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佛教内的犊子部“补特伽罗”观念的形成与与印度古奥义书中「自我」(Atman)观念的起源,皆源自对生命现象的深刻观察。【崃按:“补特伽罗”观念与华文世界的“灵魂”观念十分相似。】
3. 数取趣,意为数度往返五趣轮回者。 乃外道十六知见之一。 即“我”的异名。 佛教主张无我说,故不承认有生死主体的真实补特伽罗(胜义之补特伽罗),但为解说方便起见,而将人假名为补特伽罗(世俗的补特伽罗)。【崃按:“补特伽罗”与“妄心”相应,不与“真心相应”;“补特伽罗”与“臭皮囊”身相应,真心与“胜义身”相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