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6

唐密渊源: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

 《唐密祖师: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

1. 唐密渊源:“唐密”指的是“在唐玄宗时代传入中国的印度密乘教”;“渊源”指的是佛法智慧传承有其本源和流派,通通是真的,不可心胸狭隘,妄加排斥。

2. 开元三大士:“开元”指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也就是公元713--741年,约29年期间;“三大士”就是指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三位密乘教的大修行人,也就是开创中国密宗的三位祖师。

3. 善无畏(637--735):

3.1 出家前:善无畏是中印度人,刹帝利种姓,十三岁继承了东印度乌荼国王位,打败了举兵夺位的兄弟,但善无畏赦免了他们,并且让位于兄,自己毅然出家。

3.2 在天竺:善无畏先来到南印度,学习法华三昧。后来到中印度,修习禅法。在当时印度的最高佛教学府那烂陀寺,善无畏跟随达磨鞠多长老(即法护,Dharmagupta)学习密法,学有所成,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在游历印度的佛教圣迹并化导外道后,善无畏启程东行。

3.3 在大唐:善无畏由陆路,经突厥吐蕃抵达汉地,将军史宪唐睿宗令,出玉门关迎接。716年(开元四年),善无畏带着许多梵文佛经,到达长安,此时他已年届八十。善无畏受到唐玄宗的礼遇恭敬,被尊为国师,翻译经典,教授弟子。724年(88岁),善无畏要求回国,但唐玄宗“优诏慰留”。735年 (开元23年),在洛阳大圣善寺圆寂,享年九十九岁,僧腊八十春秋,赠“鸿胪卿”。740年 (开元二十八年),葬于龙门西山广化寺。

4. 金刚智(669--741)

4.1 在天竺:金刚智是南印度人,从小就聪颖过人。十岁时在那烂陀寺出家,学习声明(古印度梵文的语言学)。十五岁时前往西印度,用四年时间学习法称论师(唯识宗和因明学的大师)的著作,然后回到那烂陀寺。二十岁时受具足戒。花六年时间学习了大小乘各种戒律。接着又学习了南宗《般若灯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著作。二十八岁时,在迦毗罗卫城,跟随胜贤论师学习《瑜伽论》、《唯识论》、《辩中边论》,历时三年。三十一岁时前往南印度,当时龙树菩萨的弟子龙智年事已高,金刚智在而后的七年时间里,依止龙智学习了《金刚顶瑜伽经》、《毗卢遮那总持陀罗尼法门》等大乘经典,以及各种五明论著,并受五部灌顶,显密通达。辞别师父龙智后,金刚智回到中印度。由于南印度大旱,应其王邀请,金刚智前去祈雨。而后国王为金刚智专门建造寺院。三年后,金刚智前往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瞻礼圣迹。回来后,准备前往东土。

4.2 在东土:国王派人护送金刚智,并带上了许多的经典梵夹,以及许多珍宝。从海路经师子国、佛誓、裸人国等二十余国,历经艰险,历时三年,终于719年 (开元七年)到达广州海面,节度使派数百船只前来迎接。次年初,到达东都洛阳,而后在两京传教。先后在慈恩寺荐福寺资圣寺大荐福寺等处,或建立坛场,或翻译经典,度化四众。741年 (开元二十九年),金刚智在洛阳圆寂。743年 (天宝二年),在西龙门起塔。

5. 不空(705--774)

5.1 遇金刚智:不空是南天竺师子国,自幼聪颖,十四岁时(718年),依止金刚智。720年(16岁)左右,随金刚智到洛阳。724年(20岁),于广福寺说一切有部律仪受具足戒。由于才华出众,通晓多种语言,金刚智出经时,常请不空作译语。

5.2 求法得法:不空欲得瑜伽五部三密法,但金刚智三年都未应允,于是准备远赴天竺求法,金刚智观察梦兆,知是真法器,于是将五部灌顶、护摩阿阇黎教法、大日经悉地仪轨、诸佛顶部诸多真言仪轨等,悉数教授不空。

5.3 返狮子国:741年(37岁),唐玄宗准许金刚智返回天竺,8月行至洛阳时金刚智圆寂。12月,不空率弟子含光、惠辩等三十七人从广州出发,历经艰险,于次年到达狮子国,受到国王的隆重欢迎,国王甚至亲自为不空沐浴。而后不空拜见普贤阿阇黎,恭敬供养,求十八会金刚顶瑜伽法门毗卢遮那大悲胎藏,普贤遂给不空及含光、惠辩授五部灌顶,此外还传授了其他一些密法。不空非常勤奋,“经余三岁,寝食无安”,将各种仪轨、造像、坛法,都学得很精通。通过到天竺各地游历,搜集了许多经论梵本。

5.4 回返大唐:746年(42岁),带着狮子国王的国书以及各种法宝,不空回到了大唐首都长安,奉敕暂住鸿胪寺。不久入宫为唐玄宗灌顶。后移居净影寺,进行翻译、传法等。因祈雨止风有神效,唐玄宗赠号"智藏"。749年(45岁),唐玄宗允准他回国,但路途中不空染疾,唐玄宗敕令且住,不空在韶州"卷不释手,扶疾翻译"。753年(49岁),因西平王哥舒翰奏请,不空赴长安居保寿寺,一个多月后前往武威城住开元寺,灌顶传法。757年(53岁),唐肃宗还都,不空奏表祝贺。住锡大兴善寺。758年(54岁),不空上表奏请搜求梵本,以备翻译,得到敕许。765年(61岁),唐代宗授特进试鸿胪卿,号大广智三藏。766年(62岁),不空奏请于五台山建金阁寺,代宗敕准。774年(70岁),不空圆寂,遗言“无殉利以辱身,勿为名而丧道”,世寿七十,僧腊五十。代宗哀悼,辍朝三日,并追赠司空,谥大辨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