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家唯识学对人类的学习和思考活动有极为深刻的观察,“唯识四分”便是一个强而有力的例子。
2. “唯识四分”列出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并指出了“八识—眼耳鼻舌身·前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都各自具足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这个为我们修行的突破提供了极大的启发,可以让我们明白怎么“回归自性”。
3. 我们只要把“唯识四分”跟“信解行证”顺序对应起来,就一目了然了。
3.1 相分:信;对信仰对象的学习和模仿活动。
3.2 见分:解;对信仰对象的认知和反思活动。
3.3 自证分:行;信仰对象与自身融合为一体【崃按:南怀瑾先生说“自证分就是真如自性”,一语道破,原来“八识”通通都有真如自性在后面“撑腰“啊!太令人感动了!从前,都只是从表面看“八识”而将之归属“妄心”,今乃知“八识”的“内心”没有离开真如自性啊!所以,“转八识成四智”只不过是把“八识”的“外衣”脱下来而已啊!】
3.4 证自证分:证;一切众生菩萨诸佛皆是信仰对象【崃按:南怀瑾先生说“证自证分就是般若智慧”,真如自性好比是一盏灯,般若智慧就是这盏灯的灯光照亮灯自身。说得太精彩了!这是最大的福音啊,原来我们不需要山高水长地去寻觅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在“八识”的“心海之海底”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