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3

语文史哲:身心情理

 0. 语文史哲:语是语言,文是文学,史是历史,哲是哲学。语言是载体、是船,文史哲是内涵、是坐船的人。

1. 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1.1 口头语言:智人物种的口头语言起源于什么时候?跟其他动物的口头语言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口头语言的出现?【崃按:这里刻意使用“口头语言”来跟后面要提到的“书面语言”做一个明显的区分。】答曰:按照生物进化法则,口头语言的出现跟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息息相关。智人物种的口头语言跟其他动物的口头语言的区别在于深广度。智人物种的口头语言的具体起源时间点最少是一百万年前,然而语言的成熟需要时间,智人物种的口头语言成熟后,带来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通过了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智人物种一举击败自然界的毒蛇猛兽,而跃居食物链的顶端。【崃按:在哈拉瑞《人类简史》一书中,把智人物种7万年前的这个壮举,归因为“基因的突变”,天来小子如是体会: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史中,从低等生物进化到高等生物,从高等生物进化到智人物种,智人物种从低等智能进化为高等智能,最终人类心灵终于横空出世!从此,生物进化史迈进了“心灵进化期”的崭新时代。】

1.2 书面语言:这指的是文字书写系统,当然是属于智人物种才能做到的事。真正的“人文界”是由“书面语言”这个神器开创的。从此,人类语言中便出现了“文盲”这个词语,指的是你眼睛功能正常,可是你不识字,不会看书,就好比是视障人士一样。学佛人也许有一种见识,认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是个文盲,也能做佛,我当个文盲又怎么啦?万万不可抱着这个想法,六祖慧能大师身处的时代教育不发达,并不是他故意当文盲的,21世纪是个教育发达的时代,你故意当文盲,就违反了佛法所谓的“因缘”定律,你这一生将无法获得成就。须知,学佛人是智慧通达的人,别人懂得通通都懂,别人不懂得也通通都懂,这是六祖慧能的本事啊!要学六祖慧能的本事,不可学六祖慧能的不识字啊!

2. 文学:分形象思维和当下心态两个重点来阐述。

2.1 形象思维:佛法所谓的“不可思议”,好多人都错解了,以致于把佛法搞得神秘兮兮,好像见不得光似的。所谓的“不可思议”包含“不可思维”和“不可议论”两个相通但不相同的意思。先谈思维,智人物种的思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科学家的抽象思维,一种是佛陀的形象思维。所谓的“不可思维”,指的是无法用抽象的逻辑思维来体会和理解佛法,只能够用形象思维来体会和理解佛法。再看议论,也是同样道理,佛弟子之间讨论佛法,不能用抽象思维的语言来讨论,只能用形象思维的语言来讨论。所谓的形象思维的沟通方式,就是通过使用譬喻和说故事的方式,让对方领会自己要传达的意思。文学就是智人物种使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文化产物。佛经都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

2.2 当下心态:文学的创造,重视的是智人物种的情感的表达。真情实感是对一个文学家的唯一也是最高要求。真情实感来自何处?没有别的,只有“当下即是”四个字而已啊!

3. 历史:如果说文学关心现在,那么历史关心的是过去。关心过去为的是什么?司马迁如是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3.1 究天人之际:“究”就是“究竟成佛”的意思。天人之际指的就是宇宙意识和人文意识的交会互补,“天”是自然人的空谛意识(阿罗汉的般若心),“人”是社会人的假谛意识(菩萨的慈悲心),“际”是心性人的中谛意识(佛陀的菩提心)。

3.2 通古今之变:“通”就是“至诚感通”的意思。当下就是永恒的入口处,过去还没过去,未来已经来了。在当下突破时间的幻觉,证得永恒的实相。

4. 哲学:西方人的philosophy指的是“爱智慧”,人性之自然,有所爱,必有所追求,所以西方哲学家是“智慧的追求者”,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智慧。智慧似乎永远在前面,哲学家永远在后面苦苦追求。东方智者则不然,东方的智者是“智慧的实践者”,也就是儒家所谓的“践仁”(实践仁道)。

4.1 爱智慧:西方哲学家“爱智慧”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把握的。西方哲学家具有一种“为学问而学问”的纯粹理性(Pure Reason)精神,这是一般东方智者所缺乏的。

4.2 智慧的实践者:东方智者“实践智慧”的精神更是我们应当体会并落实的。东方智者这样一种“为爱人而学问”的实践理性(Practical Reason)精神,这是一般西方哲学家所缺乏的。

4.3 东方智者和西方哲学及应当展开对话,以便取得互相借鉴、互相促进的作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