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介绍三种道家(道教)简易的呼升吸降法。
1.《寿世保元》记述的呼升吸降法:
1.1 明·龚延贤《寿世保元·呼吸静功要诀》记述:“盘脚趺坐,瞑目不视……心绝念虑,以意随呼吸一往一来,上下手心肾之间,勿急勿徐,任其自然。”
1.2 意思是说,当呼气膈肌上升时,意念跟从气息从会阴部【下丹田】位升到绛宫部位【中丹田】;当吸气膈肌下降时,意念跟从气息从绛宫部位【中丹田】降到会阴部位【下丹田】。
1.3 实际上是,呼气时大脑中枢形成了一道以膈肌上升动觉为主的动觉移动线;吸气时形成了一道以膈肌下降动觉为主的动觉移动线,意念就是跟着这道呼吸动觉移动线上下升降的。
1.4 运作时心态要恬静,呼吸要自然,不快不慢,用意要轻微、随意。久而久之,便会活跃气机,促进心肾相交,水火交融。
1.5 《寿世保元》说:“人呼吸常在心肾之间,则气血自顺,元气自固,七情不炽,百骸之病自消矣。”
1.6 张三丰在《玄机直讲》中也有类似的说法:“斯时也,于此念中,活活泼泼,于彼气中,悠悠扬扬,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吸之至下,下不冲肾。”
1.7 《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得好,寻常呼吸“其心肾亦微有升降,虽升降力甚微,心肾亦必相交而有益元气”。所谓“心肾亦必微有升降”,即指呼气时膈肌上升、吸气时膈肌下降对心肾的影响,以及对内炁的激荡。
2.《女宗双修宝筏》记述的呼升吸降法:
2.1 清代沈一炳《女宗双修宝筏》,其副题为《女功指南》,书中详述女丹要诀。其有关呼升吸降法是这样记述的:“但觉恍焉惚焉,不呼自呼,不吸自吸,不提自提,不咽自咽。此中滋味甘香,气神充和,三田一贯。”
2.2 这段文字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呼吸时的心态:要排除一切杂念,让主体进入恍焉惚焉的恬静境界。
2.3 第二层意思是说呼升吸降的要领:“不呼自呼,不吸自吸”。即不是有意地呼,而是自动【自然而然】地呼;不是有意【控制】地吸,而是自动【自然】地吸。强调不是主动性、随意性【控制】的呼吸,而是生理性、不随意性的自然呼吸。
2.4 “不提自提”。这里的“提”有两义,其一有轻轻提肛之意,但又不是正式提肛;其二有提升内气上达上丹田之意。强调不要有意地去提肛,去提升内气,而是要让意念随呼气时膈肌的上升,尽量轻微地提肛,【并】自然【而然】地将内气提升到上丹田。
2.5 “不咽自咽”。“不咽”是说不是主动地咽气,有意地咽气;“自咽”,是指随着吸气时膈肌下降,意念要轻轻地、自然地引导内气从咽喉处下降,一直降至会阴部位,好像是自动咽下一样。
2.6 咽喉,丹经上称“十二重楼”,是任脉经线上的重要部位。《钟吕传道集》说:“一呼一吸,天、地、人三才之真气,往来于十二重楼前。”说“不咽自咽”,正是为了强调要自然地引导内气从咽喉处下降,这样才能让气机升降沿着正常的渠道运行,才能对任脉经线进行有效的激惹。
2.7 第三层意思是说练功效果:“此中滋味甘香,气神充和,三田一贯。”持续修炼,让内气随呼吸不断升降,这样便会将上、中、下三丹田气机紧紧连在一起。
2.8 《修真十书》说:“头太渊【上丹田】、心绛宫【中丹田】和两肾之间【下丹田】为修真之‘内三要’。”“内三要”相连,自然大大激发了体内的真气,从而会使全身各生理系统处于高度平衡、和谐的状态。这样当然会“气神充和”、“滋味甘香”了。
3.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记述的吸降呼升法:
3.1 明代张三丰注释《吕祖百字碑》首两句“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时说:“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服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崃按:垂帘是通过轻闭双眼来收摄心神,非礼勿视也;塞兑含多义,既可以指非礼勿听,也可以指“都摄六根”,重点在于“寡欲”、“窒欲”、“损兑”】
3.2 接着写道:“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便可降伏思虑。”
3.3 张三丰这里提及的功诀,虽然意在强调运用内视法可以有效制服两眼,引导主体【修道的隐居山人】入静,但实际上,这个功诀正记述了一种结合内视进行吸降呼升的修持法。
3.4 此功诀包含4层意思:一【第1层意思】是“以眼视鼻,以鼻视脐”。此强调内视法的运用,即要让意念引导内视线观“鼻”,再让内视线从“鼻”下观“脐”。——此处突出“鼻”,有两个用意:其一,让内视线通过中间观照物“鼻”再到达肚脐,比直接内视腹脐易于操作;其二,有意让内视线和吸入的气息连结在一起,可以让内视线跟着吸气下达腹脐。
3.5 二【第2层意思】是“上下相顾,心息相依”。强调要随吸气引导内气下降坤腹,要随呼气引导内气升入乾顶。——吸气时“以眼视鼻,以鼻视脐”,这是“下顾”;呼气时随膈肌上移,内视线又跟着“上顾”。这就叫“上下相顾”。张三丰在注同文第三句“动静知宗祖”时,就明确指出“呼接天根【上丹田】,吸接地根【下丹田】”,并认为这样可以“调和真气,安理真元”。持续的“上下相顾,心息相依”,即可排除杂念,又能引导内气升降,并最终实现神气交融的最佳气功态。
3.6 三【第3层意思】是“着急玄关”。这层特别提示,要留心、注意玄关。玄关在丹经中说法不一,一种认为是人身中一个关键性部位,称为“玄窍”。如有的说是上丹田,有的说是下丹田等。另一种认为是一种高度虚静的气功之能态。张三丰就曾说过,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可见此处玄关即指此种高度虚静的心态。——张伯端说:“盖虚极精笃,无复我身,但觉杳杳冥冥,与天地合一,而神气酝酿于中,乃修炼之最效处,故谓之玄关一窍。”
3.7 《唱道真言》说:“玄关者,太极将分,两仪将判之时也。”他们说的玄关,均指这种高度虚静的心态。此层提出要“着急玄关”,意在强调应不断将心息相依引导到“玄关”这种高层次的境界。
3.8 从内视线的“以眼视鼻,以鼻视脐”到“上下相顾”,从意念跟随意息【内息之炁】不断升降到心肾相交,乾坤交媾;从心息相依到神【心】气【炁】交融、神气合一;从“有我”到“无我”,这是气功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3.9 四【第4层意思】是“便可降伏思虑”。最后是说明修炼的效果。这个“降伏”,不仅指可以彻底清除杂念,还指可使主体顺利地实现虚静的心态。如持续修炼,“着意玄关”,不断提升,还能达到更高层次的气功态,并收到显著功效。
4. 上述三法,前两法是先呼后吸,呼升吸降,后一法是先吸后呼,吸降呼升。它们均属简易静功,可任选一法随时随地修炼,如能坚持,对身心健康当大有裨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