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尗字加一只手,便是“叔”,捡拾的意思,下文“九月叔苴”,这个“叔”,用的是本义,拾也。尗,是一个象形字,变象形为形声,就是菽。菽作通名用,是豆类的总称,《大雅·生民》“艺之荏菽,荏菽斾斾”,荏菽即戎菽,亦即大豆;菽作局名用,专指大豆,《说文解字》说“荅,小尗也”可见,《小雅》有《采菽》诗云:“采菽采菽,筐之筥之。”郑康成注解说:菽,大豆也。《七月》“享葵及菽”的菽,毛公、郑康成都不注,则是泛指豆类。
1.2 豆本是盛放食物的器具,象形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这个豆,就是食器,用其本义。 在古音里,菽、豆读音相近,所以借豆为菽,约定俗成,豆的本义后来反而不通行了。所以《说文解字》说:尗,豆也;豆,古食肉器也。这两个解释,不在一个共时空间,要分别观之,不能因为a=b、b=c,就认为a=c。
2. 葵—葵,不是现在的向日葵,向日葵属菊科,是明末的舶来品。
2.1 《诗经》里的葵,属锦葵科。《尔雅翼》说“葵为百菜之主,味尤甘滑”,前一句点明身价,葵是菜王,虎是兽王,皆有王者气象,所以吴其浚做《植物名实图考》,《蔬类》第一便列冬葵。后一句道其品性,葵菜性滑,鲍照《园葵赋》所谓“柔滑芬芳”是也,所以俗称“滑菜”
2.2 葵菜是《诗经》时代一直到六朝的名菜,人人都晓得,所以《尔雅》的《释草》里,没有列进去,《齐民要术》专门有《种葵》,见得当时种植之广。唐宋以后,情况大变,种植既少,吃的人也少了,李时珍《本草纲目》干脆说“今人不复食之”,因此他将葵列于《草部》,而不列《菜部》,这是与时俱进,他却因此被吴其浚痛骂
2.3 吴其浚是吃植物饭的人,既有体验,又能考据,其说最可信。 他的《植物名实图考·蔬类》,第一就列冬葵,拨乱反正,以见其为百菜之主的传统地位。冬葵,即冬寒菜,吴其浚经过考察,说:江西、湖南皆种之,李时珍谓今人不复食之,殊误。批得意犹未尽,继续批李时珍,一泻千里:以一人所未知而曰今人皆不知,以一人所未食而曰今人皆不食,抑何果于自信耶?本草之注,昔人所慎,一语之误,乃至死生,然则任天下事,以己所不知,而谓今人皆不知;己所不能,而谓今人皆不能,其关于天下之人生死又何如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