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体宇宙秘藏的开采技术:古道教之五术——山、医、卜、命、相。
0.1 崃按:“古道教”这个名词,有必要理解一下它的具体涵义。闻一多如是说,在老庄道家出现之前,应该有一个“古道教”的存在。
0.2 天来小子如是体会:这是真知灼见啊!现代人错在虚妄分辨道家与道教的不同,而且在分辨中含着“赞道家,踩道教”的负面情绪。其实,先有道教的玄学实践,而后有道家的玄学理论,这才合乎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嘛。
0.3 至于公元2世纪张陵(34--156)所创建的“道教”,则应该命名为“旧道教”。到了21世纪,我们应该把“古道教”与“旧道教”融会贯通,创建完整生命体验的“今道教”(相对于“古道教”而言)或“新道教”(相对于“旧道教”而言)。
0.4 再解释一下“五术”一词的由来。五术之称来自1983年(民国72年)出版的《五术占卜全书》,译自1973年出版的《中国正统五术占い全书》,作者是所谓的“明澄派(透派)”(紫微斗数流派)的张耀文和佐藤六龙。
0.5 在此,天来小子再次发挥“旧瓶装新酒”的“假借”用字法来使用“五术”一词,望读者用心细细品味,以便开采自身人体宇宙秘藏,来获得一个无比美妙的今生今世。
0.6 最后,补充说明一下,“五术”不只是停留于“技”层面的“术”而已,而是如同庄子在《养生主》借庖丁之口所说出的“进乎道矣”。也就是说,我们21世纪的人类,可以“假借”五术的桥梁,来开采“人体宇宙秘藏”,而进入“转注”的“道”的终极维度空间。所以,不学无术,唯有学,方有术。“假借”《大学》的名相来说,“五术”属于“格物”范畴,“五学(五术之学)”是“致知”范畴,“学术之道”是“诚意”范畴。
1. 人体宇宙秘藏的开采技术:古道教之五术之一——山。山学、山术、山道。山者,山人也,仙也,登陵成仙也。登陵成仙者,登陵之一步一脚印也,成仙之逍遥齐物也,取其今生今世之日常人生意义也。试问21世纪人类:人体宇宙之“山”,汝能见否?龙应台如是说,新加坡虽无高山流水的外在环境,但一点也不妨碍新加坡人在内心世界享受高山流水的情调与韵味。山者,智者乐山也,出世间之大智慧也。南北朝·梁朝之“山中宰相”陶弘景(456--536;享年81岁)就是具足山学、山术与山道的典范人物。【崃按:与孔子同时代的大批隐者,他们也都是“山道”的实践者啊!】
2. 人体宇宙秘藏的开采技术:古道教之五术之二——医。医学、医术、医道。唐代孙思邈(581--682;享年102岁)号称“药王”,其名著《千金方》(命名意义:生命价值贵于千金,处方能够拯救生命)第一卷“大医习业”谈论的就是医学与医术,“大医精诚”讨论的就是医道与医德。晋代葛洪(283--343;享年61岁)号称“道医之祖”,在华族文化历程中,是为把登陵成仙的“山道”与治病救人的“医道”结合起来的第一人。
3. 人体宇宙秘藏的开采技术:古道教之五术之三——命。命学、命术、命道。道教内丹修炼讲究“性命双修”,一般人解释为“心性”与“生命”两个方面的修炼,表面看起来说得通,然而,细细品味,却不难发现,这个理性的解释,已经让完整的生命“断成两截”了。怎么办?须知,悟性高于理性,命学、明道属于“悟性教育”范畴。用《大学》的名相来描述,开发人体宇宙里的“悟性”能量,须通过“命学”的致知、命术的格物与命道的诚意来完成。命学就是般若空慧之学(简称“般若学”),命术就是无相慈悲之术(即“随类现身、应机说法”之术),命道即是无上菩提的涅槃之道,无所不在,极高明而道中庸,而在日常人生之中,平常心是道。这就是命学、命术与命道的全部内涵。
4. 人体宇宙秘藏的开采技术:古道教之五术之四——卜。卜学、卜术、卜道。纵观殷商历史历程,卜之道大矣哉!当时在王族之下,有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巫”族,他们是当时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其智慧远远高于同时代了,其心灵保持无比开放、温柔,而有灵活。他们负责为军国大事斟酌、思量、考虑,来决定天子之行止。换句话说,他们用至诚的心,来灼龟甲,依据龟甲兆象的头、身、足,来观卜(斟酌、思量、考虑)军国大事之吉凶祸福,然后向天子报告。时至21世纪的今天,须知,我们每个人都是自身人体宇宙里的“天子”,也同时是善于灼龟甲卜吉凶的“巫”,我们要为自己人生中的“军国大事”来仔细斟酌、思量、考虑。这就是卜学、卜术与卜道永不过时的时代意义:充分发挥人类心灵的直觉灵感来为自己日常人生的“军国大事”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5. 人体宇宙秘藏的开采技术:古道教之五术之五——相。相学、相术、相道。相者,仰观俯察也,伏羲八卦之所由生也,相天、相地、相人也,观照现象界万象而明乎其本体也。此关系乎敏锐之观察力也,见一叶而知秋也,察乎微而知显也。然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相而无不相也。无相者,般若空慧也;无不相者,无相慈悲也;“而”者,中道菩提之枢纽也。
6. 总之,我们可以用“五方佛”来“转注”五术的深广玄义:
6.1 山者,东方不动如来之大圆镜智也;须知,佛陀即灵鹫山之“山”人(山人即具备“仙”之“逍遥齐物”之生命特质)。“山人”心中有一面明镜,故“自有妙计”由空明之心灵流露也。【崃按:转第八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五八果上圆。】
6.2 医者,南方宝生如来之平等性智也;须知,佛是“大医王”,其慈悲能量具有实心他受用之疗愈作用。【崃按: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六七因中转。】
6.3 命者,中央毗卢遮那如来之法界体性智也;须知,中央之“长夏”之“慧命·法身”(慧命:真有主宰VS法身:真得自在)确立,方有四方可言也。【崃按:世俗人争论有无“第九清净识”,毫无意义。须凭借真修实证也,岂能诉诸口舌之争?天来小子如是体会,不妨假借“第九清净识”之名,以描述此“长夏”之“慧命·法身”之宇宙奇异点也。】
6.4 卜者,西方阿弥陀如来之妙观察智也;须知
,佛是“未卜先知”者,盖佛陀心灵具有“无知而无不知”之妙观慧力也。【崃按: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六七因中转。】
6.5 相者,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之成所作智也;须知,化身佛是“无相而无不相”者,随类现身、应机说法故也。【崃按:转眼耳鼻舌身五识为成所作智。五八果上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