛陀安 众生也安:佛陀在圆满的果地受用,并接通一切众生的生命状态,以圆满的果地功德与众生分享,净染一如,生佛不二,所以佛安,众生也安。

打破缄默,畅所欲言

 1. 打破缄默:“缄默”就是“坚持沉默,彷佛嘴巴被封条封住了一般”。“打破”就是“接通了爱心和智慧的能量,就好比打破了难以言喻的咒语一样”。

2. 畅所欲言:“畅所”就是“接通爱心和智慧的能量后,人身小宇宙和天地大宇宙的能量畅通无阻”。“欲言”就是“接通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后得智,而达到世间好语说不尽的境界”。

2022-09-15

情·理·法

 1. 情:良知发现之前的情,属于“六道轮回”的情感纠缠;良知发现之后的情,属于“四圣法界”的情感接通

2. 理:天理彰显之前的理,属于“世智聪辩”的概念理论;天理彰显之后的理,属于“一真法界”的天理流行

3. 法:心灵不灵之前的法,属于“法律观念”的管理系统;心灵复原之后的法,属于“常寂光土”的法尔如是

4. 净空法师在讲席当中,时常提醒大家要“合情合理合法”,谁听得懂?法师指的岂是“六道轮回”的情、“世智聪辩”的理、“法律观念”的法?这个层次的情理法,哪里需要法师开示?

现在: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1. 唯心净土:这是“有量的无量”生命境界,属于“真心”的范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修行历程。

2. 自性弥陀:这是“无量的无量”生命境界,属于“佛性”的付出;“无明惑全破,诸佛现全身”的终极维度。

3. 唯心净土现,自性弥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